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882-2020黄蜀葵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_第1页
DB32T 3882-2020黄蜀葵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_第2页
DB32T 3882-2020黄蜀葵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_第3页
DB32T 3882-2020黄蜀葵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_第4页
DB32T 3882-2020黄蜀葵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江苏省地DB32方标准DBT020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ultivationandprocessingofAbelmoschusmanihot(L.)Medic. 3.1黄蜀葵[Abelmoschusmanihot(L.)Medic.] 1 前言4.2整地黄蜀葵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定了黄蜀葵选地整地、栽培、加工的要求。用于黄蜀葵栽培与加工的全过程活动。范性引用文件GB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T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定义3.1黄蜀葵[Abelmoschusmanihot(L.)Medic.]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manihot(L.)Medic.]。蜀葵花葵[Abelmoschusmanihot(L.)Medic.]的干燥花冠。4选地整地4.1选地4.1.14.1.24.1.34.1.4选择光照充足、地势高爽、排水畅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砂壤土、黏壤5栽培.1播种时间.2播种方法5.2.1应选粒大、饱满、色黑的种子,置于30℃~40℃的温水中,保持水温(中途应注意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与种子重量比为1:100)拌匀之,播种。.3田间管理.3.1苗期管理.3.1.1间补苗.3.2施肥喷药5.3.2.1出苗5天后宜于傍晚为幼苗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与种子重量比为1:100)和阿维菌素(稀释6000倍)混合液。(稀 10cm~15cm),每亩应施复合肥10Kg,施肥后应浇一遍透水。l5.3.3除草况人工除草2~3次。.3.4灌排水管理.3.5蕾期管理Kg.3.6花期管理.4虫害防治4.1主要防治害虫夜蛾、蝼蛄、地老虎等。.4.2防治原则.4.3物理防治使其失活致死。.4.4生物防治或用毒谷、毒饵等诱杀,如用90%敌百虫1kg,加水5kg~10kg,喷拌铡碎的鲜草60kg~70kg的密度撒在黄蜀葵根附近。.4.5化学防治宜视情况选用阿维菌素(稀释6000倍,叶面喷施)、苏云金杆菌(每亩用菌粉15g~20g兑水喷雾)、氯虫酰胺(每亩10毫升)、噻虫嗪(稀释5000倍,叶面喷施)、辛硫磷(15g~25g/㎡)、高效氯氟氰菊酯(稀释1000倍,叶面喷施)等,每7~10天喷施1次,连喷2~3.5病害防治5.1主要防治病害.5.2防治原则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等方法,及早治疗。中销毁。.5.4合理轮作.5.5种子消毒或包衣宜用甲福(甲福与种子重量比为1:50)包衣或用多菌灵拌种(多菌灵与种子重量比为1:100)、咪鲜胺(咪鲜胺与种子重量比为1:1000)浸种。.5.6农药防治苗期宜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喷2~3次,预防病害发生。灌,或对周边植株喷施已唑醇(10ml~20ml/L喷施)、嘧菌酯(20ml~50ml/亩喷施)、 .6鲜花采收摘,采后5.6.4应采摘完全开放的花,去掉子房、花萼、副萼、花柄、叶片,只保留花瓣、花柱及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