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自己认为,人类历史上存在着三次对人类集体自我(自尊心)的巨大打击: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日心说英国生物学家
——达尔文——进化论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什么是精神分析?“教授,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在一间黑屋子里找一只黑猫。”“教授,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在一间没有黑猫的屋子里找一只黑猫。”“教授,什么是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就是在一间没有黑猫的屋子里找一只黑猫——无论如何也要找到一只。”“精神分析”又称“心理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一种精神病学及人格心理学体系。该学说问世后,吸引了一批拥戴者投入其门下成为其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荣格和阿德勒。后来这两大弟子在各自的实践中逐渐对“泛性论”产生异议,最终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各自创立学说。在心理学史上,人们往往把弗洛伊德创立的理论体系称为古典精神分析,而把其追随者创立的理论体系称为新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涉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而且还涉及艺术、美学、宗教、史学、伦理学、政治、战争等领域。此外,该理论不仅内容丰富庞杂,而且代表人物多、小学派多、观点分歧大,是其它心理学理论少见的。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一、弗洛伊德的生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83岁)是奥地利医生、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他生于奥地利的摩拉维亚的一个小城镇弗来堡(现属捷克斯洛伐克)。4岁时随全家迁居于维也纳,在那里一直生活了近80年。他父亲是一个专横而又不得意的羊毛商,母亲是一位贤淑漂亮的家庭主妇。兄妹七个他是老大,家境比较贫寒。他自幼聪明好学,成绩优异,不仅德文、希伯莱文名列前茅,拉丁文、希腊文、法文、英文和意大利文也成绩突出。因而获得母亲的宠爱和家庭的特殊照顾,养成了他内心强烈的依赖性,性情还有点敏感多疑和专断。17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可是他足足花了近8年的时间,才学完4年的医学和科学研究课程,主要是他有许多医学之外的兴趣和爱好。8年的大学中后5年他一直在当时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布吕克的实验室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其间,他还选修了布伦塔诺的哲学课。
25岁获医学博士学位。第二年他和好友布洛伊尔在维也纳联合开办了一家私人诊所,专门从事精神病的治疗。但最初几年他主要是在外进修,先后师从法国精神病大师沙可和伯恩海姆,主要学习癔病的治疗和催眠术。在沙可的影响下,弗洛伊德由精神病学家转变为心理疾病学家。30岁时他与相爱4年之久的犹太姑娘结婚,在恋爱的过程中他表现得多情、狂热,而且嫉妒心重。4年的恋爱他共写了900多封热烈的情书。婚后他扎进了事业之中,他的妻子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家务。他的家庭生活平静、和谐。弗洛伊德虽然以研究性心理而被一些人骂为“色情狂”,但他在夫妻生活方面是个非常严肃的人,一生忠守着犹太民族的传统道德。在事业上,他在与布洛伊尔一起治愈病人的过程中,首创了“自由联想法”。1895年,两人合著了《癔病研究》一书,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开端。但之后弗洛伊德越来越倾向于将性冲突作为精神病的根源,而布洛伊尔则反对这一点,由于观点的分歧导致这对好友关系破裂,最终分道扬镳。
弗洛伊德在使用“自由联想法”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病人都谈到自己的梦,而且从他们的梦的内容中可以发现一些病因线索,这引起了他的重视并做了深入探讨。经过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弗洛伊德得到两个“惊人”的结论:(1)精神病起源于儿童时期,而且本质上都是以性的问题为主的;
(2)必须承认“性”在异常人格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此基础上,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释梦》(《梦的解析》)一书,该书被认为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释梦》一书大体构建了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框架,标志着他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时吸引了荣格、阿德勒等一批追随者。
1908年,在维也纳首次召开世界精神分析大会,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并开始出版精神分析年鉴。由此精神分析学说逐渐扩大其影响,并得到国际上的承认。1909年,弗洛伊德应邀去美国克拉克大学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会议,在会议期间,他先后发表5次演讲,将精神分析理论带到美国。
