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江西省新余市新钢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思乡,为什么不回家?雷蕾1990年,世纪老人张学良在台北圆山饭店公开庆祝90华诞时,特意要求听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深沉优美的旋律响起时,张学良潸然低首,哽咽无语。马思聪1912年出生于广东海丰,11岁时去法国,1928年入巴黎音乐院学习小提琴,他是考入巴黎音乐院的第一个东方人。学成归国后不久,与王慕理结为夫妇,从此,马思聪演奏小提琴时,王幕理总是他的钢琴伴奏。抗日战争爆发后,受革命新兴音乐运动的影响,马思聪立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发表文章,激励人民起来抗日救国;他也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还发表题为《我怎样作抗战歌》的文章,鼓励更多的人创作抗战歌曲。在敌人的炸弹声中,他创作了《思乡曲》。曲子取材于曲调质朴而优美的蒙古民歌《墙头上跑马》——早先北方的土城墙都很窄,在上面跑马只能向前,寓意无法回故乡。后来,马思聪又给《思乡曲》填上新词,歌词和着舒缓延绵的旋律,如泣如诉,仿佛游子的无尽乡愁。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马思聪到重庆参加了励志社乐队。那时,他虽然已是著名音乐家,仍然身体力行,携带妻儿,不辞辛劳地辗转于各地进行演出活动,还亲自在电台上广播、教唱抗战歌曲,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日寇的侵略。北平和平解放后,马思聪应邀到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并作为文化界代表参加了政协第一次会议。此时的马思聪意气风发,参加了大量的音乐交流和演出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马思聪接受任命,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他为新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做出了重要贡献。马思聪的儿子马如龙回忆,父亲在国内“最快乐的日子”是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那时,父亲被人们称为‘老周(周恩来)的宠儿’,事业上风生水起,音乐创作达到一个高峰。”“文化大革命”中,马思聪由于受到严重迫害而含冤流亡国外,并被定为“叛国投敌分子”。此后,马思聪在美国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20年,但他身在美国,心系祖国。他曾说:“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旧了,住腻了,可以调一间,而祖国只有一个。”他拒绝申请政治避难,不去领难民救济金,靠创作和演出来维持生活。他在与好友的见面和通讯中,多次表达自己对祖国、友人和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的关心。他在美国时的音乐创作,几乎全是中国题材。他晚年花费大量精力创作的歌剧《热碧亚》,也以少数民族的生活为题材。直到去世前一年,他还给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写信说:“我们都已步入晚年,在个人来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写完几个作品,也算是我为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上所尽的一点微力。”马思聪曾几次想回祖国,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至死未再踏上祖国的土地。《思乡曲》结尾的追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回家?”亦是马思聪一生最难解的情怀。1987年5月20日,马思聪辞世。他的夫人在他书桌上发现了一篇未完成的音乐遗作,题为“思乡”。
(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的工作环境。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指“文化大革命”)所发生的悲剧比较起来,完全是微不足道的。(马思聪《我为什么离开中国》)②《思乡曲》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深沉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一种浓郁的思乡情绪;第二部分变奏,展开,以激情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第三部分用更加抒情的旋律表达了一种绵延不绝的怅惘。(新浪博客)③他保持了他独特的性格,除了他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外,他还有最纯洁的最天真的最美的音乐的个性。(徐迟《祭马思聪文》)④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叶浅予《为马思聪饶舌》)(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思乡曲》催人泪下,这是因为曲子的第二和第三部分所表达的内容,体现了抗战时期人们对故乡深沉的怀恋之情。B.北平的和平解放,给马思聪带来了参加大量音乐交流和演出活动的机会,这让他意气风发地为新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做贡献。C.新中国建国之初,在周恩来的信任下,马思聪的音乐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也是他在国内“最快乐的日子”。D.马思聪认为,“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发生的悲剧远远超过了自己遭受的一切不幸,而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不回家”的根本原因。E.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撷取了马思聪人生的若干片段,记述了他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事迹,表现了一位音乐大师的伟大人格。