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全册综合测试(一)(解析版)_第1页
专题23全册综合测试(一)(解析版)_第2页
专题23全册综合测试(一)(解析版)_第3页
专题23全册综合测试(一)(解析版)_第4页
专题23全册综合测试(一)(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23全册综合测试(一)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全册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2020·宁波)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

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C.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D.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答案】C【解析】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说法正确,A错误;B: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说法正确,B错误;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错误,应该分为六大板块,C正确;D: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说法正确,D错误。故选C2.(2020·台州)2020年5月,台州市民捡到形似小猫的胎生动物,经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图中饲养员正用奶粉喂养小豹猫。豹猫属于(

)A.

哺乳类

B.

鸟类

C.

爬行类

D.

两栖类【答案】A【解析】多数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的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饲养员正用奶粉喂养小豹猫,说明其属于胎生哺乳的哺乳类动物;故答案为:A。3.(2020·温州)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首先应调节(

)A.

粗准焦螺旋

B.

细准焦螺旋

C.

物镜转换器

D.

载玻片【答案】A【解析】由题中信息“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可知,小明正在进行调焦观察的操作,此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模糊的像,A选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4.(2020七上·温岭期中)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A.

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B.

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C.

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

D.

可设置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同学是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需要控制营养液种类不同,而使其他条件都相同。由此可知,统一用稻草浸出液的建议不合理,A选项正确。营养液温度、草履虫数量、需要控制相同,B、C建议合理,故B、C错误。表格中的甲组和乙都是实验组,可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D建议合理,D错误。故选A5.(2020七上·嵊州期中)小明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厘米、2.43厘米、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你觉得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

2.42厘米

B.

2.428厘米

C.

2.43厘米

D.

2.47厘米【答案】C【解析】比较可知,2.64cm明显偏大,为错误数据,将其去掉。那么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2.42厘米6.(2020七上·嵊州期中)利用三角板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使用组合法测圆柱体的直径时,可以用桌面和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圆柱体,这个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要与测量长度的刻度尺重合。此时桌面和上面三角板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体的直径。A.上面的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与刻度尺重合,故A错误;B.操作符合实验要求,故B正确;C.上面的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与刻度尺重合,故C错误;D.下面的桌面没有与刻度尺的某一刻度对齐,故D错误。故选B。7.以下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A.

火山湖B.

海岸边的怪石C.

喜马拉雅山D.

沙漠中的石蘑菇【答案】D【解析】A、火山湖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故A错误;B、海岸边的怪石是海浪冲击形成的;故B错误;C、喜马拉雅山是板块挤压形成,属于内力作用;故C错误;D、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D。8.(2020七上·浙江期末)小科用天平测量一铁球质量,他先把游码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然后旋动横梁右端的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接下来他把铁球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天平右盘上放50g砝码一只、10g砝码一只,然后将游码拨回到如图乙所示位置,天平再次平衡。虽然小科的操作方法有误,但还是可以测出铁球的质量。铁球的质量为(

)A.

60.4g

B.

60.2g

C.

59.6g

D.

59.8g

【答案】D【解析】根据甲图可知,游码此时的质量为0.6g,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得到:m左=m右+0.6g

①;根据右图可知,游码此时的质量为0.4g,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得到:m左+m球=m右+0.4g+(50g+10g)

②;②-①得到:m球=59.8g。故选D。9.某同学要称取50g水,操作步骤曾经做过以下几步:①称量一只100mL的空烧杯质量为m;②加水到天平平衡;③调节天平平衡;④再在右盘加50g砝码;⑤拿下烧杯整理天平。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③①④②⑤

D.

①⑤③②④【答案】C【解析】某同学要称取50g水,操作步骤为:③调节天平平衡;①称量一只100mL的空烧杯质量为m;④再在右盘加50g砝码;②加水到天平平衡;⑤拿下烧杯整理天平。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④②⑤。故选C。10.(2020·衢州)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试剂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C.

加热液体

D.

点燃酒精灯【答案】A【解析】A.倾倒试剂时,试管口略微倾斜,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让试剂缓慢流入试管,且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称量时要放在玻璃瓶内,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故B错误;C.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13,试管夹要夹在距离试管口的1311.(2020八上·镇海期中)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34A.

2千克/米3B.

4千克/米3C.

6千克/米3D.

8千克/米3【答案】A【解析】钢瓶内氧气的质量为:m=ρV=8kg/m3×V;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ρ'=m'12.如图所示,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C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

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B.

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C.

图乙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D.

