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支护说明二_第1页
高边坡支护说明二_第2页
高边坡支护说明二_第3页
高边坡支护说明二_第4页
高边坡支护说明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工程第一册第六分册N10路高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N10路位于xx市xx区蔡家组团N标准分区北部,为N标准分区内规划的一条东西横向道路,西侧起点与N7路(施工中)搭接,东侧终点与N15路(施工中)搭接道路全长0.7km。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双向两车道,标准路幅宽16m。道路建设用地11013m2,包括道路边坡在内的总占地面积28772m2。本工程高填方边坡总长210.121m,高边坡斜面面积5400m2,立面面积2673m2,最大填方高度为19.97m。无高挖方边坡。1.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评估意见及执行情况根据N10路高边坡支护设计方案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及可行性评估报告,原则上均同意N10路高边坡支护设计方案,主要问题及执行情况如下:评估报告意见及执行情况:1、计算书应补充护脚墙等挡墙验算,边坡稳定性均应注意分析(含岩土界面及外倾面等);执行情况:补充护脚墙稳定性验算,详见计算书。2、放坡坡率不应大于土体综合摩擦角,否则应提高压实度系数,控制内摩擦角;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路基填土压实度已提高为次干道标准。根据xx市工程经验,符合路基要求的填料,经分层碾压后的综合内摩擦角均不小于30度,本工程最大填方边坡高度20m,整体坡比约1:1.9,整体坡角约27.8度,小于土体综合内摩擦角,边坡为稳定状态。3、图F04D004左右两侧坡脚排水处理应明确;执行情况:增加左侧排水沟设计,详见图S01-6D004。4、K0+490~K0+510段注意按最大不利界面分析稳定性;执行情况:计算书中将K0+500作为最大不利界面进行稳定性计算,滑动安全系数为1.393>1.35,表明该处边坡是稳定的,计算过程详见计算书6.2.3章节。5、填方边坡的新旧结合面处,应将腐殖土、淤泥、杂草、等清理干净,并做成台阶,以免在该处形成新的滑动破坏面。执行情况:同意专家意见,增加填方路基施工要点,详见说明第8章节6、本边坡工程应严格按“动态设计、信息施工”的原则,加强施工期间的监测和信息反馈。执行情况:本边坡工程强调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详见第10章节高边坡防护施工注意事项。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非重复意见):1、补充边坡破坏模式;复核边坡岩层性状、参数及稳定性,尤其是边坡沿土岩界面滑动的可能性,坡脚应增设护脚墙(抗滑)。执行情况:已在边坡稳定计算书中补充边坡破坏模式分析;经核实,已在N10路K0+580~K0+650段右侧边坡坡脚处设置护脚墙,且本次高填方边坡的设计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经过稳定性验算本次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值,边坡呈稳定状态。2、按边坡设计深度规定,完善图面表达内容(如市政设施),补充边坡立面图。执行情况:补充高边坡立面设计图,详见图S01-6D011。2设计依据、采用的技术规范2.1设计依据2.1.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1.2业主提供1:500地形图2.1.3N10路高边坡支护设计方案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2.1.4N10路高边坡支护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2.1.5蔡家组团N标准分区道路工程方案设计地质勘察报告(K0+000~K0+300)(xx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1.05)2.1.6蔡家组团N标准分区道路工程方案设计地质勘察报告(K0+300~K0+696.618m)(xx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4.10)2.1.7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