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在森林公园里有一群灰喜鹊,它们是这个森林公园里马尾松的“保护神”,这一群灰喜鹊是一个()。
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2.马→马蛔虫→原生动物这条食物链为()。
A.捕食链B.腐屑链C.寄生链D.混合链
3.最耐旱,且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所组成的地上不郁闭的生物群落是()。A.稀树草原B.草原C.荒漠D.苔原
4.在一个气候和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一般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种群是()。
A.个体最大的B.个体最小的C.个体差异最小的D.个体差异最大的
5.一般来说,北方的群落中,优势种的数目比南方的()。
A.多B.少C.相等D.看具体情况而定
6.群落外貌主要取决于()
A.优势种植物B.建群种植物C.伴生植物D.亚优势种植物
7.必须经常或暂时居住在寄主体上并从寄主处获得营养,这种寄生生物是()。
A.兼性寄生生物B.专性寄生生物C.腐性生物D.碎食性生物
8.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A.气候顶极B.偏途顶极C.地形顶极D.土壤顶极
9.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10.单元顶级和多元顶级之间的真正差异可能在于()。
A.衡量群落最稳定性的时间因素
B.衡量群落相对稳定性的时间因素
C.衡量群落最稳定性的结构因素
D.衡量群落相对稳定性的结构因素
11.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猫”传递时,体内该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C.鱼D.猫
12.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13.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14.下列属于人工辅助能的是()
A.种苗和有机肥料中的化学潜能B.风C.潮汐能D.太阳能
15.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
B.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冬眠
C.主动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
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
16.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17.温带草原在半干旱区的群落类型是()
A.草甸草原B.典型草原C.荒漠草原D.高山草甸
18.厄尔尼诺现象范围的扩大,导致全球大范围气候异常的原因是()
A.太阳黑子运动B.地球温室效应增强C.热带气旋D.臭氧空洞导致紫外线增加
19.2007年我国太湖出现蓝藻大发生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属于()
A.年间波动B.种群大爆发C.生物入侵D.季节性消长
20.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
21.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22.艾维因肉鸡,生长速度快,体形大是一种优良品种肉鸡,它的形成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根据人类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C.人工根据肉鸡生长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和人]:选择的共同结果
23.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
24.下列各项中属于正反馈的是()
A.湖泊污染→鱼死→再污染B.动物增加→植物减少→动物减少C.兔子多→草少→兔子少D.田鼠增加→粮食减少→虫子增多
25.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26.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
27.下列因素中,属于我国新疆地区葡萄普遍较甜最主要原因的是()。A.日照时间短B.紫外线强C.昼夜温差大D.降水多
28.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29.判断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校园里的所有植物B.校园里的所有树木C.校园里的所有松树D.校园里的所有草本
30.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A.pH5~6B.pH6~7C.pH7~8D.pH8~9
31.在生态农业中,稻田养鱼体现了()原理。
A.整体效应B.生物种群相生相克C.物质循环与再生D.生态位
32.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33.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A.他毒作用B.他感作用C.抗毒作用D.抑制作用
34.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35.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3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37.当植物的一些组织受到损伤,自然落叶是减少植物体内液体外渗的方式。这是植物的()特点。
A.防卫反应B.补偿作用C.协同进化D.他感作用
3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39.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熵值提高B.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C.生态位加宽D.某小类群占优势的情形趋于减少
40.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间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间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41.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42.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N(T-C)中,C表示()
A.生物学零度B.摄氏零度C.月平均温度D.年平均温度
43.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44.小麦的点播(窝种)和条播使小麦种群的分布呈()
A.随机型B.集群型C.均匀型D.其他
45.群落演替到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远小于总呼吸量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46.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
A.碳B.氮C.磷D.氧
47.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A.湖泊污染一鱼死一再污染B.动物增加一植物减少一动物减少C.兔子多一草少一兔子少D.田鼠增加一粮食减少一虫子增多
48.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49.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50.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二、填空题(20题)51.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群包括生活在该区域内的______。
52.生态学的发展时期可分为萌芽时期、建立时期、_______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53.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______。
54.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55.除太阳以外的为生态系统补加的一切能量称为()。
56.区域环境的特点是经济发展尤其是______宏观规划分层的依据之一。
57.一平方公里的森林,草食动物的数量比肉食动物的______。因此种群密度也受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制约。
58.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J型增长和______。
59.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60.马利筋这种植物体有毒,大多数动物不取食它,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现象:
61.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______。
62.地球上的碳绝大部分以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的形式贮存在______圈中。
63.水生生物群落,根据环境的不同又可分为海洋生物群落和______。
64.根据栖息地环境的不同,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分为______和陆地生态系统。
6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级生产。
66.植物受到动物啃食的受伤枝条,在短期内尖端木质化或整枝掉落,这是植物______的特点。
67.夏绿林或夏绿木本群落,又称______,它是温带地区湿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典型的地带性植被。
68.环境中的某些生态因子,如______、______、______等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的作用,
69.可见光中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的光辐射属于__________。
70.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表明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______上的变化。
三、判断题(10题)7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强。()
7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直接作用。()
A.正确B.错误
73.根据优势种的定义,热带稀树草原中的大树为优势种。
A.正确B.错误
74.植物群落所处的环境温暖湿润,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就较高。()
A.否B.是
75.食用菌是属于生产者的生物。()
A.正确B.错误
76.野外我们第一眼就可以区别出森林和草地,首先依据的是生活型。[]
A.正确B.错误
77.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种达到最大量和最适量,但不排斥其他种生物的入侵,()
A.正确B.错误
78.种群内成员间的竞争常导致均匀分布。[]
A.正确B.错误
79.早稻是不宜连作的农作物,其原因是密度效应。()
A.正确B.错误
80.生物多样性只为艺术家提供艺术创作素材。()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
82.根据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为哪些类型?请各举一例。
83.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84.简述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85.植物对水的适应类型有哪几类?
