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学课件:总复习_第1页
中医学教学课件:总复习_第2页
中医学教学课件:总复习_第3页
中医学教学课件:总复习_第4页
中医学教学课件: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总复习复习提示课件内容与课本有不同的,以课本为准。具体考试内容、题型咨询大课授课老师及往届师兄师姐。往年题型,基本不变:单选、名词解释、问答、病案。主要内容1、导论2、中医学哲学思想3、藏象学说4、病因病机5、四诊:望闻问切6、辩证:八纲辨证、脏腑辩证7、典型疾病:咳嗽、胃痛8、针灸导论一、四大经典: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籍。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导论一、四大经典:《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秦汉时期著名的医家扁鹊(秦越人)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针法分析了病例。补充了《内经》的不足。导论一、四大经典: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现存最早药学专著。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按功效特点分成上、中、下三品,所录药物功效的记载,屡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书中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等性味学说,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该书的问世,使中药学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导论一、四大经典:《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著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分别讨论外感病和内伤杂病,创造出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导论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恒动观念生理病理治疗上恒动

根据四诊所得确定证候

辨证论治

根据证候确定治天人相应人是有机的整体中医学哲学思想一、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从事物属性看:

阴天火男地水女从事物运动变化看:

活动的沉静的功能的物质的亢奋的抑郁的

1.相互对立是指阴阳双方是对立和矛盾的。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男与女等2.相互依存是指阴阳双方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如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男的也就无所谓女。3.相互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如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只是量的变化

4.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如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是质的变化。中医学哲学思想二、阴阳的变化规律阴阳互根阴阳对立阴阳转化阴阳消长阴阳变化规律中医学哲学思想阴阳失调阴盛

阴阳偏盛

实寒证(阴胜则寒)

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

阴虚

阴阳偏衰

虚热证(阴虚则热)

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

阴不制阳阳不制阴中医学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应用

阴盛

阴阳偏盛

实证

实寒证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阴虚

阴阳偏衰

虚证

虚热证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虚寒证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整阴阳中医学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应用三、五行学说中医学哲学思想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乘: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相侮: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

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

温心阳以补脾阳

健脾气以补肺气

养肺阴以滋肾阴

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

疏肝健脾

培土制水法

平木佐金法

泻火补水法

补脾利水

泻肝清肺

泻心火滋肾阴

中医学哲学思想-五行学说应用藏象学说藏象的主要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念五脏:心肺脾肝肾(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似腑、功能似脏,“藏而不泻”)。一、五脏藏象学说心:心主血脉;心主神志。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脾: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脾主统血。肝:肝主疏泄;肝藏血。肾:肾藏精;肾主水;肾主纳气。脏与脏的关系:“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肝肾同源”或“精血同源”。二、五脏的连属藏象学说心:在志为喜;在体合脉,其华其面;在窍为舌;在液为汗。肺:肺在志为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开窍于目。肾: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三、六腑藏象学说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小肠: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大肠:转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通行原气;运行水液四、精、气、血、津液藏象学说气的生成:人体之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物种的水谷之精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气的作用: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气的分类:元气、宗气、卫气、营气藏象学说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的输布主要由脾、肺、肾和三焦来完成。津液的功能:滋润濡养作用;化生血液;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四、精、气、血、津液藏象学说气和血的关系四、精、气、血、津液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病因病机一、病因之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的统称.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病因病机一、病因之六淫①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②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寒主收引;寒主清澈。③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易夹湿。④湿: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⑤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肺喜润而恶燥。⑥火: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耗气伤津;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肿疡。病因病机一、病因之疠气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疠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重;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疠气形成流行因素:气候因素、环境与饮食因素、预防因素、社会因素病因病机一、病因之七情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致病特点: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影响病情转归病因病机一、病因之病理产物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其清稀者称饮,稠浊者称痰,两者同出一源,故并称痰饮。瘀血:指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病因病机一、病因之其他饮食失宜: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劳逸失度:过劳、过逸劳力过度伤气,可见气虚症状和筋骨病变劳神过度伤及心脾房劳过度伤及肾精可见生殖系统病变。病因病机二、病机之邪正盛衰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在发病中居主导地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有时可起主导作用。

结果:正邪相争,正盛则邪退,邪盛则正衰。病因病机二、病机之虚实盛正邪衰、阴阳失调、气机失常实证:是邪气过盛,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或障碍,或气血壅滞而瘀结不通等所表现的证候。虚证:指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气血生化不足或气化无力,以及气机升降不及等证候。虚实转化: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实邪久留而损伤正气,或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等所导致的虚实病理转化过程。虚实真假:某些特殊情况下,疾病的现象和本质不完全一致,而出现与疾病本质不符的假象的病理状态。病因病机二、病机之气机失常气滞:指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的病理状态。气逆:指其的上升过度,或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气陷:指在气虚的情况下,以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气闭:指气之出入障碍,气不能外送,闭郁结聚于内,而出现气机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气脱: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逸脱,从而导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四诊一、望诊之望神观察项目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志语言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精神不振懒言表情淡漠语言错乱神昏谵语突然神识清醒言语不休想见亲人两目有神乏神晦暗突然目光转亮浮光外漏呼吸平稳少气气微喘促面色形体面色容润肌肉不削面色少华、乏力、肌肉松软面色无华形体嬴瘦面色如华两颧泛红如妆动作反应动作自如反应灵敏动作迟缓动作艰难反映迟钝饮食突然食欲增进四诊五色主病:青─风,寒,痛赤─热〈实、虚〉黄─湿,脾虚,黄疸白─虚,寒,失血黑─肾虚,血瘀,水饮一、望诊之望面色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四诊一、望诊之望舌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望舌质:望舌色(淡白舌、红舌、绛舌、青紫舌);望舌形(老嫩、胖瘦、芒刺、裂纹、齿印、舌疮、舌下络脉);望舌态(痿软、强硬、震颤、歪斜、卷缩、吐弄、麻痹、舌纵)。望舌苔:苔质(厚薄——反映病邪的深浅和重轻。)通过舌苔能隐约见到舌质者为薄,不见舌质者为厚;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四诊一、望诊之望舌质舌形舌象特征临床意义老、嫩舌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实证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虚证胖、瘦舌胖大舌舌体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舌淡胖大——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舌红胖大——脾胃湿热;痰热内蕴;湿热酒毒肿胀舌舌体肿大满嘴,甚至不能闭口,不能缩回舌肿胀色红绛-心脾热盛,热毒上壅舌局部青紫肿胀—先天性舌血管瘤瘦薄舌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舌体瘦薄而色淡—气血两虚

