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知识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采取“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工作充满艰辛,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的认可B.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敌视C.中国忙于巩固政权和经济的恢复发展D.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3.外交部长王毅对我国“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进行了阐述,称“这三个关键词旨在摒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建立在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一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之上”。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美关系正常化C.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知识点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认识到,为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并要求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在此背景下()A.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日内瓦会议召开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万隆会议召开5.[2022延边州期末]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B.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C.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6.一个外国记者在谈到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A.在印度召开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由西方殖民者主导D.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二、能力提升1.[2022讷河期末]中国有句俗话:“邻居好,赛金宝。”下面新中国的外交举措中,最能体现这一传统思想的是()A.改善与印度、缅甸等国的关系B.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西藏问题C.积极谋求重返联合国D.加强与非洲独立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表中史实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1964年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欧14国,提出了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0年联合国大会第一八八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二二二九次全体会议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1988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A.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B.改善了中国的周边环境C.适用的范围不断扩大D.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下面是建国初期举办的部分艺术品展览会统计表。据该表信息可推知()时间名称主办单位1953年10月苏联画家盖拉西莫夫中国水彩画展览会中国美术协会1954年10月民主德国艺术代表团旅行中国作品展览会中国美术协会1955年6月印度艺术品展览会中印友好协会1955年9月印度阿旃陀壁画1500年纪念展览会中印友好协会1956年10月印尼美工团作品展览会对外友好协会A.中国外交政策趋于成熟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C.“求同存异”获得广泛认可D.全方位外交政策的逐步推进4.万隆会议之前,除朝鲜、蒙古和越南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亚洲民族主义国家是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5国。而万隆会议后到1959年,短短4年间,就有尼泊尔、柬埔寨、埃及、阿尔及利亚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1960—1964年,又有加纳、老挝等14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由此可见万隆会议()A.推动了中国与欧美国家外交关系的发展B.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C.提高了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地位D.为中国在亚非地区的外交打开了新局面5.[2021烟台中考]1901年和2021年都是辛丑年,但中国已不是原来的中国。当地时间2021年3月18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杨洁箎、王毅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据此可知,中国()A.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他”的“外交机敏”是指()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摘编自《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摘编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材料一中提到的“这些原则”具体指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亚非国家的相似点和不同点。(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因素。参考答案一、基础巩固1.B根据“新中国成立之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选B。2.B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使中国外交工作充满艰辛。故选B。3.A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A。4.D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亚非国家”“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这次会议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故选D。5.D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使这次国际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正是运用“君子和而不同”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关系并取得成功的范例。D符合题意,A、B、C与材料主旨不符,体现不出“和而不同”的思想,排除。故选D。6.D依据“20世纪50年代”及所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最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因此题干中所述的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D符合题意。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故A、C错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B不符合题意。二、能力提升1.A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改善了与印度、缅甸等周边邻国的关系,符合题意,A项正确。和平解放西藏属于我国的内政,不属于外交,排除B项;材料中“邻居好,赛金宝”指的是与周边邻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与积极谋求重返联合国无关,排除C项;我国与非洲独立国家并非邻国,排除D项。2.C材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断发展,适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正确;A中“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说法绝对;B说法片面;D说法不符合现实。故选C。3.A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我国的艺术品展览会展览的艺术品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说明我国在对外交往上超越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外交政策趋于成熟,故A正确。4.D依据题干内容“万隆会议后到1959年……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1960—1964年,又有加纳、老挝等14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分析,这反映了万隆会议为中国在亚非地区的外交打开了新局面。A、B、C均与题干内容无关。故选D。5.D根据题干信息“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与国之间互不干涉内政,因此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6.B根据“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4月,亚非29个独立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符合题意。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排除C;D不符合题意,排除。7.(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相似点: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都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不同点: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不同。(3)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的基础;“求同存异”具体、灵活地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国家实力、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和平共处”“侵略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