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幼儿教育课件_第1页
古代幼儿教育课件_第2页
古代幼儿教育课件_第3页
古代幼儿教育课件_第4页
古代幼儿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通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幼儿园通识理论培训者培训专题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2011年6月一、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二、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的主要经验

三、我国古代幼儿家庭教育的原则及对当代的启示四、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的幼教思想及对当代的影响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幼儿

十岁以下儿童的教育

幼学

“人生十年曰幼”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教育对象广泛

第二教育途径涵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第三在教育方式上,相对地注意到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包含了一定的自然性和趣味性。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以“社会公育”为其特征,即不“独亲其亲,独子其子”。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从公育变为家事,教育内容逐渐丰富、复杂,开始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幼儿教育发展到封建社会阶级性越来越明显,并且形成了从选择配偶、胎教、慈幼

到家庭教育的整个教育体系,形成以封建

制家庭教育为特征的幼儿教育形式。清末教育改革政策: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叫癸卯学制,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幼儿教育纳入教育体制,提出家教、蒙养合一的问题,并产生了幼儿教育机构。近代在幼儿教育史上出现了探索幼儿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代表人物,如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等一批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们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指引了当时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中国的幼儿教育进行发展和改革,使中国的幼儿教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一)胎教1.《列女传》记载,早在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西周时期,周文王的母亲就对周文王实行了胎教,因而周文王聪慧明圣。

2.孔子立下“胎教”的规矩:人都是由胎胞生下来的,在胎里出了毛病,生下来也就无法教育,因而胎教是第一重要的

。3.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父母酗酒,不但对自己的身心有害,而且对后代也不利。重视胎教1.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方》中列养胎专篇2.明代医学家万全在《广嗣纪要·养胎》中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调饮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和平之气以养其胎元完固,生子无疾”。3.古人要求孕妇“勿登高,勿临险,勿独处暗室。为了实行胎教,妇妊子者,戒过饱,戒多睡,戒暴怒,现在依然很有意义。

重视养胎注意孕妇的精神因素

古代胎教学说认为,孕妇的良好精神状态本身就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胎教。《广嗣纪要·养胎》

:“子在腹中,随母听闻。自妊娠之后,就要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诵读诗书,陈说礼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这样则生男女福寿双全,忠孝贤明。注意环境影响

古代胎教学说认为,胎儿“禀至未定”、“逐物变化”、“外象而内感”。

母子一体,“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得热俱热,得寒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感其善则善,感其恶则恶。因此要“常处静室,多听美言”。

劳逸以节

妇女在妊娠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即“不为力事”,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但适当的轻度劳动、活动及运动仍是必要的,可使其血流通畅,有利于胎儿的健康成长。

(二)慈幼之道

1.

“慈爱”与“溺爱”的关系“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

韩非袁采

1、贵求反思2、曲爱妄憎3、爱子贵均

4.慈幼观念中的医学内容朱震亨在所著《格致余论·慈幼论》中对婴幼儿的生理特征、饮食起居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论证。张从政的《儒门事亲》在《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中指出了婴幼儿保健中的几个问题。他认为小儿出生之时,由于肠胃绵脆,故有“六易”之说。

(三)关于幼儿家庭教育的思想俭朴、正直廉洁教育自立教育礼仪、生活能力、文化教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子弟不成人,富贵适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子孙强于我,要钱做什么!

以清白遗子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提倡儿童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写字时“脚放平、肩不耸、头不歪、身坐正”。

教育内容1、2.教育方法在活动中教育以身示教因人而异,多方诱导顺应儿童特点进行教育智力游戏,是指那种将智力活动与娱乐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的游戏形式。最流行的智力游戏有七巧板;“伤脑筋十二块”;“包你迷”;华容道。生活游戏,一般是指儿童自发主动的模仿成人生活的游戏形式,内容十分广泛。

游戏的重要作用幼儿游戏不仅是模仿和学习的行为,更是培植和滋润人类想象与创造萌芽的土壤,尤其是儿童健康社会化的最自然最有效的手段。让孩子走出高楼三、我国古代幼儿家庭教育的原则及对当代的影响古代家庭教育原则1.早教的原则2.环境习染3.量资循序5.趣味性与游戏性相结合

4.鼓舞的原则

2.环境习染的原则

环境习染原则注重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古人所谓环境分两种:一是事物的环境,二是人的环境。父母应把婴幼儿置于好人好事的环境之中,避开邪恶的人和庸劣之事的影响,使其受到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童可塑性大,易于潜移默化。《颜氏家训》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3.量资循序原则崔学古是清初著名的蒙学教育专家,他在《幼训》一书中提出“量资循序”原则,认为应当根据弟子的资禀高低和学问生熟,循序渐进,“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毫不放空,亦不逼迫,优而游之,使自得之,自然慧性日开,生机日活”。蒙养教育不能“欲速以求成”,“性急于一时”,“而在操功于悠久”。1.孔子的幼教思想

孔子思想5、自我实现的价值

1、重视人的生命。

3、乐学与启发式教学

4、重视个人的现实存在2、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2.陆桴亭的幼教思想陆桴亭是明朝末期的江苏太仓人,他的蒙养教育思想比较独到。提倡早教,认为启蒙教育不必泥法于古。他指出,如果儿童五六岁时知识便已开化,而蒙养教育必须过两年才开始,那么就会出现两年间断,这两年教育间断造成的损失,在以后蒙养教育中很难弥补。提出,幼儿不仅要读书,还要修习礼乐,因“人少小时,未有不好歌舞者”,歌舞可以不仅“涵养气质”,还可以“熏陶德性”。

3.颜之推的幼教思想

提倡早教。《颜氏家训》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需早教,勿失机也。”爱教结合、主张慈严结合。对孩子的爱要注意分寸,不可过。4.王守仁的幼教思想反对“小大人式”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些主张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5.朱熹的幼教思想

强调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一室不能扫,何以扫天下;小节不拘,大德怎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