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水千山总关情》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文字家陶弘景也说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古代不少骚人墨客,常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亲近自然,酷爱山水。更有一些志存高远、才华横溢却仕途失意的文人,被贬外地,寄情山水,排遣郁闷。顺境也好,逆境也罢,这些文人墨客饱览秀丽的山光水色后,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佳作。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山水游记?郦道元:《三峡》吴均:《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柳宗元:《小石潭记》(简单回忆文学常识,作家、朝代和代表作)欧阳修:《醉翁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曾巩:《墨池记》周密:《观潮》袁宏道:《满井游记》袁宏道:《西湖游记》张岱:《湖心亭看雪》二、出示复习目标:1、巩固文言词语,欣赏写作手法。2、走进山水文化,感受文人情怀。三、落实字词,夯实基础解释下列文言实词的意思。1、既出,得其船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屋舍俨然4、盖竹柏影也5、咸来问讯6、诣太守指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蝉则千转不穷3、窥谷忘反4、便要还家5、滕子京谪守巴陵郡6、百废具兴7、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8、属予作文以记之(三)指出词类活用,并加以解释1、虽乘奔御风2、渔人甚异之3、斗折蛇行4、山行六七里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滕子京谪守巴陵(四)解释下列词语1、芳草鲜美2、阡陌交通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颓然乎其间者(五)一词多义1、其(1)其真无马耶(2)其真不知马也(3)安陵君其许寡人(4)其一犬坐于前(5)既出,得其船(6)复前行,欲穷其林2、或(1)或王命急宣(2)或异二者之为(3)或以为死(4)而或长烟一空四、欣赏山水,借鉴技巧(写作手法)(一)粗线勾勒,工笔描摹古代一些山水游记描写山光水色时,往往先从宏观上粗线勾勒,再从微观上进行工笔描摹,从而给读者留下从总体到局部乃至到细部的全方位印象。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采用了这种方法。“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开篇以简洁的笔墨勾画出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别开生面,新辟奇境,富春江的美景就在这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承上文扬起的文势一宕,要言不繁,既概括了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也点明了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先从大处着眼,为下文的工笔描摹,勾勒出一幅广阔、澄清、绮丽的背景。紧接着,作者将文笔一挥,自然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细致描写。作者先从正面和侧面描写水之清澈,又运用对比和比喻手法突出水之湍急。然后依次描写了树之奇、山之奇、声之奇、林之奇。这样,一幅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富春江奇山异水图就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如在画中游”的感觉。(二)移步换形,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它一般以行踪为线索,这样可以展现不同景物的不同风貌神韵,给人一种动态美。《小石潭记》一文第一节,作者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每走一步,举目所见,尽是成片的竹林;侧耳倾听,只有潺潺的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显现,可谓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偶然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读者眼前展开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作者惊叹于潭水“尤清洌”,惊叹于潭“全石以为底”,惊叹于潭中露出石头的奇形怪状,惊叹于池潭上古树翠蔓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一番发现小潭的过程,犹如层层剥笋,逐次展现美景;真乃曲径通幽,突出小石潭周围景致的极幽极佳。(三)精心选景,紧扣特征古代山水游记往往通过生动细致的写景来抒发作者内心的特定感情。如何选景呢?如何写出景物的特征呢?从时间上看,一年之中,“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内,往往“朝晖夕阴”。从空间上看,有远近、高下之分。从观察角度看,有俯视、仰视和平视。从感官上分,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郦道元《三峡》一文描写春冬之景时最后有两句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意思是: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作者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极富艺术的表现力,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欧阳修《醉翁亭记》以醉翁亭为中心,把笔墨铺展开去,细心地选取最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来加以描绘。“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确是传神笔致,有声有色,有形有味。野花盛开,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随四季变换,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现了四幅扇面,变化有致,表现了作者对醉翁亭周围四季风光的流连之情。(四)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山水游记写景绘境最忌呆板单调,一样景物,一种笔致,一式情态,自然缺乏意趣。如能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自然能表现景物的生机与活力。《与朱元思书》一文动静互见,凸现了富春江山水特有的神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描绘了静态的江面,呈现的是沉静闪亮的纯净美。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则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出富春江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小石潭记》第二节对水中游鱼的描写,可谓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影布石上,佁然不动”,静浮水中,神态自若;有的“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生动活泼,调皮可爱。潭中游鱼,多么富有人情味,仿佛知道作者近来心绪不佳似的,故意“与游者相乐”。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从游鱼之乐联想到作者此刻的欢悦心情。(五)虚实相生,意蕴丰厚古代山水游记常常借助“虚实相生”的手法。