五、论述题(2题)86.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是什么?
87.试述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六、单选题(0题)88.作物的增产与减产是与作物从土壤中所能获得的矿物营养的多少呈正相关的。这种现象是()的表现。
A.谢尔福德耐性定律B.李比希最低率法则C.生物有效辐射D.主导因子作用
参考答案
1.B
2.C解析:马蛔虫寄生于马身体中,原生动物寄生于马蛔虫中,所以这是一条寄生链,故选C。
3.C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是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地上不郁闭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
4.D
5.B解析:由于北方环境条件的限制,优势种的数目比南方温热多湿条件下的数目要少,故选B。
6.B
7.A
8.A
9.D
10.B
11.D
12.C
13.D
14.A
15.D
16.B
17.B
18.B
19.B
20.B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一肉食性动物。
21.B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F1(频率)=ni(某物种出现的样本数)/N(样本总数)×100%。
22.B
23.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
24.A
25.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26.D
27.C
28.B
29.C
30.B在pH值为6~7时,所有的矿质营养都可以充分溶解,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最适应。
31.D解析:稻田养鱼充分利用了农田的空间生态环境,体现了生态位原理,即物种在生态系统时空上的位置及相互关系,故选D。
32.D
33.B
34.B
35.B
36.D
37.B
38.A
39.D
40.D
41.C日照时间必须超过某一暗期,才能转向生殖生长,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是短日照植物。这类植物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如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和菌类等。
42.A
43.D
44.B
45.D
46.C
47.A
48.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49.B
50.B
51.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52.巩固时期
53.季相
54.海洋
55.辅助能辅助能
56.农业生产农业生产
57.多多
58.S型增长
59.内禀增长率
60.适应适应
61.优势种
62.岩石
63.淡水生物群落
64.水生生态系统
65.初
66.补偿作用补偿作用
67.落叶阔叶林
68.光照、温度、水分光照、温度、水分
69.生理有效辐射
70.空间空间
71.Y
72.B
73.B
74.Y
75.B
76.A
77.B
78.A
79.B
80.B
81.种群利用空间的方式分为分散利用和共同利用两大类。分散利用是以个体或家族生活方式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并不允许同种的其他个体在其空间内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共同利用指以集群为生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这两中空间利用方式各有优缺点与物种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等特征密切相关。种群利用空间的方式分为分散利用和共同利用两大类。分散利用是以个体或家族生活方式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并不允许同种的其他个体在其空间内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共同利用指,以集群为生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这两中空间利用方式各有优缺点,与物种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等特征密切相关。
82.(1)长日照植物例如菠菜;(2)短日照植物例如菊花;(3)中日照植物.例如甘蔗;(4)日中性植物例如黄瓜。(1)长日照植物,例如菠菜;(2)短日照植物,例如菊花;(3)中日照植物.例如甘蔗;(4)日中性植物,例如黄瓜。
83.答案见解析(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6)限制性作用。
84.(1)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同但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因子缺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这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2)若某一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结果仍可以得到相似的生态效应这是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1)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同,但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因子缺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这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2)若某一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结果仍可以得到相似的生态效应,这是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85.植物对水的适应类型有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两大类。①水生植物又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②陆生植物又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植物对水的适应类型有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两大类。①水生植物又分为沉水植物、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网络团购市场评估分析及投资发展盈利预测报告
- 第15课 钢铁长城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同步教学设计
- 2025年单体液压支柱拆柱机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编制信报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 山东省临床医疗仪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六章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同步教材配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粤教版2019必修1)
- 中国白度母手镯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16宇宙的另一边(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Unit 1 Birthday Part A(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闽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 9 心中的“110”-《119的警示》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可爱的四川精编版课件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 磁致伸缩液位计使用说明书
- 临床放射检查资料互认项目清单
-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优秀教学课件(1-12课)
- 侵权责任法(第五版)完整版课件
- 门诊医师出诊申请表(2022版)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教学设计
- 开学第一课学生心理调适家长会PPT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报告88301
- 口腔科四手操作[]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