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考试章节解释射线_第1页
高级考试章节解释射线_第2页
高级考试章节解释射线_第3页
高级考试章节解释射线_第4页
高级考试章节解释射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范围(1.1-1.3)与JB/T4730.2-2005标准相比有较大的变化进一步明确了射线胶片照相所包含的焊接接头的形式1、理解:(1)适用对象包括承压设备金属焊接接头的X射线和Y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2)检测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3)焊接接头包括了3种形式。对接、管座角焊缝和管板焊缝2、应用:透照厚度范围钢和镍小于等于400mm、铜小于等于80mm、铝2mm-80mm、钛2mm-50mm3、注意:如承压设备的其它金属材料、支承件或结构件也采用该标准时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参照》同时应有委托方的确认。2、规范性引用文件1、该标准共应用了12最新版本的相关标准2、原470标准应用了10个相关标准3、有一些标准是相同的,但也引进了一些全新的标准1、理解:(1)NB/T47013直接引用了文件中的某些条款(2)在工作中要执行这些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例如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2、应用:(1)除NB/T47013外,以上12个标准也是我们编制检测通用工艺和管理规定的主要依据。(2)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在注明日期之内使用本标准,不注明日期的最新版本使用本标准3、注意:(1)凡从事射线检测的单位或部门应有这12个标准的原件(2)当某些条款与NB/T47013不相符时,以NB/T47013规定的内容为准。(GB标准除外)3、术语和定义3.1透照厚度W;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1)理解;所谓射线照射方向上即与主射线垂直。(2)应用;一般在双壁双影或双壁单影以及带夹套工件透照时采用透照厚度如Ø57×3.5mm,透照厚度是7mm,Ø219×7mm,透照厚度为14mm,夹套厚度10mm,焊接头厚度是12mm,透照厚度22mm(以透照厚度确定灵敏度,评级仍采用单壁公称厚度)(3)注意;当壁厚不等时已薄工件为准,但选择射线能量时要考虑厚的一面以及焊缝的余高和垫板的厚度。

3.2、工件至胶片的距离b;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1)理解;b等于L2(2)应用;计算几何不清晰度(34)(3)注意;计算b厚度时要考虑焊缝余高,双壁双影时为管子的外径+2余高,双壁单影时为管子公称厚度的+1余高,3.3、射线源至工件的距离f;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与受检工件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1)理解;f等于L1(2)应用;计算几何不清晰度,环焊缝透照次数(3)注意;只有采当用内透法时f值可以减小。中心50﹪,偏心20﹪而且与技术级别无关3.4、焦距F;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1)理解;F=f+b(2)应用;计算曝光量,采用其它方式透照环向对接接头(3)注意当用X射线机时要考虑窗口到焦点的距离。3.5、射线源尺寸d;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1)理解;X光机所提供的焦点尺寸是有效焦点尺寸(2)应用;计算几何不清晰度3.6、圆形缺陷;长宽比不大于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1)理解;小于和等于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均属于圆形缺陷(2)应用;在检测报告缺陷性质一栏中,凡长宽比小于和等于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均应称作圆形缺陷(3)注意;当圆形缺陷的长径大于1/2板厚时应注明其尺寸3.7条形缺陷;长宽比大于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1)理解;凡长宽比大于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均属于条形缺陷(2)应用;在检测报告缺陷性质一栏中,凡长宽比大于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均应称作条形缺陷(3)注意;在管对接接头评级中,内凹、咬边不属于条形缺陷3.8、透照厚度比K;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母材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比(1)理解;透照厚度比K值即横向裂纹捡出角(2)应用;计算纵向焊接接头一次透照长度和环向焊接接头的透照次数(3)注意;对100mm<D0≤400mm的环向焊接接头可放宽≤1.2与技术级别有关(仅限A级和AB级)3.9、一次透照长度(新增加的内容)符合标准规定的单次曝光检测长度(1)理解:一次透照长度与焦距和K值有关(2)应用:对平板对接焊接接头F值(或f值越大一次透照长度越大,对管子环向焊接接头采用双壁单影时F值(或f值越大一次透照长度越小)(3)注意:一次透照长度与焦距和K值有关与检测的技术级别有关3.10、底片评定范围;本部分规定底片上必须观测和评定的范围(1)理解;以两搭接标记之间的距离为长,焊缝加焊缝两侧热影响区为宽的范围。对小径管而言应是黑度大于1.5(AB级)或黑度大于大于2.0(B级)部分(2)应用;评片时评定范围以外的缺陷不作为该片的评定依据,但要在备注栏中注明。当缺陷延伸到评定范围以外时也应计算其尺寸和数量。(3)注意;丁字焊口的纵、环部分焊缝也应进行评定。3.11、缺陷评定区;在质量分级评定时,为评价缺陷数量和密集程度而设置的一定尺寸区域。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1)理解;缺陷评定区系指条形缺陷和圆形缺陷。评定区尺寸选取只与母材的公称厚度有关,与技术级别无关。(43、44)(2)应用;按不同性质的缺陷和母材的公称厚度选择评定区,测量时评定区应与焊缝平行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存在条形缺陷时要综合评级(3)对小径管圆形缺陷评定区按10mm×10mm3.12、双胶片透照技术(新增加的内容)(1)理解;采用双胶片透照技术是使用两张胶片和三片增感屏进行透照,而且在观片灯上把两张胶片叠加起来进行观察的技术(2)应用:采用双胶片技术时应选用两张等级相同或相近的胶片(3)采用双胶片透照技术与检测的技术级别无关3.13小径管;外直径D0小于或等于100mm的管子(1)理解;小径管外直径的上限为100mm,下限应理解为5mm(7.1.1评级中规定壁厚≥2mm)(2)应用;小径管的透照次数与技术级别无关(3)注意;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间隔角度多次透照时,必须合同双方商定,可不在强调间隔角度,但应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缺陷的检出范围,并在报告中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4、一般要求

