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预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为您细心整理的学校化学教案(优秀3篇),盼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肯定的关心。
学校化学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要求与教学重难点
课题1内容主要是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盐以及盐的命名、种类和用途。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推断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以及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熟悉到生活中到处有化学,了解制碱先驱—————候德榜,激发爱国热忱和学习激情。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及应用。本节重点是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别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材内容分析及难点突破方法
本课题是从盐的用途熟悉氯化钠,由此引出粗盐提纯,学习蒸发操作,娴熟溶解、过滤操作;熟悉碳酸盐性质和用途,了解含有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的检验方法,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试验探究进一步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推断酸碱盐之间是否反应,把握盐的化学性质。
重点突破: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同学娴熟书写常见酸与盐、碱与盐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播放flash动画,动态演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同学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精确 书写力量。难点突破:同学结合已有的学习体会归纳出酸与盐、Na2CO3与Ca(OH)
1、酸与碱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通过合作探究试验:NaOH能与CuSO4或FeCl3反应、NaCl与AgNO
2、Na2SO4与BaCl2都能发生反应,并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有这些已知反应的生成物特点,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播放flash动画,从微观角度形象、动态地演示复分解反应发生所具备的条件,加深同学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条件的推断,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先对盐类进行分类和命名,让同学建立起盐的概念。其次课时介绍常见盐氯化钠的提取,复习过滤的操作,熟悉蒸发这一试验操作;第三课时连续介绍常见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并把握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的鉴别方法;第四课时对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探究并总结盐类的性质。
三、教学设计过程
1、课题引入
展现“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图片,引出盐的组成特点及化学性质,分析归纳熟识的酸与盐、碱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点,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直观形象,突破重难点
初三的同学,已具有了一些理解感悟力量,为了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纳不同形式,充分调动同学的各个学习器官,提高同学对学问的理解感悟度。通过flash动画,动态展现复分解反应概念中“相互交换成分”是如何进行的,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同学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精确 书写力量。因此,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来突破重难点:
3、归纳总结
通过书写常见盐的化学方程式与置换反应的特点的比较,总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类型。
4、试验探究
通过CuSO4与NaOH、FeCl3与NaOH、AgNO3与NaCl、Na2SO4与BaCl2试验探究,观看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碱与盐、盐与盐发生反应有沉淀生成,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了感性熟悉,将感性熟悉转化成理论学问,突破难点。同时让同学进一步感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需要“敬重客观事实”、“化学学问以试验为基础”的道理,提高同学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熟悉。
5、拓展提高
通过教学设计中的详细练习,在巩固复分解反应相关学问的同时,增加同学对学问系统与综合应用的力量,提高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精确 书写力量。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了复分解反应学问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符合学校同学的认知规律,同时渗透化学学问与生活的联系,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同学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到处有化学。
学校化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于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熟悉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学间相互争论、沟通,增加同学归纳学问、猎取学问的力量;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帮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加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付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神秘,培育同学的抽象思维力量、想像力和分析推理力量;
(2)树立“结构打算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谈]原子的结构
[体验]画出原子结构草图
(二)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
2、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3、指出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数:
H1,O8,Na11,S16,Mg12,He2,Ar18。
(三)合作沟通,解读探究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活动1:
[争论]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否犹如学们所画的?
[归纳]核外电子运动是否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常常消失的区域。
[提示]核外电子运动常常消失的区域叫电子层。
[设问]核外全部电子是杏都常常消失在同一区域?
[点拨]核外电子就像人一样,小时候完全靠父母,随着年龄,对父母的依靠程度小。那么电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
[提示]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活动2:
[体验]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归纳]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提示]1.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2、离核最远,能量最高的电子层叫最外层。
[明确]各原子的最外层可能不相同。
[小结]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能量:低……→高
离核:近……→远
活动3:
[提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
[归纳]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投影]1-20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沟通]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
[提示]若第一层为最外层,则为2个。
[点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归纳]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若第一层为最外层,达到2个)的结构。
活动4:
[操作]请同学们依据上述学问画出氢、氧原子的结构草图。
[争论]该图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带的电荷数、核外电子的运动。
[归纳]化学上把表示原子结构的图形叫原子结构示意图。
活动5:
[争论]以氧原子为例,回答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归纳]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二、离子的形成
活动6:
[投影]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争论]哪些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三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及其结构是否稳定?
