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
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20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
一、考情解读
《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
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
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散文的语言有鲜明
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
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阅
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
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它是作者塑造
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
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
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回顾高中阶段读过的重要散文篇目
《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杨子、《我的四季》张洁、《想北平》老舍、《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必修二》:《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美海伦凯勒、《荷塘月色》朱自清、《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
《必修三》:《祖国山川颂》黄药眠、《长江三峡》刘白羽、《老王》杨绛
《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
三、散文的基本知识
1、散文基本特征:
(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
(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
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
迅的《五猖会》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
1
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得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
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铺垫情节⑤更好地表现
主题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抒情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
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
艺术感染力。如陆蠡的《囚绿记》、周国平的《面对苦难》。
3、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
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
1、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
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
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
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
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
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
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
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形散神不散”的特征
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
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四、真题体验阅读张笑天《上善若水》,完成题目(学生用书P191页)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思考。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
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
水”的哲学思想。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
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
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江苏高考散文文本阅读题特点:
1.选材范围
(1)选文多数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
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
传统优秀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
2
问题。
2.考查特点
(1)命题稳中有变。“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题量保持在4个题,
分值20分,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纵观这些年的高考散文文本的
考试的能力点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
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重。其中理解语句含意、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这
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命题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
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
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预习“如何读懂散文”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读懂散文(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学步骤:
一、如何读懂散文
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写景状物类
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一致的写作
思路,把握每类散文的写作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使答题时指向性明确,
思路清晰,一语中的。
二、散文阅读模板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主要特点: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
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1)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2)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
够传达出来。
(3)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4)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
当时的情感。
(5)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
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显得自然,能引发读者共鸣。
阅读模板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
第二步,研标题、作者;
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
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3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
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主旨情感
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写景散文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咏物散文
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明确情感或主旨。
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张抗抗《窗前的树》,体会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师指导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阅读这类散文需要抓住树的特征并分析由其特征所体现的情意。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请先标记各段落序号,给全文切分层次,并在后面表格空缺处概括层意。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请结合文中描写洋槐的句子,然后在后面表格处填写恰当的文字。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请结合文中隐含作者情感的语句,并概括其不同时期的情感。填入后面表格空缺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槐树的四季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灿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
稳,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告别时痛快利索,孤独时又自信潇洒。
步骤一:文章的思路步骤二:洋槐的特征步骤三:作者的情感
(一)总起
(①-④)窗前的槐树高大粗壮满足幸福
(二)分写
(⑤-⑪)四季的槐树春季的槐树灿烂壮丽精神为之一振
夏季的槐树郁郁葱葱生出一种感动
秋季的槐树金碧辉煌不觉得感伤和悲凉
冬季的槐树挺拔骄傲活得自信、潇洒
(三)总结
(⑫-⑬)窗前的槐树衰而复荣
败而复兴神秘默契
(二)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以发表议论,阐述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领悟,
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它不是靠“三论”(论点、论据、论证),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
来阐述道理。议论说理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具体特点:
1.内容的丰富性。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于考生将平日阅读积累的
大量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择那些鲜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文中,使文章言之有物,