射线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4.1射线检测人员4.1.1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有关法规要求取得相应证书。4.1.2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1、理解:取相应资格证的对象2、应用:(1)对已取得国家质检总局或要取得国家质检总局所颁发的无损检测资质单位的从事射线照相人员均应有相应资格证(2)对其他单位(制造、安装和检验)现场操作人员相应资格证3、注意:从事评片人员每年的视力检查情况应存档4.2、检测设备和器材a、X射线和加速器b、γ射线4.2.2射线胶片4.2.2.1胶片系统按照GB/T19348分为六类,即C1、C2、C3、C4、C5和C6C1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新增加内容)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4.2.2.2胶片制造商应对所生产的胶片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并提供类别和参数。胶片处理方法、设备和化学药剂可按照GB/T19384.2的规定,用胶片制造商提供的预先曝光胶片测试片进行测试和控制。。1、理解:(1)按胶片系统进行分类,不是按胶片的感光速度分类。胶片系统包括了胶片、增感屏和冲洗条件。(2)检测的技术级别与胶片的类别有关。2、应用:选择的原则(1)A级和AB级检测技术不得低于C5类、B级检测技术不得低于C4类(2)采用γ射线或高能射线照相必须采用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3、注意:(1)当对Rm≥540MPa高强钢,X射线照相时应选择T4类或更高类别的。(2)不得使用过期的胶片4.2.3、观片灯

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1、理解:(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指标除了亮度以外还包括:亮度的均匀性、外壳温度、噪声、绝缘程度等(2)观片灯亮度和照度的关系,即140000lx——45000cd/m22、应用: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2.5时,观片灯的亮度不应低于9400cd/m2、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2.5<D≤4时观片灯的亮度不应低于100000cd/m23、注意:生产观片灯的厂家所提供的亮度指标应用cd/m2表示。4.2.4、黑度计(光学密度计)4.2.4.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4.2.4.2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校验方法可参照附录B(资料性附录)的规定进行。1、理解:与4730相比较增加了底片的黑度值

2、应用:黑度计属于自校验仪器,不是强制校验设备,而标准黑度片也不是要强制检验的。黑度计的校验应有记录并有校验者和审核者签字,保存到下一校验周期。在首次工作前或连续工作8小时之后要要在拟测量的黑度范围内选择两点进行检查3、注意:校准黑度计用的标准黑度片必须在有效期内,标准黑白密度片至少有8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黑度范围能覆盖0.3-4.53.5增感屏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表1的规定

1、理解:(1)X射线照相,能量在500KV以下增感屏的材料应是铅,铅屏的厚度不涉及技术级别只与射线能量有关(2)如采用Se-75或Ir-192,增感屏的厚度与技术级别有关。(3)如采用Co60或高能X射线(4MeV以下)选择增感屏所用的材料和厚度均与技术级别有关。2、应用:(1)前屏和后屏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2)如采用Se-75和Ir-192射线照相,AB级或B级检测技术,前屏和后屏的厚度均不能小于0.1mm。3、注意:(1)AB级或B级检测技术使用前屏≤0.03mm真空包装胶片时,另有规定。(2)X射线小于100KV或使用Tm170可以不用前屏4.2.7像质计4.2.7.1、底片影像质量可以采用线型像质计也可以采用孔型像质计进行测定,线型像质计和孔型像质计的规格型号要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4.2.7.2像质计的材料、材料代号和不同材料的像质计适用的工件材料范围应符合表2的规定。1、理解:取消了象质指数“Z”的概念,用线径或线号、孔号或孔径表示底片的灵敏度。2、应用:(1)应根据检测技术级别、透照方式和像质计摆放的位置及公称厚度(T)透照厚度(W)确定像质计灵敏度(2)以低原子序数材料制作的像质计可以用于高原子序数材料制成的工件照相。即铁(Fe)像质计可以用于镍(Ni)、铜(Cu)材料的照相,但不能用于钛(Ti)、铝(AI)材料的照相。3、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不提倡同时使用线型像质计和孔型像质计4.2.8、暗室安全照射时间的规定(1)理解:该标准对暗室安全照射的时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暗室安全照射时间的确定应按附录D进行(2)应用:采用曝光前、曝光后、潮湿胶片曝光后照射试验着三种形式使用的器材包括阶梯试块、遮光卡和计时器(3)注意:安全灯采用最亮的一档,并按实际情况记录胶片距安全灯的距离和角度照射时间取t1t2t3时间中最少时间的一半4.3、检测技术等级4.3.1-4.3.3、与4730的叙述有变化但变化不大4.3.4承压设备在用检测中,由于结构、环境、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检测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后可采用A级技术进行射线检测,但应同时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1、理解:(1)承压类设备的制造、安装、在用的检测技术级别一般不应低于AB级(2)承压设备在用检测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A级检测技术(3)当检测中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或B级)时若检测灵敏度达到了AB级检测技术的要求,可以认为按AB级检测技术进行了(4)必须经合同双方商定(5)有效措施一般包括:高类别胶片、提高底片黑度、采用最佳透照方式、最大限度的控制散乱射线等措施。2、应用:(1)可以在施工方案上合同双方签字确认(2)在作业指导书上合同双方签字确认3、注意:底片灵敏度必须达到相应技术级别的规定。对在用设备如采用A级检测技术应补充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返修焊缝应采用AB级或达到AB级灵敏度4.4、检测工艺文件(新增加内容))4.4.1、检测工艺文件包括检测工艺规程和检测作业指导书4.4.2、工艺规程工艺规程的编写要求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根据相关法规、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JB/T4730的本部分的要求,并针对检测机构的特点和检测能力进行编制。无损检测通用工艺应涵盖本单位(制造、安装或检测单位)产品的范围。不能把原标准照抄一遍.(现举例说明)a、增感屏的材料和厚度b、小径管透照时像质计的摆放位置c、搭接标记、返修标记、扩探标记的规定d、不同透照厚度允许的最高X射线管电压e、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小径管应选用的像质计等。注意;1、本单位没有的检测设备无需编写该设备的通用工艺(如高能射线、C0-60)2、如检测单位所从事的检测工程项目牵扯的其他标准(如长输管线、或中石油管线检测),必须在检测通用工艺中涵盖SY4056《射线》和SY4065《超声》标准中的有关内容及相关规定。4.4.3、作业指导书(1)理解:应根据工艺规程和检测的具体对象编写作业指导书(2)应用:作业指导书其内容除了满足NB/T47013.1的要求外还要包括编制依据、被检工件的类型、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技术与工艺等9个方面的内容(3)注意(1)作业指导书要有文件编号和作业指导书的编号(2)对首次使用的作业指导书要进行工艺验证4.5辐射安全防护4.5.1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18871、GBZ117和GBZ132