(2)写张学良听《思乡曲》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马思聪是一个怎样的音乐艺术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4)为什么说“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2.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把数据存在“云”里传统的数据备份办法存在着病毒威胁、硬件损坏、存储设备不稳定等诸多弊病和限制,而且不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利用无线上网等方式传输数据的要求。云存储技术正是迎合了绝大多数用户“安全、稳定、便捷”的第三方存储需求应运而生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够把设备连接上网,你都可以把重要的数据备份到仿若飘忽在你头顶的“云”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云存储。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是对云计算的具体运用。它是指将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联合起来协同工作,并通过一定的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对用户提供一定类型的存储服务和访问服务。云存储让用户不用依赖于计算机的内部存储以及单独购买存储设备,只是通过数据的网络上传就能随时使用存储的数据。云存储能够实现数据的即时存储和数据的便捷共享。云存储可以支持多种应用方式,如云备份、云数据共享、云资源服务等,也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接口给其他网络服务使用。云存储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配,能够大大减少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这是其他装备、软件系统所无法取代的。自2008年出现云概念开始,云存储就紧随着云计算的步伐,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云储存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件的大容量分享,用户可以把数据文件保存在云存储空间里;另一种是云同步存储模式。相对于原有的存储模式,云存储主要有以下优点:存储容量大、成本低,存储设备根据用户需求合理分配空间,用户不用担心空间不足;易拓展,根据服务器使用人数和空间扩展存储空间,不影响前端用户的使用;数据同步,有效避免了介质存储造成数据丢失损坏的问题,对服务器采用磁盘阵列和磁带脱机备份方式,保障了数据的安全;对数据的存储不需要任何硬件设备,只需要依托计算机或者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指尖的点击和屏幕的触碰就能够实现数据的存储,十分高效、便捷。而且,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实现云存储,让数据的存储随时随地;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依靠计算机或移动设备随时访问数据,实现网内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减少了传统的资源交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不过,目前绝大部分企业或政府部门还不是很放心把单位的重要数据保存到“云”里去,究其原因还是对数据安全性的忧虑。个人用户同样担心自己隐私数据的泄露。可以说,安全问题是对云存储服务的最大挑战。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云存储服务的生死存亡。运营商必须采用合适的安全技术来保证数据的秘密性与安全性。而且,当我们备份较大数据的时候都不希望耗费太长的时间,也就是上传下载的速度要快,这就对网速的分配、网络设备的性能和共享服务提供商的管理机制提出更高要求。云储存是今后存储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云存储服务是一个巨大的、极富潜力的朝阳产业。只有网速、安全等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云”技术才能够真正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高科技的福音。(选自《百科知识》)1.下列关于云存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存储给用户提供了一定类型的存储与访问服务,它是将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联合起来协同工作,并以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为载体提供服务的。B.云存储技术克服了传统数据备份中的不安全、不稳定和不便捷等诸多弊端而产生的,它能够满足很多用户的第三方存储要求。C.云储存能够实现数据的即时存储和便捷共享,让用户只用依赖于数据的网络上传,就可以使用数据。D.云存储功能强大,不仅可以支持多种应用方式,还可以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配,代替了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云存储相对于传统的存储模式具有容量大、成本低、效率高、方便管理、方式灵活等优点,但是很多企业和政府部门担心自己的隐私数据被泄露,不放心将单位的重要数据通过云存储保存。B.云存储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它是一个极富潜力的朝阳产业,但安全问题是制约它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只要不断创新和普及安全等相关技术,云技术就可能真正地给消费者带来便利。C.云存储数据存储是对传统数据存储的改变,服务器拥有很大的空间扩展存储空间的能力,有效避免了介质存储造成数据丢失损坏的问题,保证了数据的安全。D.云存储的用户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点,依靠计算机或其它移动设备可以随时访问数据,使得网内资源可以共享,相对原有的存储模式更高效。3.下列情形中,不属于云存储技术应用的一项是(3分)(