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读者。
2.语言的形象性。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
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4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表现形式上,议论性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无拘无束,可记叙可议论,可描
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
富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写作时可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多种
句式,使文章语言精辟、文辞华美,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文字功底,展示自己的文采。
阅读模板
步骤一:抓议论,明义理
议论说理类散文,首先要知道“理”在文中所指的内容,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解读作者深邃的思想,
理解作者的义理,这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这类散文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去论证,整篇文章也不是一个完整严密论证的过程,但是它要用议论性的
语句去表达一种观点,或表达对某一事物、现象的感悟、认识和理解。因此,在阅读哲理散文时,如
果能把握住这些议论性的语句,那么就可以很迅速地了解哲理散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可以很轻
松地品尝文章中的哲理味道。注意把握全文的开头段、结尾段及其与段落每段的“主旨句”。体会文
中这些关键语句,把作者所要说之理准确地表达出来。
步骤二:分层次,感理趣
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在理解“理”的同时,还要能够感受作者在阐述道理时所体现出来的智慧——
作者往往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通过“趣”来吸引读者阅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类散文之“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情中有理、理中含情,能将抽象的理论思考融入到内容丰富、形
式多样的例证当中。作者的行文往往会从日常生活景物写起,因此在阅读时,只要我们能理清文本的
层次,进行发散联想,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表达哲理时所体现出来的趣味。
这类散文的常见构思方式有以情为线、以理为线、以物为线(或以上三种的综合)、以时间为线、以空
间为线等。前三种比较常见,而后两种尤其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步骤三:析材料,明方法
思考材料,明确方法。分析文章围绕观点(所说之理)而运用到的材料,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作者运用怎样的方法来阐述观点。这类散文常用到的方法有引证法、喻证法、例证法、对比论
证等,但还应该注意这类散文常常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的特点。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已经能确定文章的主旨所在或作者的情感趋向了,文本的内涵已经把握,这就奠
定了解答题目的基础。
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毕淑敏《造心》,体会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师指导
本文是一篇议论说理散文,阅读关键是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义理观点,以及为表达这个义理观点而运
用的材料。
步骤一:抓议论,明义理
(1)请用横线标记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
(2)请用波浪线标出第③④段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③④段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参考答案:
(第③段)材料不同,心有不同,造心应选好的材料。(第④段)方法态度不同,造就不同的心;造心应
有好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
(3)用着重号标出作者对“造心”需要有严肃态度的语句。
步骤二:分层次,感理趣
请阅读全文,然后在下面横线或空格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1)
段落层意
③造心需要材料
④造心要有手艺
⑤~⑨造心的类型造心的规模(⑤~⑥)
造心的质地(⑦~⑨)
⑩~造心需要好样板及其意义
5
(2)本文作者的感情倾向:要用自己的双手造好的心。
步骤三:析材料,明方法
(1)本文开头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蜜蜂造巢、蚂蚁造穴起兴,引出人类要塑造美好心灵的话题。
(2)“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一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理?
参考答案: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3)结尾运用“船”的比喻这一材料有何含义?
参考答案:结尾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
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复习巩固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要点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读懂散文(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散文阅读模板
(三)文化游记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文化游记散文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
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
而不失谨严。其特点有:
1.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
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
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
2.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
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
质。
4.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阅读模板
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文化游记散文不同于其他散文,一般地,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逸事、
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只要我们
抓住了这个“纲”,就可以沿着它去分析文本内容,明确写作思路和选材意图。往往以“游记”形式
开始行文,要注意立足点的变化,理清行文脉络。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
等。
步骤二: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精神实质
散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可以是名山大川、历史遗迹,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
可以是文化现象,如传统节日、茶文化、酒文化等。鉴赏文化散文,就要抓住这些描写对象的特征,
进而探究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实质。
名山大川或因风景秀丽而著称,或因著名历史人物而扬名。描写历史遗迹类的文化游记散文,则要了
解和掌握其相关的时代背景,诸如产生由来、历代传承、兴衰更迭等。
凡涉及历史人物的文章,要结合人物成就、古今意义以及后世人的评价。历史事件类的文章,则要结
合事件当时的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多方面考虑。而文化现象类的散文,诸如酒文化、茶文化等,
本身源远流长,阅读时要追根溯源,综合分析。俗话说,借古讽今,察古知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可以让人更加深刻地回忆历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给现实人生指明道路。以各种文化现象为主要
写作对象的文化散文,则让人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冲击,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6
步骤三: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
文化散文因涉及对象充满历史文化意味,语言上有种历史的厚重感。一般来说,文化散文很少有李白
般的浪漫情怀,而多了一些对现实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无限哲思。多用修辞,注重对多种
手法的综合运用。
通过以上三步,基本上就可以把握文化游记类散文的主旨大意了,也就整体上读懂了文章,为解题作
好了铺垫。
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朱增泉《文赤壁》,体会文化游记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师指导
本文是一篇文化游记散文,阅读关键是抓住苏东坡的经历与作者抒情之间的关系。
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1)请用横线标记出作者行踪的语句。
(2)请用波浪线标记出作者由写景到写人转换的语句。
步骤二: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精神实质
(1)概括苏东坡在赤壁的主要贡献。
参考答案:苏东坡在赤壁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从而使文赤壁的名
声犹胜武赤壁,成为旅游胜地。
(2)表明作者写作意图的是哪一段?并写出直接表明意图的语句。
参考答案:第⑧段。直接表明意图的语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
意。
步骤三: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
某些位置上的关键句是理解此类文章的关键,如“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在整篇散文中起了承上
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这样的关键语句还有很多,请根据要求,回
答下面的问题。
(1)请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参考答案: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客观环
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