2.1.8xx市xx区水利局关于蔡家组团N10路涵洞涉河问题的函(碚水函(2015)4号)2.2采用的技术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3道路高边坡情况根据xx市建委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精神,本次设计填方高度大于等于8m,挖方边坡(岩质边坡)高度大于等于15m的边坡划分为高边坡,N10路道路工程高边坡分布见下表:项目桩号位置边坡高度(m)长度(m)岩土类型边坡面积(m22)安全等级边坡性质高填方K0+480~~K0+5520左侧8-14.70040土质853一级永久性K0+500~~K0+6670.1121右侧8-19.977170.1211土质4547一级永久性合计210.12115400注:表中面积为斜面展开面积4高边坡路段地质评价4.1气象水文(1)气象勘察区区域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44.3℃(2006年8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3.7℃(1975年12月15日),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3mm,由于受季风环境气候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5~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0%,暴雨多集中在7~8月份,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93.9mm,日最大降雨量266.6mm(2007年7月18日),历年最大降雨量为1357.7mm(1986年),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2)水文勘察区沿线地表水体为一:K0+460~K0+580m左侧37m处濯芝洞水库,该水库长约102米,宽约92米,面积9384㎡,库区堤坝顶部高程271.73~272.04m(乡村公路),堤坝底部高程260.12~263.42m,堤坝相对高差11.92m,坝址位置未见开裂、变形等迹象,现状稳定,库区暴雨期最高水位271.62,季节性暴雨期水位上升,高于堤坝顶部高程,地表水沿堤坝顶部(K0+460~K0+467m左侧38m处)向坡脚排泄,自北向南流向,历史最高水位271.62m,枯水期水位269.29m,勘察期间为季节性强降雨期测得最高水位271.62m;二:K0+487.56~507.36m左侧10m鱼塘,长23m,宽17m,面积391㎡,现已干涸,季节性强降雨期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水库地表水补给;三:K0+500左侧11m,~537.83m右侧60米濯芝洞水库排洪渠道,自北向南流向,长85m,宽0.5~6.6m,深度0.5~4.6m,现已干涸,季节性强降雨期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水库地表水补给;四:K0+660~700m左侧15m鱼塘,长40m,宽8m,深度1m,面积320㎡。勘察时间为地区季节性强降雨期、暴雨季,现场雨水较多,场区主要地表水为K0+460~K0+580m左侧37m濯芝洞水库,勘察期间测得暴雨期水位271.62m,史上最高水位271.62m。勘察期间为本地区季节性降雨期、强降雨高峰期,强降雨数日连续不断,因区内地形为沟壑地带总体地形北高,南低,流量较大,流域较广,此季节阶段对拟建场地影响较大。4.2地形地貌勘察区沿线属丘陵地貌。道路建设位置位于蔡家岗镇陵江村濯芝洞水库,拟建道路延伸方向为自西向东。起点位于拟建N10前期工程,有施工便道及乡村公路可以直达场地,交通条件较好。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该地因建设规划不断开挖、回填,区内原始地貌大部分被破坏,由于周边建设平场回填现状地形起伏较大,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最大高差34.79m。场区内人工填土边坡主要为规划建设开挖堆填,边坡已临时放坡处理,边坡未见滑移、变形等迹象,现状边坡较为稳定,K0+460~K0+580m左侧为濯芝洞水库,库区有堤坝支挡拦截,堤坝未见滑移、变形迹象现状稳定。场区北部为濯芝洞水库,距拟建道路约37m左右,水库堤坝顶部高程271.73~272.04m,季节性暴雨期水位上升,高于堤坝顶部高程,地表水沿堤坝顶部向坡脚排泄,自北向南流向,对拟建道路范围有影响。