)A.昌东小区王先生将电子文档放到互联网上个人存储空间进行备份。B.昌南中学积极推进网络教学,学生通过网盘向老师交作业,不同科目作业直接提交到对应老师的网盘中,便于老师进行检查。C.昌西银行专门建立信息安全中心每日进行数据磁带备份,以保证在突然发生重大灾难时能够迅速恢复重要数据。D.昌北公司为刚成立的中小企业,没有空闲资金购置存储设备,使用了空间租赁服务。参考答案:1.D
(“代替了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错误,原文是“大大减少了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2.C(“服务器拥有很大的空间扩展存储空间的能力,有效避免了介质存储造成数据丢失损坏的问题,保证了数据的安全”错误,应该是“数据同步有效避免了介质存储造成数据丢失损坏的问题,保证了数据的安全”。)3.C
(昌西银行专门建立信息安全中心每日进行数据磁带备份,不需要通过网络上传数据,因此不属于云存储)
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春联儿叶圣陶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注]。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只要望见靠坐在车座上的影儿,或是那些抽叶子烟的烟杆儿,就辨得清谁是谁。其中有个老俞,最善于招揽主顾,见你远远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这就教旁的车夫不好意思跟他竞争,主顾自然坐了他的。老俞推车,一路跟你谈话。他原籍眉州,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只因家道不好,到他手里流落到成都。他在队伍上当过差,到过雅州跟打箭炉。他做过庄稼,利息薄,不够一家子吃的,把田退了,跟小儿子各推一挂鸡公车为生。大儿子在前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隔个把月二十来天就来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他记不清那些时时改变的地名,往往说:“他又调动了,调到什么地方——他信封上写得清清楚楚,下一回告诉你老师吧。”约莫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舍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得好伤心,哭一阵子跟他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儿子,把两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口猪本来打算腊月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就可以做些小买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可不成了。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白干酒,颧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我知道他说这个话的所以然,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地嫌罗嗦,就含糊其辞应接道,“有人说有的,我也不大清楚。”“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地凶?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干得活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道?我不知道,可以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这跟《伯夷列传》里的“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是同类的调子,我想,我不敢多问,随口地说,“你把他埋了?”“埋了,就在邻居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棺材——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两口猪才卖得四千元?”“腊月间卖当然不止,五千六千也卖得。如今是你去央求人家,人家买你的是帮你的忙,还论什么高啊低的。唉,说不得了,孩子死了,猪也卖了,先前想的只是个梦,往后还推我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推到老,推到死!”我想起他跟我同年,甲午生,平头五十,莫说推到死,就是再推上五年六年,未免太困苦了。于是转换话头,问他的大儿子最近有没有信来。“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我寄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回来吧。”“你明白。”我着实有些激动。“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都在其次。——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弟兄,轻机关枪夺了三挺,东洋鬼子活捉了五个,只两个弟兄受了伤,都在腿上,没关系。老师,我那儿子有这么一手,也亏他的。”他又琐琐碎碎的告诉我他儿子信上其他的话,吃些什么,宿在那儿,那边的米价多少,老百姓怎么样,上个月抽空儿自己缝了一件小汗褂,鬼子的皮鞋穿上脚不如草鞋轻便,等等。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他似乎暂时忘了他的小儿子。新年将近,老俞要我替他拟一副春联儿,由他自己来写,贴在门上。他说好几年没贴春联儿了,这会子非要贴一副,洗刷洗刷晦气。我就替他拟了一副:有子荷戈庶无愧。为人推毂亦复佳约略给他解释一下,他自去写了。有一回我又坐他的车,他提起步子就说,“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好,确实好,切,切得很,就是我要说的话。有个儿子在前方打国仗,总算对得起国家。推鸡公车,气力换饭吃,比哪一行正经行业都不差。老师,你是不是这个意思?”我回转身子点点头。“你老师真是摸到了人家心窝里,哈哈!”
