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知识清单)-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统编版)_第1页
第二单元(知识清单)-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统编版)_第2页
第二单元(知识清单)-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统编版)_第3页
第二单元(知识清单)-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统编版)_第4页
第二单元(知识清单)-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上第二单元基础复习单单元e目标知知识e梳理一、易读错的字绷(běng)着脸崎岖(qíqū)擎(qíng)着排山倒(dǎo)海直奔(bèn)豫皖(wǎn)苏围歼(jiān)战千钧(jūn)一发山坳(ào)蜷(quán)缩干涸(hé)璀璨(cuǐcàn)逶(wēi)迤暴露(lù)日寇(kòu)晋察(chá)冀磅(páng)礴抡(lūn)起悬(xuán)崖沸(fèi)腾山涧(jiàn)雹(báo)子屹(yì)立黑魆(xū)魆灯盏(zhǎn)旗帜(zhì)诞(dàn)生电钮(niǔ)瞻(zhān)仰隆(lóng)重嗓(sǎng)子围歼(jiān)烟卷(juǎn)双膝(xī)漆(qī)黑憧(chōng)憬二、易写错的字抡:右部是“仑”,不是“仓”。隆:右部中间的短横不要丢掉。崖:“厓”宽大,“圭”由两个“土”组成,竖笔上下不连通。律:注意右部不要多写或少写横。索:下面是“糸”,不要写成“系”。寇:“元”包住的小部件,上面的横左边不出头。贯:上面的部件,里面是一竖。三、一字组多词。崖(yá):山崖悬崖渡(dù):渡江渡船索(suǒ):绳索搜索寇(kòu):草寇敌寇冀(jì):希冀冀求副(fù):副本副作用榴(liú):石榴手榴弹弹(dàn):子弹炮弹抡(lūn):抡起抡拳贯(guàn):贯穿全神贯注棋(qí):象棋下棋悬(xuán):悬崖悬念沸(fèi):沸腾沸点涧(jiàn):高山深涧涧水雹(báo):冰雹雹子屹(yì):屹立屹然不动栏(lán):栏杆石栏屈(qū):屈服卑躬屈膝盏(zhǎn):一盏灯盏悦(yuè):赏心悦目愉悦汇(huì):汇报汇款爆(bào):爆发爆炸宣(xuān):宣布宣传帜(zhì):旗帜独树一帜阅(yuè):阅读阅览制(zhì):制定制服坦(tǎn):坦克坦白距(jù):距离差距隆(lóng):隆重克隆射(shè):射击反射四、多音字。绷bēng(绷带)bèng(绷亮)běng(绷脸)磅páng(磅礴)钻zuàn(钻石)zuān(钻研)隆lóng(隆重)lōng(轰隆)难nán(困难)nàn(灾难)更gēng(更夫)gèng(更好)几jǐ(几只)五、同音字。yá崖(山崖)dù渡(渡河)guàn贯(一贯)涯(无涯)度(度过)惯(习惯)lán栏(栏杆)jù距(距离)bào爆(爆发)拦(拦住)拒(拒绝)暴(暴雨)六、形近字崖(山崖)渡(渡河)寇(日寇)冀(希冀)沸(沸腾)涯(天涯)度(态度)冠(冠军)翼(羽翼)佛(仿佛)副(副职)榴(石榴)棋(棋子)屹(屹立)悦(喜说)幅(条幅)溜(溜走)欺(欺骗)汽(汽车)说(说话)涧(山涧)雹(冰雹)栏(栏杆)爆(爆炸)泽(思泽)间(中间)雾(大雾)拦(阻拦)曝(曝光)择(选择)盏(一盏)宣(宣布)帜(旗帜)坦(平坦)距(距离)栈(客栈)宜(适宜)织(编织)照(胆量)拒(拒绝)七、重点词语1.必须掌握的词日寇奋战险要悬崖攀登山涧次序检阅雹子屹立眺望喜悦壮烈汇集预定高潮爆发豪迈不屈政府外宾就位宣告距离雄伟肃静语调完毕制服坦克一致手榴弹2.四字词语叽里呱啦毕毕剥剥3.成语万水千山全神贯注横七竖八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居高临下粉身碎骨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昂首挺胸迎风招展四面八方排山倒海自言自语五颜六色聚精会神震天动地千钧一发纹丝不动八、近义词逶迤—蜿蜒磅礴—雄伟进犯—侵犯英勇—勇敢掩护—保护屹立—矗立汇集—汇合雄伟—宏伟欢跃—欢腾挺立—耸立飘拂—飘动挥手—招手发觉—发现蔓延—延伸茂密—茂盛猛烈—强烈潜伏—埋伏隐蔽—隐藏震天动地—惊天动地纹丝不动—岿然不动九、反义词逶迤—笔直坚持—放弃沉着—惊慌崎岖—平坦挺立—弯曲汇集—分散庄严—轻浮肃静—喧哗完毕—开始陆续—中断微弱—强烈暴露—隐蔽潜伏—暴露隐蔽—显露容易—困难发觉—忽略璀璨—黯淡蔓延—萎缩勇猛—胆怯纹丝不动—闻风而动聚精会神—心不在焉斩钉截铁—优柔寡断全神贯注—心不在焉十、词语积累。1.填人合适的动词(擎)红旗(汇集)队伍(拖住)敌人(抡)一圈(坠落)山涧(拧开)盖子(举起)石头(瞻仰)国旗(奔)会场(舞)火把(响起)掌声(划)火柴(钻出)地堡(失去)联系(消灭)敌人(寻找)突破口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1)(崎岖)的山路(坚强不屈)的声音(庄严)的宣告(排山倒海)的掌声(雄伟)的声音(强有力)的语调(微弱)的亮光(破旧)的书(激烈)的战斗(璀璨)的华灯(2)(狠狠)地打(深情)地说(横七竖八)地躺着(胜利)地完成(斩钉截铁)地说(紧紧)地握着(不断)地挥手(静静)地照耀(聚精会神)地读书(默默)地沉思3.特殊词语(1)ABB式:乱蓬蓬黑魆魆(2)含近义词的词语:排山倒海粉身碎骨类似的词语:冷嘲热讽左顾右盼良师益友道听途说(3)含反义词的词语:夜以继日惊天动地七上八下翻来覆去(4)含数字的词语:五颜六色万水千山类似的词语:一穷二白四面八方横七竖八千丝万缕(5)含有夸张成分的词语:排山倒海类似的词语:寸步难行天衣无缝(6)描写认真的词语:聚精会神类似的词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7)描写精神品质的成语:坚强不屈壮烈豪迈类似的词语: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正直无私表里如一正大光明刚正不阿铁面无私(8)描写场面的词语:排山倒海人声鼎沸类似的词语: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火树银花熙熙攘攘蔚为壮观车水马龙万人空巷4.动词:扔手榴弹举起一块大石头跳下深谷擎着红旗提着红灯升国旗舞着火把5.量词一(个)缺口一(阵)叫声一(颗)手榴弹一(声)巨响一(幅)插图一(根)旗杆一(声)炮响一(盏)电灯一(片)沙柳林6.成语积累排山倒海千钧一发震天动地居高临下四面八方五颜六色迎风招展昂首挺胸气壮山河自言自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粉身碎骨惊天动地纹丝不动万水千山斩钉截铁7.成语接龙万水千山→山穷水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理良心→心口如一→一气呵成→成千上万惊天动地→地大物博→博学多才→才貌双全→全心全意→意气风发→发扬光大→大吃一惊8.成语拓展①含有数字的成语:万水千山三头六臂三心二意三言两语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四平八稳②形容精神集中的成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③“~天~地”式成语:惊天动地震天动地呼天抢地欢天喜地冰天雪地顶天立地④以“五”字开头表示颜色繁多的成语: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⑤“~山~海”式成语:排山倒海移山倒海移山填海堆山塞海拔山超海挟山超海⑥形容万分危急或十分危险的成语:千钧一发十万火急间不容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一、句子积累。1.关联词(1)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2)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3)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2.比喻句(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2)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五位壮士对敌人的仇恨。(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4)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3.夸张句(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2)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4.对偶句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5.