虚写,即文中真切的抒情、恰当的议论、巧妙的联想、入微的心理刻画等;实写,即生动、形象的描写,客观、具体的叙述。实写是山水游记的主体,是一文之“本”;虚写既可以补充、丰富文章的表达,又有助于提升文章境界,从而彰显、深化主旨。虚实相生处,往往就是佳构“出彩”处。《与朱元思书》一文,实写奇山异水,奇声异音,奇树异影,结尾部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则是虚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虚实相生,不仅表现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让读者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五、走进山水,感悟真情思考:在古代山水游记中,文人墨客游山玩水寄予了自己太多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一)郦道元与《三峡》郦道元(466—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在孝明帝孝昌三年(五二七)出任关右大使去解决萧宝夤叛乱时被杀害。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沿着江水奔流的方向,描写三峡的形势和景色,记叙丰富多彩,而又井井有条,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语言简洁明快,写出了三峡的美景,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同时流露出对交通阻隔的慨叹。(二)吴均与《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据《南史吴均传》记载:吴均出身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吴均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由于梁武帝萧衍喜欢他的诗文,后官至奉朝请。吴均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著有《后汉书注》九十卷、《齐春秋》二十卷,《庙记》十卷等。《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本文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在观赏中流连难舍,进而发出慨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由景生情、因情明志的写法,既表现了富春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本文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展现了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三)陶渊明与《桃花源记》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他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要寻找它就只能飘然高举,《桃花源诗》最后说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也仅仅是意愿而已,谁办得到呢?由此看来,刘子骥之后而无人“问津”,似乎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平安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四)苏轼与《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弟苏辙和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王安石变法后,认为新法并非不符合实际,故又支持新党。苏轼的失意与他的政治选择有很大关联。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闲人”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五)欧阳修与《醉翁亭记》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本文与《岳阳楼记》作于同一年,都是在相同的社会政治背景和心境下写成的。但这两篇文章在创作动机、所写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差异较大。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六)范仲淹与《岳阳楼记》范仲淹(989-1052),宇希文,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还朝,任参政知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死后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庆历三年(1043),由于群臣交荐,宋仁宗任范仲淹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深知当时“官乱于上,民困于下,夷狄骄盛,寇盗横炽”的严重危机,当政以后,力举改革政事。当时,他团结了韩琦、富弼、欧阳修、滕宗谅等一大批主张革新的新锐人物,提出“明黜陟、抑挠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主张,想要改革政治,发展生产,做到百姓安乐,国富兵强。但因触动了大官僚的利益,又因仁宗没有主见,遭到保守派的极力反对。1045年(庆历五年)正月,范仲淹的参知政事被罢免,改知邠州(今陕西邠县),不久又改知邓州(今河南邓州)。1044年(庆历四年)春,好友滕子京因受弹劾而被贬岳州。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遭诬被贬官至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滕子京治岳州颇有政绩,(庆历六年)夏天,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将此楼的历史沿革、周围环境、建筑特点等写了一封信,绘了一幅《洞庭晚秋图》,派人带信和图去请范仲淹写“记”,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贬岳州后一直很有感伤情绪,所以趁作记之机,借题发挥,一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一面也含有对滕于京劝慰和他共勉的意思,他便在九月十五日写成了这篇名文《岳阳楼记》。作者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六、挑战山水,共创辉煌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吴均)【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1.写出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蝉吟鹤唳() (2)岂徒语哉()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山谷所资,于斯已办。翻译: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作用。(2分)答:5.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处事态度?你怎么来评价这种态度?(2分)答:七、描绘山水,陶冶情操(作业)白居易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贺知章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杜甫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怎么来描绘春天的美景呢?运用古代山水游记中的描写景物的妙招,来描绘一下春姑娘。