(2)“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中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①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②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③本来是“赤鼻”却误
以为是赤壁;④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⑤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⑥无优美
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
(3)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
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参考答案: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
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
通过以上的三个步骤,我们就可把握住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即此篇文章由赤壁之景引出苏东坡的历
史经历,由苏东坡的历史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的态度及对人生的感悟:倡导人要有像苏东坡那样
面对命运捉弄时的豁达情怀。
(四)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写人记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
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
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1.写人记事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2.记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将若干零碎、琐屑的生活片段组合成篇,而这
些片段又以一线贯串,来反映一个主题;记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写
7
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几者的综合。人物形象的塑
造通常是通过叙事、人物描写来完成。
3.写人、叙事往往不可分离,文中的人、事都来自于生活,并非虚构。无论写人、叙事,其目的都
是为了抒发感情,阐明事理。
4.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阅读模板
步骤一:把握要素,理清人、事关系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等基
本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这类文章,对这些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某些要
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写出来。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但文章中
却已经具备了。阅读这类文章,把握这些基本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
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步骤二:寻找线索,理清脉络
文章往往会写到某些人或借助某些琐屑的事件来反映主旨,这些事件之间有时看来并无“直接联系”,
这就更需要读者耐心、静心寻找线索(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可以是情等),梳理思路,
思考这些事件都是从哪些不同角度来完成共同的主旨,也就是看作者用一个什么“神”来将这些看似
没有联系的材料统摄在一起的,而这个“神”最后的落脚点是人生过程中的某个道理或社会中的某个
现象。
步骤三:区分表达方式
这类文章往往夹叙夹议,所以阅读中要注意分清文中哪里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更需要思考写
人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技巧。注意不要把某段中的某一句抒情、议论的句子当作全文的主旨。
步骤四:综合考虑,概括主旨
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或主旨。
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牛汉《活着的伤疤》,体会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师指导
步骤一:把握要素,理清人、事关系
本文的主人公是秃手伯,重点描写的是秃手伯伤疤现在的状况。
步骤二:寻找线索,理清脉络
(1)请结合写“伤疤”的语句,说说文章以“活着的伤疤”为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以“活着的伤疤”为题,揭示了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显示了人物性格;以“活着的伤疤”
为题,起到了线索作用,它贯串全文;同时,以“活着的伤疤”为题,简洁凝练,表意丰富,用“活
着的”这一形容词短语修饰“伤疤”这个名词中心语,搭配新奇,耐人寻味,有悬念感。
(2)阅读全文,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文章开头由“口外草地回来的人”的伤疤写起,再详细写秃手伯隐秘的满胸脯的红伤疤,突出其“不
死”的内涵,最后结尾又写到“我”的身心上的伤疤,逐层递进,文意不断丰富深厚。
步骤三:区分表达方式
(1)具体描写秃手伯胸口伤疤的语句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突出秃手伯遭受的痛苦之深重。
(2)结尾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结尾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简要议论“我”半个世纪以来对“有关伤疤的道理”的理解
过程,以前,“我”对秃手伯的讲法不理解;而在“我”历经身体与心灵的痛苦折磨,留下许多很大
很深的伤疤之后,才真正感悟到伤疤活着不死,时时提醒“我”重温曾经的苦痛的道理。这些议论深
化了中心,升华了主题。
(3)文中议论性的语句“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与“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应
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这是说从那些“看得见的伤疤”上,常常可以勾起人
8
们对往昔伤痛的回忆,所以说“有许多一直活着”;“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这是说那些
刻意隐蔽和掩饰的肉体的伤疤以及那些精神上的伤疤,深深地植根于人的记忆深处,无法忘却,难以
磨灭,所以说“有的也一直不死”。
步骤四:综合考虑,概括主旨
本文事件特征:“伤疤”活着→人物形象:命运的坎坷艰辛,性格之隐忍坚毅→议论点旨:由“秃手
伯”的痛苦写到自己的身体与心灵的创伤,表达了铭记、承担历史苦痛的坦然,也潜藏着热爱生命的
执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冀。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复习巩固文化游记类、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模板要点
2、预习“第1讲分析结构思路类”
第四教时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分析结构思路类
教学步骤:(结合晚自修学生先行阅读思考)
一、检查作业(晚自修阅读笔记)
二、分析结构思路类
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文章的段落、
层次、过渡、照应、标题、开头、结尾。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
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分
析文章的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作技
巧的重要一环。
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
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
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任何一篇文学作品
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区别: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
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
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
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
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考纲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
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按照分析对象分类,这种题型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过渡句段或结尾句段在全文中作用的。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确定文章遵
循的是哪一种结构方式,同时注意不同文体文章的结构安排特点: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
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说明文常
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然后注意过渡句、中心句等。最后注意表示结构的一些标志性
语言,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句段在结构上所起的种种作用了然于心。常用的结构术
语有对比、衬托、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呼应、抑扬、波澜、过渡、线索、倒叙、插叙、层层深
入、突出中心、深化中心、丰富内涵等。
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
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具体可以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
9
1.段内的结构层次;
2.全文的结构层次;
3.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
4.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
5.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分析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
常见设问方式
2012重庆卷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2012安徽卷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
2011重庆卷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描写×××的景色,却从另一面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析。
(2)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3)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
(4)作者围绕什么写了哪些事?