的有关规定。4.5.2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按GBZ11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4.5.3现场进行γ射线检测时,应按GBZ132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作业时,应围绕控制区边界测定辐射水平。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1、理解:(1)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或进行γ射线检测时对辐射防护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在两个标准都提出了辐射照射量的新名词《比释动能》和《空气比释动能率》,比释动能是指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在单位质量的物质中释放出来的所有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的总和。2、应用:(1)空气比释动能率用仪器可以测出(2)控制区、管理区、监督区范围的确定均根据空气比释动能率量值进行划分的。3、注意:尽管两个标准的某些条款内容相同或相近,但在使用中不能相互代替。5、检测工艺及其选择5.1、检测时机5.1.1、检测时机应满足相关要求,还应满足合同双方商定的技术要求5.1.2、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后进行。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射线检测。1、理解:(1)除非另有规定系指设计图纸的规定、制造方的规定或焊缝返修后焊接工艺的规定。(2)有延迟裂纹的材料一般指低合金高强钢。2、应用:射线检测工艺卡中应明确检测时机3、注意:对于某些特殊的低合金高强钢检测时机可能是36小时或48小时5.2、检测区(新增加的内容)1、理解:((1)检测区域宽度的确定应满足相关标准、法规、规范、和设计要求外还应满足合同双方商定的其他技术要求(2)对非电渣焊的焊接接头的检测区域宽度作出了明确规定(3)对电渣焊焊接接头的检测区域宽度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应用:对非电渣焊检测区域宽度是焊缝本身加上5mm电渣焊检测区域宽度可采用打硬度和金相的方法进行确定3、注意:对于低合金高强钢热裂纹容易出现在热影响区5.3、表面要求在射线检测之前,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目视检测并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则应对表面作适当修整。1、理解:焊缝的外观检查一般由焊工检查员进行。2、应用:(当底片上存在不影响评定的伪缺陷时应在底片评定原始记录中注明。3、注意:所谓适当修整是指打磨或较浅补焊。5.4、胶片的选择1、理解:(1)胶片的选择与检测的技术级别有关(2)当采用Y射线或高能射线照相以及抗拉强度下限值Rm≥540MPa高强度钢时必须采用C4或更高类别的胶片而且与检测的技术级别无关2、应用:当采用X射线照相时一般应选用C5类胶片,当采用Y射线照相时必须选择C4类胶片5.5、透照布置5.5.1、胶片透照技术(新增加的内容)1、理解:(1)该标准允许采用单胶片透照技术也可以采用双胶片透照技术(2)无论采用何种胶片透照技术均与检测的技术级别无关2、应用:采用X射线管电压≤100KV或采用Tm170射线源时不允许采用双胶片透照技术3、注意:采用双胶片透照技术时应选用两张分类相同或相近的胶片5.5.2、透照方式5.5.2.1、应根据工件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式。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典型的透照方式参见附录E5.5.2.2、对管座角焊缝的透照方式作出了明确规定,采用内透法时对透照布置作出明确规定1、理解:(1)单壁透照最有利于发现缺陷,但并不是最便捷的透照方法。(2)对《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能实施时主要针对工况条件和检验检测单位的资源条件而言,不是指最佳的透照方式。2、应用(1)透照方式不能任意选取,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在用设备)(2)管座角焊缝一般采用外透,如采用内透法时应选择射线源放置在支管轴线上的透照布置(3、注意:其他方式透照环向对接接头时,有不能实施的部位即阴影区。5.5.3、透照方向透照时射线束中心一般应垂直指向透照区中心,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透照。5.5.4、一次透照长度a)一次透照长度应以透照厚度比K进行控制。不同级别射线检测技术和不同类型对接焊接接头K值确定.整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所需的透照次数可参照附录F的曲线图确定采用源在内偏心透照(F<D0/2)透照次数的规定C)对管座角焊缝、椭圆封头、碟形封头小r区的焊缝可以不采用K值确定,允许用黑度范围缺定一次透照长度1、理解:一次透照长度与检测技术级别有关。