在他一生的后20年里,弗洛伊德在他早期理论的基础上,对之进行增删和修改,形成了他的后期理论。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他早期的得意门徒——阿德勒、荣格等人,都与他发生了分歧,使他不得不对其早期理论进行反思;而且,当时精神分析疗法也不理想;加上他要将其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以便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的变化。到了20世纪20年代,精神分析不仅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且已经成为一种理解人类动机和人格的理论体系。弗洛伊德的一生是在多灾多难中度过的,由于潜心研究,不为金钱所动,使得他的生活一直很窘迫,他的理论在当时很难为人们所接受。特别是《释梦》一书的出版,立即受到了宗教界和公众的责难,弗洛伊德成了一个“荒谬凶煞而邪恶的登徒子”。
《释梦》一书第一次印刷了600册,卖了8年。与此同时,天灾人祸、身心疾病也接连降临到他的头上。1923年,67岁的弗洛伊德患了口腔癌,为此他动过33次手术。1938年,纳粹法西斯占领维也纳,82岁高龄、身患绝症的弗洛伊德被迫离乡背井,迁居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逝世。
◆我们来看下面的一段文字:1939年9月21日。伦敦。弗洛伊德,病榻。舒尔茨,他的私人医生。弗洛伊德说:“你一定记得我们的第一次谈话吧,那时你曾答应我,在我的死期来到时,你不会抛弃我,现在是时候了,我所有的只是折磨,生命再没有一点儿的意义了。一切该结束了。”舒尔茨点点头,紧紧地握了握弗洛伊德的手。
舒尔茨告诉安娜,他曾经答应弗洛伊德,在生命到来之时,帮助他安乐死。两毫克吗啡——弗洛伊德最钟爱的药物。那天回家,舒尔茨在日记本中记录:“他马上感到了解脱,那似乎永恒的痛苦表情消失了。大约过了12个小时,我又给他注射了一针。弗洛伊德显然已精疲力竭,他进入了半弥留状态,从此再没有醒来过。”1939年9月23日凌晨三点,弗洛伊德的心脏最后跳动了一下。
这颗83岁的心承载过的死亡记忆有——
1892年,恩师布吕克去世。
1896年,父亲病故。
1920年,次女苏菲病故。
1925年,朋友兼老师布洛伊尔去世。同年,朋友兼同行亚伯拉罕意外去世。
1930年,母亲去世。
1933年,朋友费伦茨去世。
1937年,早年密友兼仇敌阿德勒去世。
1938年,四个妹妹被纳粹杀害。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如此描述晚年的弗洛伊德——这里看见人类的,是一双阴沉的眼睛。由于看过太多黑暗的东西,它也变得黯淡了。五十年来,人们不断地带着他们的痛苦、困难、忧虑和困扰来找他,这些人抱怨着、询问着、激动而不安,歇斯底里而狂野,总是病人、被压抑者、被折磨者和疯子,这个人一生中只能无情地面对着人类伤感、无能的一面。他被困在他的工作的永远的盒子里,很少看到人类的另一种轻松愉快和充满信任的面孔,以及那些乐于助人的人、无忧无虑的人、轻松的人、快乐的人、幸福的人和健康的人,总是只有病人、厌烦的人、受到困扰的人,总是只有灰暗的灵魂。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了太多太久的医生,渐渐地,他已经不能不把整个人类也看成一个病人了。而他走出研究室看向世界时,得到的一个印象就已经给所有后来的研究预先设定了一个可怕的悲观的诊断:“生活对于整个人类就像对于个人一样的难于承载。”弗洛伊德死后三年,茨威格自杀。
弗洛伊德一生著述其丰,主要代表作有:《梦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1901)、《性学三论》(1905)、《图腾与禁忌》(1913)、《精神分析引论》(1917)、《超越快乐原则》(1920)、《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与伊底》(1923)、《文明及其缺憾》(1930)等,共计2000多万字。美国心理学家普汶称弗洛伊德是“盖世无双的天才”,认为他“为全人类开拓了心理的希望。”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波林称弗洛伊德是“最伟大的创设者,时代精神的代言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迄今为止,内容最为完整、深刻的人格理论,他不仅阐释了人格的结构,探索了行为的潜在动因,而且详细的记述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影响了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心理学领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自学)欢迎同学们!第二节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认为人格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弗洛伊德主张以无意识为核心的两部人格结构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一、两部人格结构观(脑解剖模型、心理地形学)——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弗洛伊德根据自己对精神病患者治疗时的发现,提出了意识有不同水平和人格结构有不同层次的假说。弗洛伊德说:“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是无意识系统;另一是前意识系统(它包括意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学说——心理地形学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冰山原理人格学说——心理地形学意识现实原则:
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解除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事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小且非主要的部分。前意识中间环节:
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担负一定的稽查作用。当前意识丧失警惕,被压抑的欲望或本能也能伪装的渗入意识。潜意识快乐原则:
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非理性等。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人格学说——三部人格结构超我super-ego:
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自我ego:
代表理性与机智。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予以适当满足。自我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过滤器。本我id:
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结构部分。快乐原则。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冲动。一、两部人格结构观(一)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指人们正意识到的想法)特点: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一、两部人格结构观(二)前意识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虽然此时此刻不能意识到,但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或没有干扰时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担负着“稽查者”的任务,严密防守,不允许无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领域。一、两部人格结构观(三)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指那些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的各种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由于社会标准不容,得不到满足,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特征:原始性、冲动性、非逻辑性、非时间性、非道德性、非语言性等。一、两部人格结构观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几千年形成的社会文明特别是伦理道德观念,与人的本能欲望特别是性本能是截然对立、互不相容的,一个人内化到自己头脑中的社会道德观念对其本能欲望有着自发的抑制作用,凡与道德准则不相符的本能冲动均无法在意识中立足,从而被排斥在意识阈之下,成为无意识的东西。
一、两部人格结构观无意识虽然不被个人所察觉,但却是“一口沸腾着的大锅”,始终积极活动着,寻找发泄的突破口,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以种种隐晦曲折的或伪装了的途径支配着人的行为,它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力量。一、两部人格结构观因此,弗洛伊德认为,人和动物一样并没有超越本能力量的束缚,在人的所有行为中,意识和理性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起决定作用的是非理性的无意识,人仍然是非理性的动物。无论是正常人的言行举止还是心理疾病患者的怪异行为,以及人类的科学、艺术、宗教和文化活动,都受无意识的影响和支配。
一、两部人格结构观弗洛伊德非常强调无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无意识的重要性远超过意识和前意识。为了说明无意识的重要地位,他借用了费希纳的冰山类比。
(P56)一、两部人格结构观二、“三部人格结构”说晚期,弗洛伊德对他的理论做了修正,提出了新的“三部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括了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部分互相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内,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同的支配作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二、“三部人格结构”说(一)本我(id,音译为“伊底”或“伊特”)本我是与生俱来的,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如饥、渴、性等。本我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本我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给人的整个心理过程提供力量。本我强烈地要求得到发泄的机会,它仿佛是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二、“三部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遵循着唯乐原则工作的,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寻找即刻的能量释放,本我予取予求,不讲道理,不合逻辑,冲动、盲目、非理性、非社会化,是自以为是,纵情享乐的。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的心理活动似乎都在下决心去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二、“三部人格结构”说本我过程是无意识的,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我们对它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不过,只要当一个人有冲动的行为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本我在起作用。例如:一个人出于冲动将石块扔进窗户,或惹事生非,或强奸妇女,这时,他就处于本我的奴役之中。二、“三部人格结构”说(二)自我(ego)
