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感染研究进展演示文稿_第1页
儿童病毒感染研究进展演示文稿_第2页
儿童病毒感染研究进展演示文稿_第3页
儿童病毒感染研究进展演示文稿_第4页
儿童病毒感染研究进展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病毒感染研究进展演示文稿现在是1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优选儿童病毒感染研究进展现在是2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EB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EB病毒属于一种双链DNA病毒,两种形式:线状DNA(可整合于宿主DNA)与环状DNA(游离体)形态:呈球形,直径:150~180nm,最外层为脂蛋白包膜,包膜内是对称的20面体核衣壳,由162个管状粒组成,核衣壳内有直径为45nm的致密体,内含病毒基因组基因结构:由DNA顺序长区段(UL)构成(可分为5段),其中掺杂一短区段(US)的重复,两端有末端重复序列(TR)现在是3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EB病毒抗原基因组为172000bp,编码五种病毒蛋白:壳抗原(Viralcapsidantigen,VCA)膜抗原(Membraneantigen,MA)早期抗原(earlyantigen,EA)补体结合抗原(即可溶抗原S)病毒相关核抗原(EBVassociatednuclearantigen,EBNA):现在是4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流行病学史EBV感染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患者传播途径:通过口咽分泌物经密切接触传染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90%的成人在儿童时期曾有无症状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的EBVVCA-I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现在是5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EB病毒感染易感细胞:B细胞部位:呼吸道粘膜感染途径:病毒外膜糖蛋白gp350/220与CD21结合(补体分子C3d受体),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进入被感染细胞现在是6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现在是7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EB病毒感染形式EB病毒感染ABD隐性感染溶细胞性感染转化细胞C缺陷性感染现在是8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隐性感染I型隐性感染:出现在BL的恶变细胞中,病毒产物有EBNA1和EBER;II型隐性感染:涉及鼻咽癌和何杰金氏病(HD),病毒产物有EBNA1、LMP1、LMP2、EBER和BamHIA片段的转录产物等III型隐性感染:见于免疫抑制患者的浆细胞淋巴瘤细胞,病毒隐性感染期的6种EBNA、3种LMP和两种EBER均可以被检测到IV型隐性感染:仅发生在健康的病毒携带者B淋巴细胞中,这些细胞中含有EBNA1、LMP2以及EBER1RNA。现在是9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溶细胞性感染环状DNA解链成线状DNA表达病毒复制蛋白如早期蛋白、晚期蛋白细胞溶解,释放子代病毒现在是10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缺损性感染不完整的病毒基因组缺损性感染能够利用细胞间的传递方式进行扩散多见于免疫部分缺陷者现在是11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细胞转化B细胞转化:静止B淋巴细胞,当感染EB病毒后,10%左右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CL);NK细胞转化T细胞转化现在是12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EB病毒感染ABD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非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EB病毒感染所致疾病C原发感染现在是13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由EBV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典型表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肤黏膜皮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EBNA阳性的B细胞)婴幼儿期不典型(不能对EB病毒产生充分的免疫反应)本病可侵犯全身多个脏器,临床呈多样化,易误诊、临床类型:咽炎型、腺热型、淋巴结肿大型、肺炎型、肝炎型、胃肠型、肾炎型、皮疹型、脑炎型、心脏型及生殖腺型等;并发症:咽部继发性感染、脾破裂、胃肠道出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再障、粒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现在是14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现在是15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腭扁桃体淋巴组织增生慢性扁桃体炎部分病原是由EBV感染所致30多例腭扁桃体淋巴组织增生组织的EB病毒检测,几乎100%的切片中可见个别或少数EBERs阳性B淋巴细胞的存在呈EA-D原位杂交阳性,即呈EB病毒溶解性感染巢式PCR显示,所检测到的EB病毒可以是30bp缺失型LMP1株现在是16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

(X-linkedlymphoproliferativesyndrome,XLP)

XLP是一种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的以性连锁免疫缺陷为特征的家族性遗传病XLP为SH2PIa基因突变所致,SH2PIa基因编码T细胞及NK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突变可致T细胞失控性增生主要临床特征为EBV感染后出现骨髓危象、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及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大约有75%在发病后几周内死于致死性IM,包括失控的恶性淋巴瘤或B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浸润器官的衰竭现在是17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病毒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

(Virus-associatedHemophagocyticsyndrome,VAHS)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以组织中组织细胞显著增生及血细胞显著的吞噬作用为共同特点、在组织学基础上命名感染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目前认识到可有细菌、病毒、或霉菌感染所致,其中EBV最常见病理机制:感染导致NK细胞功能低下或缺如,导致抗原驱动T细胞持久激活和巨噬活化因子产生,分泌超量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风暴),使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本身处于失去控制的活化状态现在是18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VAHS诊断标准(1)发热超过1周,热峰≥3815℃;(2)脾脏肿大(肋下≥3cm);(3)全血细胞减少(非骨髓增生减低引起的2或3系细胞减少),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100×109/L,中性粒细胞<1×109/L;(4)高甘油三酯(TG)血征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征(空腹TG≥210mmol/L或大于同年龄正常值的3个标准差,纤维蛋白原≤115g/L或小于同年龄正常值的3个标准差);(5)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脾、淋巴结、骨髓组织细胞增生并见噬血细胞现象,无恶性肿瘤证据。(6)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降低或缺乏(7)高铁蛋白血征(≥500μg/L)(8)可溶性CD25升高(≥2400IU/ml)现在是19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chronicactiveEBvirusinfection)

