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af8cb883a246f1c49f31b30d83f4c1/ddaf8cb883a246f1c49f31b30d83f4c11.gif)
![2020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af8cb883a246f1c49f31b30d83f4c1/ddaf8cb883a246f1c49f31b30d83f4c12.gif)
![2020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af8cb883a246f1c49f31b30d83f4c1/ddaf8cb883a246f1c49f31b30d83f4c13.gif)
![2020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af8cb883a246f1c49f31b30d83f4c1/ddaf8cb883a246f1c49f31b30d83f4c14.gif)
![2020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af8cb883a246f1c49f31b30d83f4c1/ddaf8cb883a246f1c49f31b30d83f4c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9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争讼(sǒnɡ)亢奋(kàng)褶皱(zhě)干预(gān)B.迁徙(xǐ)堕落(duò)粗糙(cāo)埋没(mò)C.行辈(háng)狩猎(shǒu)门槛(kǎn)女佣(yōng)D.追溯(shù)拙劣(zhuō)虔诚(qián)穹顶(qió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雾霭驰骋自圆其说嘎然而止B.腐蚀潮汐世外桃园分崩离析C.喧腾浮燥轻歌曼舞瞬息万变D.漩涡羁绊震耳欲聋川流不息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钱学森有一句名言“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至今读起来,仍是震耳欲聋,令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B.面对国民党的残暴行为,闻一多怒不可遏,拍案而起。C.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瞬息万变,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文化跟上时代的脚步。D.这里经过大地震后,到处一片分崩离析的景象,不知何时才能恢复以前的山清水秀。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夏季来临,为了避免学生溺水的事情不再发生,学校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B.成都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热、最烦闷、最让人觉得漫长难熬的季节。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D.江布拉克的美景让我深深地沉醉,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驻足欣赏。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抓住了主要矛盾,就牢牢把握了事物发展方向。②认准的、看好的事情,毫不犹豫、毫不放松地去抓去干。③否则,迟缓犹豫、畏手畏脚,走一步退三步,就会错失战机,贻误大事,让“有所为”变为“无所作为”。④所以,该“有所为”时,就要“敢为”“快为”。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D.《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选文出自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所著的_______,文中的“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节选部分表现了他由______到______的心理历程。8.综合性学习2018年4月4日,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落下帷幕,快递小哥雷海为勇夺冠军。三季共十期节目,对古诗词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场盛宴,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爱好。为此,八年级一班决定进行一系列活动,来促进同学们的诗词学习。(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学习诗词的气氛,需要在教室里张贴一些宣传标语,请你仿照“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句式写一句标语。(2)在班级活动“声情并茂颂古诗”活动中,作为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50字以上,要求至少引用一句所积累诗词。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21分)9.古诗文名句默写。(1)微君之躬,____________。(《诗经·邺风·式微》)(2)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3)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5)凄神寒骨,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6)《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恶行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古诗阅读理解(4分)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能、脱俗的追求。D.“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一句话是孔子点评《关雎》的话。其中的“不淫”是“有节制”的意思,“不伤”是“不至过于悲伤”的意思。E.诗中“悠哉悠哉”表现了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读书忌“二物”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②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④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选自《精骑集·序》)【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善辩。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酗酒者。③旬朔:古时十日为一旬,泛指较长的时间。旬,十天。朔,农历的每月初一,也指一个月。④囊时:昔日。⑤必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阅数次。寻绎:思考。数终:多遍,多次。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教然后知困(2)然后能自反也(3)不知其旨也12.翻译句子(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故曰:教学相长也。13.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14.【甲】文的结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5.读完上面两则短文,请你就“学习”谈谈你的切身体会,谈出其中两点即可。三、现代文阅读理解(21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飞机“不喝油”也能飞王远①“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②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③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④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⑤“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阳光动力2号”这架不喝油的飞机由太阳能提供动力,几乎不消耗燃料。B.人类把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的历史由来已久。C.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只有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D.“阳光动力2号”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1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举例子只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电池板的厚度,强调了电池板之薄。