自我是在个体与环境的接触过程中,由本我发展而来,是本我与环境关系的协调者。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人格中关注现实的一部分,受现实的陶冶变得“识时务”,不盲目去追求快乐。它使人能在现实生活中理性地、正常地生活。二、“三部人格结构”说因此,自我是人格中理性的、符合现实的部分,遵循着“现实原则”,它总是根据现实的可能性,选择适当的对象和途径来满足本我的要求。当现实条件许可时,就即时满足本我的要求;而现实条件不许可时,就暂时延缓甚至否定本我欲求的满足,以求得与现实的协调,避免与现实发生冲突而带来痛苦的后果。二、“三部人格结构”说(三)超我(superego)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超我是人格的道德维护者,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超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是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育而逐渐形成的。超我遵循“至善原则”,监督管制本我活动,并指导自我,它具有下列三种功能:二、“三部人格结构”说(1)抑制本我的不容于社会要求的各种行动,特别是性欲和攻击行为,因为这两种行为最受社会谴责。(2)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3)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的典范。例如:
二、“三部人格结构”说“张华救老农”事件:张华之所以能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奋不顾身地救人,主要是受他的超我的影响。我们可以想象,在救人的那一瞬间,张华没有时间想“这样做,万一死了值不值?”在那一刹那,他头脑中也许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救人。他不可能更多地想他这种行为的伟大、高尚。因此,在那一瞬间影响他、指导他行为的就是他潜意识中的超我,是人性的光辉。马加爵杀人呢?二、“三部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的“三部人格结构”是在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人格模式,展现个体的人从本能、欲望进而成为具有社会属性和文明标志的成长历程: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本我得到满足,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二、“三部人格结构”说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按道德原则行事,是“道德的人”。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二、“三部人格结构”说在弗洛伊德看来,如果这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就得到正常发展。愿和谐共处!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
意识至善原则稽查作用—快乐原则潜意识—前意识超我自我现实原则本我弗洛伊德心理和人格结构图人格结构隐语:超我——司法部门——道德原则自我——行政部门——现实原则本我——动力部门——快乐原则二、“三部人格结构”说可见,人的一切行为都不是某一单方面的力量决定的,而是人格内部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P59示意图二、“三部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后期的人格结构表(一)分项类目潜意识(或称无意识)(Ucs)前意识(Pcs)意识(Cs)内容个人未觉知到的决定其思想和行为的心理,包括原始本能冲动和被压抑的欲望(性欲)当前未注意到但一经提及便可觉知的心理内容,是意识与潜意识间的中间环节,包括可复现的记忆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是心理同外界接触的表面现象原则快乐原则
现实原则作用心理深层的基础,人类活动的内驱力,精神分析的核心具有“稽查者”的作用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排除心中原始的本能欲望。分项类目潜意识意识本我(伊底,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内容原始冲动和被压抑的欲望(性欲)认知过程(理性与判断)良心、自我典范性质本能的我现实的我理想的我位置处在最原始、难以接近的底层(原始心理结构)处在外部世界、本我与超我之间居于人格最高层原则快乐原则现实原则至善原则作用寻找出路,追求满足(内驱力)监督本我,适当满足(仲裁者)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弗洛伊德后期的人格结构表(二)欢迎同学们!三、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人格适应)(一)冲突人格内部各种力量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和持久的,人格内部的冲突不可避免。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二)焦虑自我是调解者,通过调解,使人格内部各种力量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实现人格的整合和统一。但是,随着矛盾冲突的加剧,人就会产生心理焦虑,如果冲突过于激烈,而自我无法应付,就会导致人格的分裂和精神障碍。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三种焦虑:种类含义现实性焦虑—对现实的恐惧觉察到环境中存在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的紧张、不安和恐惧。(现实中客观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神经性焦虑—对本我的恐惧本能冲动的强度威胁到自我的控制能力。(害怕本能冲动导致受到惩罚的情绪体验)道德性焦虑—对超我的恐惧害怕可能做违背超我的事,从而体验内疚。(违反了超我的价值观引起的内疚和情绪体验)弗洛伊德认为,无论哪种焦虑,都是人内心的一种紧张。而人具有一种解除紧张状态的先天倾向。所以,焦虑本身会起到一种动力作用,是人格发展的动力之一。同时也对人的行为有控制和引导作用,提示我们怎样行为,否则,会处于危险之中。但是,若焦虑程度太高,持续时间太长,人就无法忍受的,严重的焦虑会导致人格的分裂和精神病。