反复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反复描写,突出了人们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6.精彩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对天安门广场夜晚环境的描写,说明现在的人们过着光明、温暖的生活,表现了和平、安宁的气氛。7.含义深刻的语句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红流”代指游行队伍,表现了游行队伍声势之浩大,场面之壮观。“光明充满了北京城”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十二、课文回顾。5.《七律·长征》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6.《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人陆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7.《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主席的领袖风采。8.《灯光》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现实,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紧凑。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执着的革命理想。9.《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赞颂了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十三、读一读,背一背。1.背诵《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背诵默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十四、单元学习要点1.理解并背诵《七律·长征》。2.理解《狼牙山五壮士》中点面结合的写法。3.关注《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体会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场面的好处。4.了解《灯光》倒叙的特点。5.理解《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描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句子。6.会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次活动。十五、高频考点辨析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常见的考查题目形式:①句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②句中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语?为什么?解题小窍门1.辨析句中重点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考虑,可以从词义的深浅、词义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侧重强调说明的对象等方面来进行辨析。2.例如:“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竖立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句中括号里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竖立”是直立的意思;“挺立”有拟人的意味,含有骄傲、自豪地立着的意思,表现了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自豪感。因此“挺立”用得好。3.又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奋斗”中,加点词语“诞生”能否换成“出生”?为什么?不能“出生”指胎儿生下来“诞生”既指人的出生,又指新事物的出现,词义范围比“出生”广。因为句中指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所以“诞生”不能换成“出生”。十六、“1+X”阅读推荐篇目:王愿坚《七根火柴》推荐理由:这篇文章描述了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位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英勇顽强、无私忘我、忠于党和革命的崇高精神。阅读方法:我们可将这篇文章与课文《灯光》进行对比阅读。先对比两篇文章的题目,思考这样命题的妙处;再对比阅读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区分它们的异同;最后思考阅读红色题材的文章时,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从中得到些什么样的收获。十七、素养与能力①《七律•长征》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这首诗歌。②《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重点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作方法。③《开国大典》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重点是朗读课文,理清课文中描述的典礼的几个环节,感受典礼场面的宏大和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领袖的爱戴。自读自悟,领悟思想感情,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④《灯光》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重点是体会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抓住“多好啊”和“灯光”这两个关键词深入分析,体会郝副营长的奉献精神。⑤《我的战友邱少云》抓住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以及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纹丝不动和“我”看着战友被烈火焚烧时的痛苦心理进行描写,突出了邱少云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课课文e梳理第5课:《七律·长征》1.课题解读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偶。长征:从1930年到1933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此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其他红军部队也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先后开始长征。在毛泽东同志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2.课文重点理解(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理解: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表现出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万水千山都看得极为平常。(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理解: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磅礴:气势盛大。这险峻的山,在红军看来,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和脚下滚过的小泥丸。