三类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怎样使其结构稳定?
[归纳]
[小结]元素的性质特殊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亲密。
活动7:
[设问]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是怎样的?
[课件演示]动画:氯化钠的形成
[归纳]1.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
2、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离子也可构成物质。
活动8:
[争论]如何表示离子?
[归纳]离子符号的书写:
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号。
[提问]2Mg2+中数字“2”表示何意义?
[归纳]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
活动9:
[议一议]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小结]1.不同点:
①原子结构一般不稳定(稀有气体除外);而离子结构稳定。
②原子不显电性,离子带电。
[拓展]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原子;
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阳离子;
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
③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离子可能变。
[点拨]带电的原子团这类离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
④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2、相同点(联系):
①都能构成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②
活动10:
[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归纳]
[明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投影]
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C)
2、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E共表示四种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B、C(填序号,下同);③表示阴离子的粒于是A、D;④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E;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D、E;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B。
3、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四)总结反思,拓展珏伸
[总结反思]本课学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离子的形成。启示:。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较好方法。
[拓展延长]
1.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Mn+与N元素的阴离子Nm-核外电子排
布相同,则N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C)
A.m+n+aB.m+n-a
C.a-n-mD.a+m-n
[解析]原子失电子变为阳离子,得电子变为阴离子,且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对于“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肯定具有相同的电子数B.不肯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粒子
C.可能是原子和分子D.肯定是同种元素的粒子
[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可能是同种元素的粒子如:S、S2-,也可能是原子和分子如:Ne、H2O等。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下列变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D)
A.水受热后汽化B.贮氮气的钢瓶受热爆炸
C.氧气溶解于水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三种元素的粒子Xm-、Yn+、Zp+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Y、Z表示)关系为(B)
A.X=Y=ZB.YZX
C.XZYD.Z=YX
3、下列粒子示意图中,表示+2价阳离子的是(C)
4、下列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B)
6、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C)
7、某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元素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B)
A.6B.8
C.10D.12
8、(2023长沙市)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简单失去电子的是(A)
9、(2023山西省)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C)
提升力量
10、(2023吉林省)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
B.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
C.纯洁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构成
D.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
1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B.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D.属于金属元素
12、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推断,正确的是(C)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粒子全部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
C.①④⑤D.②③④
13、某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
A.1B.2
C.8D.10
开放探究
14、表示M2+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是(B)
15.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觉了H3+离子和H3分子。请回答:
(1)1个H3+离子中含有3个质子,2个电子。
(2)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C(填序号)。
(3)H3属于单质(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学校化学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讨论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分;并能运用概念会推断一些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力量目标:
培育同学观看、描述试验的力量,启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乐观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行毁灭的。只能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训练,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训练。
4.美育渗透点:
以化学试验为载体,向同学展现化学试验中的仪器美,化学试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同学对化学科学的宠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分)及其应用。
难点:
如何推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
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分。
解决方法:
(1)通过观看演示试验,列表记录试验现象,由同学争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分。
(2)通过同学争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分。
三、试验及教具预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留意概念间的区分与联系。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分;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查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看化学试验。
首先要观看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留意观看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看试验,将有助于我们思索变化的缘由,推想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支配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讨论什么的?
[同学争论]化学是讨论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分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讨论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其次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讨论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讨论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
化学是一门讨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学问都是通过试验形成的,因此必需学会观看试验的方法。
老师讲解观看试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需重视试验,留意培育观看力量、动手力量、分析力量、思维力量、表达力量、乐观培育学习化学的爱好。观看试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
变化前: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
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试验时应留意语言清楚、精确 ,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看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试验,主要观看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同学描述并记录试验现象。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试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试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试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推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推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同学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争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分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经常可以关心我们推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推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争论]推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争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肯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肯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肯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试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聚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叙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分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摄影摄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程序设计技术(C语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联网设备电源功耗降低
- IT项目季报告模板
- 实习机会获取指导
- 初一军训学生发言稿
- 村容村情调研报告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九)(有答案)
- 二零二五版房屋租赁合同附押金退还条款2篇
- 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内容
- 心理学基础知识考试参考题库500题(含答案)
- 电力智慧检修安全运行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下载
- 《北航空气动力学》课件
- 附件: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3.0版)
- 电商公司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 火灾应急处理课件
- 创新者的逆袭3:新质生产力的十八堂案例课-记录
- 2024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