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四单元《走进生活》活动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四单元《走进生活》活动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四单元《走进生活》活动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四单元《走进生活》活动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四单元《走进生活》活动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走进生活”活动课教学设计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我们的未来不是梦》“走进生活“活动课教学设计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畅想未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规划好今后的人生蓝图。活动重点、难点艰苦奋斗之我见、设计接待方案 活动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生课前活动设计搜集关于艰苦奋斗的故事、寓言、诗句、名言学习关于设计接待方案的理论知识活动过程活动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第四单元《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是啊,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我们要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们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学以致用、畅想未来。在情绪和心理上做好上课准备。明确任务,初步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活动一:艰苦奋斗之我见环节一:歌曲渲染、明理激情播放视频《愚公移山》

师生归纳总结:我们现在不认同愚公移山的的做法,但他的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欣赏视频评价愚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发展、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环节二:谈古论今说艰苦下面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去感受艰苦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奇迹。请同学们把搜集的历史上能体现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故事、寓言、诗句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师展示关于艰苦奋斗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师展示关于艰苦奋斗名言教师点评:无论是在远古时代、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全班展示欣赏图片、齐读《长征》学生齐读通过指导学生课下收集艰苦奋斗的资料,使学生深刻理解艰苦奋斗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习能力。环节三:时代强音论艰苦教师展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精辟论述学生齐读让学生齐读领袖名言,加深对艰苦奋斗精神必要性的认识,为下一步解决青少年矛盾冲突打下理论基础。环节四:艰苦奋斗我来议教师出示:“小小辩论会”:有的同学认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青年一代要继承发扬。”也有的同学认为:“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奋斗过时了。”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教师归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决定的,任何时期,我们都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尽管现在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艰苦奋斗。当然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提倡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辩论、全班展示通过小辩论,将同学们的模糊思维澄清,行动方向明确。环节五:艰苦奋斗我继承出示:现在和今后,我们中学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学习上要做到:在生活中要做到: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做到:出示艰苦奋斗的誓词教师小结,表达希望: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依靠艰苦奋斗精神铸就了成功与辉煌,无数风流人物依靠艰苦奋斗成就了各自的神话与精彩。"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做起,用艰苦奋斗去书写、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吧!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全体起立宣誓理论联系实际,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内化学生的实际行动。活动二:接待澳大利亚中学参观团同学们,假如澳大利亚有一个中学参观团要到我们学校参观,学校把接待任务分派给我们班。现在就让我们设计一下接待方案,展现我们石横中学同学们的风采,表达我们石横中学同学们的热情好客吧。师总结:有了同学们周密详实的接待方案,相信这次澳大利亚参观团之行一定会满意而归。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分别设计接待方案。学生主持,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设计的接待方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总结教师总结: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2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在做什么?请你课下设想一下,自己20年后的生活道路,取得了哪些成就,获得了哪些奖励。同学们,我们即将走出石横中学的校园,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让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让我们20年后再相聚!(歌曲《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欣赏歌曲、畅想未来歌曲渲染,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规划好今后的人生蓝图。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走进生活”活动课学情分析“走进生活”活动课学情分析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第十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的第二个项目“奋斗成就未来”,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理想仍需要艰苦奋斗。明确了当代青年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前面的学习为学习本课的“走进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二、学生的生活经验准备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认识到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现在的激烈国际竞争,实现共同理想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这种生活经验对参与本课的讨论、设计与探究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三、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难度分析近年来,由于青少年学生手一些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上我们对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力度不够,措施不得力,造成青少年思想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迷惘,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有的片面追求享乐,推崇金钱万能;有的对未来充满憧憬,但不能脚踏实地的学习,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还有的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本单元的“走进生活”对加强青少年的艰苦奋斗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四、课前、课外学习准备为更好地让学生思考、判断、实践、创新,在课前让学生大量搜集关于艰苦奋斗的故事、寓言、诗句、名言,让学生提前学习关于设计接待方案的相关知识,为开展好本课的活动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走进生活”活动课效果分析“走进生活”活动课效果分析王娜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活动:“艰苦奋斗之我见”和“接待澳大利亚参观团”。