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大意:五岭山脉高低起伏,连绵不绝,在红军战士眼里就像是翻腾着的小浪花;乌蒙山这样的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战士眼里也不过是脚边滚过的小泥球而已。(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理解:这两句诗写出了长征途中的两次重大战役: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大意: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理解:这是长征的最后阶段,写出了红军胜利大会师的喜悦之态,预示了长征的胜利。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大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踏上了白雪千里的岷山。三军过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喜笑颜开。3.主题概括。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学有所得一首短短的七律诗,浓缩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艰难与悲壮,让我们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要用长征精神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攀登人生的顶峰。5.结构导图6.问题探究。(1)这首诗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的?点面结合写场面——先总写,后分写本诗前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这是面的总叙。后面六句从“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过雪山”等具体事例,讲述了红军长征遇到的重重困难和红军战士毫无畏惧的英雄本色。全诗先总写,后分写,点面结合,对仗工整,气势磅礴。(2)为什么说暖、寒?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3)朗读诗歌,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诗歌先概括写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态度,再具体写远征难的情景,选取了翻越五岭和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及翻越岷山的画面,运用比喻、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体现红军英勇乐观的革命精神。纵观全诗,气势磅礴,笔力雄健,显示出诗人的豪迈之气。(4)朗读“阅读链接”中的《菩萨蛮·大柏地》,并说说你读完这首词后的感受。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全词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资料链接:《菩萨蛮·大柏地》创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战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7.课后拓展(1)简介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2)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3)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4)推荐阅读:①毛泽东诗词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答友人》②毛泽东描写长征的诗。忆秦娥·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理解: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沉郁低回。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整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5)巧渡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走得无影无踪地,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6)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渡过大渡河。24日晚,先头部队赶到安顺场,占领了该地。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二十四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一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二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一营冒雨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安顺场一带大渡河宽100多米,水深流急,高山耸立。在红军到达之前,川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抢占了这一地区,正在构筑工事,凭险防守。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25日晨,红一团开始强渡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一团第一营营长孙继先从第二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战前,先遣队首长亲自向领导领导交代任务,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关系全军成败,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任务,为全军打开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分成两批,熊尚林带领第一批8人先渡河,孙继先带领第二批8人再渡河。十八名勇士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十八名勇士战胜了惊涛骇浪,冲过了敌人的重重火网,终于登上了对岸。敌人见红军冲上岸滩,便往下甩手榴弹。智能双全的勇士们,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阶死角作掩护,沿台阶向上猛烈冲杀。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勇士们击退了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7)我们今天能在和平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都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革命烈士说些什么?为了人民的幸福,你们奋不顾身;为了国家的安定,你们为国捐躯。在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你们是英雄;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你们仍然是英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不辜负先烈们的遗愿。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1.课题解读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部,北临易水,山峰挺拔,形势险要,状如狼牙,故名。五壮士: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他们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抗战的赞歌。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六班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2.