C.“阳光动力2号”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飞行的三个要求。D.“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商业价值远小于象征意义。18.“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大约在30%”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19.“阳光动力2号”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概况三点即可)阅读《火车上的相遇》完成小题火车上的相遇邓迎雪(1)大二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逃课、喝酒、玩网游、谈恋爱。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2)颓废、不求上进,他自己并不是没有警醒,只是计划容易,执行好难。他还是会隔三岔五地玩个通宵。(3)暑假,他原打算在学校补补功课,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参加同学们的假期游。无奈,他只好再次搁置计划,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4)正值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铺票。大家只好轮换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5)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于是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惦记……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到游戏中。(6)凌晨三点,他带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挤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7)在一节车厢的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他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睡着。(8)世界很大,有时却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9)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10)父亲问他去哪里,他嗫嚅着说出行程。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11)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12)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位上睡得很香。送父亲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200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13)他忽然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14)从风景区回来时,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15)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在机器的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看见他,父亲急忙从脚手架上下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天里来工地做什么。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暑热熏得黑红的脸膛,他直觉着嗓子发堵,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他脸上滑下,流进嘴里,咸涩的苦。(16)正说着话,有工友从身边走过。父亲自豪地介绍:“这是俺上大学的儿子。”那工友又问在学校学的啥。“念的是计算机,开学就大三了。”父亲大声回答,又侧头看看他,一脸欣慰的幸福的笑。(17)他心里五味杂陈,想想那两门挂科的功课,无地自容。(18)他在工地呆了两天,才知道,那天父亲在火车上把仅有的钱都留给了他,现在的生活费是拿工钱代扣的。天气那么热,每天强体力的劳动,简单、粗糙的饭菜就是父亲全部的生活内容,他苦劝父亲回家,他留下来做工。父亲有些生气:“俺是干庄稼活的,这点累算啥,这哪是你读书人呆的地方,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19)这些年,他变得浮躁无比,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如今,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20)那个暑假是他最难忘的一个假期,他感觉突然长大、成熟了许多。从此。他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和从前顽劣的他判若两人。(21)多年后,当他和父亲聊天,还常常会提到那年夏天。只是,他没有告诉父亲,如果没有那次火车上的相遇,他不知还要挥霍多久的时光。(选自《青年文摘》)20.赏析下列句子。(1)他嗫嚅着说出行程。(2)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21.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2.通读全文,理解“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一句的含义。23.结合本文,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四、写作。(40分)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24.题一: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⑤不少于600字。25.题二:著名作家莫言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颁奖仪式上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作家李丹崖说:“故事是一座用语言搭建的戏台,有的人在看,有的人在演,动情处,人人都曾客串过,因为,故事的别名叫生活。”请以《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⑤不少于600字。答案与解析(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9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争讼(sǒnɡ)亢奋(kàng)褶皱(zhě)干预(gān)B.迁徙(xǐ)堕落(duò)粗糙(cāo)埋没(mò)C.行辈(háng)狩猎(shǒu)门槛(kǎn)女佣(yōng)D.追溯(shù)拙劣(zhuō)虔诚(qián)穹顶(qióng)【答案】B【解析】【详解】A.争讼sònɡ;C.狩猎shòu;D.追溯sù;故选B。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雾霭驰骋自圆其说嘎然而止B.腐蚀潮汐世外桃园分崩离析C.喧腾浮燥轻歌曼舞瞬息万变D.漩涡羁绊震耳欲聋川流不息【答案】D【解析】【详解】A.“嘎”应为“戛”;B.“园”应为“源”;C.“燥”应为“躁”;故选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钱学森有一句名言“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至今读起来,仍是震耳欲聋,令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B.面对国民党的残暴行为,闻一多怒不可遏,拍案而起。C.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瞬息万变,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文化跟上时代的脚步。D.这里经过大地震后,到处一片分崩离析的景象,不知何时才能恢复以前的山清水秀。【答案】D【解析】【详解】A.震耳欲聋:指某件事使人震动很大。使用正确。B.怒不可遏: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使用正确。C.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使用正确。D.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望文生义;故选D。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夏季来临,为了避免学生溺水的事情不再发生,学校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B.成都的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热、最烦闷、最让人觉得漫长难熬的季节。