(原载1944年7月《中央日报·星期增刊》第23期)【注】鸡公车:当时四川成都地区一种独轮手推车。14.“我”为什么要给老俞拟这样一副对联?(6分)答:
15.评论家夏志清对叶圣陶作品有这样的评价:“文笔的长处乃在于观察力。”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答:
16.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两项是(5分)A.文章重点表现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苦难以及他们在苦难生活下的秉性和心理。B.面对人物悲惨的命运,作者以沉重的笔墨直接表露自己的见解和深切的关怀与同情。C.生活的不幸让老俞陷入彷徨无助甚至对生活麻木的状态,让人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D.这篇散文在人物描写、故事叙述和结构安排上表现出小说化的倾向,可以当作小说来读。E.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基本上以口语做底子,稍有提炼,但不夸饰,十分流畅。参考答案:14.答案和评分标准:春联实际上是车夫老俞的精神写照,它既能体现老俞身上那种自顾不暇尚能勇于承担国家、社会责任的高尚品德,也表现出老俞不屈于悲惨命运压迫的韧性。“我”为老俞这种可贵的精神所感动,因此写了这副对联送给他。(一是车夫“老俞”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4分;二是“我”对“老俞”的情感态度,2分。)15.答案和评分标准:这一评价说明了叶圣陶善于捕捉人物的语言、动作,并用简练的方法加以表现的写作才能。如文章开头描写老俞招揽顾客的手段,作者用了“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等几个动作描写,将老俞那种急于做生意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和同伴竞争的心理揭示出来。再如对老俞收到大儿子来信后对我絮叨的描写,很有生活气息,体现了老俞对儿子的想念,为儿子感到光彩。(正确地理解“观察力”的含义得2分,结合文章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16.答案:BC(B项“沉重的笔墨直接表露”有误,作者是在平淡和冷峻中蕴涵深沉的情感;C项的“怒其不争”不妥)评分标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干文传,字寿道,平江人。祖宗显,宋承信郎。父雷龙,乡贡进士。文传少嗜学,十岁能属文,未冠,已有声誉,用举者为吴及金坛两县学教谕、饶州慈湖书院山长。文传长于治剧,所至俱有善政。自其始至昌国,即能柔之以恩信,于是海岛之民,虽顽犷不易治,至有剽掠海中若化外然者,亦为之变俗。初,长官强愎自恣,文传推诚以待之,久乃自屈服。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乃亟为陈理,上官莫能夺,民赖以免。长洲为文传乡邑,文传徙榻公署,无事未尝辄出,而亲旧莫敢通私谒。会创行助役法,凡民田百亩,令以三亩入官,为受役者之助。文传既专任其县事,而行省又以无锡州及华亭、上海两县之事诿焉。文传谕豪家大姓,以腴田来归,而中人之家,自是不病于役。丹徒县民有二弟共杀其姊者,狱久不决,浙西廉访司俾文传鞫之,既得其情,其母乞贷二子命,为终养计,文传谓二人所承有轻重,以首从论,则为首者当死,司官从之。婺源之俗,男女婚聘后,富则渝其约,有育其女至老死不嫁者;亲丧,贫则不举,有停其柩累数世不葬者。文传下车,即召其耆老,使以礼训告之,阅三月而婚丧俱毕。文传莅官,其所设施多此类,故其治行往往为诸州县最。韩镛时佥浙西廉访司事,作《乌程谣》以纪其绩,论者谓其有古循吏之风。文传气貌充伟,识度凝远,喜接引后进,考试江浙、江西乡闱,所取士后多知名。为文务雅正,不事浮藻,其于政事为尤长云。(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B.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日/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C.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日/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面弗之救乎/D.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贡进士,地方的州县官吏依据私学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而未能擢第者则称为“乡贡进士”。B.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时,授业者称之为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C.助役法,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制度规定凡是应该服役的家庭,分出五等出钱,来免除劳役,使原来享受免役特权的豪绅等人出钱助役。D.闱,科举取士考试的地方,乡闱也即乡试,因为乡试是在每年的秋天举行,所以乡闱又叫“秋闱”。