课文重点理解(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理解:本段写五位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画浪纹线的句子先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再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班长马宝玉冷静沉着;葛振林对敌人充满仇恨;宋学义拼尽全力;胡德林和胡福才打起仗来全神贯注。(2)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理解:走第一条路可以很快与连队会合,但是会暴露连队转移的方向;走第二条路可以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但代价却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里写了两种选择的不同后果,更突出了下文五位战士的选择悲壮感人。(3)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②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理解:这两句话是对战士马宝玉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加点的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的情景和对敌人的仇恨,表现了他机智英勇、顽强不屈的精神。(4)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理解:“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纵身跳下”“昂首挺胸”“相继”是对狼牙山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壮士们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以及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5)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理解: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6)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理解:“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3.主题概括。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4.学有所得为了国家和人民,五位壮士舍身赴死,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向革命先烈学习,心系祖国,为报效祖国而不懈努力。5.结构导图6.问题探究(1)课文第2自然段和“英勇跳崖”部分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2自然段:这样写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英勇跳崖”部分: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2)第2自然段和第3~9自然段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它们有什么不同?第2自然段对五壮士逐个进行了描写,是罗列多个点;而第3~9自然段对马宝玉的描写更具体,是一点一面的描写。(3)为何前三个自然段对五位英雄的称呼是“战士”,而从第4自然段起对五位英雄的称呼改为了“壮士”?课文前三个自然段,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因此称他们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吸引到棋盘陀上,其英勇事迹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4)阅读第6~9自然段,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含义的。“这声音”指的是五位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口号声充分体现出五位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这种恨与爱,是五位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段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5)结合第6自然段,说说课文是怎样塑造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的。先描摹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群像图——“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之后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属于对个体形象的刻画;最后,“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又一次对战士们作了群像的描摹。像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7.课后拓展(1)作者介绍沈重(1915—1986),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冀通讯社科长、特派员、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1941年冀西山区的秋季反“扫荡”战斗中,沈重深入前线采写了一系列战场手记,脍炙人口的《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就是其中一篇,作品生动地描写了狼牙山上的五位七连八路军战士,为掩护部队和民众撤退,与敌人周旋在狼牙山三面绝壁的棋盘陀(悬崖)上,在弹尽粮绝,敌人被消灭100多人的情况下,宁死不屈舍身跳崖的壮烈故事。《狼牙山五壮士》是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刊登的一篇通讯,原名为《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同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首长,签署的训令中,正式称为《狼牙山五壮士》。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楷模。(2)晋察冀根据地、游击战争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地处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以南,东临渤海,以山西东北部和河北的冀中、冀东为主。区内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岳地带。游击战争:游击战争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3)表现爱国精神的诗句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4)葛振林和宋学义获救1941年秋,河北易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余药夫,正在狼牙山附近的村寨宣传如何搞好秋收秋种。9月24日的夜里,一同开会的同志没有分散,和衣而睡,到了次日拂晨时分,日寇三千五百多人已把狼牙山周围所有沟口围得水泄不通。在轰轰的枪炮声中,同志们决定往棋盘坨顶峰转移。到了山腰石门时,敌军越逼越近,几十位同志受到机枪大炮疯狂封锁,渐渐分散撤离。硝烟弥漫中,余药夫只身隐蔽到了山背面的崖缝之中。9月25日,负责掩护狼牙山地区群众和大部队转移的五壮士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与敌周旋一天,逐渐把敌人引到一个名叫牛角壶的陡峭山峰,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任务。子弹打光了,粮食也吃完了,日军冲上来要抓活的。誓死不当俘虏!