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D.江布拉克的美景让我深深地沉醉,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驻足欣赏。【答案】B【解析】【详解】A.否定不当,删掉“不”字;C.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D.语意重复,“停下脚步”与“驻足”重复;故选B。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抓住了主要矛盾,就牢牢把握了事物发展方向。②认准的、看好的事情,毫不犹豫、毫不放松地去抓去干。③否则,迟缓犹豫、畏手畏脚,走一步退三步,就会错失战机,贻误大事,让“有所为”变为“无所作为”。④所以,该“有所为”时,就要“敢为”“快为”。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仔细阅读这段话,句①是“因”,句④是“果”,然后句②从正面具体论述怎样“敢为”“快为”,句③从反面进行论述。据此分析排序为①④②③,选C。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答案】B【解析】【详解】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核舟记》是说明文,不是记叙文。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选文出自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所著的_______,文中的“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节选部分表现了他由______到______的心理历程。【答案】(1).奥斯特洛夫斯基(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由绝望、动摇(4).战胜自我(战胜懦弱__摆脱困境__坚定信念)【解析】【详解】这道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心理的分析。选段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文段中的“他”是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选段中“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写出了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的绝望;“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写出了他内心的动摇;“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写出了他最终战胜自我,走出困境的心理。8.综合性学习2018年4月4日,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落下帷幕,快递小哥雷海为勇夺冠军。三季共十期节目,对古诗词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场盛宴,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爱好。为此,八年级一班决定进行一系列活动,来促进同学们的诗词学习。(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学习诗词的气氛,需要在教室里张贴一些宣传标语,请你仿照“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句式写一句标语。(2)在班级活动“声情并茂颂古诗”活动中,作为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50字以上,要求至少引用一句所积累诗词。【答案】(1)示例: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2)示例: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大观。不必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经》,也不必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乐府诗,单是《唐诗三百首》就让我们叹为观止。今天,让我们走进“声情并茂颂古诗”活动,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解析】【详解】(1)这道题主要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题干要求拟写的是营造学习诗词的气氛,在教室里张贴的宣传标语;同时还要求仿照“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句式来写。比如“读中华诗词,强语文素养”。(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场白一般包括礼貌用语+活动背景介绍+导入语。语言要流畅优美,还要富有鼓动性。本题的活动背景主要从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诵读古诗词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来介绍。语言上尽量借助比喻、排比等修辞,增强语言的鼓动性和感染力。还需要注意的是,题干要求至少引用一句所积累的诗词。可以根据开场白的内容,将自己积累的古诗词名句恰当加入开场白即可。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21分)9.古诗文名句默写。(1)微君之躬,____________。(《诗经·邺风·式微》)(2)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3)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5)凄神寒骨,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6)《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恶行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胡为乎泥中(2).青青子衿(3).端居耻圣明(4).禅房花木深(5).悄怆幽邃(6).手把文书口称敕(7).回车叱牛牵向北【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衿、悄怆、幽邃、称敕。(一)古诗阅读理解(4分)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能、脱俗的追求。D.“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一句话是孔子点评《关雎》的话。其中的“不淫”是“有节制”的意思,“不伤”是“不至过于悲伤”的意思。E.诗中“悠哉悠哉”表现了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答案】CE【解析】【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C.将“窈窕淑女”改为“男子”;E.错在“心情舒畅、洋洋得意”。应该是:形容小伙子对意中人的爱慕和追求;故选CE。(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读书忌“二物”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②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④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选自《精骑集·序》)【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善辩。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的酗酒者。③旬朔:古时十日为一旬,泛指较长的时间。旬,十天。朔,农历的每月初一,也指一个月。④囊时:昔日。⑤必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阅数次。寻绎:思考。数终:多遍,多次。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教然后知困(2)然后能自反也(3)不知其旨也12.翻译句子(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故曰:教学相长也。13.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14.【甲】文的结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5.读完上面两则短文,请你就“学习”谈谈你的切身体会,谈出其中两点即可。【答案】11.(1)困惑(2)反思(3)味美12.(1)《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13.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14.【甲】文:教学相长也。15.示例:①学习要勤奋;②学习要珍惜时间,要趁早;③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解析】【11题详解】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可以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大意: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困:困惑。