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案(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统计活动,了解一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质量问题,使学生感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及估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们的相互协同,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估计物体的质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张秉贵的照片,提问:你们认识这个人吗?生:不认识。师: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是一名优秀的售货员。他的特点就是顾客要多重的糖,他一把抓起来放到秤上一称,准得连一块糖也不差,所以被人们尊敬的称为“一抓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抓得那么准吗?就是由于他勤学苦练,练就了能够确凿的估算物品质量的绝活。你们想不想向他学习?生:想。
二、实践活动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模仿一个购物的场景,评比出咱们班的小“张秉贵〞。
1、活动要求:
(1)同学在小组活动时要相互帮助。
(2)当你在准备称物品时遇到人多地状况下要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候。
(3)活动时说话要轻,不要影响到其他组。
(4)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物品的质量,先不考虑物品的价钱。
2、活动过程:
(1)同学们把要买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最终拿到售货员那里称一称,看看你的估算准不准,把估算和实际称的数据请记录员帮你记录下来。
(2)老师想先做一次售货员,你们做顾客,你们同意吗?(同意)请你拿出带有红色标记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指名回复)咱们把物品放到秤上称一称,看谁估算的最准。(500克)请同学们再来轮番掂一掂,这就是重500克的物品。
3、你还想买别的物品吗?
(1)角色分派:每组选定一个售货员,一个记录员,一个汇报员,其他同学做顾客。下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自由活动。(教师巡查指导)
(2)小组活动(略)。
(3)全班交流。同等质量的物品都有哪些?(小组汇报)
(4)评比小“张秉贵〞。每组评比出一名同学。
(5)提数学问题。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你手中的物品,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6)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后小结:
出示生活中的物品:
1、出示一袋奶,你们估计它有多重?出示一盒奶,估计它有多重?出示一袋包子,估计它有多重?
2、药品:在药盒上找数学信息。师:克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3、营养配餐:找数学信息。(师指说含量)师:克的知识能让我们的营养均衡。看来克与千克的知识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只要你有一双擅长发现的眼睛,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案篇2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过程。
2、能判断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用分数表示。
3、在判断、探讨可能性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到大量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生谈话提出:袋子里有一白一黑两个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有几种可能?让全班探讨交流。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话题引入,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学习中。)
二、求可能性
1、教师用鼓舞性启发性的谈话,提出“摸到白子和黑子各占所有可能性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勉励学生回复,最终教师进行概述。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初步懂得事件发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感受有些实际问题可借助数学表述。)
2、提出问题(2),让学生探讨有几种可能,都是什么。列举出来。(设计意图:探讨有几种可能,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作准备。)
3、教师启发性提出“每一种可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的问题,让学生探讨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出:每种可能都可以用1/3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尝试练习
1、教师谈话并拿出骰子,让学生观测,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观测骰子特征,为后面用分数表示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作铺垫。)
2、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知道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用1/6表示。
(设计意图:结合掷骰子事情,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有条理思考、表达问题的机遇。形成用分数表示事件的等可能性的思维过程。)
四、设计游戏
1、教师提出用扑克牌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游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并试做。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动手试做的空间,考察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
2、交流学生设计的方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不同方案和表达的机遇,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开心。)
五、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案篇3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9-31页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试验、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计,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与摸棋子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引出把6个黑棋子,4个白棋子放在盒子中和“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摸棋子活动的准备。)
二、摸棋子试验A
1、教师提出摸棋子的活动和用“正〞字记录黑白棋子的出现次数的要求,全班同学轮番摸棋子。
(设计意图:学生猜并摸出棋子,亲身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交流学生统计的状况,把结果记录在表(一)合计栏。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的过程,为下面的交流作铺垫。)
3、提出:观测全班摸棋子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从全班统计结果的描述中,感受统计的意义,为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积累直观经验和素材。)
三、摸棋子试验B
1、提出:假使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9个黑的,1个白的,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发表看法后,全班进行摸棋子试验。然后整理统计记录。(设计意图:改变事物的条件,让学生猜测,再摸,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理推理能力,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2、让学生观测描述统计结果。
然后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黑色棋子多呢?勉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在观测描述摸棋子结果的过程中,感受摸棋子试验的意义,初步体验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的次数和盒子中放的这种颜色的棋子个数有关系。)
四、摸棋子试验C
1、提出:假使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1个黑的,9个白的,让学生猜一猜摸中哪种颜色棋子的次数多,再摸。然后整理统计结果,填在表(三)合计栏中,并和大家猜的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背景下,进行猜测、试验,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白色棋子多呢?勉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在两次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中,再次体验到,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可能性和放入盒子里这种颜色棋子的个数有关系。)
五、可能性大小
1、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探讨: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次数跟盒子中棋子个数有关系吗?得出盒子中哪种颜色的棋子多,摸中的次数就多,反之就少。
