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
真理诞生于一
百个问号之后学习内容第一阶: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了解作者。3.了解背景资料。4.认写字词、理解词语。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通过三个不同人物遇到问题不放过,努力将“?”变成“!”的事例论述了这个观点,最后进行总结,指出只有见微知著、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有可能发现真理。主要内容生平简介:叶永烈(1940~2020),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文学成就: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其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主要作品: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传记《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等。作者简介背景资料1.波义耳
1627年1月25日生于爱尔兰,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1691年12月30日卒于伦敦。1656~1668年,波义耳在牛津从事抽气机和燃烧等实验工作;1668年移居伦敦。他于166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80年被选为该会主席,但未就职。他的主要著作为《怀疑派的化学家》。2.魏格纳
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会写字域惯疑圃盐溅蕊搜蚯蚓版阶写字指导结构:左右部首:土yù域书写指导:“土”偏上,末笔变提;“或”斜钩长而有力,撇从横中线上侧撇向提的下方。书写指导结构:全包围部首:囗pǔ圃书写指导:外面的“囗”大小适中,里面的“甫”字不宜大,四面的留白要均匀。“甫”横向笔画间距均匀,中间竖笔在竖中线。写字指导结构:左右部首:扌sōu搜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叟”宜紧凑,布局均匀,“又”捺舒展。易错提示正音:“圃”读pǔ,不读fǔ;“蕊”读ruǐ,不读xīn;“搜”是平舌音。写字:“域”右边不要忘写撇;“圃”是全包围结构,里面的“甫”的横向笔画间距均匀;“蕊”的三个“心”中,上面一个“心”稍大,下面两个“心”略小;“搜”右部“叟”的第三笔是短横。s词语听写领域
疑问
司空见惯
真理
建树
敏感
提取明显
无聊
不可思议
吻合
偶然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见微知著
灵感
机遇
花圃
食盐
溅起
花蕊
搜集
蚯蚓
版图
阶段疑问——疑惑
司空见惯——屡见不鲜敏感——敏锐敏感——迟钝
司空见惯——鲜为人知独立——依赖近义词反义词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司空经常看到,不足为奇。指某事常常见
到,不足为奇。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情况或言行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见微知著:微,微小,隐约。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
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词语解释学习内容第二阶:阅读理解1.阅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说说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的实质是什么。2.说说课文围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讲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3.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阅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说说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实质:从常见的现象出发,不断发问,追根求源,最后找到真理。再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课文围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讲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物现象发明或发现事例一事例二事例三化学家波义耳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石蕊试纸地质学家魏格纳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大陆漂移学说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儿子睡觉时眼球转动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第2自然段中的画横线的部分是什么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锐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事例一发现现象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断发问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反复试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得出结论说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这个事例的?发现现象→不断发问→反复试验→得出结论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20世纪初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事例二发现现象→不断发问→反复试验→得出结论思考:蚯蚓的分布问题为什么能够成为地质学名著《海陆的起源》中的例证?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蚯蚓的分布问题,本来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围,但是地质学家魏格纳却从生物学家米歇尔逊的发现中,推论蚯蚓的分布情况说明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将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地质学名著中的例证。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事例三发现现象→不断发问→反复试验→得出结论通读全文,说说课文选取的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三个事例都能体现科学发现中的“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紧扣课文的观点;②三个事例在表述时都采用了相同的顺序,先写“现象”,再写“问题”,最后结合“问题”写相关的发明或发现,也就是“真理”。这样的表述顺序使事例与观点在结构上形成了一致,也就产生了证明的关系。
不同点:①三个事例分属不同领域;②三项研究对应的成果有的是发现事物的规律,有的是发明了新的事物。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全文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首先,课文选取的三个事例都能体现科学发现中的“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紧扣课文的观点。其次,课文的三个事例在表述时都采用了相同的顺序:先写“现象”,着力突出其“细微”“司空见惯”;再写“问题”,突出“问题”与“现象”的关系;最后结合“问题”写相关的发明或发现,也就是所谓的“真理”。课文的主要观点正是从常见的现象出发,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进而发现真理,这样的表述顺序使事例与观点在结构上形成了一致,也就产生了证明关系。
找出课文在介绍三个事例时采用的过渡词句,说说这些词语还有哪些作用。“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承上启下“更有趣的是”突出了三个事例的相似性,使三个事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说明作者紧扣课文的观点选择事例,能够更好地证明观点,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课文的第6自然段、第7自然段和开头提出的观点有什么关系?课文第6自然段是用概括性的表述印证了开头提出的观点,并对前文进行了总结。第7自然段是对前文的论述的补充,作者重申自己的观点,又和开头相照应,使全文的论述更加严密、完整。结构图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盐酸使紫罗兰的花瓣变红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总结观点追根求源悟真理锲而不舍得真知大陆能吻合在一起睡觉时眼球转动印证观点抓住问题不放,反复实验研究
学习内容第三阶:方法学用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一般都先提出观点,然后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最后总结得到的启示。如,本文作者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用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三个具体事例论证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总结观点——“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而是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和“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的。这样写,行文思路清晰,说理鲜明,寓意深刻。写作方法写作方法那么,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什么呢?1.要掌握好结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做好“事”与“事”、“事”与“理”之间的过渡。2.要摆清“事”与“理”的关系,所陈述的事例是为阐述的道理服务的,事例要真实可信,道理要简明扼要,突出主题。第四阶:课后练习学习内容1.课后习题。2.随堂检测。(1)生字检测。(2)词语检测。(3)课文内容检测。课后习题1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再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都是相同的:先偶然发现问题,并不断追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这就是课文题目的含义。