整个道路沿线地形上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之势,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总体场地地貌、地形条件中等复杂。4.3地质构造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属悦来场向斜北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产状为170°∠13°,区内发育两组构造裂隙,①40°∠78°,间距1.5-4.0m,延伸3-10m,微张,少量泥质充填,裂面平直,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②115°∠85°,间距2-6m,延伸3-10m,微张,少量泥质充填,裂面平直,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③岩体层面裂隙170°∠13°,间距0.5-2.0m,延伸3-20m,微张,无充填,裂面平直、光滑,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岩体属中厚层—厚层状结构,据声波测井试验综合判定:强风化岩体完整程度属破碎,中风化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地质构造简单。4.4地层岩性经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区内分布地层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杂、素填土(Q4ml)和粉质粘土(Q4el+dl)、淤泥质粉质粘土(Q4el+p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4.4.1第四系土层1、杂填土(Q4ml):主要为褐灰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和粉质粘土组成,含碎砖、混凝土块等,生活垃圾居多,为人工抛填。其中硬杂物粒径一般为20~500mm、最大可达大于1000mm,含量通常占全重的35~42%,稍湿、松散~中密,为人工抛填、压实堆积,填龄一般1~4年。层厚为5.80(ZY26)~6.30m(ZY9),分布于K0+480~K0+510m拟建道路左侧堤坝处,松散状,为人工抛填,K0+510~K0+556m,居民住宅区,中密状,压实堆积。2、素填土(Q4ml):主要为灰褐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和粉质粘土组成。其中硬杂物粒径一般为20~500mm、最大可达大于2000mm,含量通常占全重的38~44%,稍湿、松散~稍密,为新近抛填堆积,填龄一般0.3~3年。层厚为1.80(ZY2)~4.00m(ZY3),分布范围K0+280m~K0+460m较集中,其余段为零星分布地表。3、粉质粘土(Q4el+dl):灰褐色,硬塑,含大量粉砂,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较低,切口光泽暗淡。揭露层厚为0.60(ZY13)~1.50m(ZY8),分布范围K0+510~K0+696.618m较为集中,其余段为零星分布地表或于勘察区沿线填土下。4、淤泥质粉质粘土(Q4el+pl):黑褐色,软塑,含大量粉砂,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较低,味臭。揭露层厚为2.00(MHZ1),分布范围K0+487.56~537.83m鱼塘及K0+660~700m左侧15m鱼塘,和排洪沟渠较为集中。4.4.2基岩1、沙溪庙组(J2S):砂岩:灰白、黄褐色。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胶结物。强风化带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手捏易碎,强风化带厚度0.40(ZY(L)29)~2.10m(ZY5);中风化带岩石较完整,岩石手不能折断,锤击声不清脆,岩芯呈柱状,局部夹泥质较重,最大揭露厚度15.75m(ZY(L)28、ZY(L)29)。该层分布较广,局部出露地表。综上,勘察区沿线分布岩土种类较多、岩土性质变化较大。存在特殊性岩土(杂、素填土)。4.5水文地质条件4.5.1水文地质环境道路沿线地下水按水的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地下水运移模式为大气降水降至地表下渗,微量在填土中形成上层滞水、微量在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中形成裂隙水,大部分沿地表径流向拟建道路南侧排泄。