(设计意图:在亲身试验的基础上,认识盒子中放棋子的状况和摸棋子结果的关系。)
2、教师介绍可能性大小的含义。勉励学生用可能性大小描述试验的结果。
(设计意图:理解可能性大小的部分意义,学会用可能性大小描述试验结果。)
六、课堂练习与问题探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内容,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游戏卡片。
教学设计
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开火车)
9-62+54+610-49-8
10-610-97-71+95+3
2、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791098
3□4□6□3□□5
3、猜一猜。
出示图片: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于10;10减4等于6;根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测大约是6个苹果)
教师评价:你们都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教学过程说明:
第1题的口算题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第2题数的组成知识,是本节课填未知加数的依据,教师在这里做了重点复习,为下面要进行的新课做好了准备。第3题安排的是猜一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填未知数的有关知识。
专家评析:
填未知加数是所在章节的难点知识,因此,准备练习的设计从口算到数的组成,再到猜一猜,遵循了从旧知到新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教学铅笔图。
出例如题插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汇报)看着这幅图,你能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汇报:盒子里放了7枝笔;假使把盒子放满,可以放10枝笔;盒子里少放了3枝笔;盒子里原来可能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7枝等)
根据这幅图,谁能编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学生汇报:1.盒子里原来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几枝?2.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是几枝笔?3.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就是10枝笔吗?)
通过方才的观测,我们知道,盒子里已经放了7枝笔(板书:7),还要放几枝,题里告诉了吗?(没有)我们把没有告诉的、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未知数〞可以用小括号来表示,谁会写小括号?(学生汇报,全班书空)已经放的7枝笔和还要放的枝数合起来是10枝,谁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7+()=10)这个算式怎么读?(学生汇报:7加几等于10)
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当填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出示课题)
学生分组探讨: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当填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号里填3;7和3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3;7加3等于10,所以括号里填3;10减7等于3,所以括号里填3;盒子里空了3个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号里填3等。
想一想:括号里的3表示什么?
2、教学小旗图。
出示小旗图:
再画几面旗就是8面旗?
6+()=8
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请同学们先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在括号里填数。(小组活动)
6加几等于8?括号里应当填几呢?(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假使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4+()=7
2+()=86+()=10
[教学过程说明:
通过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得出在“7+()=10〞中的括号里该填几;接着再通过问题提醒让学生增画小旗,并在“6+()=8〞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最终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数。这样设计,把直观感知同问题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觅答案,主动构建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
专家评析:
铅笔图的教学,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大胆尝试。教学采用分组探讨的形式,使学生在探讨中动口、动脑,形成多向信息交换与评价,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又通过语言表达,发展了学生的规律思维能力。在第一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又安排了画图填数、直接填未知加数等活动,由具体到抽象,表达了教学过程的渐进原则。]
拍手游戏
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实践运用
1、谈话: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提早就准备好了蛋糕和水壶。
7+()=105+()=9
7加几等于10?5加几等于9?(汇报)
2、带上蛋糕和水壶,请同学们按票乘车(出示汽车图)。
票面上的括号里填几(车票卡片),你就乘坐几号车。(学生活动)
3、森林公园到了,这里的花儿太漂亮了,惋惜的是,每朵花少了一片叶子。请同学们给每朵花再选一片叶子,使两片叶子上的数加起来等于花心上的数。(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
以“春游活动〞为主线设计练习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其中“花朵配叶子〞是一道有多余条件的题目,通过这个游戏既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专家评析:
练习设计紧紧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明白,开放性强,较好表达了《课程标准》中适当安排有多余条件的题目的精神,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专家评析:
勉励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专家评析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测,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重视算法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勉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重视了算法的多样化。如“猜一猜〞和“填7+()=10〞时就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
3、重视习题的开放性。
数学开放题是有教育价值的题型,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课中,准备练习、例题以及练习题的解题方法都重视了开放性。特别是“花朵配叶子〞的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较好表达了《标准》中适当安排有多余条件的题目的精神。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案篇5
1、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纷繁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假使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出发去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现象。例如,抛一个石块,可预知它必然要下落;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可预知冰不可能溶化。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种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或不确定现象。例如,掷一枚硬币,我们无法事先确定它将出现正面,还是出现反面。
教科书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1)主题图的教学。
教科书第104页浮现了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引入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测图意,描述图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抽签表演节目〞时的实际感受。使学生在观测、描述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在用抽签来决定表演的节目的活动中,“表演某种节目〞这样的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性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周边熟悉的情境,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可能〞等词语来描述就可以了,如“我可能要表演唱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出“我表演唱歌这件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例1的教学。