采用源在内偏心透照(F<D0/2)确定透照次数对管座角焊缝、椭圆封头、碟形封头小r区的焊缝用黑度范围确定一次透照长度均与检测的技术级别无关2、应用:会计算采用源在内偏心透照(F<D0/2)透照次数,采用黑度确定一次透照长度时底片黑度应满足5.16.1的要求3、注意:表3中的特殊规定5.5.5、有效评定区的搭接5.5.5.1、(新增加的内容)1、理解:主要是针对环向焊接接头双壁单影100%射线照相、源在外胶片在内,环焊缝100%射线照相时曝光次数和有效评定区重叠的要求(暗盒的搭接和有效评定区的搭接)2、应用:如计算出曝光次数是5.2次应取6次不能四舍五入,重叠部分一般不应小于10mm3、注意:采用双壁单影100%透照纵焊缝时应附加ΔL长度才是有效区的评定范围5.5.5.2、(新增加内容)1、理解:主要是针对采用源在内中心曝光100%透照环焊缝时的要求2、应用:两个暗合的重叠部分不应小10mm且重叠部分的底片黑度应符合标准要求3、注意:搭接标记即可以放在射源测也可以放在胶片测5.5.6、小径管透照5.5.6.1、小径管环向对接接头的透照次数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100%检测的透照次数: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时,当T/Do≤0.12时,相隔90°透照2次。当T/Do>0.12时,相隔120°或60°透照3次。垂直透照重叠成像时,一般应相隔120°或60°透照3次。1、理解:(1)双壁双影椭圆成像的实施原则,即T(壁厚)≤8mm、g(焊缝宽度)≤Do/4(Ø60×5mm)(2)小径管的透照次数与管外径和壁厚有关,与检测技术级别无关(3)规定小径管的透照次数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透照厚度比2、应用:为控制影像的开口宽度应采用偏心距法3、注意:当Do≤20mm、T≥8mm、g>Do/4重点检查根部裂纹或未焊透时应采用垂直透照5.5.6.3、特殊情况1、理解:结构原因一般系指排管或盘管2、应用(1)扩大缺陷可检出范围的有效措施一般包括:双胶片技术、适当提高管电压、窗口加滤波板(2)经合同双方同意,不强制限制间隔角度注意:无论采用何种有效措施或选择最佳的透照工艺和透照布置均不能一次透照对焊缝进行全部检测5.6、射线能量5.6.1在保证穿透力的前提下,X射线照相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在采用较高管电压时,应保证适当的曝光量。图1规定了不同材料、不同透照厚度允许采用的最高X射线管电压。5.6.2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超过图1规定的X射线管电压。但对钢、铜及铜合金材料,镍及镍合金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50kV;对钛及钛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40kV;对铝及铝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30kV。1、理解:(1)不同材料、不同透照厚度允许采用的最高X射线管电压与检测技术级别无关(2)控制X射线管电压的目的是保证底片的对比度,避免影响小缺陷的检出率。(3)截面厚度变化大(以AB级C5类胶片为基准,如较厚部位黑度为2.0,而较薄部位的黑度大于4.5)2、应用:(1)在能穿透工件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低的KV值(2)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适当提高管电压、利用中心指示器使射线束中心对准较厚部位、采用双胶片技术、补偿技术3、注意:选择能量时必须考虑穿透厚度。5.6.3γ射线源和高能X射线适用的透照厚度范围应符合表4的规定5.6.4、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在保证像质计灵敏度达到5.16.2要求的前提下,允许γ射线最小透照厚度取表4下限值的二分之一。5.6.5、采用其他透照方式,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并保证像质计灵敏度达到5.16.2要求的前提下,经合同各方同意,A级,AB级技术的Ir-192源的最小透照厚度可降至10mm,Se-75源的最小透照厚度可降至5mm。1、理解:(1)鼓励和提倡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尽可能实现单壁透照,同时也有利于横向裂纹的检出(2)其他透照方式包括:双壁双影、双壁单影、内透法F>R、F<R(3)经合同各方同意的主要目的是对‘放宽最小透照厚度’要慎重(4)其他透照方式‘放宽最小透照厚度’与技术级别有关(仅限于A级AB级)2、应用:(1)采用Ir-192源中心透照时最小透照厚度可为10mm,且不用合同各方同意。如最小透照厚度小于10mm时,即使合同各方同意也不能实施。采用其他透照方式当透照厚度小20mm时,应经合同各方同意。如最小透照厚度小于10mm时,即使合同各方同意也不能实施。(2)采用Se-75源中心透照时最小透照厚度可为5mm,且不用合同各方同意。如最小透照厚度小于5mm时,即使合同各方同意也不能实施。采用其他透照方式当透照厚度小10mm时,应经合同各方同意。如最小透照厚度小于5mm时,即使合同各方同意也不能实施。(3)有效补偿措施包括:高类别的胶片、适当提高底片黑度、提高增感屏的厚度、散射线的屏蔽。3、注意:(1)最小透照厚度以公称厚度计算。(2)合同各方同意:一般指在施工方案上或工艺文件上有甲方签字认可,并存档。5.7、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5.7.1所选用的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应满足下式的要求:-A级射线检测技术:f≥7.5d·b2/3