五壮士高喊着共产党万岁纷纷跳下山崖。葛振林跳下山崖后,身子不断地挨着树。一种求生的本能使他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去抓树枝,手被划伤多处之后,他终于被并排的几棵小树挡住。敌人胡乱地向崖下放枪,子弹呼呼地从葛振林头上飞过。敌人走后,已跌成脑震荡的葛振林与另一位幸存者宋学义先后往主力部队撤退的棋盘坨大庙方向爬。天黑了,渐渐有了朦胧的月色,此刻两人早已用尽了几乎最后的一丝力气,而大庙仍然遥不可及。正像后来葛老对笔者反复回忆的:“狼牙山,野狼多,山中呆一夜,不昏死,也会被狼吃掉。”饿了一天的余药夫在这时也开始攀崖而上,在一个叫双鞍岭的地方遇到了行动十分困难的两位壮士。余得知他们是八路军,在毫不熟悉环境的情况下,当即冒着坡陡路滑可能摔入深谷的危险为他们探路。探一段,就回头来扶葛振林前进一段,再探一段再扶一段。深夜的山风略有凉意,可余药夫的衣服却被汗水湿透了。终于到达大庙,余药夫连忙让两位壮士躺下休息,自己却不顾疲乏,主动到庙外放了一整夜的哨。余药夫的援助使两位劫后余生的壮士终于转危为安。第二天,余药夫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此后,这位没留名字的搭救者就一直成为葛壮士刻骨铭心的回忆。两位壮士也一直令余药夫深深崇仰着,但他却把自己搭救英雄的义举埋在心底,从不张扬。(5)为了纪念五位壮士,易县人民政府修建了纪念塔。面对着纪念塔,你想说些什么?敬爱的壮士们,你们为了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的安全,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第7课:《开国大典》1.课题解读“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典礼。“开国大典”即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2.课文重点解读(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理解: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广场上的人们比作海洋,形象地写出了参加典礼的人之多,场面之壮观;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生动地写出了广场上红旗招展的热烈气氛。短短的一句话,连用两个比喻,加上“翻动”的强烈动感,海洋与波浪的互为映衬,生动再现了壮观的场面,热烈的气氛,人们激动的心情,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理解:“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的是全中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及全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理解: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风声沙沙而过,只听见雪花簌簌不断往下落。(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理解: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5)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理解:用对偶句“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写出了傍晚时天安门广场的盛况。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无比幸福的心情。(6)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用“红流”指代游行的队伍,表现了游行队伍的声势之大、场面壮观。“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光明”有两层含义,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人民获得了光明。3.主题概括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4.学有所得重温开国大典的盛况,领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风采,令人振奋!无数革命先辈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和牺牲,才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祖国会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5.结构导图6.问题探究(1)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为何会如此激动?第5~10自然段中,几次写到了掌声?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新中国成立前,劳动人民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饱受欺凌,国家的状况更是内忧外患,而今中国人民终于当家作主了。第一次: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从中体会到人民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第二次:当国旗升起、礼炮响起时,每一声炮响后,会场上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从中体会到人民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第三次:当毛主席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广场上和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从中体会到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和爱戴。(2)阅读第9自然段,说说第一句话中的数字有何特殊意义。“五十四门大炮”代表我国五十四个民族(我国现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四个是当时的统计数字)。“二十八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二十八年。(3)为什么“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是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的队伍接受检阅时的举动。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也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4)从课文哪些描写中能感受到毛主席的伟大形象?课文对毛主席的直接描写虽然不多,但很典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语调强有力;人民空军的飞机飞过,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毛主席不断地向群众挥手,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从这些言行的描写、会场环境的描写及人们激动心情的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毛主的伟大形象。(5)课文结尾的“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句话不仅是说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6)通读全文,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阅兵式”这个场面的?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①对阅兵式的场面描写,层次清楚。先写领导人检阅部队,然后写受检阅部队走过天安门,最后写看到阅兵式的群众欢呼雀跃。②在写受检阅部队走过天安门的部分时,先分别介绍“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等各个方队,这是“点”;然后总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这是“面”。