阅读范例学生阅读《太阳梦》,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294页)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按以下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后阅读全文,找出写画家老刘的语段。
第二步,理清线索。文章采用“纵贯式”线索,围绕“梦”而谈,前四段为“找梦”,中间写自己的
梦,倒数第三、四段写老刘找到“梦”,最后老刘又寻“新梦”。
第三步,根据题干,分类合并写老刘的内容。文章开头四段主要写老刘画山画得苦,第二次集中写老
刘在倒数第三、四段,主要写其独创了西藏山水画派,第三次集中写老刘在文章最后两段,“最近”,
老刘又陷入了“苦闷期”。
第四步,采用分条或表次序的词语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1)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2)“梦”的实现——从太阳梦中获得灵感,独创“西
藏山水画派”。(3)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每点2分)
解题方略行文思路分析“六字诀”(学生用书200页)
题型二局部思路的分析(句段作用分析)
局部思路的考查,即题目往往不是要求总体分析,而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分析
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形成了考查散文行文思路的特色题——句段作用分析题。
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
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常见设问方式
2013江苏卷“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013安徽卷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13四川卷文中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
(2)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好处。
(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或句?
(4)某段或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角度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阅读范例学生阅读《大河家》,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295页)
解题指导开头句段的作用“五考虑”
10
1.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
基调)。
2.引起下文。开头句或段,除了点题作用外,还有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
(暗示下文解释,为下文埋下伏笔);或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
应结尾。
3.奠定基调。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那么即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4.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5.景物开篇,烘托渲染。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
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烘托(多为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角度二中间句段的作用
阅读范例学生阅读《大河家》,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295页)
解题指导
这句话的上一段中提到了“船客子”一词,这是大多数读者不理解的称呼,这里很有介绍的必要;同
时对“金客”“麦客”等下文要出现的词语也一并作了解释。从文章行文上来看,这几个句子句式整
齐,与其他语句相比变化明显,在全文中起到了调节文章节奏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
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评分细则:每点2分)
解题方略中间句段的作用“两思考”
第一,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只有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前后呼应作用;或照
应开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
作用。(近几年高考题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属此类。)
第二,中间句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或论述的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么,它在
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
角度三结尾句段的作用
阅读范例学生阅读梁衡《冬日香山》,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296页)
解题指导题干已经明确了题型,考查结尾句的作用,也明确了寻找答案的范围是“全文”。可以这
样思考:从内容方面,作者写这部分的内容是什么,与全文内容是怎样的关系;内容是在上文所写香
山的基础上对香山的清爽骨气本质的一种赞美,也点明了本文的主旨。从形式上看是首尾呼应,结构
严谨。至于对读者的感受方面,可答也可不答。
参考答案这是作者领悟到香山性格的另一面后发出的由衷感慨,赞美冬日香山清净骨气的本质,点
明主旨,总收全文、首尾呼应。
解题方略结尾句段的作用“三思考”
第一,首尾呼应(照应)而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第二,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第三,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三、课堂小结:结构思路题解题方法规律小结
1、阅读句段本身
在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所给句段本身,这是做题的第一个环节。通过阅读,要明确它
写了什么,主要包括的陈述对象是什么,陈述内容是什么,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另外,要关
注它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突出特点。
2、抓住位置特点
要注意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答法也不同。
3、审清题干要求,掌握答题模式
(1)审题要注意三点:句段位置,答题方向,提示或暗示性语言。
(2)掌握答题角度和答题模式。
11
4、防止两种倾向。(1)答题不具体。(2)面面俱到。
四、作业:散文的开头句段、中间句段、结尾句段各有何作用?