-AB级射线检测技术:f≥10d·b2/3

-B级射线检测技术:f≥15d·b2/3图2是A级和B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f的诺模图,图3是AB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f的诺模图。有效焦点尺寸d按附录G的规定计算。5.7.2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周向曝光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5.16.1和5.16.2的要求,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50%。5.7.3采用源在内单壁透照方式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5.16.1和5.16.2的要求,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20%。5.7.4增加了管座角焊缝源在内中心透照f可以减小的规定5.7.5增加了管座角焊缝源在内偏心透照f可以减小的规定1、理解:(1)确定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与检测技术级别有关。(2)鼓励和提倡采用内透法特别是中心内透法。体现了采用单壁透照的原则。减少透照厚度,有利与检验缺陷;减少照射角,有利裂纹检出。(3)f值的减小量与检测的技术级别无关与透照方式有关2、应用:(1)由诺模图中可直接得出射线源至工件表面最小距离(2)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应根据透照方式确定,同时应考虑焊缝余高和垫板(双壁单影、单壁单影)的厚度3、注意:由诺模图中给出的数据是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5.7.6(新增加的内容)1、理解: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标准、法规或技术设计文件中规定了几何不清晰度的最大值(如胶片测的几何不清晰度最大值0.025mm)2、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几何不清晰度应按附录H进行精确计算究竟是多少给出具体的数值3、注意:计算几何不清晰度时应考虑焊缝的余高和垫板的厚度5.9、曝光量5.9.1X射线照相,当焦距为700mm时,曝光量的推荐值为: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15mA·min;B级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20mA·min。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5.9.2采用γ射线源透照时,总的曝光时间应不少于输送源往返所需时间的10倍。5.9.3(新增加的内容)对Co和Ir192射线源的曝光时间进行了明确的限定1、理解:(1)曝光量的大小与焦距有关(2)曝光量的选择与检测技术级别有关(3)采用γ射线源透照时,在某一时段焦距是在不断变化,为保证底片质量,从而确定了总的曝光时间(4)为尽量减小底片灰雾度所以对Co和Ir192射线源的曝光时间进行了明确的限定2、应用(1)以AB级为例:当焦距700mm时,曝光量应大于或等于15mA·min、当焦距大于700mm时,当焦距小于700mm时,曝光量可小于或等于15mA·min、焦距改变时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2)Co的曝光时间不应超过12小时,Ir192的曝光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3、注意:对小口径薄壁管采用方源透照时,强度不宜太大,不能采用多源捆绑式透照5.10、曝光曲线

5.10.1对每台在用射线设备均应做出经常检测材料的曝光曲线,依据曝光曲线确定曝光参数。5.10.2制作曝光曲线所采用的胶片、增感屏、焦距、射线能量等条件以及底片应达到的灵敏度、黑度等参数均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5.10.3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射线设备更换重要部件或经较大修理后应及时对曝光曲线进行校验或重新制作。5.10.4(新增加的内容)采用Y射线照相时可以用曝光尺计算曝光时间1、理解:(1)曝光曲线是针对X射线机(2)每台X射线机必须有曝光曲线且不能混用(3)射线设备重要部件是指X射线管和高压包2、应用:(1)曝光曲线横坐标上的厚度应是穿透厚度(2)当实际拍片的条件与制作曝光曲线的条件不一致时,必须对曝光曲线作相应的修正。(3)针对Y射线源不在强调使用曝光曲线,允许采用曝光尺,适应实际检测需要可执行性强3、注意:曝光的校验日期(至少每年一次)5.11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屏蔽

5.11.1应采用金属增感屏、铅板、滤波板、准直器等适当措施,屏蔽散射线和无用射线,限制照射场范围。钢制承压设备滤光板推荐的技术要求见附录I5.11.2对初次制定的检测工艺或当在使用中检测工艺的条件、环境发生改变时,应进行背散射防护检查。

检查背散射防护的方法是:在暗盒背面贴附“B”铅字标记,一般B铅字的高度为13mm、厚度为1.6mm,按检测工艺的规定进行透照和暗室处理。若在底片上出现黑度低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不够,应增大背散射防护铅板的厚度。若底片上不出现“B”字影像或出现黑度高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符合要求。1、理解:(1)金属增感屏、铅板、滤波板、准直器等是屏蔽和控制散射线的主要器件(2)屏蔽和控制散射线与检测技术级别无关(3)背散射检查的前提条件(初次制定的检测工艺或当在使用中检测工艺的条件、环境发生改变)2、应用:对不是初次制定的检测工艺或在使用中检测工艺的条件、环境未发生变化时,不用每次都进行背散射检查在背散射轻微或后屏足以屏蔽背散射线时可不使用背散射防护铅版3、注意:在薄工件或不用增感屏时,有时会出现黑度高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5.12、像质计的使用

