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中暴风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3、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能有感情,准确流利的朗读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中所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教学重点】:1、领悟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2.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教学难点】:1.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2、探究欣赏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也许不知道,离乡背井的人们,远渡重洋的海外游子,都习惯在远行之前,带些泥土在自己的身边以示对家乡和祖国的纪念。“宁恋家乡一把土,不恋他国万两金。”一把把看似平凡的泥土里,不知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烙印着多少眷恋的情结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问: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事?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抗日爱国引入:不管生在哪里,我是中国人;无论是在何处,誓做中国魂。慷慨激昂的言辞表达浓浓的爱国深情,自古以来,华夏儿女有谁不爱自己的国家,有谁不眷恋自己的土地,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聆听他的心声,感悟他对土地,对国家的挚爱深情。板书课题:我爱这土地二:作者介绍:师:俗话说“文如其人,言由心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这首诗歌的思想内涵,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诗人艾青。(让学生先介绍,再投影出示)【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之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诗集有:《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三、背景介绍(幻灯片):1.师: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有一个诱因,也就是它的创作背景。——大家打开书,看看本诗创作于哪一年?一起说吧!(本诗创作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的中国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情境之下呢?(那么当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那灰色的1938年。)2.背景链接: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侵华,同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初期。运用多媒体展示日军侵华图片四、听录音:时至今日,六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捧起这首诗时,内心依然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下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聆听艾青的心声。师:真正读懂诗歌,那就要忘记自己,走进诗歌的每一个诗句,与诗人进行心与心碰撞。五、诗歌赏析:师: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诗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这首诗自然的可以分为几部分?——两部分,也就是两节。赏析第一节诗:1、诗人首先借助什么具体事物塑造了“我”的形象?——“鸟”。诗人为什么没有把自己比作翱翔天空的雄鹰或是驰骋疆场的战马,而是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呢?鸟具有怎样的特点?——倦鸟归巢、鸟向往自由、鸟力量弱小(1)诗人把自己幻化成一只弱小的鸟,它没有多大的力量,但它具备歌唱的天赋,所以它把自己的歌声奉献给了它挚爱的土地。师:一只什么样的鸟呢?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师:鸟的叫声是优美的、清脆的、悦耳的。而这鸟的声音因何而嘶哑?——饱受磨难,连续不断,不畏艰险地一直歌唱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2、这只鸟歌唱了些什么呢?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呢?——首先明确两个概念。(幻灯片展示)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什么叫做意象?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往往是朦胧的、含蓄的,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情达意,这种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在诗歌中叫做意象。板书:象征意象——(暴风雨、土地、河流和风、黎明等)问:在诗歌中这只鸟歌唱的是哪些意象?土地、河流和风、黎明(板书)师:这土地仅仅指我们脚下所踩的这片土地吗?它有没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土地”在这里已不再是单纯的客观事物,而是倾注了作者主观感情的一个特定的事物,即祖国)师:这片土地当时处于怎样的一种情境之下呢?(受日军侵略)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暴风雨)师:这是怎样的一场暴风骤雨呢?——--中国人民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着苦难。师:“暴风雨”在这里又象征着什么?(板书:日军侵略)师:暴风雨来临后大地是什么样的状况。提到战争,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流离失所、血腥屠杀、惨绝人寰问:在战争中,最可怜最无辜的是哪些人?(平民百姓)从那段视频中已经见证当时的日军侵略给我们民族带来的苦难。师:列强的蹂躏已使这个民族的脊梁变得弯曲、身影变得佝偻,日本侵略者用中国人民的鲜血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面对日军的侵略,人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呢?是逆来顺受吗?(不是)那是什么?(奋起反抗)回到诗文中,哪些句子映证了你的观点?/诗中有没有体现呢?(河流和风)什么样的河流?什么样的风?看到了怎样的中国精神?河流象征着民众的反抗。风象征人民的反抗河流和风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板书:民族反抗引入:正是由于众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才最终迎来了黎明。问:“黎明”象征什么?(光明)当时的“光明”具体指什么?(美好未来)“黎明”常常代表着光明、希望,代表着美好的未来。当一切沉寂下来的时候,黎明终于到来了。板书:美好未来师:这句话也道出了多少中国人的心声,对光明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全中国人民的渴望。光明已经到来,胜利还会远吗?师:胜利没有完全到来,鸟的歌声就不会停止?那么这只鸟的歌声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师:即使死去,也要魂归这片热土,鸟儿对土地的情感,也就是艾青对祖国的情感。问:这两句能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是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师:第一节诗鸟儿歌咏自己的土地。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现在让我们与这位诗人零距离地接触。听听诗人内心最真挚的声音。(走进第二节诗)3.分析第二节诗问:泪水怎么理解?师: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而流泪呢?———为苦难的同胞而流,为祖国大地而流,这份爱炽热而深沉。情到深处是无言,爱到深处是无语,这深情,这挚爱凝成晶莹的泪水。师:第一节诗与第二节诗的关系4.小结:第一节:对“爱土地”、“爱祖国”主题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对主题的概括。六、拓展讨论:今天世界的局势也不稳定,日本首相安倍不顾邻国反对,连年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教科书违背历史,美化他们的恶劣行径,现在又公然想侵占我国的钓鱼岛,同学们,面对祖国的利益受到损害,祖国的领土受到侵犯,你们该怎么做呢?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神圣领土不可侵犯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幸福?国家兴亡,你我有责,捍卫祖国领土,不容倭寇侵犯。七、课堂练习:学生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八、畅谈感受:学生畅谈学完这首诗歌的感受,学生齐读课件内容。