4.5.2地下水作用评价勘察区道路K0+490~K0+510m左侧濯芝洞水库坝址位置,受季节性强降雨期,该水库水位上升,由堤坝顶部向坡脚地带排泄,受地表水影响,季节性暴雨期水量较大,区域地下水贫乏,富水性差,经抽水试验判明该段地下水位埋葬较深,对上部建筑影响较小,但雨季易在素填土层中形成上层滞水,对素填土有软化作用,可造成不均匀沉降,其下渗排泄过程中对边坡有冲刷作用。对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及边坡稳定性影响大。根据环境地质判定:地下水及土体对钢筋砼具微腐蚀性。4.6岩土参数取值4.6.1素填土设计参数的确定填土中大粒径块石含量较高,块石间间距大,其变异性大。建议物理力学指标如下:素填土未经处理不能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其特征值以现场压实处理后的实测值为准。未经处理的填土天然重度取22.00KN/m3(经验值)、饱和重度取23.00KN/m3(经验值),综合摩擦角建议取28°(天然)和25°(饱和)。压实后的素填土基底摩擦系数取0.25(经验值)。4.6.2粉质粘土设计参数的确定粉质粘土分布层厚不均。根据地区经验,建议物理力学指标如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80kPa(经验值)。天然重度取19.500kN/m3(经验值),饱和重度取20.00kN/m3(经验值)。天然内聚力取15Kpa,天然内摩擦角取12o,基底摩擦系数取0.25(经验值)。4.6.3岩石设计参数的确定中风化岩石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查规范(JTGD63-2007)表3.3.3-1确定,强风化岩石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取地区建筑经验值,天然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强风化砂岩:450kPa(经验值)。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边坡岩体类型为III类,中风化砂岩:52º。结构面C、φ标准值,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附录G提供经验值如下:L1结构面粘聚力取30kPa,内摩擦角取12°。L2结构面粘聚力取40kPa,内摩擦角取15°。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详见下表,其中带*为经验值。4.7不良地质现象据收集资料、地表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揭露成果:道路沿线未发现滑坡、泥石流、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道路沿线岩土、质边坡未见变形、滑移等迹象现状基本稳定,局部由挡墙支挡或临时放坡处理。4.8地震效应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0.1的规定,勘察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划分,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4.9线路区稳定性、适宜分析评价拟建道路与周边建、构筑物相互影响评价拟建场区K0+460~K0+580m左侧37m处濯芝洞水库,该水库长约102米,宽约92米,面积9384㎡,库区堤坝顶部高程271.73~272.04m(乡村公路),堤坝底部高程260.12~263.42m,堤坝相对高差11.92m,与拟建道路放坡后距离约5m,坝址位置未见开裂、变形等迹象,现状稳定,库区暴雨期最高水位271.62,季节性暴雨期水位上升,高于堤坝顶部高程,地表水沿堤坝顶部(K0+460~K0+467m左侧38m处)向坡脚排泄,自北向南流向,历史最高水位271.62m,枯水期水位269.29m,勘察期间为季节性强降雨期测得最高水位271.62m,库区强降雨期水位上升高于堤坝顶部,向堤坝底部沟渠地带排泄,勘察期间水量较大对拟建道路建设影响大;设计该处有一涵洞,其涵洞建设后水库水位对拟建道路无影响。4.9.2淤泥质粉质粘土评价勘察区K0+490m~K0+510m左侧鱼塘及右侧沟渠地带,受上部濯芝洞水库地表水排泄及周边居民生活垃圾堆填,鱼塘,排洪沟渠积水淤泥堆积,该地带地表水及地层多为杂填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分布范围呈零星状分布,其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流塑状,性质较差,有异臭味。