其中“艰苦奋斗之我见”共分以下环节:谈古论今说艰苦、时代强音论艰苦、艰苦奋斗我来议、艰苦奋斗我继承等环节;“接待澳大利亚参观团”主要让学生分别从礼仪接待、购买礼品、介绍学校情况、家乡导游方面设计接待方案,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分析效果如下:一、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直接经验创设教学活动,通过“课外搜集材料”、“小辩论”、“设计接待方案”等系列活动,创设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调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做人,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切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活动设计――“接待澳大利亚参观团”这一活动中,学生以八人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多个角度设计了接待方案,在讨论发言中,学生相互合作,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能突破教师事先的提示。这一切,确实使人感受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一改以往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视为接受“美德”的容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我在“接待澳大利亚参观团”的设计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设计接待方案,这一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敢于提出独创见解,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得到了培养。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得到提高。在活动中,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会到知识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为组织好课堂小辩论――“艰苦奋斗我来议”,学生自觉利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的资料,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走进生活”教材分析第四单元“走进生活”教材分析一、在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本单元的“走进生活”设置了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关于“艰苦奋斗之我见”的讨论。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思考、判断两种对立的观点,在矛盾冲突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第二和第三个是以活动的形式出现的,设置了“接待外宾方案”和“未来化妆聚会”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畅想未来。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规划好今后的人生蓝图。以上三个模块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服务于本单元的教育教学目标。本单元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国情国策教育的逻辑展开。本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落脚点。在人生道路上,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学习、创新和奉献,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在为实现共同理想的同时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出无悔的青春。可见,本单元的“走进生活”是整个思想品德教育的总结和升华。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意见:1.围绕着教材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特别是怎样继承老一代的光荣传统?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应怎样落实?2.根据活动要求,先把班级班级划分为几个任务小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任务设计自己应该怎样做,然后在班级里汇总,可以模拟实施。三、课程教材内容的整合:第一个活动“艰苦奋斗之我见”主要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涉及到道德的部分内容。第二和第三个是以活动的形式出现的,设置了“接待外宾方案”和“未来化妆聚会”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畅想未来。主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涉及到心理和道德方面的知识,其中“接待外宾方案”也会涉及到国情国策的教育,更好地体现了教材的整合性。四、课程教学资源的取舍:为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勇于实践,教材选取了三个层次不同的开放情景,三个活动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给学生设计了可供辩论的问题和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开阔思维、积极实践。五、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艰苦奋斗之我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一部分内容之所以是教学重点,是因为:第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的发展、综合过了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跟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变化,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比较优越。在这种条件下讲艰苦奋斗有一定的难度。第二,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片面认识。认为艰苦奋斗只是生活上的勤俭节约。其实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指生活俭朴,它更是一种志向宏大、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都需要继承和发扬,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因此,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思考、判断两种对立的观点,在矛盾冲突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吧艰苦奋斗变成学生的实际行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接待外宾方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开阔思维、积极实践。而现在学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足的现象,所以这次设计接待方案对学生既是一次实践锻炼,又是一次挑战。六、课时安排:1课时“艰苦奋斗之我见”和“设计接待外宾方案”教学时间为1课时。“未来化妆聚会”作为课下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七、课型:活动课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走进生活”课前准备练习第四单元“走进生活”课前准备练习1.让学生搜集关于艰苦奋斗的故事、寓言、诗句、名言2.让学生学习关于设计接待方案的理论知识。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走进生活”课后实践练习第四单元“走进生活”课后实践练习设计作业:让学生设想自己20年后的生活道路,取得了哪些成就?获得了哪些奖励?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规划好今后的人生蓝图。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走进生活”课后反思立足学生上活课堂——第四单元“走进生活”课后反思我执教的课题是第四单元的《走进生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反思如下:一、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本节课属于活动课教学,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拓宽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本节课的几点反思:1、活动课教学的开展应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中,“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结论唯一”,课堂当作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教科书当作了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的角色,成为教师灌输的对象,“教师讲,学生背”成为常见的教学现象,最终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丧失,学生沦为了学习的奴隶。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直接经验创设教学活动,通过“课外搜集材料”、“小辩论”、“设计接待方案”等系列活动,创设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调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做人,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切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活动设计――“接待澳大利亚参观团”这一活动中,学生以八人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多个角度设计了接待方案,在讨论发言中,学生相互合作,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能突破教师事先的提示。