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不仅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对各具特色的队伍产生了深刻的印象。③写阅兵式的部分,既有对受检阅部队的直接描写,又有讲述群众反响的侧面描写,写出了当时热烈的场景。7.课外拓展(1)如何提炼小标题?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新颖、精炼,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小标题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那么,怎样提炼小标题呢?通常要依据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概括,如,“群众的队伍入场了”“阅兵式开始”“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概括为“群众入场”“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小标题。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段意提炼小标题、根据作者的写作线索提炼小标题、根据文章的主题提炼小标题、根据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提炼小标题等。(2)关于国庆“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很多。有些国家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为国庆节,有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还有的国家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3)开国大典阅兵式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t"/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t"/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朱德总司令宣读\t"/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持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t"/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随后,\t"/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t"/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聂荣臻乘先导车,率领受阅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t"/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受阅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t"/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199师、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独立第207师第619团、空军1个飞行中队以及海军部队代表等1.64万余名官兵组成,共动用飞机17架、火炮119门、坦克和\t"/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4)开国大典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40年代着冠照)。两旁的标语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没有国徽,因为1949年9月25日、26日政协的座谈会及审查委员会上认为还要修改,所以27日全体会议上只通过了国旗、国歌、国都、纪年4个决议。那时,东西三座门(正式名称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及南面长长的甬道,甬道两边长长的红墙,正南门即砖石结构的中华门都还存在,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封闭会场。与8个月前北平刚解放时的天安门前比较,可说是焕然一新,宽广平坦得多了。此外在现在国旗旗杆的地方已竖了一根当时看来已很高的旗杆,旗杆上有一个金色的顶。中华门外正阳门、前门箭楼两旁的许多建筑物上都张灯挂旗。“北平东站”“北平西站”的大字一夜间都改成“北京东站”“北京西站”了。会场里的工人、学生、干部、市民、城防部队都举了临时赶制的五星红旗及其他红旗、红灯和彩色小旗,特别是用红绢糊的大小不同的五角星灯,真是成了红旗红灯的海洋,只有市民中戴了小白帽的回民同胞举着绿底白色的星月旗,显得分外不同。会场上的群众共达30万人,分区席地而坐,很有秩序。金水桥北没有现在的观礼台,但搭了两个简单的台子,一个供大会指挥用,一个给唯一的外宾观礼团,这就是前一天刚到的以法捷耶夫为首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受检阅部队则站在东长安街。那时交通工具少,群众近则列队步行来,远的坐火车来。我当时所在的单位,临时编为华北革大第四部,住在西苑大院。华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队伍迤逦一里许要步行到清华园车站。天未亮起床,到车站已7点,乘装煤的黑敞篷车,走了两小时才到前门车站。经过西直门车站时还见到门头沟工人也坐火车来。虽然“旅途”这样艰苦,但大家情绪高涨。在前门席地而坐等到下午两点才安排进入会场,午饭是馒头凉水,每人领到三块糖、两个梨,是节日优待。庄严隆重的开国大典终于在10月1日下午3时开始。那天早晨是阴天,上午和中午还下了一点小雨,但下午却放晴了,真是老天也和万民同庆。典礼的程序是: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宣布开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位,副主席就位,委员就位;奏《义勇军进行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国旗(同时鸣礼炮,礼炮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游行。毛泽东主席宣读的公告,约九百字,虽未收入新出的八卷本《毛泽东文集》,但收入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及《共和国档案1949-1996》。(5)许多名人在其日记、回忆录里,也见证并记下了这一特殊历史时刻的点点滴滴。夜晚十点钟以后,我从天安门回到了宿舍,听着远远近近的锣鼓声,我兴奋得不能合眼,我坐在桌子前面,拿起笔在纸上写着,我一直写到深夜。我反复地写着同样的一句话: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巴金第8课:《灯光》1.课题解读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然而,在解放战争时期,它却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本文是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围歼战中,年轻的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让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故事可歌可泣,这种精神永垂不朽。2.课文重点解读(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理解:“多好啊”第一次出现,是路人在欣赏天安门广场美丽的夜景时发出的由衷赞叹,表达了人们对当下幸福生活的赞美和珍惜。(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理解:“多好啊”第二次出现,是郝副营长在看到书上的插图时的感叹,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战争时期条件艰苦,很多人没有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过,所以他非常羡慕插图上的孩子。