对拟建道路建设路基持力层影响大,不宜选作持力层,建议对该段上部覆盖层,进行换填处理。4.9.3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据收集资料、地表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揭露成果:道路沿线无断层、滑坡、泥石流、软弱夹层,边坡稳定,未发现卸荷裂隙带、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岩土种类较多。现状整体稳定。综上,道路沿线整体稳定,适宜路段区建设。桥位区整体稳定、适宜建设。4.10主要结结论本次勘察查明了了道路的工工程地质条条件,在勘勘探范围内内未发现滑滑坡、泥石石流、软弱弱夹层等不不良地质作作用。道路路沿线整体体稳定,适适宜路段区区建设。5高边坡支护设计计及稳定性性评价根据《xx市主主城区蔡家家组团滨江江地区(E、F、J、K、N、P标准分区区)控制性详详细规划》,N10路道路两侧主要分布有二类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园绿地。本次设计中对全线高边坡均进行防护,业主可根据周边地块的开发情况,对于两年内开发的地块,可不实施。本次设计中所采采用的地面面荷载标准准值如下::①汽车荷载:城--B级;②堑顶施工荷载::10kkN/m22;③栏杆水平荷载::2.5kN/mm。6.高填方边边坡分段地地质评价与与支护设计计6.1K0++480~K0+520段左侧地质评评价与支护护设计6.1.1地质质评价高度0~11.61m,走走向75°~94°,坡向3°~347°,地表覆覆盖杂填土土、粉质粘粘土和淤泥泥质粉质粘粘土,杂填填土厚度5.8~6.300m,粉质粘粘土厚度0.60~1.100m,淤泥质质粉质粘土土厚度2.000m,下部基基岩为砂岩岩。土层--基岩面倾倾角1°~12°,最大25°。6.1.2支护护设计该段边坡安全等等级为一级级,根据地地勘建议,填填方边坡放放坡坡率为为0~8m,1:1.50;8~16m,1:1..75。大于8m边坡需分级级放坡填筑筑,每8m一阶,台台阶宽度2m宽。边坡坡采用网格格护坡防护。坡术501本坡全坡数坡全应进本段路堤填方边边坡高度较较大,表层层粉质粘土土较厚,原始始地面较陡陡。为减小小该段路堤堤工后沉降降,保证路路堤稳定性性,本次设设计考虑挖挖除该段路路堤范围内内的表层粉粉质粘土,以以基岩作路路基持力层层,采用合合格填料逐逐层回填、碾碾压密实。且施工过程中应应注意:当当填方路段段的地面自自然纵坡大大于12%或横坡大大于1:5时,若表表层土厚不不大于3m,应将表表层土清除除后,再在在斜坡上分分级挖成宽宽度不小于于2.0m,并向内内倾斜大于于4%的台阶;;若表层土土厚大于3m,应清除除表层种植植土,再在在斜坡上分分级挖成宽宽度不小于于2.0m,并向内内倾斜大于于4%的台阶。6.1K0++580~K0+657..792段右侧地质质评价与支支护设计6.1.1地质质评价现状地面高程2284.770~251..81m,相相对高差332.899m,部份份地段基岩岩裸露,地地面坡角横横向一般11°~7°、局部部坡角最大大为35°°,周边边边坡,未见见滑移、变变形迹象,局局部地段挡挡墙支挡,现现状稳定;;纵向一般般1°~24°、局局部坡角最最大为322°,周边边边坡,未未见滑移、变变形迹象。高度0~19..05m,走走向77°°~93°,坡坡向1677°~183°°,地表覆覆盖杂填土土、粉质粘粘土和淤泥泥质粉质粘粘土,杂填填土厚度00.40~~2.000m,粉质质粘土厚度度0.800~1.500m,淤泥泥质粉质粘粘土厚度00.80mm,下部基基岩为砂岩岩。6.1.2支护护设计该段边坡安全等等级为一级级,结合地地勘建议,本本段道路采采用填方边坡放放坡坡率为为0~8m,1:1.50;8~16m,1:1..75,16~24m,1:2..00放坡坡处理。大于8m边坡需需分级放坡坡填筑,每每8m一阶,台台阶宽度22m宽。边边坡采用网格护坡防护。坡发界性56面定取侧行坡坡顶附加荷荷载取城-B级,参粉与天力P内根据计算结果::5边坡坡在天然工工况下的稳稳定性系数数为>1.35,填方边边坡处于稳稳定状态;;6边坡坡在天然工工况下的稳稳定性系数数为>1.35,填方边边坡处于稳稳定状态。稳稳定性计算算过程详见见边坡计算算书。为保证该段填方方边坡稳定定,应清除除表层粉质质粘土后分分级放缓边边坡。且施施工过程中中应注意::当填方路路段的地面面自然纵坡坡大于122%或横坡坡大于1:5时,若表表层土厚不不大于3mm,应将表表层土清除除后,再在在斜坡上分分级挖成宽宽度不小于于2.0mm,并向内内倾斜大于于4%的台阶阶;若表层层土厚大于于3m,应清清除表层种种植土,再再在斜坡上上分级挖成成宽度不小小于2.00m,并向向内倾斜大大于4%的台阶阶。基底清清淤换填后后,层层碾碾压回填,经经处治措施施后,边坡坡不会出现现局部的滑滑动破坏。