教科书浮现了学生摸棋子的试验,使学生在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教科书中给出了两个盒子装有不可怜况的棋子,是想通过两个简单试验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教师可以依照教科书中的图示分别在两个盒子里放进各种颜色的棋子(也可选用乒乓球等),注意这些棋子除了颜色外应完全一致,并将放棋子的过程完整地浮现给学生,而且在每次摸棋子之前都应将盒中的棋子摇匀。
教科书中一共提出了三个问题,提醒教学的过程、反映不同方面的要求。
①教学第一个问题“哪个盒子里确定能摸出红棋子〞。教师可以先提问“左边的盒子里确定能摸出红棋子吗?〞让学生进行猜测,再让学生实际摸摸看。通过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测,认识到在左边的盒子里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教师再提问“在右边的盒子里确定能摸出红棋子吗?〞让学生进行猜测,再让学生实际摸摸看。通过试验,使学生发现在右边的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红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右边的盒子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②②其次个问题“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和第三个问题“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可一同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猜测“左边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吗?〞“右边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吗?确定能摸出绿棋子吗?〞,同样再让学生探讨交流,并通过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测,认识到由于左边的盒子里没有绿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不能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在右边的盒子里有绿棋子,可能摸出绿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绿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③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机遇,有条件的地方宜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依照教
科书中的图示,事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个盒子和两袋棋子,为了交流便利,可以给盒子标上序号1和2。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分别将两袋棋子放入两个盒子,然后逐一提出教科书中的问题。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每次摸棋子前应将盒中的棋子摇匀。提出一个问题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探讨、试验,然后再全班交流。使学生充分经历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丰富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
④另外,在汇报时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在左边的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红棋子〞等描述进行表达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出“在左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在右边的盒子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⑤(3)例2的教学。
⑥教科书浮现了六幅与现实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紧凑相关的画面,通过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学会判断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⑦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测图意,独立思考,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判断,再引导学生探讨。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探讨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确定和不确定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让学生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时,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表述就可以了,如“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三天后可能下雨〞“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等。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出“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这件事的发生是确定的〞“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这件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每天都有人出生这件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
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周边熟悉的情境,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什么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另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寻觅一些带有感情色调的事件让学生来判断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如“明天的拔河比赛我们班会赢〞。让学生认识到对于某一客观事件来说,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与个人的愿望无关。
⑨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⑩随机现象虽然对于个别试验来说无法预知其结果,但在一致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时,却又浮现出一种规律性,我们称它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概率论正是透露这种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
为了表达的便利,把条件每实现一次,叫做进行一次试验。例如对“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这个事件来说,做一次试验就是将硬币抛掷一次。假使一个试验在一致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而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多于一个,在一次试验中结果无法事先确定,这种试验就叫做随机试验。把随机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称为随机事件。
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对单次试验来说),又存在着统计规律性(对大量重复试验来说)。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表现在:随机事件的频率──即此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具有稳定性,即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摇摆,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摇摆幅度越来越小。我们给这个常数取一个名字,叫做这个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可以看作频率在理论上的期望值,它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上述关于概率的定义,寻常称为概率的统计定义。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他们一般只能在感性的层面理解概率的知识。因此,教科书通过例3、例4和例5的教学,使学生在试验活动中,认识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案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测、探讨、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2、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3、在摸索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了解生活中的平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厂安全保卫系统加固合同
- 网站文学创作合同
- 搬运服务合同范本模板格式化示例
- 2024广东省劳动合同范本简易版
- 2024中外货物买卖合同进出口买卖合同范文
- 中药行业报告:中药国企改革的三部曲和六要素
- 海员物资采购合同范例
- 旅游商品合同范例
- 买地居间合同范例
- 开连锁店需要合同范例
- 2024年江西省财投供应链金融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100题)
-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 2023-2024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测评试卷(含答案)
- 小学英语就业能力展示
- 中医-艾灸治疼痛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2篇)
- 《艾滋病毒》课件
- 科普文化墙设计理念
- 管道保温计算公式
- 机械电子工程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