这一切,确实使人感受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一改以往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视为接受“美德”的容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活动课教学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个体生活和生命,发掘生活本身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的特殊价值,引导学生向自己的生活世界回归,向实际回归。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的辩论赛出现的两种观点,应该是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的现象。激发学生讨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极为高涨。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也避免了强制性的灌输,空洞说教。另外教师还积极鼓励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增强了学生对艰苦奋斗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思想认知。3.活动课教学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并不是仅停留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上,而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生活,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平时的思品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节,提供背景资料,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提出具有独创的见解,可见活动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另外在思品活动课教学中,通过讨论、调查、辩论、探究等活动形式,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这些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本课我在“接待澳大利亚参观团”的设计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设计接待方案,这一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敢于提出独创见解,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得到了培养。4.活动课教学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活动的主角,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将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活动的成败与学生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会到知识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为此活动的设计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向导,也是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组织好课堂小辩论――“艰苦奋斗我来议”,学生自觉利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的资料,课堂辩论在学生自己主持下又是一番唇枪舌战,精彩的辩论不时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这一辩论活动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高潮,而这一切都缘于这一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其实辩论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而通过辩论,学生对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有了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生活中自觉发扬这一精神,这才是开展这一活动的真正目的。三、本节课的不足和今后设想(一)存在的不足:在本课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怎样通过活动开展,更好地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想性;如何巧妙设计活动、挖掘活动的深度,使活动不至于流于形式,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在课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这些问题仍有待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二)本节课对今后的教学启示:1、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在一堂课里,应该体现的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而我们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必须搞清它们在一堂课中的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能力目标应是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知识目标应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2、学习情境的创设。对教师而言,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是一项困难的任务,是教学智慧的综合反映,是平时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是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的结果,是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反思的成果。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情境一定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2)情境一定要具体探究性,须经学生积极的思考过程才能理解所学内容的深刻意义,并获得情感体验,浅而无味,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设置情境的目的。(3)情境应具有生活的真实性,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来自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情境最好不能脱离生活而虚拟,拿一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遥远的事件作为情境,这样学生没有切实的感受,谈不出真实感受。(4)情境应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这样的事件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又能产生冲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情感共鸣。(5)情境宜精不宜多,要用得经济,用得有效益。防止情境的滥用。3、处理好几种关系:(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节优质课应是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预设有三个要求:一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二是教学设计思路要清晰。三是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应是互动与生成相结合,不要只顾推进自己的流程,不能硬把学生拉回老师的思维套中。学生质疑能力还需要进一步鼓励与培养。(2)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要防止两种片面性:即学生主体作用的缺失和教师使命的淡化。一节优质课应是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参与积极性得到成分调动的课。教师角色定位是五位一体的: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而这五个角色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后三者。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是要做到该点拨的点拨,该夯实的夯实,该纠正的纠正。更重要的是要做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教师应有敏锐性、适应性,及时捕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和鼓励。并要积极的向学生学习,在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形是相当常见的,一节好课应是促进师生双方完整生命成长的课。而学生的参与应是多方面的,是知识的参与、思维的参与、情感的参与、行动的参与。互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应是思维的互动、情感的碰撞。(3)形式和实效的关系。不要只看重课堂形式,整堂课“活动”不断,“问题”连篇,或者干脆来个问答式,学生回答完后,要么几句不疼不痒的总结,或根本没有评价,也没有总结,缺少鼓励,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要么就是一味地教师鼓励,学生鼓掌,造成鼓励贬值,掌声泛滥,把个课堂搞得热闹非常,一堂课下来,只不过是对教材活动内容的“炒作”。二是活动时间不够,三是问题设计不合理,不是偏难就是偏易,四是活动目的不明确。我觉得讨论、探究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只是通过学生讨论、探究解决课堂出现的某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形式去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和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精神等等。也有些学生不明确,我回答了这些问题有什么感悟,要达到什么目标,只是觉得上课好玩,难以达到教材编者的真正意图。更不要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