(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理解:“多好啊”第三次出现,是郝副营长跟作者谈话时说的。郝副营长想到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都能在灯光底下学习,心中充满了憧憬。(4)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jun)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理解:郝副营长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为了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3.主题概括本文通过讲述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广场的灯光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4.学有所得每当夜幕降临,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生活时,怎能不想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像郝副营长这样的无数革命志士用鲜血换来的?因此,我们更应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5.结构导图6.问题探究(1)课文出现了几次“多好啊!”?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出现了三次,“多好啊!”是整篇文章的文眼。第一次是人们在赞美广场的灯,同时也是在赞美今天的生活。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道出了他的美好心愿—希望祖国下一代能有这样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第三次也是郝副营长说的。这句“多好啊!”是他的愿望,也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寄托了他的梦想和希望,也成为他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动力。(2)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什么要点燃那本心爱的书来照亮道路?郝副营长为了让战士们找到突破口,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不惜点燃书本来照亮道路,不惜暴露位置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体现了他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的精神。(3)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题目有什么关系?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上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战士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这桥梁,是千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理想—奋斗—现实”都与题目“灯光”有关,“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4)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理想——奋斗——现实”都与题目“灯光”有关,“灯光”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启示我们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7.课外拓展(1)作者介绍王愿坚(1929—1991)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调到新的单位,《解放军文艺》的制作。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2)描写灯光的诗(词)句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周邦彦《青玉案》明半灭。灯光夜夜多如月。——李之仪《千秋岁休嗟磨折》灯光恰似月,人面并如春。——高瑾《上元夜效小庾体》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3)豫皖苏平原豫皖苏平原是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接壤的大片土地,是华北平原的南半部,位于黄河以南,淮河流域,地势低平,多为褐色土,是我国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4)资料链接1947年秋,进入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是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当时正是我军实施战略反攻的时候,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陈赓、谢富治的部队都到了外线作战,三大解放军主力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心——南京。(5)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的理想勇于献身,对此,你想说些什么呢?在和平安宁的今天,我们不要忘记曾经为今天幸福生活而牺牲的先辈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1.课题解读邱少云,一个永远活在中朝两国人民心中的志愿军战士。他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在大火中没有挪动一寸地方,直至牺牲。作者目睹了这一悲壮的场面,并被邱少云的英雄壮举震撼,被他那伟大的精神感染。“我的战友”既点明了“我”与邱少云的关系,又表达了“我”对战友的怀念之情。2.课文重点解读(1)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理解:因为潜伏位置危险,任务重要,所以即使已经熬了整整一夜,“我”也合不上眼睛。反问句表达了强烈的情感,突出了战士们处境的艰险。(2)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理解:“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可见战士们的潜伏难度之大,处境之危险。(3)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理解:战士们潜伏的环境“伏在枯黄的茅草里”,以及战士们的伪装“披着厚厚的茅草”,为下文敌人的燃烧弹引燃茅草埋下了伏笔。同时邱少云“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说明了邱少云纪律严明,对自己要求非常高。(4)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理解:“年轻的”强调了邱少云的年纪不大,说明他还没有经受过长期的严峻的革斗争的锻炼,反衬出邱少云钢铁般的意志。(5)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理解:这句话一方面是说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纹丝不动,另一方面是说邱少云具有磐石一般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6)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理解:忘不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的壮烈画面。忘不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3.