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分析_第1页
“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分析_第2页
“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分析摘要:该文通过“稻鸭共育”对水稻田病虫草害影响的调查,分析了“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稻飞虱、螟虫、纹枯病的控制及害虫天敌的保护作用,并对“稻鸭共育”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稻鸭共育”;水稻;病害虫;杂草;控制效果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 (201601 -0“稻鸭共育”生态栽培模式利用鸭子在稻田中穿行觅食活动,取食杂草、捕捉害虫、抑制病菌,从而促进了水稻健壮生长。为摸清“稻鸭共育”对稻田的控虫、抑病作用,探讨农业节本增效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推广的新路子,本文通过对“稻鸭共育”与普通水稻大田的杂草及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的调查研究,找出稻田鸭子对主要病虫草害控制的量化指标,以期为“稻鸭共育”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调查点选择在凤台县科技示范场,确保调查的对象田前茬作物为小麦,月初麦收后及时灭茬整地,底施0P 20).配方专用肥0 6水稻移栽后10追施尿素12. 作分蘖肥。水稻、鸭子品种选用“皖稻90”、“丰两优一号”和本地“麻鸭”。5月上旬水稻秧田播种,6月中旬大田水稻栽插,月20日左右搭建鸭栅,每0. 左右为一单元格设置放养区并增设围网,月初放鸭,每 稻田放鸭1只,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9月10〜1日捕鸭,10月〜10日收获水稻。□调查方法对病虫害调查采取点取样法,每点穴,在放鸭后10开展调查,每隔10查一次,重点调查统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对水稻杂草的调查采取“蛇形”取样法,共调查点,每样点面积为12统计各样点的杂草主要种类和鲜草重量,在水稻分蘖盛期和收获期进行分析。结果与分析“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的控制效果笔者于2006年在凤台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安排“稻鸭共育”试验,在实践中发现“稻鸭共育”的稻田鸭易取食于田间的幼嫩杂草和浮生杂草。水稻移栽后10左右放鸭,在鸭子与稻田杂草同步生长期,鸭子在稻田中的活动一般在稻苗封行前可有效控制杂草生长,使杂草不能形成生长高峰,减少草与水稻争肥、争光、争水矛盾,形成生物防治新格局。200(-200年8,在稻田放鸭后3调查,“稻鸭共育”对莎草等杂草的防控效果平均达到.,明显高于施用化学除草剂处理87.5的除%草效果。其中:稻田养鸭常规粳稻田的除草效果为,5.,6化%学除草田为84.,8且%“稻鸭共育”有效控制了化学除草剂难以防除的鸭舌草、千金子、矮慈菇等恶性杂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鸭子除可直接取食杂草茎叶和部分杂草种子外,通过其在稻田嘴喙、脚踩等活动方式将部分杂草踏入水田泥中腐烂,并将杂草种子踩于泥土深处抑制萌发。同时,鸭子的经常性活动,使稻田水层混浊,影响稻田水层下部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的数量,有效克服了化学除草剂选择性强,对杂草防除作用单一的难题。“稻鸭共育”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稻鸭共育”的稻田鸭子对稻飞虱和叶蝉有明显的捕食作用,放鸭后 ,“稻鸭共育”的粳稻田平均虫口密度比未施药区减少72.7;%虽低于施药区80以%上的化学防治效果,但明显控制了稻飞虱、叶蝉的为害。据观察,由于稻飞虱和叶蝉的活动为害在稻株中下部,鸭子在稻田活动时便于捕捉,因而对稻飞虱和叶蝉的控制作用最明显。