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发病中医与养生课件_第1页
十二发病中医与养生课件_第2页
十二发病中医与养生课件_第3页
十二发病中医与养生课件_第4页
十二发病中医与养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发病中医与养生课件第1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基本概念

1.疾病

2.发病

3.发病学说

第2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疾病: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

人体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

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失调、

形质损伤或机能障碍,表

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

征的生命过程。

第3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

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

气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

过程。

第4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

径、类型、机制、规

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

素的理论。

第5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是机体自身的功

能紊乱和代谢失调

二、是外在致病因素对

机体的损害和影响。疾病发生的原因二者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第6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中医关于发病的认识的历史沿革

发病机理

发病类型

第7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内经》提出外内合邪的发病观:“外内合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两虚相感,乃客其形”。2.《金匮要略》既重视正气的主导作用,也不忽视

邪气的重要作用:“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3.《诸病源候论》强调邪气的重要性:“人感乖戾之

气而生病”。4.《温疫论》指出正气不足是病邪侵入和发病的内

在因素:“本气充实,邪不能入”,“本气亏虚,

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

第8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素问》提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为“伏气学说”奠定了基础。2.《伤寒论》提出“伏气”概念。

3.元·王履提出发病类型之所以不同与正

气的强弱、感邪的轻重、邪留的部位

有关。发

第9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一节发病原理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第10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

在因素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三)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

与不发病

第11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1.正气的基本概念

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

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

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

一身之气:又称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细微物质,其在体

内的运行分布,既有推动和调节

人体生长发育和脏腑机能的作用,

又有抗邪、祛邪、调节、修复等

能力。

第12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取决于精血津液等精华物质的

充沛以及呼吸功能的完好;

依赖脏腑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

和相互协调以维持新陈代谢的

有序进行。

正气的充盛精血津液的化生和气体的正常交换第13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阴气: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等作用,

抵抗阳邪的侵袭,并能抑制阳邪,

阻止阳热病症的发展和祛除阳邪以

使病情向愈。

阳气:有温煦、推动、兴奋、升发等功能,

并能制约阴邪,阻止阴寒病证的传

变和祛除阴邪以使之康复。

第14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正气的防御作用

抵御外邪入侵

祛邪外出

修复调节能力

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第15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虚感邪而发病

正虚生邪而发病

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

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第16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

邪气的概念——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

导致生理机能失常——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及功能障碍,以及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等。

造成脏腑经络的形质损害——损伤皮肉筋骨脏腑,亏耗精气血津液。

改变体质类型——改变个体体质特征,影响其对疾病的易罹倾向。

气的侵害作用

第17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

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

影响病情病位

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外感六淫发病始起多有卫表证候七情内伤多直接伤及内脏感邪轻者病情轻,感邪重者病情重。受邪浅者成表证,受邪深者成里证,表里同受成两感。

风邪轻扬多在肺,湿易阻气多伤脾,疠气发病急骤易入里。

第18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

邪正相搏——正气与邪气的交争。

正胜邪却则不发病。

决定发病与否

邪胜正负则发病。

决定证候类型——发病后,证候类型、病变

性质、病情轻重与正邪都

有关。正盛邪实,多成实

证;正虚邪衰,多成虚证;

正虚邪盛,多虚实夹杂。

邪正相搏

第19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一)环境与发病

环境——指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自然

环境与社会环境而言,主要包

括气候变化、地域因素、生活

工作环境等。第20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气候因素:不同的季节,可出现不同的易感之邪和易

患之病。地域因素: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水土

性质、生活习

俗导致地域性

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生活工作环境:生活工作环境的不良可导致疾病的发

生与流行,如职业

病、矽肺、空调综

合症、急、慢性中毒等。社会环境:人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文化

程度、家庭情况、境遇变迁、人际关系等

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环境与发病

第21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体质与发病

决定发病倾向——体质强则不易感邪发病,体质

弱则易感邪发病。

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阳虚易感寒邪,阴

虚易感热邪。

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同感湿邪,阳

盛热化成湿热

证,阳虚则寒

化成寒湿证。体质与发病

第22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精神状态与发病

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可扰乱气机、伤及内脏而致疾病突发。

长期持续性的精神刺激易致气机郁滞或逆乱而缓慢发病。情志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此外,遗传因素对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第23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二节发病类型

一、感邪即发

二、徐发

三、伏而后发

四、继发

五、合病与并病

六、复发

第24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感邪即发

概念——又称为卒发、顿发。指感邪后立即发

病,

发病迅速之意。

①新感外邪较盛——外感风寒之邪

②情志剧变——暴怒大悲

③毒物中毒——服毒自杀、毒蛇咬伤

④外伤

⑤感受疠气。感邪即发

临床常见均可感邪即发。

第25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徐发概念——指感邪后缓慢发病,又称为缓发。

外感湿邪,因湿性重着粘滞,故湿邪

伤人多为缓发

内伤邪气,思虑过度,忧愁不解,房

室不节,嗜酒成癖,日久可成虚劳

徐发

临床常见第26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伏而后发

概念——指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

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

发病。

破伤风、狂犬病——均经一段潜伏期

后才发病。

伏暑、伏气温病——常需经过一定的

潜伏期。伏而后发

临床常见于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伤

第27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四、继发概念——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疾病。

久疟之后——继发疟母。

肝阳上亢——日久发为中风。

肝胆疾病——日久发为癥积、结石。

小儿食积——日久发为疳积。

哮喘——日久发为肺精气虚、心血瘀阻。

临床举例

第28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五、合病与并病

概念——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所出现

的病证。

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太阳与阳明合病。

温病卫气同病、气血两燔、气营两燔。并病的概念——感邪后某一部位的证候未了,又出现

另一部位的病证。

二者的区别——合病感受一种邪气,可致多部位侵害,

出现多部位病证,并病是指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