5.12.1、像质计放置原则线型像质计一般应放置在工件源侧表面焊接接头的一端(在被检区长度的1/4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焊接接头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处。a)单壁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双壁单影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b)单壁透照中,如果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侧,允许放置在胶片侧。c)单壁透照中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进行对比试验。对比试验方法是在射源侧和胶片侧各放一个像质计,用与工件相同的条件透照,测定出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和胶片侧的灵敏度差异,以此修正像质指数规定,以保证实际透照的底片灵敏度符合要求。d)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为标记,F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且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5.12.2、像质计的数量原则上每张底片上都应有像质计的影像。当一次曝光完成多张胶片照相时,使用的像质计数量允许减少但应符合以下要求:a)环形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中心周向曝光时,至少在圆周上等间隔地放置3个像质计;b)球罐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球心的全景曝光时,至少在北极区、赤道区、南极区附近的焊缝上沿纬度等间隔地各放置3个像质计,在南、北极的极板拼缝上各放置1个像质计;c)一次曝光连续排列的多张胶片时,至少在第一张、中间一张和最后一张胶片处各放置一个像质计。5.12.3、小径管对接焊缝小径管使用通用线型像质计和专用(等径金属丝)像质计,金属丝应垂直并横跨焊缝放置。5.12.4、不等厚或不同材料的之间对接焊缝(新增加内容)5.12.5、管座角焊缝(新增加的内容)4.7.5如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一般是邻近焊缝的母材金属区)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连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识别的。专用像质计至少应能识别两根金属丝使用阶梯孔型像质计时底片可识别最小孔编号即使像质计灵敏度值,当阶梯上有两个孔是都要识别1、理解:(1)在像质计摆放原则中对1/4处是一个相对概念(2)根据透照方式的不同规定了像质计应的摆放位置(3)规定了允许减少的三种情况(环形焊缝周向曝光:≥3;连续多张一次曝光:≥3;球:≥3×3+2)(4)小径管即可以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也可以选用专用线型像质计(4)像质计的观察一般在母材上而不是在焊缝上。(考虑深槽焊)(5)“F”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像质计的标记是指像质计上的标准号)2、应用:(1)只有在单壁透照,象质计放在胶片测时才进行对比试验,其他方式均不用做对比试验。(2)像质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仅限于小径管双壁双影时使用(3)“F”标记一般应放置在像质计标识的右上角。(4)当焊缝宽度较大时应加长金属丝的长度,或适当移动像质计的位置。(5)当象质计放在胶片测时,应在检验报告像质计灵敏度一栏中注明注意:(1)厚度不同、材料类型不同的部位应分别采用与被检材料厚度或类型相匹配的像质计并分别放置焊缝的相对应部位(2)管座角焊缝使用线型像质计,像质计尽可能的放置在黑度最小的区域(3)小径管使用专用像质计时要看到2根5.13标记

5.13.1透照部位的标记由识别标记和定位标记组成。标记一般由适当尺寸的铅(或其他适宜的重金属)制数字、拼音字母和符号等构成。5.13.2识别标记一般包括:产品编号、对接焊接接头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后的透照还应有返修标记,扩大检测比例的透照应有扩大检测标记。5.13.3定位标记一般包括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中心标记指示透照部位区段的中心位置和分段编号的方向,一般用十字箭头“↑→”表示。搭接标记是连续检测时的透照分段标记,可用符号“↑”或其他能显示搭接情况的方法表示。5.13.4-5.13.8新增加内容1、理解:(1)取消了搭接标记统称定位标记(2)未对返修标记,扩大检测比例的扩大检测标记作出统一规定。(3)定位标记可以用“↑”表示也可以用其他符号表示(如1、2、或A、B、C)(3)(3)根据射线源、工件、胶片的相互位置按附录J规定放置定位标记。2、应用:(1)应在工艺文件中对返修标记、扩大检测标记以及搭接标记的符号作出明确规定。(2)小径管双壁双影或垂直透照不用搭接标记。(3)除中心100%透照或连续多张一次曝光外,否则每张底片上均应有中心标记。(Ø20mm以下小径管除外)3、注意:不是100%透照的焊接接头也要放置搭接标记。(有效区段标记)5.13.4(新增加内容)焊缝内外余高磨平如何确定检测区位置与宽度5.13.5(新增加内容)允许采用预曝光的方式获得相关的识别标记5.13.6(新增加的内容)由于结构原因定位标记无法放置源测只能放置胶片测时的规定1、理解(1)底片不能确定检测区和宽度范围时必须作出标示,防止漏评(2)不强调使用铅或其他重金属进行标识,允许预曝光方式制作识别标记(3)定位标记放置在胶片测必须在记录和报告中标注实际评定范围2、应用:(1)使用铅质窄条或细的铅丝进行标识(2)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标识以外的区域不被曝光(3)所有标记不应干扰评定区内的影像5.14、胶片处理和底片质量检测

