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高二历史必修三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预学案班级:学队:姓名:●预学方法指导:阅读教材,每一副图片、小字和课下注释都要认真留意,自己看不懂、不明白的概念,标记下来,可以询问学研员或者老师。对照教材,完成预学案上的填空,并将预学案上的内容在教材上画出来。重点、难点用红笔标记下来,需要背诵的知识内容一定要记下来。(建议: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学习知识要以课本为主,预学案只是辅助。脚踏实地,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加油!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1、识记“百家争鸣”中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中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2、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重点: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2、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一)背景(原因):中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1、经济上: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上: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3、阶级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4、文化上: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二)学派和代表:1、道家:老子和________。2、儒家:________、孟子和________。3、墨家:墨子。4、法家:。(三)争鸣:各学派之间既相互诘难与批驳,又相互吸收与融合,形成“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四)影响: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一)创立——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1、贡献:创立儒家学派。2、主要思想:(1)政治思想:①思想核心是“”。②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和任意刑杀。③希望恢复的礼乐制度,主张“”,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2)教育思想:主张“”。(二)发展——孟子、荀子1、孟子(1)时期:战国中期(2)主要思想:①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实行“”。②提出“”的民本思想。③在伦理观上,主张“”,要实行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2、荀子(1)时期:战国末期(2)主要思想:①主张统治者施政用“”和“王道”,以德服人。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强调的力量巨大。③提出“”,强调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3)结果:到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三、道家和法家(一)道家1、老子(春秋时期)(1)地位:道家学派的(2)主要思想:①哲学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②政治思想:主张““向往的生活。③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庄子(战国时期)主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二)法家1、法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期的。2、他的主要思想:汇集了早期法家的学说,主张,利用驾驭大臣,以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理论。3、结果:法家把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的历史发展趋势。(三)墨家(见“历史纵横”)1、创始人,战国初期鲁国人。2、主要思想:他主张“”;宣扬“”;他的治国主张是“”,反对任人唯亲。3、墨家思想代表的愿望。●细节点拨分析人物的思想时,要注意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阶级属性。(三)受到重用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对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施。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三、儒学成为正统(一)措施1、汉武帝起用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2、从汉武帝时起,___________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成为“”。自此,教育为所垄断。3、兴办________,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二)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__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细节点拨:注意结合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分析其成为正统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拓展提升】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评价及认识:主张评价认识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虽然充满唯心色彩,却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扼杀其他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①董仲舒适应时代要求,采众家之长,对儒家思想加以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②对新儒学思想要辩证对待,认识其积极性和消极性,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唯心主义;但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三纲五常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但是“五常”中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部分内容,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第3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3、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难点: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重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一、“三教合一”1、背景(1)魏晋南北朝,儒家吸收、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3)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2、概况:三者相互影响和发展3、过程(1)隋朝:儒学家提出“”的主张,又称“”。主张以为主,调和收、的理论。(2)唐朝:①统治者奉行的政策,即遵道、礼佛、崇儒。②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儒学大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二、程朱理学1、形成(1)北宋时,儒学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2)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3)北宋时期的、程颢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2、北宋二程——程颢、程颐●思想主张:(1)核心:____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2)把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3)提出“”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3、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思想主张:(1)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是人性的最高境界。(2)强调“,”。(3)认为“物”指天理、、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4、影响(1)国内: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②朱熹编著的《》,(后人因而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成为后世依据的教科书。(2)国外: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学派。三、陆王心学:(一)地位: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二)代表1、陆九渊(1)南宋时期,理学家把“”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2)他认为穷理不必,只需就可得到天理。2、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1)背景:明朝后期,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统治陷入危机。(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这一学派也被称为“”。(3)思想主张:①更多地吸取了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②在认识论上,他提出“”和“”的学说。3、传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四、宋明理学的影响: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补充: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拓展提升】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1.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2.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习目标: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3、感受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中“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积极精神的价值。★难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重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2)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____________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___________”的神圣。(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2、思想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____________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2)认为____________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3)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他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3、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思想主张①对____________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取代皇帝的“”;限制,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2)评价(意义)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___,对以后________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背景:明末社会危机日益加剧。(2)思想主张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的思想。②他主张走出家门,到________中求真知,力求解决的现实问题。③写成巨著《________________》,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3)意义: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和锲而不舍的,开一代的先河。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思想主张①认为世界是________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可循。②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都是可以认识的。③他还认为是相对的,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思想。(2)意义: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拓展提升】一、简述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出现的原因、思想主张及其影响1.背景(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而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因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3)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4)思想因素: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专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了人们的个性,摧残了人们的思想,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②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2.三位思想家的进步思想(1)经济方面:倡导经世致用,这是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其特点是主张为学应求务实;统治者应“严以治吏”,关注民生;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进行社会改革。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学说。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许多和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2)政治方面: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