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第二章(123节)_第1页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123节)_第2页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123节)_第3页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123节)_第4页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123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容概要(重点内容)第一节阴阳学说第二节五行学说第三节藏象学说第四节精气血津液第五节经络第六节病因病机第一页,共54页。2第一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页,共54页。3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最初的涵义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即向着日光者为阳,背着日光者为阴。向阳的地方光明、温暖;背阳的地方黑暗、寒冷。于是,古人就以光明、黑暗、温暖、寒冷区分阴阳。这种阴阳的概念被引申运用来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第三页,共54页。第一节阴阳学说概念事物阴阳属性的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属性第四页,共54页。第一节阴阳学说概念阴阳属性的特性1.阴阳的相关性2.阴阳的相对性3.阴阳的普遍性第五页,共54页。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称为“阴阳互根”。阴阳之间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条件。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亦无所谓上。阴阳的互用,是指阴阳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助长的关系。这种互根互用的关系,也是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第六页,共54页。第一节阴阳学说3.阴阳的消长4.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此长彼长此消彼消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七页,共54页。第一节阴阳学说3.阴阳的消长4.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此长彼长此消彼消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第八页,共54页。9阴阳的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互相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阴阳的转化一般都出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量变过程,那阴阳转化则是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阴阳的转化既可表现为渐变形式,如:四季的寒暑交替,昼夜的阴阳转化;但也可表现为突变形式,例如:中毒性菌痢:高热烦燥,神昏谵语等阳热证→体温骤降,面白肢厥,大汗淋漓,脉细欲绝等阳脱证→四肢转温,汗止脉和,阳气恢复。前者是由阳转阴,后者是由阴转阳。

阴阳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重”“极”就是促进转化的条件。第九页,共54页。第一节阴阳学说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用阴阳来划分:六腑属阳,五脏属阴;肾阴、肾阳。第十页,共54页。第一节阴阳学说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降、入(阴)常态——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第十一页,共54页。第一节阴阳学说3.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第十二页,共54页。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4.用于疾病的诊断5.确立护治原则6.归纳药性7.指导养生第十三页,共54页。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调整阴阳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泻其有余补其不足第十四页,共54页。15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二、五行各自的特性三、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四、五行的生克乘侮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五行学说第十五页,共54页。五:金木水火土(五材)行:运动变化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第二节五行学说概念第十六页,共54页。第二节五行学说内容1.五行虽然来自于木、火、土、金、水,但实际上已超越了五种具体事物的本身,具有抽象的特征和更广泛的涵义。木:“曲直”。即生长、升发、调达、舒畅。火:“炎上”。即温热、升腾、明亮、化物。土:“爰稼穑”。即生化、承载、受降。金:“从革”。即收敛、肃杀、下降、清洁。水:“润下”。即寒凉、滋润、下行。3.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第十七页,共54页。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18第十八页,共54页。第二节五行学说内容第十九页,共54页。第二节五行学说内容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第二十页,共54页。五行的生克关系图

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故又称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21第二十一页,共54页。五行的生克关系图

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我克”“克我”两方面的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以又称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22第二十二页,共54页。23

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的相生和相克是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的。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依次相生,间有相克,依次相克,间有相生,生克有序,生化不息,维持着事物的协调平衡。这被称为“生克制化”。所以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就是相互生化、相互制约,制中有化,化中有制的关系。乘侮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常相克现象。是五行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表现。相乘,即乘虚侵袭的意思,是一行对另一行的相克太过,又称“倍克”。它的次序与相克的次序一致。如:木乘土。相侮,即恃强凌弱的意思,是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克。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的次序正好相反。如:木侮金。第二十三页,共54页。24

主要有三个作用:利用五行来分析归纳脏腑等组织器官的特点或属性;借助五行生克制化来分析和研究各脏腑系统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五行生克的异常来阐述病理情况下各脏腑系统的相互影响。1、解释生理现象:五脏分属于五行,五脏之间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2、阐述病理影响:相生关系传变,“母病及子”,“子病犯母”;或相克关系传变,“相乘”、“相侮”.3、指导诊断疾病:五行生克变化规律,来判断病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弦——肝病4、指导临床治疗: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确定治则和治法,如“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抑强、扶弱”。第二节五行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第二十四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概念1.含义: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象之涵义有二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第二十五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概念藏象——又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明白什么是藏象了吗?第二十六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概念脏:心、肝、脾、肺、肾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脏腑包括第二十七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一、心1.生理功能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A主血.B主脉全身血脉心气第二十八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一、心1.生理功能1)主血脉:脉管通畅心气充沛血液充盈A.B.C.血脉第二十九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一、心1.生理功能2)藏神:神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藏神—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第三十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一、心2.联属功能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第三十一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二、肺1.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地呼浊吸清,吐谷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肺主气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对全身气机的调节气的生成(宗气)第三十二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二、肺1.生理功能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

肃降:肺气向下通降保持呼吸道洁净。肺气肃降宣发A.呼出体内的浊气B.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C.宣散卫气,将津液化为汗液,并调节其排泄A.吸入自然界清气B.将津液向下向内输布C.将津液向下布散,代谢后成为尿液第三十三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二、肺1.生理功能3)主通调水道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水谷津液脾胃肾(膀胱)外达皮毛,汗、呼气肺尿脾宣发肃降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第三十四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二、肺1.生理功能4)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吸清,呼浊,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全身。实质:助心行血。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的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第三十五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二、肺2.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2)肺为娇脏第三十六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二、肺3.联属功能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喉为门户,在液为涕在志为悲(忧)与大肠相表里第三十七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三、脾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1)运化食物(2)运化水液第三十八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三、脾生理功能食物胃精微全身脾主运化A.上输于肺,肺之宣发肃降B.脾的自转输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第三十九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三、脾生理功能多余的水液脾主运化肺、肾体外第四十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三、脾生理功能2)主统血

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原理:脾气的固摄作用(气摄血)第四十一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三、脾生理功能3)脾气主升:脾气以升为主。①升清:上输水谷精微至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②升举内脏: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定,防止内脏下垂。第四十二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三、脾2.联属功能:在体合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与胃相表里第四十三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四、肝1.生理功能:1)主疏泄: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3.调畅情志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肝主疏泄第四十四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四、肝1.生理功能:1)主疏泄:(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肝主疏泄气机调畅血、津液运行正常第四十五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四、肝肝主疏泄脾胃运化(脾升胃降)前提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肝失疏泄胃脾A.头晕目眩B.飧泄(肝脾不和)A.嗳气,呃逆,恶心呕吐B.脘腹胀痛C.便秘(肝胃不和)(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第四十六页,共54页。第三节藏象四、肝(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肝主疏泄胆汁的分泌和排泄第四十七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