第五教时
教学内容:修补完善失分短板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散文的开头句段、中间句段、结尾句段各有何作用?
二、句段作用题因乱贴标签而失分
阅读范例学生阅读黄裳《樱桃》,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298页)
满分指导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从结构手法等分析上下文内容的关联,这就需要弄清句段位置,构建结构方面的技巧知识网络;
第⑥段处于文章的中间,画线语句又处于这一段的中间位置,按常规就是转入下文。
二是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对文章主旨的作用
第一步,要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画线语句下文“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
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已经表明了作者的情感
基调。
第二步,要抓关键性的语言,理解句段内容,进而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对主旨的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作
用。该题要求分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体会这句话的含意,理解作者引用诗句表
达挽留春光这一意思,然后结合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在整个文段中,该语句前面是对樱桃在城市难
得看见的理解,后面则是对樱桃寓意春光逝去的分析,再结合全文,即可得出其在文中的作用。而文
中诗词的引用,则起到了彰显文章底蕴,增强文化气息的作用。
解答此类问题可遵循以下流程图
参考答案①转入对樱桃寓意的阐发。②为樱桃新的寓意做衬托。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三、课堂作业:阅读《雨中的鸣鹤》答题(学生用书P203页)(独立于25分钟内完成)
1.(对应题型一)本文行文的线索是什么?请具体加以说明。(5分)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文章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的,其次要逐一说出作者游经的具体地点。
这就需要认真阅读文本,逐段理清作者的行踪。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文章有时一段写一个地点,如第
②段写中街陡塘桥,第③段写深港;有时是一段写两个地点,如第⑦段写了四合院和金仙寺;有时是
几段共写一个地点,如④、⑤两段都是写弄堂。
参考答案:作者的游踪。(2分)中街陡塘桥—深巷—弄堂—中街两边的建筑—四合院—上街的金仙寺。
(3分)
2.(对应题型一)第④段写周庄的用意是什么?(3分)
解析:阅读文本可知,鸣鹤与周庄是显然不同的,据此可知写周庄是为了对比,再结合主题及相关内
容,指出对比的作用,即突出鸣鹤的自然古朴,无商业气息。
参考答案:将鸣鹤与周庄对比,(1分)突出鸣鹤没有多少商业气息,(1分)较自然古朴的特点。(1分)
3.(对应题型二)第⑥段画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6分)
解析:这句话写雨,据此要考虑其与标题的关系,应指出其照应了标题;这句话说到“缠绵”“柔情”,
据此要考虑跟下文老房子、金仙寺的关系,指出其铺垫作用。从内容上考虑,主要指出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即可。
参考答案:结构上的作用:照应文题;(1分)为下文写老房子的古朴典雅、四合院的幽深而苍老、金
仙寺的古老而有文化魅力作铺垫。(2分)
内容上的作用:渲染诗意朦胧的气氛;(1分)表现作者对雨中鸣鹤独有风姿的喜爱之情。(2分)
4.总观全文,概述文末“别样的生命”的内涵。(6分)
解析:作答本题,要统观全文,可从自然风貌、民风民情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概括答案。
12
参考答案:返璞归真的自然风貌;(2分)热情淳朴的民风民情;(2分)古朴典雅的文化内涵。(2分)
四、作业:笔记整理散文句段阅读题如何不失分?
