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叙写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叙写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叙写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叙写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叙写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叙写人物》学业纸PAGE1PAGE《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叙写人物》学业纸备课教师:主备人:

教研组:

初三语文

使用时间:

学生信息:班

级:

名:

组:

教学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思维导引【成果指标】

1.整合八下第一单元写人的两篇文章《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探讨“人性光辉”,并由课内引向课外,陶冶情操。2.通过分析典型的写人文章,归纳彰显人性光辉的一些写作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有关描写人物的方法。3、通过修改互评,提高学生描写人物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建议:按照“独立学习——合作解疑——独立练习——组内互批——改错巩固”的程序完成活动。【教学过程】复习回顾《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对下面的两个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解答。⑴归纳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藤野先生:我的母亲:⑵比较分析两篇文章在写人方法上的的共同之处,并分条列举出来。在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人物形象闪耀着人性光辉,让你记忆犹新、深受鼓舞、念念不忘?列出两个人物,并说出理由。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人性光辉思考:在现实社会中,给你带来精神力量和鼓舞、对你影响巨大的一个人是谁?如果让你以《我的偶像》为题写一个人,你最想写谁?你最想写出他(她)怎样的人格魅力?围绕刚才的构思选材,以《我的偶像》为题,写两件最能彰显人物人性美的事例。具体要求:⑴叙写事例时注意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来凸显人物的人性美。⑵用饱含情感的评价点睛。思维碰撞问题一:探讨人性光辉活动一:回顾《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两篇文章,说说这两篇文章分别塑造了具有怎样人性光辉的形象。归纳句式:1.藤野先生是一位的形象。2.母亲是一位的形象。活动二:将思维由课内走向课外,谈谈在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具有人性光辉的人物?归纳句式:1.我读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的人性美。2.我知道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形象)具有的人性美。问题二:实例展示,归纳方法活动一:比较阅读《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两篇文章,组内讨论,归纳彰显人性美的方法,分条列举,并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分析。活动二:结合七年级下册杨振宁先生的人物传记《邓稼先》,体会在广阔的背景中展现人物人性光辉的重要意义。【资料链接】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邓稼先》讨论话题:三篇文章中都有大量似与主要人物无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问题三:修改片段,礼赞偶像活动一:将学业纸“思维导引”部分《我的偶像》的写作片段练习进行组内修改,使其更能够彰显人性光辉。活动规则:1.“选”——每组选择一位同学所写的《我的偶像》的写作片段进行集体修改。2.“改”——结合“问题二”中归纳出的方法,精选事例,生动描写,精彩点评,改出精彩。3.“展”——组长合理分工,做好记录,一“展”原文;二“展”改后文;三“展”修改的原因。【活动规则】1.组内交流碰撞,自由发言,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支持或反驳别人的观点。推选代表发言。2.回答时要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恰当的事实或理论支持,语言流畅且有感染力,仪态自然大方。3.组长记录,每次个人展示+1,小组成员集体展示+3。【活动评价】1.结合归纳出的四种方法,改出进步,展出精彩。2.分工合理,展示有序+3。思维迁移以《我的偶像》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具体要求:在课堂片断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增删,把人物放在更广阔的背景和更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凸显人物的人性光辉。《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叙写人物》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两篇文章,经过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学生对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特点都有了明晰的了解,这为写作教学和写作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我校大多数学生已经能自主学习,并且小组已经相当成熟,已经建立健全了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比较强。只是在掌握知识上,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深度不够,所以更应当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2.学生想知道的:学生想知道怎样学以致用,搭建起课内阅读与写作时间之间的联系,不但能够欣赏别人的文章,欣赏别人的人格魅力,也能够自己创作出性格鲜明、富有人性光辉的人物形象。3.学生能解决的: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写人方法,动笔初步创作,这些学生都可以自主解决完成。《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叙写人物》效果分析从学生的课上表现和合作情况来看,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这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预设的三个指标:1.整合八下第一单元写人的两篇文章《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探讨“人性光辉”,并由课内引向课外,陶冶情操。2.通过分析典型的写人文章,归纳彰显人性光辉的一些写作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有关描写人物的方法。3、通过修改互评,提高学生描写人物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问题一“探讨人性光辉”这一环节中,学生既讨论了课内两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又由课内走向课外,谈到自己在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体察到的人性光辉,从而打开了学生的视角,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为完成下一步的写作实践奠定了基础。在问题二“实例展示,归纳方法”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有效的交流讨论,归纳出四种写人的技巧和方法,分条列举,并加以举例分析,为第三个环节的写作实践提供了充分的方法指导。在问题三“修改片段,礼赞偶像”这一环节中,学生结合“问题二”中归纳出的方法,精选事例,生动描写,精彩点评,改出精彩。