6.1.3路基基支挡设计计道路K0+545~~K0+6650路段右侧侧边坡,土土层-基岩岩面倾角1°~9°,最大25°,局部为为陡坎,为为提高边坡坡稳定性,建建议在K0+5545~KK0+6550路段右侧侧设置护脚脚墙,护脚脚墙设置范范围及位置置如下表所所示:桩号范围位置支挡措施长度(m)K0+545~~K0+6650右侧护脚墙105合计105若地块与道路同同期建设,地地块回填土土方后,道道路路基坡坡脚稳定性性得以保证证,根据业业主要求,亦亦可取消本本段护脚墙墙。6.2填方边边坡防护(1)坡面防护根据《xx市主主城区蔡家家组团滨江江地区(E、F、J、K、N、P标准分区区)控制性详详细规划》,N10路道路两侧主要分布有二类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园绿地。本次设计中对全线高边坡均进行防护,业主可根据周边地块的开发情况,对于两年内开发的土块,可不实施。对于高度小于44m的填方方边坡,可可在边坡上上直接种植植或移植花花草或灌木木丛来绿化化边坡;高高度大于44m的填方方边坡则采采用网格护护坡防护。本本次设计范范围内的高高填方边均均采用网格格护坡进行行防护。为保证行人安全全,本次设设计填方高高度大于33m且路段段附近有行行人活动处处的人行道道外边缘安安设人行道道栏杆,栏栏杆具体型型式可由业业主结合片片区景观打打造决定。(2)基底处理填方前应清除表表层的腐殖殖土、树根根、草皮,对对于地面横横坡陡于11:5的时时,对基岩岩面进行挖挖台阶处理理,台阶应应开挖至中中分化岩层层,宽度不不得小于22m,再进进行填方,填填方分层压压实。6.3挖方边边坡防护对于高度小于22m的挖方方边坡,均均按照1::1.5放放坡,直接接在边坡上上种植或移移植花草或或灌木绿化化;对于高高度大于44m的挖方边边坡,则采采用植被混混凝土进行行防护。对挖方高度≥33m且路段段附近有行行人活动处处应在坡顶顶设置防护护网。若周边地块两年年内开发,可可由业主根根据建设进进度等综合合考虑防护护是否实施施。6.4路基排排水6.4.1路基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注意排水,必必须合理安安排排水路路线,充分分利用沿线线已建和新新建的永久久性排水设设施。所有有施工临时时排水管、排排水沟和盲盲沟的水流流,均应引引至管道中中。路基分层挖填时时应根据土土的透水性性能将表面面筑成2~4%的横坡坡度,并注注意纵向排排水,经常常平整现场场,清理散散落的土,以以利地面排排水。当地地面水排除除困难而无无永久性管管道收集可可利用时,应应设置临时时排水设施施。填方路基外侧地地表水往路路基汇集时时,需在坡坡脚设临时时排水沟;;在路堑开开挖前作好好坡顶排水水防渗工作作,当挖方方路基外侧侧地表水往往路基汇集集时,需在在坡顶外设设临时截水水沟,并顺顺地势接入入道路排水水系统排出出路基范围围。设置截截、排水沟沟处,占地地线距离坡坡顶、脚线线5m,截、排排水沟紧贴贴占地线内内侧设置。截截、排水沟沟采用M77.5水泥泥砂浆砌MMu30片片石,设置置位置及断断面形式详详见典型横横断面图上上的截排水水沟大样图图。6.4.2涵涵洞N10路北侧有有一现状小小型水库——濯芝洞水水库,以向向南延伸的的自然冲沟沟为泄洪通通道,由于于道路的修修建,破坏坏原有的泄泄洪通道,现现根据《蔡蔡家N标准分区N10对接协调调会》会议议纪要内容容:确定濯濯芝洞水体体下游排水水通道穿越越道路时采采用涵洞形形式,穿越越地块部分分采用明渠渠形式。本次设计时,在在N10路穿越原原有排水通通道处。设设置永久涵涵洞,穿越越地块部分分明渠不属属于本次设设计范围。永永久涵洞采采用钢筋混混凝土箱涵涵,设计涵洞洞断面为2.5mm×2.55m。该涵洞设设计已取得得xx区水利利局复函。6.5防护网、人人行道护栏栏为保证行人安全全,若道路两两侧地块开开发迟于道道路建设,则则对挖方高高度≥3m、填方高度≥3m且路段附附近有行人人活动处,分别设置安全防护网和人行道栏杆。具体防护网及栏杆类型可由业主结合片区景观打造决定。6.6边坡稳稳定性评价价本次设计的N110路全线线填方边坡坡大于8mm的段落长长度为2110.1221m,面积为为54000m2,最大大填方高度度19.997m。部分高高填方路段段地表分布布有软弱土土层,路堤堤填筑前,应应清除地表表腐殖土,并并对软弱土土层进行处处理,地基基经处理满满足设计要要求后,方方可分层填填筑路基。高高填方边坡坡稳定性经经计算,稳稳定系数满满足规范要要求,详见见高边坡支支护计算书书。7边坡监测业主应委托有资资质的专业业边坡监测测机构对NN10路沿线高高边坡进行行监控量测测和监控量量测设计,充充分掌握施施工现场的的地质情况况、施工情情况和变形形、应力监监测的反馈馈信息,及及时对原设设计进行校校核、修改改和补充。(1)监测工点施工过程和施工工结束后应应重点监测测高填方路路段的边坡坡。(2)监测内容高填方路段主要要包括地表表位移及隆隆起量监测测、路基沉沉降监测等等内容。