次年春天举行的殿试,又叫“春闱”。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文传善政仁厚,体恤牛民。他在治理昌国时,用怀柔的策略,使得当地移风易俗,他还替百姓据理力争,向朝廷申辩,使得百姓避免了被任意差遣。B.干文传心胸坦荡,秉公清廉。他对上级坦诚相待,最终上级被他折服,能听进文传的建议。他将自己的床搬到衙门,而他的亲戚旧交不敢因私事而拜谒请托。C.干文传智谋能断,富有人情。他将久悬不决的案件很快审理清楚,并尊重杀人兄弟母亲的意愿,按首犯、从犯判罚,但建议并未得到采纳。D.干文传气度非凡,慧眼识珠。他喜欢引荐推举后辈,在江浙和江西组织考试选拔的人才后来大多富有名气,他被人们称赞有古代好官的风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狱久不决,浙西廉访司俾文传鞫之,既得其情,其母乞贷二子命。(2)文传下车,即召其耆老,使以礼训告之,阅三月而婚丧俱毕。参考答案:10.C
11.D
12.C
13.(1)案件很久不能判决,浙西廉访司派遣文传审问这个案件,不久得到了实情,他们的母亲乞求宽恕两个儿子的性命。(采分点:狱:案件;俾:派遣,命令,让,使;鞫:审理;贷:饶恕,宽恕)(2)干文传初到任,就召见那些老者,让他们用礼法教导百姓,经过三个月婚礼和丧礼全都完成了。(采分点:下车:官员初到任;者老:老人;阅:经历;俱毕:全都完成)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注意人名字“文传”,动词“曰”,“虐”是虐待的意思,排除B项、D项。“语”的对象应该是“同列”,排除A项。参考句意:盐场官方依仗转运司之势力,虐待州民,使他们家业破产。文传对同僚说“:我们这辈人受天子之命,治理这些人民,可以坐视不救么?”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D项,次年春天由礼部主持的考试叫“会试”,又叫“春闱”。唐代考试定在春夏之间。宋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引试,而礼部试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试则在四月;于是有春试﹑秋贡之名。元代于八月乡试,二月会试,明清相沿。均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项,“但建议并未得到采纳”错误,由原文“司官从之”,可知他的想法得到了负责官员的采纳。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1)“狱”译为案件;“俾”译为派遣,命令,让,使;“鞫”译为审理;“贷”译为饶恕,宽恕。(2)“下车”译为官员初到任;“耆老”译为老人;“阅”译为经历;“俱”译为全都,“毕”译为完成。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参考译文:干文传字寿道,平江人。祖父干宗显,是宋朝承信郎。父亲干雷龙,是乡贡进士。宗显的祖辈以武弁入官,而尽力教其子以文代武,所以雷龙是两次中举的进士,宋亡,未能做官。待生文传,于是取今天之名,以示期望。文传幼年就好学,十岁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已有较好的声誉,吴及金坛两县县学教谕、饶州慈湖书院山长都推举任用他。文传善于处理繁难的事,在他为官的地方,政事都办得很好。开始到昌国,就能用恩信安抚百姓,海岛之民,虽强悍粗野,不易治理,甚至还有人像外国人一样在海中行劫,而文传却改变这种风俗。以往的长官是强愎放纵,文传则以诚相待,时间久了,他们终于自行屈服。盐场官方依仗转运司之势力,虐待州民,使他们家业破产。文传对同僚说“:我们这辈人受天子之命,治理这些人民,可以坐视不救么?”于是极力陈述道理,上级不能驳倒,人民免遭虐待。长洲是文传的家乡,文传移居公署后,无事很少出去,而亲戚故旧都不敢私自去见他。适逢创行助役法,凡民之有田百亩的,须以三亩入官,以资助受役的人。文传既然专任该县之事,而行省又以无锡州及华亭、上海两县之事委托于他。他告知豪富,把肥沃之地田交官,而中等人家不再因役而困苦。丹徒县有兄弟二人共同杀害其姊,久久不能判决,浙西廉访司使文传审问,得到案情之后,其母为二子求饶,从养老考虑,文传说二人罪有轻有重,分别首恶与胁从,则为首的当处死,司官遵命执行。婺源乡俗,男女婚聘后,富了就毁约,有的生女至老死不嫁;父母死了,家穷不能办丧事,有的停柩数世不葬。文传下车,召乡中耆老,让他们以礼训告诉大众,三个月后,婚丧之事都按礼训备办。宋大儒朱熹,祖居婺源,祖上家产被豪民占有,子孙向有司控告,未能判处,文传对其民讲理,未经审理就全部归还。又向好义者募捐,在其故宅基地上建祠,使朱氏世代守之。有富民江丙,游览京师,娶娼妓张氏为妻,江离家死于外地,张奔走数千里,运回其棺到老家安葬。前妻之子觉得葬父是件苦事,不久就将张杀死,抛其尸于山谷中。官司知道后,因受贿不问,文传揭发了这件事,给以法办。文传任官,他的设施大多如此,所以他的政绩往往是诸州县中最好的。韩镛当时任浙西廉访司佥事,写《乌程谣》记述其事,评论者认为文传有古代循吏的作风。文传长得魁伟,行为稳重,见识深远,喜欢接济和引导后生,江浙、江西乡考中的后生多知其名。写文章力求雅正,不求浮藻,处理政事尤其见长。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遗,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选自《后汉书·李膺传》)李膺恒以疾不送迎宾客,二十日乃一通客。唯陈仲弓来,辄乘舆出门迎之。膺居阳城时,门生在门下者,恒有四五百人。膺每作一文出手,门下共争之,不得堕地。陈仲弓初令大儿元方来见,膺与言语讫,遣厨中食。元方喜,以为合意,当复得见焉。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时岁日,翊引杯曰:“正朝从小起。”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膺乃叹曰:“汉其亡矣,汉其亡矣!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亢:高傲。