第六教时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内容要点概括类(局部内容要点概括)
教学步骤:
一、散文句段阅读题如何不失分?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
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高考中是考查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它又可分为局部概括(针对段落)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
题型一局部内容要点概括
局部内容要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内容要点,也指多个段落层次内容要点。内容涵盖层意概括、
原因概括、特点概括等。
常见设问方式
2013江苏卷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2013大纲卷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悟?请简要分析。
2013安徽卷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2)结合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3)作者为什么说×××?请简要概括。
(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
角度一层意概括
阅读范例学生阅读洛夫《一朵午荷》,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1页)
解题指导根据题干提示,找出答题区间,画线段落在选文中是第十五段,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去
植物园看荷时的心理,抓住“诚心”“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可以看出“我”的心理准备和
心理期待。至于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可以抓住本段开头的“但”字,分析对上文的反接作用。
而后面的句子,自然引领下文。抓住这两点,可以概括出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
期待。(2分)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
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2分)
解题方略层意概括“两步”“两注意”
第一步,审清题意,确定答题区域。
题干(包括分值)常常暗示了答题的区域和方向,要充分利用题干所提供的信息,仔细审读,找到对应
的信息语段,确定答题的区域。
第二步,抓重点词语或句子,切分层次。
中心(词)句、抒情句、议论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
关键,要抓住不放,认真辨析作答,筛选出相关符合题意的语言材料。
注意一:答题区域如果是全篇,先分意义段,再概括各意义段的大意,概括段落大意要注意关键句,
要抓住主要,舍弃次要,要特别注意主旨句。如果是几段的,通常是抓各段的大意。如果是一段的,
通常先分层,分层时,要注意行文思路的转换,特别是关注一些标志性词句,然后再概括层意。
13
注意二:层意概括不但要注意写的对象,更要注意对象的特点。
角度二原因概括
阅读范例学生阅读李清明《牛铃叮当》,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2页)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局部内容要点概括之原因概括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黑色幽默”一词本
身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黑色幽默”。从语境看,牛犊的认领原本沿用
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却在当今社会引起纠纷,于是发生了“亲子鉴定”的事情。古老的传统与现实社
会相冲突,传统将走向何方,这是一种“黑色幽默”:社会发展,传统无奈。本因为利益起冲突,却
因“亲子鉴定”损失更大,这是一种“黑色幽默”。
参考答案①利益的争夺与得不偿失的结果形成反差,产生讽刺性的喜剧效果。②追逐利益的现实与
古老的乡村传统相冲突,折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
解题方略原因概括类题目答题流程
第一,关注题干提问模式,界定题型
原因概括类题,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么”“什么原因”“什么理由”等关键词。
第二,注意思维模式: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
散文大多是作家阐发对生活的感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道理,就是命题者命题的“果”,这些“果”
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说到底,散文往往是一个因果复句,故这类题涉及的范
围比较大,答题时尽量把“因”找全。[例二]题干中“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就是结
果,需要在原文中找出“原因”。
第三,遵循就近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密集的区域,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
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需要延伸思维,适当扩大搜索范围,把答案找全。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要点一
般有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而“隐性要点”的寻找需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二]的显性答案要点就隐含在第⑩段中,而隐性答案要点需要结合第⑨段,并需思考“亲子鉴定”
背后隐含的内容。
角度三特点概括
阅读范例学生阅读老舍《何容何许人也》,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3页)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考生局部要点概括之特点概括的能力。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矛盾”
一词,在文中筛选出能体现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的内容:文章第二段中的“他的‘古道’使他柔
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第三段中的“心思忽细忽粗”“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
“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第四段中的“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
的风浪”等。然后再根据题干的要求从交往、生活、心理三方面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心理:心思忽细忽
粗。外表平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每点1分,三点4分)
解题方略特点概括“三步走”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明确是什么陈述对象的特点,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明确是
怎样的特点,找到在原文筛选的方向。[例三]题干中的“矛盾”是解题的关键词语。
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区域。
第三步,根据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
不论哪种命题形式,在组织答案时,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直接摘录词句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要点:抓住关键词句,找准答案起止。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
的具体所在,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进行组合。
2.改写拼接法:就是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回答问题的一种方
法。
要点:这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解答,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
14
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3.综合句意(层意)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
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要点:(1)分析句子关系,理出答案要点。在找到答案的大致位置之后,对相关内容的句子关系进行
分析综合,按要求从中提取答案的要点。
(2)研读意义(象)组合,概括文段大意。就是要研究段落内部的意义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抽象归纳。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整理课堂笔记
第七教时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内容要点概括类(整体内容概括—主旨概括)
教学步骤:
一、作业检查:散文如何划分层次?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
题型二整体内容概括(主旨概括)
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主旨概括和情感概括。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
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
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
常见设问方式
2013广东卷“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013大纲卷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3浙江卷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对某事的感悟是什么?