这句话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只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课后习题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写的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紫罗兰的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二件事写的是魏格纳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又根据蚯蚓的分布情况,得出“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的结论,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第三件事写的是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进行反复的观察实验,最终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三个事例采用的叙述顺序相同,都是按照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发明或发现这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课后习题3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巧选材这个小练笔要求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如,在说明“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观点时,先搜集相关的事例,可以是名人的事例,也可以是周围人真实的案例。如,爱迪生为了改良电灯,失败了无数次,但是他还是不肯放弃,最后成功改进了电灯;身残志小练笔坚的霍金患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但他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担任研究员,他的研究为今天我们理解黑洞和宇宙本源奠定了基础。学写法
欢欢:选择的事例要恰当,能证明要说明的观点。
乐乐:可以列举多个事例,这样能更好地证明要说明的观点。
美美:如果事例都没有必然的联系,最好用恰当的过渡语将它们连起来,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丽丽:要摆清“事”与“理”的关系,事例是为观点服务的,不能一味地列举事例,而忽略陈述观点。写片段
有志者事竟成。一个人坚持拼搏、奋斗,在风雨中勇往直前,就能获得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司马迁饱览史书,走访民间,游历多年,搜集第一手史料,历经千难万苦,写成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爱迪生为了找到寿命长的灯丝,经过无数次实验才取得成功,其艰辛可想而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畏艰难,走荒野、入森林、到田间、查资料、想办法,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为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为自己的志向努力奋斗吧!随堂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
)
(
)
(
)
(
)(
)
(
)
(
)
(
)版图苗圃花蕊蚯蚓搜索领域习惯食盐miáopǔhuāruǐqiūyǐnsōusuǒlǐngyùxíguànshíyánbǎntú随堂检测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司(
)见(
)追(
)求(
)见(
)知(
)
(
)而不(
)不(
)思(
)1.这件事情发展得这么快,简直(
)。2.我们见非洲人吃蚂蚁,大感惊奇,但导游却说,那在当地是
(
)的事。3.面对困难我们只有(
)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空惯根源微著锲舍可议不可思议司空见惯锲而不舍1.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______会使花瓣变红,最后发明了__________。2.地质学家魏格纳从____________,推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从儿子睡觉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中推断出__________和______的关系。盐酸石蕊试纸蚯蚓的分布亚欧大陆与美洲眼珠转动做梦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随堂检测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随堂检测四、课内阅读。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密、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很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1.用“\”将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随堂检测2.“这样的事例”在文中指(
)(多选)A.化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遇盐酸会变色的现象中受启发发明了酸碱试纸。B.魏格纳通过蚯蚓的分布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C.小孩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D.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有关。ABD原文片段学习内容第五阶:课外拓展1.华罗庚的名言。2.国学积累。华罗庚的名言1.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
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
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2.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3.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
成大海。4.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
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课外拓展国学积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课外拓展赏析:无论治学、办事,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如果半途而废,即使是一块朽木,你也刻不动它;然而只要你一直刻下去不放弃,哪怕是金属、石头,都能雕刻成功。“锲而不舍”作为一种治学精神,是极可贵的。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干事业,贵在持之以恒,贵在数年、十数年乃至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锲而不舍,万事可成;锲而舍之,一事无成。传/统/中/国/文/化/古/色/古/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积累背诵-背诵梳理壹3古诗三首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日积月累一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日积月累二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第8课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第8课匆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第8课匆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第12课为人民服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qiān)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míng)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日积月累五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书到心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日积月累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成果检测贰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____________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2.燕子去了,有______的时候;杨柳枯了,有_________的时候;桃花谢了,有_______的时候。腊七腊八再来再青再开成果检测二、古诗乐园。(1)有意栽花花不发,
。(2),忠言逆耳利于行。(3)树欲静而风不止,
。(4)常将有日思无日,
。(5),事非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12月班主任工作计划
- 学年第一学期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
- 临沂大学《大学英语I(艺体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临沂大学《大学物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德育工作计划:2024年暑假德育工作安排
- 2024年业务员销售工作计划范文参考
- 聊城大学《美国文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雕塑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六年级班级工作计划
- 2024宣传部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 《欧洲民间故事》教学设计
- 如何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课件
- 山东建筑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
- 沙盘游戏概述课件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说课课件
- 介绍家乡南通课件
- 政府安置房交房交付仪式活动方案
- 大队委竞选自我介绍课件
- 气体灭火系统验收表1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课件(全册)
- ZC25-3(500)兆欧表使用方法(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