《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叙写人物》教材分析本章地位:《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写作训练就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明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的文章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这些阅读课文与“综合性学习”组成一个单元,以期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促进与奠基作用。本节教材分析:本次写人作文指导课的主题是“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围绕主题,我设计了三个成果指标:1.整合八下第一单元写人的两篇文章《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探讨“人性光辉”,并由课内引向课外,陶冶情操。2.通过分析典型的写人文章,归纳彰显人性光辉的一些写作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有关描写人物的方法。3、通过修改互评,提高学生描写人物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色。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外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理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母亲”的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我尝试将这《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作为实例,与“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的写人作文指导结合起来教学,从两则人物描写实例中归纳出人物描写的几个要点,进而指导写作实践。这样设计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解决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紧张的矛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在具体写作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修改互评,提高学生描写人物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叙写人物》评测练习班级:姓名:小组:练习一把方框内作比喻的事物(喻体)按不同的比喻对象(本体)分为10类。蒜头乱草窝枣木案板苦瓜的纹路春水边丛生的兰草铁扇脚后跟一对铜铃蝴蝶的触须深不见底的潭水柳叶蜘蛛网一块镜子突出的岩石光洁的天鹅蛋鹰嘴喜鹊窝白莲花瓣熟透的苹果清水岸上的葡萄1、把眉毛比做:()2、把前额比做:()3、把脸蛋儿比做:()4、把鼻子比做:()5、把睫毛比做:()6、把大眼睛比做:()7、把下巴比做:()8、把乱发比做:()9、把胸脯比做:()10、把皱纹比做:()练习二读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比喻句的打“×”。1、她的睫毛又密又长,尤其黑,像被浓墨染过一样。()2、她的肌肉像鼓起来的软绵绵的肉疙瘩。()3、她的脸色开始发青像被谁掐住脖子似的。()4、她那嫩白纤细的手臂像葱白一样。()5、他圆脸上一对大眼睛,像抹了油似的,骨碌碌的转。()6、他的两道淡淡的卧蚕眉像愁云一般紧锁着。()7、他腔子里好像有根棍子支撑着,总是挺着高高的胸脯子。()8、又粗又硬的短发像一丛钢针,覆盖着他额头。()9、他醉得像嘴里裹着一团棉花,话在嘴里打滚。()10、我从来没有见这姑娘恼过,好像她心里连一点忧愁也没有。()练习三把方框内被比喻(本体)的事物恰当的填在下面的括号里。眼泪皮肤秀发脸盘两道眉毛汗珠眼珠鼻子小胳膊大眼白1、她脑后那一束乌云般的(),随着脚步有节奏地甩动,秀美而又飘逸。2、他矮身材,窄肩膀,浑身没有多少肉,()好像晒干了的酸梨。3、那个姑娘的()像南豆腐一样细嫩白皙。4、小女孩那两条雪白的()肉嘟嘟的,就像秋藕一般。5、他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6、汗密密麻麻的从每个毛孔中渗透出来,晶莹的()像断了线的珍珠。7、他的()很规则的往下弯着,像是圆规画出的两道弧。8、她的()像旧蓄而开闸的水一样涌出来。9、他的眼很小,但很有神,()像两颗发光的黑豆子。10、他那只()带儿细,底部大,像是谁故意在他眼皮底下挂了一头大蒜。练习四找出下面比喻句中的连接词语写在下面括号里1、这回忆,如同魔鬼般追逐着他,缠绕着他,不给他片刻安宁。()2、那些异国风光,热情款待,已如过眼烟云,渐渐地淡忘了。()3、她一听我答应了她,活像是一个装着弹簧的洋娃娃,一下子蹦了起来。()4、这些犀利的像子弹一样的话,无情的穿透了她的心。()5、她穿着红色的细高跟鞋,走起路来像鸡啄米般得得响。()6、恰似找到了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捅开了心头的一把锈锁,我茅舍顿开,胸中豁亮了了。()7、如同这看不透的浓雾一样,难以揣摩得出他的意图。()8、她受磨难的时候,我却没有帮一把,心里刀扎一般难受。()9、我此刻心情舒畅,像蓝天的白云那样安闲自在。()10、我鼻尖发酸,似带了一副老花眼镜,跟前模糊一片。()练习五把方框内比喻的事物(喻体)恰当的填在下面括号里。两撮灰色的鸭绒两只聚了光的手电筒刚出鞘的宝剑水里泡帐了的红枣孵蛋的母鸡尾巴一个风干了的袖子两行雪白的碎玉一把晒干的谷子根一堆深色的琥珀纵横交错的蜘蛛网1、美发像()2、乱发像()3、泪眼像()4、眼睛像()5、目光像()6、面孔像()7、牙齿像()8、皱纹像()9、胡子像()10、眉毛像()练习六选择下例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填在句后的括号里。1、他仰脸大笑起来,只笑的眼角迸出了泪星,嘴巴都滑到了耳朵边。()2、你也不照照你是当科学家的料吗?()3、听到这儿他心中一颤,泪水夺框而出,那坚冰一样的心肠开始溶解了。()4、同学们都等得不耐烦了,有的人说风凉话,有的人逗乐子,有的人说刺儿话。()5、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6、进入我视线的,仿佛全是旋转的人、旋转的车、旋转的楼房。()7、他又碰了个钉子,气得五官都挪了位。()8、他一听,气得整个头上、脸上都红涨起来,连头发跟里都憋红了。()9、这些人呀,都是半夜吃桃子,专挑软的捏。()10、我们团结党内外,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叙写人物》课后反思本次写人作文指导课的主题是“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围绕主题,我设计了三个成果指标:1.整合八下第一单元写人的两篇文章《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探讨“人性光辉”,并由课内引向课外,陶冶情操。2.通过分析典型的写人文章,归纳彰显人性光辉的一些写作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有关描写人物的方法。3、通过修改互评,提高学生描写人物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围绕三个成果目标,我设计了三个导引性问题:问题一:探讨人性光辉问题二:实例展示,归纳方法问题三:修改片段,礼赞偶像围绕导引性问题,我又设计具体的学生活动来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总体来看,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学生思维和认知的推进主要是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缺憾在于,为了将课堂教学中对写作方法的指导更好地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过于强调了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下一步的写作指导中,我会让学生逐步体会到:“方法”不是一切,要刻画好一个人物,还要立足于生活中的仔细观察和思考,要让大脑记录下生活中那些特别的细节,并加以思考分析提炼。这样,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方法”不是一切,要刻画好一个人物,不仅需要发现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内心更要充满充沛的情感。这样,文章才能真挚动人。《体味人格魅力,彰显人性光辉——叙写人物》课标分析《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写作训练就要求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