(2)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
(3)某部分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角度一概括情感态度
阅读范例学生阅读师陀《过岭》,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4页)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概括情感的能力。考生从原文中找出能体现“我”内心世界的关键语句归纳概括
即可。文中第一段写“我”“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第二段写“我”担心在路险的情况下翻
身落马,可见“我”当时内心忐忑,但山很神秘,对骑马上山又有些期待;第六段和第七段说“我”
骑马走在山路上,“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又说“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
意”,可看出作者心中既紧张又惊喜;“来到山顶”后,“四山绝了飞鸟”“经年的枯草……荒凉”“马
四蹄打颤……啮食枯草”,这些体现了作者当时惆怅的心境,同行者说还有十五里,又引发了作者对
行程的担忧。
参考答案①骑马之前:忐忑而有所期待。“我”对“马性”不太了解,担心被马摔下山谷,但对初
次骑马上山又有些向往。②骑马上山:紧张而充满惊喜。山高路险,不免紧张,但人在马上却安全稳
当,并欣赏到不曾想到的美景。③到达山顶:惆怅而有所担忧。天色已晚,山景益见荒凉,“我”不
免感到惆怅;路途遥远,人疲马乏,引发了“我”对行程的担忧。(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
扣住“丰富”,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题方略概括情感态度“两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具体考向。
散文作品阅读中的“概括情感态度”类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考向:
①情感变化类。题干要求多有“情感变化”字眼,如2013年大纲卷第17题“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
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5
②情感梳理类。如[例四]“‘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③情感认定类。题干要求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字眼,如2011年福建卷“文章第⑪段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又如[例四]中也含有情感认定,就是每一阶段的情感需要确定。
第二步,掌握各类概括情感态度类试题的技巧。
①情感的变化类题型,可采用捋线串珠法。文学作品中,自然要或明或暗地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情感,
而且随着事情的发展,作者的情感还会不断地变化。对于这种题型,最好的办法就是“捋线串珠”,
即先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读下去,尤其是线的起端和终端,然后将文中关于心理描写的词语作为彩珠,
串到这根红线上。串珠时,千万不要把珠子遗漏了,那样情感变化就有可能脱节,对于那些情感相近
的词语,可以不串到线上,防止重复。在全文的彩珠串完以后,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就一清二楚了,
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②情感梳理类题型,可采用分类归纳法。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因人因事因物往往不同。
对于涉及“哪些”情感之类的题干指向,最好的办法是先圈定和摘录出所及的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
语,然后根据词语所承载的感情倾向,分门别类,逐一感受体味,即可比较准确而便利地获取答案。
③情感认定类题型,可采用语境感悟法。就是根据题干所指的语境,或全文,或句段,进行理解和感
悟,先分析大致意思,后理解主要内容,再设身处地感受,最后是领悟其中的感情倾向。这种方法的
重点对象是关键词句,即对感情色彩极为浓厚的词句,进行深入理解和体悟,尤其是某个句子的情感
认定,这种方法最为恰当。
角度二概括主旨类
阅读范例学生阅读李清明《牛铃叮当》,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5页)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旨、探究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迅速阅读全文,理清全
文结构并概括内容:第①~⑧段是写原来诗意的乡村,第⑨⑩段是如今的乡村,第⑪段是抒发自己
的感慨。其次,仔细揣摩最后一段,特别是“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句,里面隐含了作者
的写作意图。综合以上来提炼文章的主旨。就本文内容谈感悟,则要立足文本内容,适当联系现实生
活,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探究文本的现实意义等。
参考答案(1)本文主旨: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2)考
生感悟:(示例)①乡村是我的精神家园,但如今,故乡一点一点被毁容,被篡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渐渐消失,真是令人惆怅、叹惋。②虽然故乡的富裕、文明、美好的产生基本上是以故乡某些风物的
消失为代价,但是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新农村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
伐。
解题方略概括主旨“三三”法
一、三遍阅读法
第一遍,速读快速浏览文本,概括各层大概意思,建立对文本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选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找寻、揣摩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
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句、
比喻句、连词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句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也就是说,要能参
悟一些重要的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第三遍,速读依文体,抓关键。散文就是要抓住叙述和描写中那些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在前两遍
阅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旨。如[例五]中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趋向及写作意图。
二、三种概括法
1.“关键整体结合”法
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
解答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
2.“段意串联”法
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
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
16
到一个集中点。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
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提炼的方法,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