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发展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为保护自我或自己免受冲突、内疚或焦虑之累的无意识反应。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有两个特点:一是无意识的,而是脱离现实的。主要的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投射、反向作用、合理化、替代和升华等。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之间并不互相排斥,有时可以多种防御机制同时起作用。压抑:将本能欲望及痛苦经验压抑到无意识中。这是最基本的自我防御机制。如信物遗失、过去失忆等。否认:不承认、不相信对自己不利、造成痛苦的现实,以抵制自卑和痛苦。如:否认亲人去世、否认不良动机、否认失败和缺点等。投射:将自己的失败、缺点或不良动机看作是人人都有的东西,从而抵消良心的谴责。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向作用:为掩盖自身缺点或不良动机,刻意向相反的方向表现自己以减轻焦虑。“过分清高就是自卑”、三八线等。合理化(文饰作用):即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自圆其说”的理由,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以自我安慰。又分“酸葡萄”和“甜柠檬”两种。如阿Q。替代和升华:替代:不被社会接受的欲望转换对象或方向,以间接的方式发泄出来。(P61图示)升华:本能欲望通过社会赞赏的、高尚的方式得到间接的满足。这是自我防御机制中唯一积极的防御方式。如拳击、歌德的创作。自我防御机制的作用(1)在生活危机事件发生时,可以把情绪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2)当本能冲突突然增加时,可推迟或疏导,以恢复平静。(3)争取时间,以适应自我形象的变化。如大手术后,或忽然职务提升、降职。(4)处理一些与人、与事、与生、与死的矛盾。(5)在与良心发生冲突时,免受伤害。如在战争中杀敌,把父母送进老人院等。第三节人格发展阶段论弗洛伊德不仅重视人格的发展及其阶段,而且强调婴幼儿期生活经验(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意义。弗洛伊德认为,婴幼儿期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一个人从出生到6岁,其人格基本模式就大致形成了,以后一直保持到终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正因为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一个成人的人格适应问题,追根溯源常常可以从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原因。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以他的泛性论思想为基础的,在他看来,性心理发展和人格发展几乎是同一语。弗洛伊德主张人的性心理发展也即人格发展经过五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点和特殊问题,阶段之间的先后顺序是固定的,这种固定的发展顺序是有成熟过程决定的。
一、性、里比多(libido)、动欲区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冲动对人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乃至对整个人类科学文化都有极端的重要性。他认为,人有两种主要的生物本能:一是生存本能,维持生命,能迅速满足,过程相对简单,方式直接,变化范围小;二是性本能(生殖本能),延续种族,满足过程和方式复杂得多,变化也很大。弗洛伊德还认为,性本能不一定通过直接的生殖活动来满足,亲吻、抚摸、注视、跳舞、体育活动、科学、艺术创造等方式可间接满足。弗洛伊德把几乎所有人类高尚的精神文化活动都看成是性冲动的替代和升华。所以,性本能对心理活动和人格发展的意义比生存本能重要得多。人们一般把性和生殖视为同义词。弗洛伊德主张,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性指生殖活动,唇、舌、皮肤等虽不是生殖器官,但刺激它们也可以产生性的快感。广义的性不仅包括直接的生殖活动,也包括间接的发泄性冲动的活动,如,接吻、抚摸、跳舞等。所以,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里比多)。在弗洛伊德著作中,里比多一词也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主要指性本能的能量或本我中所具有的精神能量)弗洛伊德关于性冲动或里比多是人类一切高尚的精神文化活动的基础的断言令人难堪,关于幼小儿童也有性欲的断言更是犯了众怒。根据弗洛伊德的性理论,幼小儿童是有混沌未分化的、组织松散的性欲所支配的本能性生物,与成人的性不同。(1)性的最敏感区不必是性器官,其它口腔、肛门等也是主要区域。(2)性欲的目标不是性交,而是带来性快感的活动。(3)性欲倾向于自恋而不是异性恋,主要靠刺激自己身体上的各种动欲区(性敏感区)或抚摸得到性的满足。
欢迎同学们!二、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性欲最敏感的区域或处于显著地位的动欲区会发生转移,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都有其不同的主要动欲区。根据动欲区在身体上的不同定位,人的性心理发展即人格发展有五个不同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生殖期潜伏期(一)性心理发展(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二)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的动力与特征(附表)(三)人格发展中的关键因素(附表)三、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或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当个人面临危机或受挫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停滞和倒退是相互补充的,停滞的现象越是严重,就越容易产生倒退。人格发展的停滞和倒退与早期经验有密切联系。主要因素包括:(1)当儿童需要安全时,即他感到焦虑时,只满足某种本能需要。如害怕时喂奶,其余不管。(2)当某种本能要求受到极端的挫折或剥夺。(3)本能需要的过分满足,或过分纵容和宠爱。(4)过分满足和过分挫折的交替。(5)从过分满足突然转变到过分挫折。停滞和倒退不仅使个人人格发展受到阻碍,而且会对人格结构特征产生深刻的影响。某些人在成年后,还保留着早期阶段的心理特征,主要是因为他在早期阶段有过停滞或倒退的经验。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往往是他早期阶段发展的停滞和倒退的反映,一个口腔期产生过停滞的人,长大后会具有口腔期型特征。如此等等。成人可以发现几种典型的人格特征类型:
精神分析的人格类型与人格特质人格类型人格特征口腔型人格苛求、贪婪、妒忌、易怒、仇视、悲观、吸烟、酗酒、贪吃肛门型人格刻板严厉、奋力追求权利和控制、占有时的快乐、对浪费和失控感到焦虑、过分吝啬;放肆、浪费性器型人格生殖型人格男孩:好表现、竞争、追求成功、强调男性强壮有力的气概女孩:敏感、行为轻率、好表现、夸张性、心理、社会都达到完美的境界。但很少有人达到,第四节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一、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既是一种治疗方法,又是一种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医生让病人靠在躺椅上,在没有任何妨碍或指导的情况下,集中注意于头脑中“流出”的任何念头、意象或思想,不用意识指导思维,不对出现的东西进行任何评判,即时说出这些思想。不管这些事物看来如何令人痛苦、羞耻,或如何不着边际。然后,医生根据患者所报告的内容对其症状进行分析。自由联想法的依据是心理决定论。在弗洛伊德看来,自由浮现在心头的任何东西,不论是一个词、一个数字,还是一个人名,一件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与前后联想的东西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弗洛伊德试图通过自由联想来发掘埋藏在精神病人无意识深处的症结或病根。二、梦的分析“梦是愿望的满足”、“梦是通向无意识的康庄大道”。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有所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能欲望,缓和了冲动。弗洛伊德认为,通过对患者梦境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其本我中被压抑的欲望。三、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弗洛伊德指出,受压抑的观念和欲望不仅表现在精神病人的症状和变态行为上,而且也表现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有失误、遗忘等情况,这些情况似乎是偶然的,但是在弗洛伊德看来,绝没有偶然性可言,任何事情都是被决定了的,或者说都是有原因的。失误、口误、遗忘等生活中表面上的偶然事件,实际上隐藏着人的真实动机,即受压抑的无意识欲望和观念。弗洛伊德把日常生活中的错误分为六类:(1)口误;(2)笔误;(3)遗忘;(4)遗失、误置与误取;(5)误读与误听;(6)多种错误的混合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错误、遗忘的分析,弗洛伊德开辟了通向无意识的又一途径。四、幽默弗洛伊德在《幽默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中,重点分析了两种玩笑:攻击性的玩笑,性的玩笑。人们为什么对这两种玩笑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呢?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因为这种玩笑能够使通常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得以宣泄。
尽管无意识深处对某人攻击欲望很强,但受本我和超我的限制,只有“通过鄙夷、讥讽、污辱、傲视对方,我们间接地获得战胜他们的快感。”同样,因为公开谈性不大体面,也可以通过社会规范许可的方式即性幽默,来谈论有关性的话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流域径流调节》课件
- 等离子显示面板用滤光器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抽水马桶水箱用浮球市场洞察报告
- 电子管特性测试仪市场洞察报告
- 涂改笔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声学测量仪表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专题10 文学文本阅读模拟特训(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实战训练)(含答案解析)
- 第二单元(知识清单)-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统编版)
- 婴儿用维生素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电气设备用电枢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压裂和测试流程连接推荐做法
- 版志愿者证书模板2
- 工程造价咨询合同-模板
-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理发师》教学课件
- 电场中电势电场强度随位移的变化
- 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征集活动申报表
- 道亨送电线路三维设计平台使用培训ppt模板
- 扫黄打非教育活动台账
- 餐饮空间设计课件ppt
- 口腔生物学:第三章 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1
- 民族式摔跤竞赛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