5.14.1、胶片的处理一般按胶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可采用自动冲洗或手工冲洗方式处理,推荐采用自动冲洗方式处理。原则上采用厂家生产或推荐的冲洗配方和药剂,并按照GB/T19348.2的规定经比较试验证明的条件下,也可以采用其他厂家的配方和药剂手工冲洗或自动冲洗应在8小时之内完成最长不应超过24小时1、理解:(1)手工冲洗方式处理是指槽洗不是盘洗(2)推荐采用自动冲洗方式处理的目的是尽量防止采用增加或减少显影时间来控制底片的黑度。2、应用(1)在工艺文件中要明确胶片处理的方式和处理的条件。(2)曝光后的胶片要尽快暗室处理,控制和减少潜影衰退和灰雾增加带来的底片质量影响。3、注意:采用控制和减小自动洗片机时要经常清洗防止产生划伤。5.14.2、底片质量的检验(新增加的内容)1、理解(1)控制底片上硫代硫酸盐离子的残留浓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底片能长时间保存不至于发黄影响底片的后续跟踪和评定(2)底片质量检测主要是控制定影和底片水洗的环节2、应用:如经检验发现硫代硫酸盐离子浓度大于0.050g/m21、停止暗室处理并采取纠正措施2、重新核查定影和冲洗的工序验证其符合性3、重新处理所有含缺陷的底片5.14.3、胶片灰雾度测量(新增加内容)1、理解:(1)胶片的本底灰雾度的限值未发生变化(2)该标准增加了胶片灰雾度测量的周期和时机(3)增加了胶片灰雾度测量的周期和时机其目的是监控胶片的储存条件2、应用:胶片的储存场所一般应配备空调和除湿机,胶片不能平放3、注意:应实时记录储存场所的温度和湿度5.15评片要求

5.15.1评片一般应在专用的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应暗且柔和。5.15.2评片人员在评片前应经历一定的暗适应时间。从阳光下进入评片的暗适应时间一般为5min~10min;从一般的室内进入评片的暗适应时间应不少于30s。5.15.3评片时,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2.5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30cd/m2;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2.5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10cd/m2。

1、理解:增加评片暗适应过程规定的目的是光强的突然变化会使人的视觉灵敏度下降从而造成评片时的漏检2、应用:(1)评片室不能全黑,一般要等于或略低于透过底片光的亮度。(2)观片灯的亮度必须可以调节(3)观片灯应有足够的照明区一般是300×80mm(4)要用亮度度计测定透过底片后,可见光的强度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5.16、底片质量

5.16.1.1单胶片透照技术,单底片观察评定,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应符合下列规定

A级:1.5≤D≤4.5;

AB级:2.0≤D≤4.5;

B级:2.3≤D≤4.5。

5.16.1.2(新增加内容)双胶片透照技术,双胶片叠加观察评定,对评定范围内黑度的要求1、理解:(1)单胶片透照技术,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与技术级别有关而双胶片透照技术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与检测的技术级别也有关(38)(2)双底片叠加观察时任何单张底片黑度不应低于1.32、应用:(1)评片时每张底片均应测定其黑度值(2)黑度一般测三点即两搭接标记的焊缝上各测一点,焊缝中心靠近焊缝母材部位测一点。(3)双胶片叠加观察时底片评定范围的黑度必须满足2.7≤D≤4.53、注意:应同时观察、分析和保存每张底片5.16.1.3、用X射线透照小径管或其他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AB级最低黑度允许降至1.5;B级最低黑度可降至2.0。1、理解:只有当用X射线透照小径管或其他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黑度才可降低而且与技术级别有关(AB级最低黑度允许降至1.5;B级最低黑度可降至2.0)2、应用:小径管无论采取何种透照方式黑度均可降低3、注意:小径管有效评定范围是用黑度确定的5.16.1.4(新增加的内容)对检测区评定时的规定5.16.1.5(新增加的内容)对评定区最大黑度限值可以提高的规定1、理解:双胶片透照技术2.7-4.5区域双片叠加观察,超过4.5的区域单片观察应标识出这两个区域黑度分别测量和记录,采用单胶片透照技术某一检测区黑度差值较大黑度不满足标准要求需要透照两次才能覆盖检测区应对每一次(即两张底片)各自的有效评定区作出标识黑度分别测量和记录2、应用:测量底片黑度时要初步确定最小和最大部位多点测量测量点不固定包括整个有效评定区3、注意:底片的黑度是范围即最大值和最小值5.16.2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

单壁透照、像质计置于源侧时应符合表5和表6的规定;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源侧时应符合表7表8的规定;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胶片侧时应符合表9表10的规定。5.16.3其他要求底片评定范围内不应存在干扰缺陷影像识别的水迹、划痕、斑纹等伪缺陷影像。1、理解: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不仅与检测技术级别有关,而且还与透照方式、公称厚度、透照厚度有关。2、应用:(1)除单壁透照像质计放在胶片侧外,其他形式的底片像质计灵敏度均可从表中查出(2)底片评定范围以外的伪缺陷不属于底片质量不合格的依据。3、注意:(1)当对接接头两边的公称厚度不等时以较薄为准。(2)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不能按穿透厚度计算。(3)双胶片技术有一张底片有轻微的划伤只要不影响底片的评定是允许的5.17、底片的保存对底片的保存条件提出了要求6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

6.1钢、镍、铜制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6.1.1范围本条规定适用于厚度为2mm~400mm,材质为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镍及镍基合金制承压设备,(增加了焊接接头的形式)以及厚度为2mm~80mm铜及铜合金制承压设备的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的质量分级。管子和压力管道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按照第6条的规定执行