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是各层意思的相加且又是一种“意思的综合”。
3.“因文而异”法
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写人叙事散文常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
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
发了什么哲理;议论哲理散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概括文章主旨,往往需要综合以上各种方法,另外还要关注写作背景、小注等一些细节。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课堂笔记整理
第八教时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修补完善失分短板
教学步骤:
一、作业检查:课堂笔记
二、修补完善失分短板内容要点概括题因缺乏整体观念导致遗漏要点而失分
阅读范例学生阅读黄裳《樱桃》((正文见第1讲),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6页)
解题指导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之上“追本溯源”“抓因求果”,先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在答题区间内找
出相关信息,同时要考虑这些信息语句背后隐含的作者的观点、情感等,也就是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
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情,析文入理,瞻前
顾后地根据其语句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的“意”,即虑其“形”,深入其中悟其“意”进行概括。
如本题两个小题题干已经明确指出分别概括②③两段和④⑤两段的相关信息,因此,在具体分析时,
一定要先对这些段落进行分层次后再整体理解。通过分析,②③两段主要写的是桐庐城的建设进程,
第②段侧重对城市建设整体情况的介绍,第③段则主要从文娱生活和旅游这两方面介绍。考生只要抓
住这两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正确答案。④⑤两段重点写的是桐君山的文化,介绍了其建筑的特点、抱
柱对联和民间传说,考生对这几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此类问题可遵循以下流程图
参考答案(1)①新建筑陆续出现,人的精神面貌转变;②文娱生活更为丰富;③旅游业快速发展。(每
个要点1分)
(2)①古老的建筑、精美的传统雕刻;②留传的、富有诗意的抱柱对联;③悠久的、引人向善的民间
传说。(每点1分)
三、课堂作业:阅读王开岭《因整容而毁容的故乡》,完成题目(25分钟内独立完成)
1.(对应题型一)在作者看来,“故乡”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请简要说明。(4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故乡”是文中出现的重要概念,蕴含着丰富而深
刻的内涵。分析“故乡”的特质,实则是诠释它所负载的深刻内涵。文中第2段、第5段对“故乡”
集中作了诠释,将其中的关键语句筛选出来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故乡应该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阴故事,它需要视觉凭证,需要岁月依据,需
要细节支撑。②故乡应该有演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逻辑、探究一个人的身世和成长、追溯他那
些重要的生命特征和精神基因之来源的文化任务。(4分)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地址是死的,地点是活的;地址仅仅被用以指示,地点则用来生活。(2分)
(2)那些古村名镇只是没来得及脱下旗袍、马褂,里头早已是现代内衣或空空荡荡。(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第(1)句主要说明“地址”与“地点”两个概念的
不同内涵,为诠释“故乡”服务。理解这个句子的含意应当联系上下文来比较分析。第(2)句旨在说
17
明中国乡村在沦陷,在修辞上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解释含意时应将其内在意思点透说清。
参考答案:(1)地址只象征方位、坐标和地理路线。而地点则是个生活空间,是个有根、有物象、有
丰富内涵的信息体,它繁殖记忆与情感,承载着人生活动和岁月的内容。(2分)
(2)古村名镇虽说保留有未被更新的容颜和结构,但曾经的乡村元素早已荡然无存,真正的乡村和乡
村精神也早已丧失殆尽。(2分)
3.(对应题型一)作者为什么认为故乡“因整容而毁容”?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章标题“因整容而毁容的故乡”揭示了文章
的写作对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认为,地点在失守,故乡在沦陷。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
前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千篇一律且缺乏稳定性,毁弃了“故乡”应有的文化任务和精神
特质。
参考答案:(1)当前的城市建设乃至乡村建设千篇一律,形同神似,使原本各自独立、不可混淆的故
乡信息荡然无存。(2分)(2)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建设以大为能,建筑以新为尚;更新太快,
丧失边界,无相对牢固和永久的元素供人体味,一切皆是暂时、偶然的,沉淀不下故事。(2分)
4.(对应题型二)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读全篇,不难看出,作者对当前的城市建设和
乡村建设持否定态度。在行文上,作者以“故乡”的被毁弃作为切入点,引入对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建
设而导致的“故乡”特质缺失问题的议论,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
参考答案:作者对当前千篇一律、形同神似的城市和乡村建设持否定态度。作者认为故乡是每一个人
(游子)魂牵梦萦的心灵归宿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房产交易合同templateincluding交易方式与支付方式
- 2024年度淘宝店铺代管理服务合同
- 运动激活照相机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音乐作品版权出售与授权协议
- 运载工具座椅用安全带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石蜡纸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贴纸文具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农产品采购合同模板及质量要求
- 计算机游戏卡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教育培训合作与发展合同
- 某医院拆除施工方案
- 银行培训手册:流动性覆盖率(LCR)
- 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9.心中的110-部编版(12张)ppt课件
- 《蓝色的雅德朗》教案
- 《加盟申请表》word版
- profibus现场总线故障诊断与排除
- 当前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中的翻折、轨迹及最值(范围)问题
- 光伏土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药品GMP自检检查表
- 从教学原点解读有效教学和教学深化改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