主题概括本文记叙了邱少云在战斗的潜伏过程中,被敌人放火烧身,为了潜伏部队不暴露,他忍受被火烧的痛苦,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赞扬了邱少云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为了胜利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表达了“我”对邱少云的敬仰和怀念。4.学有所得他以人类罕见的意志力,突破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痛苦极限,战胜了烈火的考验,用燃烧的生命照亮了战友通往胜利的道路。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个“邱少云”,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努力。5.结构导图6.问题探究(1)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地点在哪里?敌我双方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少云和战友们潜伏在离敌人的前沿阵地几十米的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敌人在391高地,我军在高地下面的山里;敌人居高临下地势有利;邱少云和战士们离敌人很近,很容易被发觉,处境非常危险。(2)读课文第4~6自然段,说一说:隐蔽好后,“我”看到的情形是怎样的?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我”看到前边班长和几个战士隐蔽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敌人很难发现他们;而不远处的邱少云隐蔽得更好。此时,“我”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3)读第10~11自然段,说一说:有什么办法可以扑灭邱少云身上的火?这些办法实施后会导致什么后果?办法:一是邱少云自救,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二是“我们”去救他,扯掉他着火的棉衣。后果:这两种办法实施后都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不仅潜伏部队会遭受重大损失,而且整个作战计划会完全落空。(4)读第12自然段,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为什么描写“我”当时的心情。心情:①“我的心紧缩着”体现了“我”当时的担心与紧张;②“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又忍不住不看”体现了“我”复杂而又矛盾的痛苦心理;③“心里像刀绞一般”体现出“我”当时极度悲痛的心情,因为“我”亲眼看到这个年轻的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的安全,放弃了生的机会,英勇献身。原因:这里通过描写“我”的心情,从侧面写出了邱少云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表现了他钢铁般的坚强意志。(5)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邱少云是一个伟大的战士?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而他却像千斤巨石一般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至牺牲都没有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从外在表现看: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纹丝不动。从内在精神看:邱少云具有磐石一般坚韧的革命意志。(6)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结合相关内容说一说两者有什么联系。课文介绍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为下文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抉择做了铺垫。“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因为“离敌人太近了”,两处“可以看见”和一处“听得见”具体说明了近的程度。正因为离得太近,加上“敌人居高临下”,所以大家“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否则就可能“被敌人发觉”。在这样的潜伏条件下,邱少云被烈火包围时,只要稍微一动,不仅会暴露自己,而且会导致整个潜伏部队暴露和整个作战计划失败,所以任凭烈火烧身,他也纹丝不动。因此,这里的环境描写,不仅说明了邱少云做出如此壮举的原因,也衬托出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7.课外拓展(1)作者简介李元兴,四川省营山县人,1951年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九连副班长。1952年10月,他们连接受反击391高地的任务后,他被编入爆破组。12日,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发起猛攻。在突破口上敌人有一座巨型暗堡,他用一个大炸药包将暗堡炸毁,使部队顺利突入纵深,全歼守敌。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2)李元兴李元兴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邱少云的亲密战友,二级英雄。他曾和邱少云一起参加391高地的战斗,亲眼看到邱少云英勇牺牲的全部情况。本文内容是作者对当时情景的回忆。(3)抗美援朝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组建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维护中国领土主权、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美国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抗议和警告,于10月初命令美军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鸭绿江、图们江地区进犯,并在此前8月下旬开始,以其侵略朝鲜的空军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城镇和乡村,严重威胁中国安全。10月上旬,中共中央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25日,抗美援朝战争序幕揭开。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一起,奋勇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胜利。(4)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奋不顾身临危不惧光明磊落大智大勇急中生智挺身而出冲锋陷阵视死如归(5)容情况紧急的成语千钧一发刻不容缓火烧眉毛十万火急一触即发迫在眉睫燃眉之急箭在弦上(6)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任凭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你还知道哪些为了祖国壮烈牺牲的英雄和事迹?示例: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我军被敌人的暗堡所阻,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但找不到炸药支架,为保证整个战斗胜利,他毅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7)资料链接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我国的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了美国侵略军,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被誉为“最可爱的人”。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个。(8)抗美援朝宣传画欣赏侯一民抗美援朝时期战地速写古元《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