《万水千山总关情》学情分析一直以来,文言文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虽然如此,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仍然普遍较低,其具体表现是对文言文读不懂,因此,文言文阅读题的得分也不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相当一部分学生文言实词积累不够,或虽有一定的积累,但是死记硬背,不会结合语境判断其意义;(2)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各种类型的倒装句、省略句)与各种词类活用现象,虽然我们在平时的将其作为教学中的重点,但很多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学生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时,暴露出来的问题:(1)部分学生对文言文有畏难情绪,答题不看原文,完全靠蒙。(2)相当一部分学生文言知识积累不够,要读懂原文有难度。(3)缺少必要的答题技巧,不懂或不会结合语境解答试题。同其它体裁(如诗歌、小说、人物传记等)文章的阅读一样,文言文阅读的关键也是读懂文章本身。就中考文言文来说,所谓“读懂”有两个层面的要求:就整篇文章来说,能读懂大意;个别词语和句子能准确翻译。要具备这种能力,学生要积累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不限于课程标准附录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还包括在史传类文章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文言实词),要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掌握一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要了解一些简单的古文化常识(如年号、官员的官职等),还要具备根据语境准确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在初四的文言文复习备考中,要在这五个方面下功夫,其中,尤其要强化学生文言实词的积累意识,训练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在高考时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懂文章本身。具体备考建议如下:(一)课本复习,要注意两点:1.文言实词的整理,不能只重视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而要把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作为重点中的重点;2.词类活用现象、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的复习,关键不在死记硬背,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整理,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明白其中的规律和道理,使其能根据语境作出准确判断。(二)重视考试与训练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1.每一篇文言文阅读材料都要让学生做到句句字字能准确翻译,并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一篇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些史传类文章中经常出现的实词),要让其整理到本子上。2.对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有助于学生读懂文章必须掌握的一些古文化常识(如称谓、纪年、官职等)要重视,需要时,要给学生讲一讲;3.要结合试题,教给学生必要的答题技巧,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具体的答题技巧,在下一部分的典型案例中会详细涉及。《万水千山总关情》效果分析 本节课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上,学生注重小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积极有深度,师生配合好。本节课中的字词夯实环节中,学生表现较好,对于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用法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把握,学习了侧面描写、白描、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学以致用,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情感探究环节中,学生领会了各种情感,对于把握山水游记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万水千山总关情》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山水游记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中普遍喜欢考察的一个知识点,学生虽然学过很多的山水游记,但是记忆力比较零散,对于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够系统深入,在做题时会出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的现象。对于初四的文言文教学,就需要我们老师们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有方法可以依仗,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巩固文言词语,欣赏写作手法。2、走进山水文化,感受文人情怀。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特殊文言现象的归纳整理2、难点:欣赏写作手法,感受文人情怀《万水千山总关情》学案回忆初中阶段学过的文言山水游记(篇名、作者、简单生平) 落实字词,夯实基础解释下列文言实词的意思。1、既出,得其船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屋舍俨然4、盖竹柏影也5、咸来问讯6、诣太守指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蝉则千转不穷3、窥谷忘反4、便要还家5、滕子京谪守巴陵郡6、百废具兴7、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8、属予作文以记之(三)指出词类活用,并加以解释1、虽乘奔御风2、渔人甚异之3、斗折蛇行4、山行六七里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滕子京谪守巴陵(四)解释下列词语1、芳草鲜美2、阡陌交通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颓然乎其间者(五)一词多义1、其(1)其真无马耶(2)其真不知马也(3)安陵君其许寡人(4)其一犬坐于前(5)既出,得其船(6)复前行,欲穷其林2、1、或(1)或王命急宣(2)或异二者之为(3)或以为死(4)而或长烟一空三、欣赏山水,借鉴技巧(写作手法)小练笔:句子仿写训练青春时期的梦想是一串晶莹剔透的红葡萄,引诱着你贪婪的心;四、走进山水,感悟真情思考:在古代山水游记中,文人墨客游山玩水寄予了自己太多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五、挑战山水,共创辉煌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吴均)【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1.写出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蝉吟鹤唳() (2)岂徒语哉()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山谷所资,于斯已办。翻译: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作用。(2分)答:5.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处事态度?你怎么来评价这种态度?(2分)答:六、描绘山水,陶冶情操(作业)白居易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