1、理解:(1)必须是对接接头(2)适用厚度≤400mm、(钢、镍)≤

80mm(铜)2、应用:凡不在本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均不能按本标准进行质量分级。3、注意:厚度是指母材的公称厚度。6.1.2缺陷类型对接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可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和圆形缺陷五类。6.1.3质量分级依据根据对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其质量等级可划分为Ⅰ、Ⅱ、Ⅲ、Ⅳ级。6.1.4质量分级一般规定

6.1.4.1Ⅰ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形缺陷。6.1.4.2Ⅱ级和Ⅲ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和未焊透。6.1.4.3对接焊接接头中缺陷超过Ⅲ级者为Ⅳ级。6.1.4.4除综合评级外当各类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不同时,以质量最差的级别作为对接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6.1.5圆形缺陷的质量分级

6.1.5.1圆形缺陷用圆形缺陷评定区进行质量分级评定,圆形缺陷评定区为一个与焊缝平行的矩形,其尺寸见表8。圆形缺陷评定区应选在缺陷最严重的区域。6.1.5.2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或与圆形缺陷评定区边界线相割的缺陷均应划入评定区内。将评定区内的缺陷按表9的规定换算为点数,按表10的规定评定对接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

1、理解:(1)特种设备对接接头内的缺陷分为5种即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和圆形缺陷。(2)以对接接头中存在缺陷的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进行质量分级与技术级别无关。2、应用:(1)圆形缺陷评定区的尺寸要根据公称厚度确定。(2)在确定圆形缺陷严重部位的数量时,评定区应与焊缝平行。(3)圆形缺陷的长径大于T/2时应注明其尺寸3、注意:必须与圆形缺陷评定区边界线相割的缺陷才能划入评定区内6.1.5.3由于材质或结构等原因,进行返修可能会产生不利后果的对接焊接接头,各级别的圆形缺陷点数可放宽1点~2点。6.1.5.4对致密性要求高的对接焊接接头,制造方底片评定人员应考虑将圆形缺陷的黑度作为评级的依据。通常将黑度大的圆形缺陷定义为深孔缺陷,当对接焊接接头存在深孔缺陷时,其质量级别应评为Ⅳ级。6.1.5.5当缺陷的尺寸小于表11的规定时,分级评定时不计该缺陷的点数。质量等级为Ⅰ级的对接焊接接头和母材公称厚度T≤5mm的Ⅱ级对接焊接接头,不计点数的缺陷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不得多于10个,超过时对接焊接接头质量等级应降低一级。

1、理解:(1)圆形缺陷放宽的原则(2)致密性要求高的对接焊接接头是指一旦泄漏将会发生起火、爆炸或严重污染环境的焊接接头。(3)制造方底片评定人员:(包括检验检测,设备制造或安装单位的评片人员)2、应用:(1)圆形缺陷的放宽不能是普遍现象只能是个别现象,如果对圆形缺陷放宽应在检测报告的附件中说明圆形缺陷的实际点数,以及放宽的理由和依据。(2)只有对薄板焊接接头评定时当圆形缺陷的黑度明显大于母材的黑度时才能定义为深孔(并在报告中注明)3、注意:监检人员以及第三方抽检一般不考虑将圆形缺陷的黑度作为评级的依据。6.1.6条形缺陷的质量分级

条形缺陷按表12的规定进行分级评定。1、理解:(1)条形评定区的宽度与母材的公称厚度有关(T≤25mm.4mm、100mm≥T>25mm.6mm、T>100mm.8mm(2)对条形缺陷的累计长度规定了最小值(3)T为公称厚度2、应用:(1)当测定条形缺陷的累计长度时,条形评定区应与焊缝平行(2)应用条形评定区的目的是确定当底片上有多处条形缺陷时,根据间距大小确定是否为一组或两组(3)凡在同一直线的条状缺陷应根据间距的情况是否按单个条状缺陷处理.(相邻缺陷的间距大于较短缺陷时除外)图1、23、注意:当母材公称厚度不等时取薄板的厚度值。6.1.7综合评级

6.1.7.1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应进行综合评级。6.1.7.2综合评级的级别如下确定:对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分别评定级别,将两者级别之和减一作为综合评级的质量级别。1、理解:只有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存在条状缺陷时才进行综合评级。2、应用:对缺陷进行综合级,应在检测报告备注栏中注明3、注意:综合评级后只要大于Ⅲ级者均为Ⅳ级

6.2铝制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

6.2.1范围本条规定适用于厚度为2mm~80mm铝及铝合金承压设备的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的质量分级。5.2.2缺陷类型(略)5.2.3质量分级依据(略)6.3钛及钛合金制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

6.3.1范围本条规定适用于厚度为2mm~50mm,材质为钛及钛合金的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的质量分级。6.3.2缺陷类型(略)6.3.3质量分级依据(略)

7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7.1钢、镍、铜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7.1.1范围本条适用于壁厚T≥2mm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镍及镍基合金、铜及铜合金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的熔化焊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的质量分级。1、理解:(1)必须是环向对接接头(2)接头的壁厚应大于或等于2mm(3)对管子的外径没设上限2、应用: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系指无纵向焊缝的管道。对于采用钢板卷管制作压力管道纵向焊缝的评定应按6.1条的规定进行3、注意:螺旋管焊缝的质量评级应由合同各方商定。7.1.2缺陷类型

对接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可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圆形缺陷、根部内凹、根部咬边等七类。1、理解:把根部内凹、根部咬边外观缺陷也纳入评级范围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