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阴虚火旺

四诊一、望诊之望舌苔苔色病位主病其它舌诊白表、里表证:表寒或表热苔润或苔少津(干)里寒证苔湿润里热证积粉苔黄热、里里热证苔干少津阳虚寒湿,郁久化热舌淡胖嫩、苔黄润灰里里热苔干燥寒湿苔滑润黑里热极苔干燥寒盛苔润滑四诊二、闻诊谵语:是指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可见于温病邪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郑声:是指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属心气大伤,心神散乱之虚证,多见于疾病晚期、危重阶段。金实不鸣:新病为实证,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或痰湿壅肺,肺失清肃,邪闭清窍所致金破不鸣:久病为虚证,多因肺肾精气内伤,清窍失养所致消渴症晚期有烂苹果气味水肿晚期有氨气味道四诊三、问诊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问寒热: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问汗:表证辨汗、里证辨汗、局部辨汗

自汗:日间汗出,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动则尤甚,属气虚或阳虚。盗汗:睡时汗出,不受环境因素影响,醒则自止,多因阴虚火旺所致。战汗:是指恶寒战栗而后汗出者,见于伤寒邪正剧争时,属于疾病的转折点。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复之佳兆;若汗出而身热不减,烦躁不安,脉来疾急,是邪胜正衰的危候。四诊四、切诊常见脉象(16种):浮、沉、迟、数、虚、实、弦、滑、洪、紫、濡、细、涩、结、代、促细脉:脉细如线,应指如线,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痰饮,食滞,实热,妊娠,正常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肝胆病,痛症,痰饮,疟疾辩证一、八纲辩证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表里证的鉴别:

证型特点表证里证临床表现1、发热恶寒同时并见2、头身疼痛,鼻塞喷嚏等1、但热不寒,但寒不热2、内脏证候为主舌苔舌苔变化不明显舌苔多有各种变化(黄/黑/白)脉象浮脉沉脉或其他各种脉象(细/数/结/代/弦/滑)辩证一、八纲辩证寒热面色口渴痰涕四肢二便舌脉寒证恶寒喜暖白不渴稀白冷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脉迟热证发热喜冷赤渴喜冷饮黄稠热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数

寒证热证的鉴别:辩证一、八纲辩证

虚证实证的鉴别:

证型特点实证虚证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声低息微,疼痛喜按精神兴奋,声高气粗,疼痛据按体质多壮实多虚弱病程短长舌苔质老,苔厚腻质嫩、太少或无苔脉象有力无力辩证一、八纲辩证

阴虚阳虚的鉴别:寒热面色汗出二便舌脉阴虚五心烦热潮红盗汗尿少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阳虚形寒肢冷淡白自汗尿清长便稀溏舌淡胖脉沉迟辩证二、脏腑辩证

饮食气虚虚劳倦阳虚思虑过度阴虚病后失调血虚外感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内伤气郁实饮食失宜痰凝其他病理因素淤血

五脏六腑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辩证典型疾病一、咳嗽概念咳嗽是因肺失宣降而出现以咳嗽或咳吐痰液为主的主要表现的病症。“咳”指有声无痰,“嗽”是有痰无声,一般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先辨外感、内伤,再辨寒热,分阴阳,定虚实。肺系表现:咳嗽、咳痰、咯血、胁肋部不适全身表现:体力、食欲、对寒冷的耐受性,睡眠及二便情况。典型疾病一、咳嗽病因病机1.外感咳嗽,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多属虚实互见。感受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它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和风燥(凉热)之分。2.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火,痰有寒热,火有虚实。3.主要病位在肺,但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典型疾病一、咳嗽证治分型外感咳嗽内伤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痰湿咳嗽痰热壅肺肝火犯肺气虚咳嗽阴虚咳嗽实虚典型疾病二、胃痛胃痛的辨证要点——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实者多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者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为寒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为热证。一般初病在气,久病在血典型疾病二、胃痛肝郁气滞瘀血阻络饮食积滞脾胃虚寒胃阴亏虚实虚辩证分型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针灸经络定义: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支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和脉络的总称经络的生理功能:1、沟通上下表里,联系脏腑器官;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3、调节功能平衡;4、感应传导作用。奇经八脉: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针灸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