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答案】C【解析】A.根据图甲可知,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m=ρV可知,当质量相同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根据甲图可知,在0~4℃范围内,水的密度不断增大,而水的体积不断减小,因此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甲图可知,0~4℃内,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位置越靠下,那么乙图中从上到下的温度依次为:0℃、1℃、2℃、3℃和4℃,故C错误符合题意;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3.(2020七上·兰溪期中)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对有关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初冬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面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九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答案】D【解析】A.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凝华现象,故B错误;C.樟脑丸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C错误;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14.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4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晶体在凝固时,不断向外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于不断放热,所以温度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下降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5.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了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

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

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C.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

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答案】D【解析】A.质量越大,升温越慢;质量越小,升温越快,因此需要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故A不合题意;

B.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那么它们的导热本领相同,受热面积相同,都可以保证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故B不合题意;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可以保证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相同的热量,故C不合题意;

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不一定要相等,只要能够满足需要即可,故D符合题意。故选D。16.(2020八上·杭州期中)如右图所示,装有水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在盛有水的A、B两容器中,其中A容器无盖,B容器有密封的盖子。给两容器加热,使容器内的水沸腾,则

)A.

甲、乙两试管内的水都沸腾

B.

甲、乙两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C.

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

D.

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水沸腾【答案】D【解析】当容器里的水温度高于试管内水的温度时,试管内的水可以从外面吸热。A容器:当甲试管内的水到达沸点后,与外面的水的温度相同,从而不能从外面继续吸收热量,因此甲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B容器:由于B容器加了盖子,那么容器内的气压会大于标准大气压,即水的沸点会高于100℃。当乙试管内的水到达沸点后,烧杯内的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因此能够继续吸热,则乙试管内的水可以沸腾。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7.如图所示,在寒冷的冬天空调制热,在炎热的夏天空调制冷,玻璃窗上都会出现小水珠。关于水珠出现在玻璃哪一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天和夏天都在室外一侧

B.

冬天和夏天都在室内一侧C.

冬天在室外一侧,夏天在室内一侧

D.

夏天在室外一侧,冬天在室内一侧【答案】D【解析】小水珠是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物体液化形成的,而液化需要放热。玻璃的温度都是低的,哪侧的水蒸气温度高,小水珠就会出现在哪一侧。冬季时,屋内的水蒸气温度高,因此水珠出现在屋内一侧;夏季时,屋外的水蒸气温度高,因此水珠出现在屋外一侧,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8.(2020七上·余杭期中)在研究池塘植物类群时,有的同学认为黑藻属于藻类植物,但科学家研究小组同学们肯定地判定黑藻属于被子植物,他们最有力的证据是(

)A.

黑藻有根、茎、叶的分化

B.

黑藻有种子

C.

黑藻有果实

D.

黑藻有发达的输导组织【答案】C【解析】藻类植物的特点:无根、茎、叶的分化。被子植物特点: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判断被子植物的主要特点是看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有果皮的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故答案为:C19.(2020七上·余杭期中)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块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其中没有必要的实验步骤是(

)A.

只有①

B.

①③

C.

只有③

D.

①②【答案】B【解析】将铁块用细线悬挂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的示数V1;将石蜡捆绑在细绳上,下挂铁块,让它们完全浸没水中,记下量筒的示数V2,那么石蜡的体积:V=V2-V1,因此多余的步骤是①③。故选B。20.(2020八上·江北期中)甲、乙两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制成合金,则合金密度为(

)A.

ρ甲+ρ乙2B.