九:板书设计:我爱这土地

暴风雨日军侵略土地祖国意象河流和风→象征民族反抗黎明美好未来《我爱这土地》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们在七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几首现代诗歌,对于这一体裁已经比较熟悉,而且学生们也有朗诵和背诵诗歌的情趣。2.学生想知道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音韵节奏、情感表达均了解不多。所以教学本单元时宜从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现代诗歌的技巧入手,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的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含的情感及意义,引导他们领悟诗中丰富的人文内涵,逐步激发起他们赏读诗歌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诵读这首诗,达到背诵的程度。4、学困生分析:后1/8的学生想达到当堂背诵还有难度,可以让他们在课上读熟练,背诵放到下一节课,并让他们达到默写的程度。对于这首诗的理解,也不要对他们做过深的要求,只要理解到诗人的爱国情感就行了。课堂练习分析测试部分:1.选择题正确的(36)人,共调查(36)人,正确率是(100℅)。2.文学常识填空正确的有(35)人,共调查(36)人,正确率是(98℅)。3.诗歌的象征意义明确的有(32)人,共调查(36)人。4认为有感情朗读诗歌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有(36)人。5..我的自主品读能力有长进(36)感悟能力有长进(36)思考能力有长进(35)分析能力有长进(35)表达能力有长进(34)合作能力有长进(36)6.本课学到的学习方法是(品读—感悟—探究)。7.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调研部分:1.提高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的同学有(34)人,共调查(36)人。2.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满意的有(36)人,共调查(36)人。3.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并对诗歌进行简单赏析的同学有(34)人,共调查(36)人。导学案分析调研部分:1.喜欢学语文的有(36)人,共调查(36)人。2.在学习新课之前预习的有(35)人,共调查(36)人。3.愿意参加课堂讨论交流的有(36)人,共调查(36)人。4.了解作者意图及时代背景的有(34)人,共调查(36)人。5.想继续探究诗歌的有关知识的有(36)人,共调查(36)人。测试部分: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的有关情况的有(35)人,共调查(36)人,正确率是(98℅)。2.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并能正确划分语句的节奏与重音的有(36)人。3.掌握诗歌意象和象征手法的有(34)人,共调查(36)人,正确率是(98℅)。4.背诵并会默写诗歌的有(32)人,共调查(36)人。《我爱这土地》教材分析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经典诗歌,表现了诗人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这首《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诗中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衬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我爱这土地》这篇课文通过一只小鸟的歌喉抒发了对历经磨难的祖国的挚爱。这首诗文化历史感厚重,但主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教学时可重点介绍诗歌产生的背景,以及作者创作该诗时的沉痛心情;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这首诗的语言特点,重点放在体味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上。象征手法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拟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通过“创情境──晓诗人──知背景──重朗读──析意象──品意蕴──赏意境──作比较──重背诵”这些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研读诗歌,获得审美体验。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我爱这土地》课堂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请指出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撕哑喉咙汹涌B.温柔腐烂深冗C.邮票坟墓海陕D.激怒悲愤黎明2、文学常识填空:①《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3.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4.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读课文,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土地:河流、风:黎明:⑵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⑶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二、拓展延伸:5、表达思乡情结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我爱这土地》导学案教学目的:1、理解《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2、体悟《我爱这土地》深沉而强烈的爱国情感。自主预习:一、资料助读1、作者介绍: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诗集《》《》《》《黎明的通知》等。2、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11月17日,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作。二、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与重音。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在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由于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理解诗歌又需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所以,我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只要想法合乎情理,我不会予以否定。因为,我觉得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理解方式强加给学生们,他们的阅历是有限的,我想,等到他们长大后再来理解这首诗时,肯定又与现在不同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进而进行诗歌赏析。听朗读后,让学生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继而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诗歌赏析中,使师生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课堂上,学习方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