②张让:东汉末年专权的宦官。
③陈仲弓,即上文中的陈寔。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谢:表示歉意
B.考死,妻子徙边
考:通“拷”,拷打
C.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
语:告诉
D.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
坐:因犯……罪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李膺“性简亢”的一组是(3分)(
)
①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④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②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⑤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③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
⑥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6、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膺结交往来的人很少,但他的声名很高,社会上仰慕他的人很多。当时很多人希望能成为他的门徒,荀爽甚至以给他驾一次车为荣耀。B.李膺做官威猛严峻,不畏惧权势。他做司隶校尉时,宦官张让权倾一时,其弟张朔依仗其势为非作歹,李膺带将吏把他从张让家里搜出逮捕,并依法杀掉。C.李膺很有文才,他的文章被学生们争着阅读。他还善于识别人才,虽然聂季宝出身低微,但一谈话他就断定聂季宝是国家的栋梁,后果如其言。D.李膺为人高傲,他不仅敢于打击宦官的嚣张气焰,甚至敢于冒犯皇帝。他把皇帝身边的太监吓得不敢出官门,把能得到他接纳的人称为“登龙门”,并因此获罪。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5分)
(2)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5分)参考答案:4、A(谢:推辞,拒绝)5、C(③李膺不畏惧权势,严格执法,④李膺不逃避责任,⑥李膺善于识别人才)6、D(“登龙门”是别人称他的行为,他获罪的直接原因还是“党事”。)7、(1)荀爽曾经来拜见李膺,借机给李膺驾了车,回去以后,高兴地说:“今天才能够为李先生驾上车呀。”李膺就像这样被人仰慕。
(得分点:“谒”、“因为”“乃”“御”“见”)(2)李膺对他说:“死是谁也不愿意的事情,你现在为什么没有一点为难的表情呢?”荀翊说:“追求仁义,得到仁义,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得分点:“死者”、“人情”“吝色”“恨”及句意)【文言翻译】李膺字元礼,是颍川襄城人。李膺性情简慢高傲,没有什么交际往来的人,只把同郡的荀淑、陈寔当作师友。南阳的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推辞不接纳。樊陵后来凭着阿谀攀附宦官,官位达到太尉,成为有节操的人感到羞耻的事情。荀爽曾经来拜见李膺,借机替李膺驾了车,回去以后,高兴地说:“今天才能够为李先生驾上车呀。”李膺被人仰慕就像这样。再次调动官职,又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任野王县县令,贪婪凶残无道,甚至竟杀害孕妇,得知李膺威猛严峻,畏罪逃回京城,就躲在他哥哥张让的府第中,藏在夹壁墙里。李膺了解到这些情况,率领将吏拆毁夹壁墙捉住张朔,交给洛阳监狱。录完供词后,就把他杀了。从此黄门常侍们都谨慎小心敛声屏气,按例休假时都不敢再出皇宫了。皇帝感到奇怪询问他们原因,他们一齐叩头哭着说:“怕李校尉。”这时候朝廷一天比一天混乱,纲纪颓败,李膺独自守持法度纲纪,自我保持声名高洁。读书人中有被他容纳接见的,就被称为登龙门。后张俭事件发生,朝廷缉捕株连的同党,同乡人对李膺说:“你可以逃走。”李膺回答说:“事奉君王不躲避灾难,有了罪过不逃避刑罚,这是臣子的节操。我已经六十岁了,死生有命运的安排,逃走将到哪里去呢?”于是就去了奉诏监禁犯人的监狱。李膺被拷问处死,妻子儿女被流放到边远的地方,李膺的门生、旧吏以及他们的父兄,一律限制不准做官。李膺常常拿有病为由,总是不迎送客人,他们家平均二十天方才接迎一回。惟独陈仲弓来作客,李膺总是乘坐车子到大门外迎接。李膺居住在阳城的时候,门下总有四五百个学生,李膺每当写完一篇文章,学生们都争着阅读,传来传去不会落到地上。陈仲弓叫大儿子陈元方来拜李膺。李膺同他谈完话以后,让他到厨房去吃饭。陈元方心中暗喜,认为自己使李膺感到满意,应该还能够再来拜见他。李膺同一个县的聂李宝,出身低微,不敢来见李膺。杜周甫了解聂季宝科举考试不会被录取,将他的情况告诉李膺。李膺叫他来会面,坐在台阶下为牛御寒的蓑衣上面。李膺同聂季宝谈了一次话,便断定说:“这个人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后来果然如李膺所预料的一样。
