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4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24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24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24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24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3.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它向我们勾勒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画卷。在这里环境是优美的,民风是淳朴的,社会是安定的,人民是幸福的,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生活图景。其实,早在2000年前的《礼记》中就有对这种理想社会的憧憬。这一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礼记》的文章《大道之行也》。(板书)。二、出示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2)感知文意(3)理解“大同”社会特征三、初读课文1.注意文中的生字、词2.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等3.边读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四、再读课文(诵读指导)第一句“大道之行也”是总结句,应用提顿语气读,天下三句是“大道”的内涵的解释,应用分列语气读。第二三句用排比对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应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四句“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五、分组讨论、交流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1)大道之行也行:施行。(2)选贤与能与:通“举”。(3)讲信修睦修:培养。(4)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亲:以、、、、、、为亲。(5)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6)男有分分:fèn职分,指职业。(7)货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恶。(8)谋闭而不兴兴:发生。(9)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六、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信:言语真实,忠于原文。达:通达通畅,文通字顺。雅:优雅文雅,富有文采。七、探究合作:1、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2、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八、各抒己见以“我心目中的大同社会”为话题,写一段文字,交流、探讨。九、小结在追寻大同社会的征程中,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一直处在探索之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做好真实的自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大同社会必将会早日到来。学情分析初二的文言篇目教材内容含量显然超过以往所学篇目,所以相对来说,学生们更要付出努力才能很好地把握文言文,学好文言文。我相信通过对前面的课文《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核舟记》的积极引导和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文言的感悟能力在逐渐提高,他们求知的兴趣也在变浓,也能学会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体系。但是,他们还需要继续深入文言课文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对文言知识的掌握,能做到文言的课外延伸阅读能力也得到提高,提高自己的综合比较能力和拓展思维能力。效果分析《大道之行也》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思想深刻。它里面反映的“大同思想”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仔细联想一下,你不难发现,所谓的“大同思想”与我们现在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很相似。因此,在教这篇课文之前,我撇开教参,另辟蹊径。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结合现实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古人的崇高的社会理想,经过无数仁人志士三千多年的努力奋斗,到我们这一代,已经实现了许多。没有实现的,需要我们现在去奋斗。总之,通过这一节本课的学习,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朗读的节奏和感情。学生翻译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越,做到了“信”“达”“雅”的有机结合。更值得一说的是,将本课与《桃花源记》进行对比分析,会让学生对“大同”社会的理解更透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分析《大道之行也》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出自《礼记》。它通过对理想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文中指出了“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那个理想社会的实质。评测练习(一)检查预习1.《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2.大道的内涵是

。3.出自《大道之行也》的两个成语:

。4.所谓“大同”,即是

5.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货恶其弃于地也(

(二)整体感知课文1.你感觉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A.大道(

)之行(

B.选贤与(

)能C.讲信修睦(

D.故(

)人不独亲(

)其亲E.矜(

F.皆有所养(

)G.男有分(

H.货恶(

)其弃于地也I.不必藏(

)于己

J.谋闭(

)而不兴(

)K.盗窃乱贼(

)而不作(

)L.故外户而不闭(

)2.翻译下列语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四)自由朗读、背诵,感受本文主旨。1.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

2.默写表现人们对财富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界的文字。

3.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5.说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语句。

(五).拓展延伸,自由讨论。1.“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2.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课后反思《大道之行也》是一篇篇幅较短,理论性较强的文言文。文章向我们勾画了一幅人类美好社会的画面,提出了“大同”这个关键性的词语。对“大同”社会的理解,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准备本节课时我是这样做的: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自己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结合课文注释,掌握课文大意。并布置了各小组的讨论题。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题上。把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来组织课堂。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自主讨论、探究为主。

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没有我预想的热烈,有些小组的准备明显不够充分,答案过于简单。六个小组有两个小组准备充分,答案全面,还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效果良好。有两个小组回答还是比较准确,没有引起其他同学的异议。当然,也不能激起讨论,显得平淡。第一小组的回答比较简单。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补充的同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完善,形成了良好的讨论氛围。可谓是有失有得。

仔细地回顾整堂课。我认为这堂课虽然完成了预先设置的课堂教学任务,但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

1、学生的课前预习还不够充分,必须认真组织好课前预习。从学生的讨论情况来看:有些小组的讨论还不够充分,讨论的结果较为简单,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深入。

2、学生还不够适应这种课堂模式。有的小组组织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时,声音太小,甚至有些手足无措,课堂环节不熟。还要经常参与、锻炼,才能不断进步。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提高。

由于自己对这种课堂模式了解不深,接触得不多。对学生的情况不够熟悉,个体、班级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