ρ甲ρ【答案】C【解析】设金属的质量为m,那么合金的总质量为:m总=2m;合计的总体积:V总=V1+V2=mρ甲+m二、填空题(共6题;共32分)21.(2020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绿色开花植物——荷花(莲花)。(1)在植物分类上,荷花属于____植物。A.藻类B.蕨类C.祼子D.被子(2)荷花的根茎部生长在几乎不含氧气的淤泥中,它是怎样解决通气问题的呢?小明猜想它体内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殊结构。于是分别从图甲所示的①、②处取材,用刀片剖开后发现藕中孔道与叶柄中孔道相通,因此荷花的水下部分可以从水面上空的大气中获得充分的________。(3)藕折断后有丝连着,故称为“藕断丝连”,这里“藕”和“丝”分别属于____。A.根、输导组织B.茎、营养组织C.茎、输导组织D.果实、分泌组织【答案】(1)D(2)氧气(3)C【解析】(1)荷花能开花结果,在植物分类上属于被子植物,D选项正确;(2)根据题中信息“用刀片剖开后发现藕中孔道与叶柄中孔道相通”可知,荷花的水下部分可以从水面上空的大气中获得充分的氧气;(3)“藕”有节属于茎,“丝”属于输导组织,C选项正确。22.(2019七上·柯桥月考)下列是小陶某次体检时采取的信息,根据测量仪器所提供的信息填写下表:姓名身高腋窝体温体重小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4.5cm;38.5℃;54kg【解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那么身高的准确值为164cm,估读值为0.5cm,那么测量值为:164cm+0.5cm=164.5cm;(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38℃+0.1℃×5=38.5℃;(3)体重计的分度值为2kg,因此小陶的体重为:50kg+2kg×2=54kg。23.(2019七上·秀洲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填“吸热”或“放热”),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的________。【答案】放热;固液共存;凝固点【解析】晶体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因此晶体从A到D整个过程是放热的;BC段表示凝固过程,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为凝固点,因此温度48℃代表此晶体的凝固点。24.(2019·温州模拟)如图所示,是小明家电热水器下面连接的热水管和冷水管,冬天,小明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左侧的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侧的水管外壁上却没有水珠。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帮助小明判断一下左侧的水管应该是________水管,这些小水珠是由室内的水蒸气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答案】冷;液化【解析】这些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只有当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才能发生液化现象,因此左水管为冷水管。25.(2020七上·浙江期末)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2)实验中小科想对指纹进行研究,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他希望借助实验室中的显微镜。你认为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将手指放到物镜下去观察。查阅资料后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这是由________(填写一种细胞结构)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所以指纹可以用来鉴别人的身份。【答案】(1)①③(2)不能;细胞核【解析】(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清水和碘液,所以填①③;(2)由分析可知,手指是有厚度不进行切片是不能直接用显微镜观察的,所以他不能直接将手指放到物镜下去观察。查阅资料后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这是由细胞核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所以指纹可以用来鉴别人的身份。26.(2019七上·柯桥月考)如图中甲、乙所示分别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和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由图甲可知,120gD物质的体积是________,图乙中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体的________。【答案】200cm3;质量【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当D的质量为6g时,它的体积为10cm3,那么它的密度为:ρ=mV=6g10c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32分)27.(2020七上·嵊州期中)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使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选填“甲“或“乙“)(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cm3.(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__.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答案】(1)乙(2)20(3)A,B,C(4)c【解析】(1)为了使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更准确,我将选择方法甲。(2)碎石的体积为:V=40ml-20ml=20ml=20cm3;(3)A.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会使水的体积V1偏大;如果其余读数正确,那么根据V=V2-V1可知,测量结果偏小,故A符合题意;

B.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会使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偏小;那么根据V=V2-V1可知,测量结果偏小,故B符合题意;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会使总体积V2偏小;根据V=V2-V1可知,测量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会使总体积V2偏大;根据V=V2-V1可知,测量结果偏大,故D不合题意。故选ABC。(4)用量筒测量气体的体积时,首先让气体从短导管进入集气瓶,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将水从长导管排到量筒内,那么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气体的体积,故选c。28.(2020七上·嵊州期中)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小明做了如下的实验:(1)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分)0246810121416温度(℃)363534333231303030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

℃,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__分钟。(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填字母)。A.B.C.D.【答案】(1)30;12(2)D【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水保持不变的温度为30℃,那么室温大约为30℃。这些水冷却到室温共用了12分钟。(2)根据表格可知,在到达室温之前,水的温度随冷却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当到达室温后,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故选D。29.(2020七上·浙江期末)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1)如图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2)假若你所用的显微镜只有四个镜头,若要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_。(3)某生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非常激动地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变暗,要想在同桌面前看清物像,最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答案】(1)①②④③(2)甲和丁(3)重新对光(或增大光圈,或将反光镜换成凹面镜)【解析】1、根据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顺序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滴生理盐水①,刮取细胞②,盖上盖玻片④,染色③,所以填①②④③;(2)图中甲、乙是目镜,其中甲较长放大倍数较小,丙丁是物镜,其中丁较短放大倍数较小,所以甲和丁组合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可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所以填甲和丁;(3)根据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可知,某生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非常激动地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变暗,要想在同桌面前看清物像,最应进行的操作是重新对光(或增大光圈,或将反光镜换成凹面镜)。30.(2020九上·浙江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与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加热,在吸收热量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小科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甲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1)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______相同。(2)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画出它们升高的温度Δ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ΔT=kt。用m表示水和煤油的质量,c1和c2分别表示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则两条直线k的比值k水∶k煤油等于________。(用含有c1、c2的式子表示)【答案】(1)吸收的热量(2)煤油与水的质量不相等(或没有控制煤油与水的质量相同)(3)c2∶c1【解析】(1)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2)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煤油与水的质量不相等(或没有控制煤油与水的质量相同)。(3)将△T=kt代入吸热公式Q=cm△t得到:Q=cmkt;那么直线k的比值为:k=Qcmt;则两条直线k的比值为:k水k煤油31.(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某同学在测量小石块密度时:(1)测量前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侧调节。(2)调节天平平衡后,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天平再次平衡后,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g(3)在测量小石块体积时(如图丙),必须先进行步骤1再进行步骤2,理由是:________。【答案】(1)右(2)62.4(3)小石块取出时带走水【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