定义:是一种EB病毒感染后异常抗EBV抗体增高和EBV-DNA升高,可出现慢性或复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同时易发展为淋巴瘤、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间质性肺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进而发展为多脏器衰竭的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现在是20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CAEBV的发病机制宿主免疫调节紊乱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NK细胞穿孔素基因突变病毒基因的调节紊乱染色体畸变现在是21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CAEBV的临床特征三大突出表现:持续或间断发热、肝脾肿大和淋巴结病其他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期或持续疲劳,咽喉痛疼,淋巴结触痛、贫血、肌肉酸痛、关节痛、牛痘样水疱及蚊虫过敏现在是22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CAEBV的合并症血液系统: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白血病、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等;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和胸腔积液;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和慢性损害,急性损害包括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和末梢神经炎等,慢性损害表现为感染后炎症反应造成脑组织脱髓鞘样改变,临床出现慢性、反复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消化道溃疡、腹泻、肝炎、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眼睛:可致突眼症,视网膜炎皮肤:除了牛痘样水疱及蚊虫过敏外,还可表现为各种皮损如干燥综合征、不典型皮疹及口腔溃疡等心血管:冠状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炎、心内膜炎、脉管炎,其中以冠状动脉瘤、心瓣膜病最为常见其他:肾损伤、脓毒症等现在是23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CAEB分型根据CAEBV病变细胞膜免疫分为二类型:

T细胞亚型:最常见,较重、进展较快。临床特征:高热及高滴度EBV相关抗体,易发生肝肿大和淋巴结病,此型可能与EBV裂解期感染有关。病理机制:主要是T细胞的激活及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的释放导致了严重的炎症反应及发热

NK细胞亚型:较轻、进展慢。临床特征:以蚊虫过敏及相应的皮肤损害、骨髓或外周血中大颗粒样异常淋巴细胞增多及IgE增高为其特征。病理机制:外周血中IL-13明显增高,IL-13为TH2细胞分泌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分化,从而分泌抗体并转化为IgE抑制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细胞毒性功能现在是24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CAEBV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像:各类血细胞减少,外周血一系或多系减少,其中以是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多见,少部分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会升高。肝功能:血清转氨酶升高,可占90%以上。其他较常见的有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是间胆升高为主)、白蛋白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凝血功能:有凝血功能障碍时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下降、D-二聚体升高骨髓检查:骨髓像提示多数病例为正常骨髓像,一些病例表现为血细胞减少。如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活动期可发现骨髓中有明显组织细胞增多伴噬血现象,但无恶变证据影像学检查:针对受累器官进行影像学检查现在是25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CAEBV诊断标准I.EBV感染开始症状一直持续6个月以上,EBV

抗体滴度异常(包括抗VCA-IgG≥1∶5120,抗EA抗体≥1∶640或EBNA抗体<1∶2II.主要脏器受损的组织学标志包括如间质性肺炎、骨髓某成分的增生不良、视网膜炎、淋巴结炎、脑膜脑炎、迁延性肝炎、脾肿大;III.证实受损组织中EBV数量增加:受损组织中EB病毒DNA、EB病毒RNA或蛋白增多或外周血中EB病毒DNA水平增高

诊断CAEBV需满足上述每一项中的至少一条;并排除任何已知的免疫功能低下包括HIV感染

现在是26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SCAEBV诊断标准临床表现:间歇性发热,淋巴结病,肝脾肿大血液系统损害: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减少或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病毒学方面::下列抗体滴度增高和阳性(1)VCA-IgG≥5120,VCA-IgA阳性,

EA[D]-IgG≥640,EA[D]-IgA阳性,EA[D]

和EA[R]IgG均≥640

(2)受损组织中检测出EBV基因其他: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的慢性病程(>6个月)注:诊断SCAEBV需满足上述每项中的至少1条;SCAEBV患者随后有可能发展为B或T细胞淋巴异常增殖性疾病现在是27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E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抗体检查:抗原检查:基因诊断技术现在是28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29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抗体的临床意义VCA-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可持续数周到3个月

VCA-IgG在病程进入恢复期后滴度下降,以低水平维持终身VCA-IgA在急性期以及有病毒点力时出现,阳性率低于IgMEA是病毒增殖的标志,EA抗体在原发感染恢复期和潜伏感染再活化期出现,其出现略迟于VCA-IgM,持续数月至1年EBNA-1–IgG:病毒基因组处于潜伏状态,此时细胞只合成EBV核抗原EBV感染四种组合抗体检查:VCA-IgM、VCA-IgG、EA-IgG、EBNA-1-IgG)现在是30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四EBVvi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