(2)大意:然后能自我反思。反:反思。(3)大意: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12题详解】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1)重难点词语有:第一个“学”,是教导的意思。其,表示推测。(2)重难点词语有:故,因此、所以长,促进。【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虽然很勤劳地读书,也在经常忘记中把学问荒废了。故停顿是: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14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因此,甲文的结论是“教学相长”。【15题详解】这道题考查阅读文段的感悟启示。从乙文的“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以感悟到:学习要勤奋;从乙文的“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可以感悟到:学习要珍惜时间,要趁早;从甲文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学半”可以感悟到: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点睛】甲文译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乙文译文:少年的时候读书,看一遍便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出现差错,于是便依仗着自己有这种本事就放纵自己,喜欢和喝酒闹玩的人在一起游乐。一个月之中,看书的日子没有几天,这样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经常不去学习也就荒废了。近几年来,用发奋的态度来告诫自己,后悔以前的行为;但聪明智慧已经衰竭,几乎比不上早先的十分之一二。每看见一件事,一定反复推求才得到最终结果,合上书之后便迷茫混乱,经常是不再记住书中的内容。所以虽然很勤劳地读书,也在经常忘记中把学问荒废了。唉!使我的学业败废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啊!三、现代文阅读理解(21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飞机“不喝油”也能飞王远①“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②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③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④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⑤“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阳光动力2号”这架不喝油的飞机由太阳能提供动力,几乎不消耗燃料。B.人类把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历史由来已久。C.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只有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D.“阳光动力2号”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1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举例子只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电池板的厚度,强调了电池板之薄。C.“阳光动力2号”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飞行的三个要求。D.“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商业价值远小于象征意义。18.“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19.“阳光动力2号”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概况三点即可)【答案】16.D17.A18.不能删去,大约表推测,说明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在30%左右,并不能完全肯定,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9.①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②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③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解析】【16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错在“几乎不消耗燃料”。原文说的是“零燃料消耗”;B.错在“由来已久”。原文依据:人类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C.错在“只有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原文说的是“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故选D。【17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错在“只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本文开头的举例子,除了吸引读者的注意,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故选A。【18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性。加点词“大约”表示推测,这里是说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30%左右,并不能完全肯定,说话留有余地。如果去掉“大约”,意思就成了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刚好30%,这就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9题详解】这道题考查筛选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可以概括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从“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可以概括出: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从“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可以概括出: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阅读《火车上的相遇》完成小题火车上的相遇邓迎雪(1)大二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逃课、喝酒、玩网游、谈恋爱。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2)颓废、不求上进,他自己并不是没有警醒,只是计划容易,执行好难。他还是会隔三岔五地玩个通宵。(3)暑假,他原打算在学校补补功课,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参加同学们的假期游。无奈,他只好再次搁置计划,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4)正值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铺票。大家只好轮换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5)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于是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惦记……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到游戏中。(6)凌晨三点,他带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挤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7)在一节车厢的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他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睡着。(8)世界很大,有时却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9)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10)父亲问他去哪里,他嗫嚅着说出行程。