据200年7田间调查,“稻鸭共育”水稻分蘖盛期、抽穗期稻飞虱虫量分别为2.1头/丛、4.7头/丛,未施药的田块稻飞虱虫量分别为8.4头/丛、17.头2/丛,施用农药的田块稻飞虱虫量分别为1.6头/丛、2.,头/丛。“稻鸭共育”田的稻飞虱发生量显著低于未施药的稻田。与施用农药的田块相比,稻飞虱虫量虽然略高,但虫口基数大大低于防治指标,从经济阀值的角度考虑,不需要进行化学防治。而且“稻鸭共育”田的有益昆虫较多,易与稻田鸭子共同发挥控制田间害虫的作用。“稻鸭共育”对水稻螟虫的控制效果水稻螟虫尤其是稻纵卷叶螟系凤台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稻鸭共育”需要调研的重点。调查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对水稻螟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控制效果低于施用杀虫剂的防治效果。200年7月调查,“稻鸭共育”田水稻纵卷叶螟平均每10丛0幼虫2,.4头,化学防治田水稻纵卷叶螟平均每10丛0幼虫6.3头,不施药的非养鸭田平均每10丛0幼虫,,.头2,“稻鸭共育”和化学防治田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分别比不施药的非养鸭田平均减轻,0.和3%8,.。4“%稻鸭共育”对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虽较施用农药的化学防治效果差,但此段时间的凤台县一季中稻基本上处于分蘖盛期,水稻补偿能力强,田间存在许可的虫口基数对水稻产量基本无影响。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时因水稻植株较高,鸭子吃到的虫量相对较少,在稻纵卷叶螟发生量较大的年份,田间天敌数量不足时,需将鸭子赶出田外的沟塘进行集中放养3〜d用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许可的农药进行防治,而后再将鸭子放回稻田。田间调查同时证明,“稻鸭共育”对二化螟的控制效果强于对稻纵卷叶螟的效果。2年月调查,“稻鸭共育”田二化螟平均枯鞘团.个,2不施药的非养鸭田平均枯鞘团.个,2控制效果为.0同时,“稻鸭共育”田中的鸭子经常跳起捕食稻叶上的成虫和幼虫,证明“稻鸭共育”对水稻螟虫、苞虫等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稻鸭共育”对稻田蜘蛛等的影响由于“稻鸭共育”田基本上不使用农药,稻田害虫主要天敌蜘蛛相对增多,虽然鸭子在捕食稻田害虫时也吃掉了泽蛙等小型蛙类和部分大型蜘蛛,对有益生物有所伤害,但比施用化学农药对蜘蛛等天敌的伤害明显减少。据调查,“稻鸭共育”稻田以优势种群中华水狼蛛、蟹蛛、e蛸蛛、黄66新圆蛛等蛛类密度较高,一般较常规施用农药的稻田高52〜5.5,因此对害虫控制能力远超过常规稻田。而稻纵卷叶螟幼虫寄生率高达2〜 0被寄生的多为3龄以上幼虫,有效地控制了进入暴食期的虫量;水稻田稻飞虱卵粒寄生率平均在53以%上,充分显示了不施用化学农药的“稻鸭共育”田对促进农田生态平衡的作用。具体在“稻鸭共育”田中的主要表现为蜘蛛结网较多,观察蜘蛛网周围即可看到蜘蛛的活动。“稻鸭共育”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稻鸭共育”田的鸭子在稻田的穿行活动,具有抑制水稻无效分蘖和加速基部的枯黄叶脱落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水稻群体基部的通风透光性能,加之鸭粪替代化肥增强了植株抗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纹枯病的控制作用,从而减轻纹枯病的蔓延和危害程度。据调查,“稻鸭共育”田水稻纹枯病发生与未施农药的常规稻田相比,其发病程度明显偏轻,病情的发展较缓慢。200年7凤台县水稻纹枯病发生普遍较重,水稻孕穗期“稻鸭共育”田纹枯病株发病率为10.,8未%施用农药的常规稻田发病率为40.4%;水稻乳熟期“稻鸭共育”田纹枯病的病秆率平均为18.,6施%用2次井冈霉素的稻田纹枯病的病秆率平均为45.3,%未施药稻田纹枯病的病秆率平均为70.。1“%稻鸭共育”表现出明显的控病效果。同时,“稻鸭共育”的鸭子在田间穿行可将粪便直接排泄于稻田中,通过鸭脚搅拌稻田表土层土壤,将鸭粪便均匀混于稻田土壤中,改土肥田。一只鸭子在稻鸭共生的2个月间可排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