李膺受到党事的牵连,同杜密、荀翊一起被关押在新汲县监狱。过年这一天,荀翊举酒杯说:“端正朝纲必须从小事积累起来。”李膺对他说:“死是谁也不愿意的事情,你现在为什么没有一点为难的表情呢?”荀翊说:“追求仁义,得到仁义,还有什么可遗憾的!”李膺感叹地说:“汉朝要灭亡了!汉朝要灭亡了!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楷模,而如今都遭到了迫害,还以什么来保存国家呢?”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2分,每小题3分)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
阙:损伤B.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
强:强迫C.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偷:苟且D.然后以禁,则齐
齐:一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1、下列各组句子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是(3分)A.①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②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B.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C.①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②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D.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②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B.第三段以孔孟为例,有力地否定了刘向“不得不然”的观点。孔孟与策士们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C.作者认为《战国策》宣扬“谋诈”之术,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它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D.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遣词十分委婉,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3分)译文:
②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3分)
译文:
③放而绝之,莫善于是。(2分)译文:
参考答案:9、A(“阙”应为“缺少、缺失”意。)10、C(“所以”都表凭借,译为“用来”。A于是/是,表判断的副词;B根据/通过,经由;D难道,副词/自己,代词)11、D(A中①以反问句的形式肯定了二子的做法,能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②是刘向的观点。B中①不正确,②正确。C中①不正确,②正确。)12、C(作者认为应该“明其说于天下”,从思想上明辨是非,而且它又是史籍著述,所以不赞同废弃禁绝《战国策》。)13、①(孔子、孟子)能够不苟且随便罢了。这就可以说是不受流行习俗迷惑,而对自己的见解有坚定的信念。②他们给后代造成的大祸已经很清楚了,可是一般俗人还没有明白这件事。③废弃并禁绝邪说(的办法),没有比这更好的。译文参考:参考译文:
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共三十三篇,崇文馆藏书阁总目录称(现在)缺失了一十一篇。我在(许多)士大夫家里探访寻求,才全部得到了这部书,订正其中的错误,并且对那些不能考据的篇章保留疑问,这以后《战国策》33篇可谓又完整了。
(我)写下序言道:刘向为这本书作序,说周朝祖先(叙曰:周室自文、武始兴),指导教育百姓,整顿法令制度,所以天下太平;等到春秋后期,(诸侯)采用权谋狡诈(的治国措施),并且(施行)仁义之政的途径堵塞,因而天下大乱;这种说法已经很好了。(序言)最后告诉(我们)这本书提及的战国谋士,揣摩当时君王能够施行的(政策),不能不这样;可以说是被一般人的看法迷惑并且不能确实相信自己判断的人。
孔孟所处的时代,离西周初年已经几百年,文王武王用过的法令制度已经散失,原先传承的风俗薪火已经熄灭很久了;这二人竟特别阐发先王的治国体系,告诉我们(仁义)是不可变更的,哪里是要迫使天子及其后人做不能做的事呢?也不过是要根据他们遇到的时代特点以及与以前不同的情形,来制定当代的法令制度,使之不违背先王的旨意罢了。