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11)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12)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位上睡得很香。送父亲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200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13)他忽然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14)从风景区回来时,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15)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在机器的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看见他,父亲急忙从脚手架上下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天里来工地做什么。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暑热熏得黑红的脸膛,他直觉着嗓子发堵,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他脸上滑下,流进嘴里,咸涩的苦。(16)正说着话,有工友从身边走过。父亲自豪地介绍:“这是俺上大学的儿子。”那工友又问在学校学的啥。“念的是计算机,开学就大三了。”父亲大声回答,又侧头看看他,一脸欣慰的幸福的笑。(17)他心里五味杂陈,想想那两门挂科的功课,无地自容。(18)他在工地呆了两天,才知道,那天父亲在火车上把仅有的钱都留给了他,现在的生活费是拿工钱代扣的。天气那么热,每天强体力的劳动,简单、粗糙的饭菜就是父亲全部的生活内容,他苦劝父亲回家,他留下来做工。父亲有些生气:“俺是干庄稼活的,这点累算啥,这哪是你读书人呆的地方,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19)这些年,他变得浮躁无比,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如今,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20)那个暑假是他最难忘的一个假期,他感觉突然长大、成熟了许多。从此。他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和从前顽劣的他判若两人。(21)多年后,当他和父亲聊天,还常常会提到那年夏天。只是,他没有告诉父亲,如果没有那次火车上的相遇,他不知还要挥霍多久的时光。(选自《青年文摘》)20.赏析下列句子。(1)他嗫嚅着说出行程。(2)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21.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2.通读全文,理解“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一句的含义。23.结合本文,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答案】20.(1)“嗫嚅”一词,属于“神态描写”,把“我”当时的“恐慌、愧疚”等心理生动形象的写了出来。(2)天热的像蒸笼,表明天气特别炎热,为下文写父亲在恶劣环境中劳作这一情节做铺垫,同时也为“我”能够感受到父亲的不易以及“我”的转变等做铺垫。21.①宽厚慈爱,如把自己仅有的200元钱留给了孩子;②吃苦耐劳,如农闲之际外出打工;③教子有方,如对孩子的错误并没有过多的指责,而是用一定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领悟;④望子成龙,如像工友炫耀自己的孩子是大学生,将来定有出息。任意答出两点即可。22.“父亲艰辛的劳作、宽厚的胸怀感化了不求上进的他,让他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23.合乎题意即可【解析】【20题详解】试题分析:(1)欣赏文句。(1)“嗫嚅”一词,属于“神态描写”。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2)“天热的像蒸笼”属于夸张手法。极力言天气之炎热,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天气的状态外,还要答出天气对人物的意义。【21题详解】试题分析: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如从把自己仅有的200元钱留给了孩子的情节中可看出父亲宽厚慈爱的性格特点;【22题详解】试题分析:理解这句话含义,扣住“汗水”“溅在心里”“唤醒沉睡的心”等关键词语来理解即可。“汗水”指“父亲的辛勤劳作”,“溅在心里”指“给我的影响很大”,“唤醒沉睡的心”指“我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决定重新做人”。结合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进行归纳整合即可。从用一定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领悟错误的情节表明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23题详解】试题分析:平时要养成多动笔的好习惯,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及时的记录下来,把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表述出来。这样自己的表达能力就会越来越高。文章主要写的是“含而不露的父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定然会有许多收获。四、写作。(40分)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24.题一: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⑤不少于600字。【答案】范文:留在记忆里的芬芳您爱花,爱它的芬芳,更爱它的精华。每当夏季到来的时候,您总会坐在槐树下,伴着淡雅的花香,品着槐花茶。您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事儿了。”我赖在您的怀里,心里想着一样的话。二年级,我参加了“书法社”。您教育我,写书法,就要刚中带柔,就像槐花一样,香味虽淡,但不失它的雅致。可是我总觉得自己的书法与同学相去甚远,更达不到您的要求。而您却鼓励我说:“好好努力,正如槐花茶那样,槐花本来多么平凡,经过晒干、炒制,柔弱的它又变得柴瘦枯干,但是泡起来,清香依然令人心醉。”我虽不甚懂,但在槐花醉人的香气里,却也坚持了下来。记得那年,正是花开时节。您和我在槐树下一起述说往事,您破天荒地讲起来了您的童年。那些昔日的琐事,那些在田野里互相追打的小淘气,那些抱在一起嬉笑打闹的日子。您说那时的生活虽不富裕,但是许多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早已刻在了心里。您还深情的仰望槐树,说槐花当年还是一家人半个月的口粮,槐花还是您的救命恩人呢。说到兴起,您大笑着,挥舞着双手,不时落下的槐花更令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BS-Corey-lactone-aldehyde-生命科学试剂-MCE-2452
- Anti-Mouse-CD3E-Antibody-1E11-D-生命科学试剂-MCE-1878
- 8-Amino-7-oxononanoic-acid-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9983
- 3-O-Methylguanosine-5-O-triphosphate-sodium-3-O-Methyl-GTP-sodium-生命科学试剂-MCE-9300
- 二零二五年度大数据分析技术顾问聘请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游乐园场地租赁与儿童游乐设施安全标准制定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贷款房屋买卖合同范本(含家具)
-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化
- 施工方案对篮球场材料的要求与选择
- 高净值人群海外税务筹划与财富保护策略
- 高考英语3500单词表(带音标)(乱序版)默写背诵通用版
- 最终稿(教学评一致)课件
- 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
-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诗词写作常识 诗词中国普及读物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YS/T 34.1-2011高纯砷化学分析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高纯砷中杂质含量
- LY/T 2016-2012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
- 单县烟草专卖局QC课题多维度降低行政处罚文书出错率
- 健康养生课件
- 混杂控制系统课件
-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