(3)监测时间及频频率边坡监测工作时时间主要为为施工期和和使用初期期,总的监监测时间应应为边坡开开挖至建成成使用不少少于三年。监测频率应与施施工和降雨雨量相适应应,在雨季季、边坡开开挖(放炮炮)期间和和已出现变变形破坏时时应加密观观测。连续续3日降雨量量大于500mm/日日时,应连连续观测33次,间隔隔时间不大大于2天,竣工工后监测次次数可减少少。(4)监测要求为了监测布点及及分析方便便,监测采采用xx独立坐坐标系和11956年年黄海高程程系,监测测点布置详详见边坡观观测布置图图纸。坡顶位移观测,应应在每一典典型边坡段段的支护结结构顶部设设置不少于于3个观测点点的观测网网,观测位位移量、移移动速度和和方向。监测方案可根据据设计要求求、边坡稳稳定性、周周边环境和和施工进度度等因素确确定,当出出现险情时时应加强监监测。(5)预警值边坡变形的预警警值为:水水平位移和和垂直沉降降累计值大大于35mmm,日均均位移速率率大于2..0mm//天;当坡坡顶沉降、水水平位移观观测数据出出现预警值值后,监测测人员应立立即向建设设方、设计计、监理和和施工单位位汇报,以以利各方及及时进行原原因分析,商商讨和提出出解决措施施,确保边边坡的安全全。8高填方路堤施工工要点(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使用腐殖土土,生活垃垃圾土、淤淤泥,不得得含杂草、树树根等杂物物,粒径超超过10ccm的土块块应打碎。应应选用级配配较好的粗粗粒土为填填料,且应应优先选用用砾类土、砂砂类土,且且在最佳含含水量时压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土石混和料料,且石料料强度大于于20Mppa时,石块块的最大粒粒不得超过过压实层厚厚2/3,当石料料强度小于于15Mppa,石料最最大粒径不不得超过压压实层厚。路路基填料最最小强度和和填粒最大大粒径应符符合下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643210101515零填及路堑路床床0~3061030~80410路床土质应均匀匀、密实、强强度高。(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内,原原地面的坑坑、洞、墓墓穴等应在在清除沉积积物后,用用合格填料料分层回填填分层压实实,路堤基基底为耕地地或松土时时,应先清清除有机土土种植土、树树根、杂草草后,再压压实。其压压实度不应应小于90%。当路路基穿过水水塘或水田田时,必须须抽干积水水,清除淤淤泥和腐殖殖土,压实实基底后方方可填筑,当当地下水位位较高或土土质湿软地地段的路基基压实度达达不到要求求时,必须须采用有效效措施进行行处理,当当填方路段段的地面自自然纵坡大大于12%或横坡大大于1:5时,应在在斜坡上分分级挖成宽宽度不小于于2.0mm,并向内内倾斜大于于4%的台阶,并并用小型夯夯实机加以以夯实后方方可进行分分层碾压。(3)填筑填方边坡上部88m为第一级级边坡,以以下每8m为一级边边坡,坡比比为1:2..0,每两级级边坡间设设2.0mm宽马道。路路基应采用用重型振动动压路机分分层碾压,分分层的最大大松铺厚度度,土方路路堤不大于于30cmm,土石路路堤不大于于40cmm,填筑至至路床顶面面最后一层层的最小压压实厚度,不不应小于110cm。性性质不同的的填料,应应水平分层层、分段填填筑,分层层压实。同同一水平层层路基的全全部宽应采采用同一种种填料,不不得混合填填筑。每种种填料的填填筑层压实实后的连续续厚度不宜宜小于500cm。管管径顶面填填土厚度必必须大于330cm,方方能上压路路机辗压。(4)压实度土质路基土经压压实后,不不得有松散散、软弹、翻翻浆起皮、积积水及表面面不平整等等现象,土土、石路床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路机碾压检检验,其轮轮迹不得大大于5mmm。压实度(重型击击实标准)::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8080~150150以下≥95≥94≥92零填及挖方路基基0~30≥9530~80≥95说明:填方高度度小于800cm及零零填不挖路路段,原地地面以下0-30ccm范围内土土的压实度度不应低于于表列挖方方要求;填填方边坡一一级边坡填填土综合内内摩擦角不不小于35o。9涵洞附近高路堤堤施工要点点1、不均匀沉降处处治设计道路K0+512..500处涵洞埋埋深约15m,路堤填填方高度较较大,涵洞洞附近路堤堤可能会产产生不均匀匀沉降,造造成路基局局部沉降及及路面破坏坏。故采用用土工格栅栅对距离涵涵洞两侧外外结构线15m范围内的的路堤进行行防治处理理,以减少少涵洞附近近路堤路基基的不均匀匀沉降。涵洞施工前应复复核基地承承载力,达达到设计要要求方能进进行涵洞施施工。涵洞洞墙背应采采用级配较较好的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