炎黄二帝、尧舜禹三王治理天下,他们遭遇的情形、法令制度本不相同,但是他们治理国家天下的心愿,处理事物的主次、始终、先后关系的方法,不曾有什么不同啊。孔孟的学术门径就是这样。法令,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王道,是用来建立国家根本的,不能保持一致;这是不可改变的真理。所以孔孟捍卫这个,哪里是喜欢发表不同见解呢?只是不肯无原则地附和、取悦世人的好感罢了。(他们)可以说是不被一般人的看法迷惑并且确实相信自己判断的人。
战国时期那些四出活动宣扬自己主张的游士就不这样。(他们)不明白王道可以崇奉,而甘愿接受轻易劝服他人的游说之术。他们筹划的办法、集中的精神,把投机取巧当作一切谋略的核心罢了。所以他们论述诈谋的便利却避而不谈不成功的方面,大谈交战的好处却隐瞒它的祸端。那些一个跟着一个施行的,没有不是在诈谋中获利又难于承受它的祸害,在交战中得胜,又难于承受它的损失的人。最后到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这些人,依靠诈谋而丧失性命;而任用他们的诸侯以及秦国,也是国家败亡。这种人就是当世的大祸害是非常明显的,但一般人还有明白这一点。只有先王的治国体系,能够顺应时代变化,(虽然根据它)制定的法令制度不同,可是验证起来没有瑕疵,使用起来也不用担心滋生流弊,所以古代的圣贤没有拿“王道”来换取“诈谋”。
有人说:“如此不正当的学说,会危害光明正道,应该把它抛弃得远远的来斩断祸根。这样书的不消灭,能行吗?”(我的)回答是:“君子禁绝邪说的方法,本来就是要向天下人阐明其说法,让当今的人都知道这种学说不能采纳,这以后禁止就会完全彻底;让当今的人都知道这种学说不能实施,这以后提防就会很清楚明白;哪里一定毁灭这些书呢?把它抛弃得远远的来禁绝,并不比这样好。因此孟子的书中,有记载神农的言论的,有记载墨子言论的,都是记载后否定它的。至于这本书刊印,上溯连接到到春秋,下到楚国建立,记载245年时间纵横家的行事,本来就不能搁置。”
这本书高秀注释有21篇,有人说32篇,崇文总目录只留有8篇,现在保存有10篇。编校史馆书籍官曾巩作的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按理说,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
①
。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
②
;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大摇大摆,我行我素。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对路权的争夺,
③
,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实现道路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共赢目的。参考答案:①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路权)②机动车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③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一遍,了解大意,再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断,然后写出答案。根据“但……”可推知①的内容应为“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路权)”;由前面的“行人不看红绿灯”和后面的“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大摇大摆”可推知②的内容应为“机动车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根据“而是”后面的内容,可推知③的内容应为“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8.下图是O2O(即OnlineTo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对O2O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总经理聘用合同签订与授权
- 休闲度假房产打印身心放松
- 商业建筑砌墙施工合同
- 农村宅基地租赁协议模板
- 航空客服招聘合同模板
- 农业园区机耕道修建协议
- 防噪音卷帘门安装合同样本
- JJJ景区餐饮店投标方案
- 服装设计教师招聘协议
- 教育机构加班安排细则
- 土木工程CAD-终结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 2024年行政执法考试题库及答案(题)
- 军事理论(上海财经大学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形势与政策》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广东省学位英语历年真题及答案
- 针灸推拿题库及参考答案
- 会计专业工作简历表(中级)
- 护士工作量统计表
- 中价协[2013]35号造价取费
- 藏文格与英语介词功能对比研究
- [群口相声剧本5人搞笑]学生搞笑群口相声剧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