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的思考_第1页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_第2页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_第3页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_第4页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我们的语文每一学期仅仅交给学生二、三十篇文章。围绕每一篇文章,这样练习,那样的探究。挖的再深,到底最后的效果又会怎样呢?我觉得语文教学还是拓展学生大量的阅读,阅读整本书。让学生打下文学的底蕴,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行的。把经典搬进课堂。真正让教材起到无非是个例子的作用。我想如果一名语文教师能够坚持做到这些,那么在初中的三年的时间里。学生的收获还是比较可观的。假使从小学抓起,小学的六年再加上中学的六年。在这十余年时间。学生的阅读量是非常丰厚的。让学生了解文学海洋的奥秘,还得让学生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触摸生活,积淀口语生活中的语言是口头语言,积累和丰富学生的口头语言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口头语言的积累途径主要是多听多说。鲁迅先生就讲过:“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说话。他们说话的时候,没有老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地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两三岁,普通的话就大概能听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这就是说,孩子们之所以学会了说话,而且卓有成效,主要是靠不断地听,不断地说,在听说中理解,在听说中熟练,在听说中提高。一句话,在听说的实践中学会了听说,积累了口头语言。我国元代的王冕,小时候家里穷,给财主放牛,常在放牛歇息间在书馆听书,后来成为了诗人、画家。再比如叶圣陶先生小时候,常常随父亲去书馆听书看昆曲,七八岁已听完《三国演义》、《英烈传》等好多书,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才为其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语文学习的全部与生命的长度一样语文学习的生命化,这里所谓的“生命化:主要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

语文学习生命化就是语言与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历程)、心灵感应反复进行的一种精神反应,其最终结果是使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阅读(包括听话)是生命的营养吸收,以此来充实、丰厚、拓展一个人的精神生命;写作(包括说话)是生命的释放和宣泄,这既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发展。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要说:语文学习的全部与生命的长度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化”是包含在“生命化”之中的。巧设问题激兴发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而它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的学情的驾驭。因而教师首先应当在充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做到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巧设问题,激兴发趣"有效教学"的首要要素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古诗文不可只为了“考”而教——《小石潭记》教学反思《小石潭记》我用了三课时觉得很轻松的完成了,可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没有了以往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激情和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思考着也梳理着自己的教学,突然间寻觅到了自己教学所少的东西,那就是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建议”是:“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我就是根据这个“建议”进行古诗文教学的。我先是让学生熟读成诵全文,然后默写过关,接着是让学生对着注释或借助于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是达标测试。这样三节课就结束了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可是在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的是“考点”而教的,忘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忘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一篇课文学完了,从学生做的达标题来看学生已经对这篇文言文掌握的很好了,可是坐下来认真思考才觉得自己如果这样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话,那么学生的能力是止步不前的,学生真正成了“记忆库”。

我反思自己的古诗文教学,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把古诗文教学窄化为“说文解字”,苛求“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沦为单调的“死记硬背”。这样就在无意中扼杀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泯灭了学生的智慧与个性。我们都知道选入中学课本的每一篇文言文都是文言库存中的精品,都需要我们师生的美诵细品。那优美的语句,那崇高的思想,那美轮美奂的韵味,都彰显着语言文化的魅力。可是我只是“考什么”教“什么”,这不能说是简简单单的浪费教学资源的事了,而是荒芜了课堂上的思维和生成,自然也就错过了语文教学中的精彩。

杜威非常重视思维的价值,他认为:“学校为学生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要注重学生思维力的培养,我要在完成“标准”要求的同时,多为学生提供话题,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切磋,让我们师生享受思维碰撞的乐趣。

文言文教学再也不能“这样教”!我在仍然注重“诵读积累”的同时,适当添加思维“元素”,不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要点燃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写在教案边上

有老师说备课累,那是因为把备课当做形式去应付上级的检查。而检查又使得备课模式化,出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布置作业,千篇一律,了无心意。事实上也很难有新意,因为老师离开了教参便举步维艰。在教参与课堂间老师只做了知识搬运器的角色。

但即使是讲了多遍的教材也未必没有新意可以挖掘的。一味依赖教参对教材进行标准化的解读,长此以往就可能使语文陷入“伪圣化”的泥淖。品读教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对教材语文老师应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不妨做一下另类解读。写在教案的边上——《丑小鸭》

丑小鸭的两次出走,耐人寻味。第一次是他受尽了“家里人的”的歧视愤而出走,是不得不走,带有逼迫性,属于被动出走;第二次则是因为庸俗世故,小富即安,胸无大志的猫与鸡与他格格不入,虽然他们极力挽留,可他还是选择毅然出走,这是主动出走。两次出走中我们可以看到丑小鸭在人生路上探索的质的进步。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类似丑小鸭的经历,但未必人人都能如愿以偿的变为白天鹅。我想安徒生告诉我们的是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丑小鸭变为白天鹅只是个例,没有大量复制的价值。所以成为白天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白天鹅艰苦卓绝的努力和高远的志向。

《丑小鸭》更像个寓言。他变成白天鹅是因为他就是白天鹅。安徒生这样设计情节是有深意的。别人说他丑,他也自卑的要命,后来当他在水中审视自己时,原来是只美丽的白天鹅。可否这样说,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我的过程。写在教案边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对教材后对该篇文章的解读感到欣慰,它有三个选项,给了学生学生选择的自由。在以前教参分析这篇课文动辄鲁迅的矛头指向封建礼教,私塾教育。仿佛作为封建斗士的鲁迅先生文字无一例外都是剑拔弩张,金刚怒目式的,不是抨击就是批判。事实上先生也有温情的一面尤其是对自己的童年,对自己曾经朝夕共处的童年伙伴,对于奠定自己文化根基的三味书屋,对于方正博学的启蒙老师寿镜吾,他没有理由怨恨,更不会无情抨击和批判的。对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多维度就能逐渐接近作者的创作本意。文学作品最忌讳依据时代需要,牵强附会,上纲上领,并且还是标准答案,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诗无达诂,文章何尝不是这样?

那个选择题没必要非要让学生三选一的,双选也行,全选也不是不可以。鲁迅先生的杂糅并蓄,博大精深,还不至于荣不下三个选项一块儿上。老师也未必非要逼着学生认可更全面,更深刻的第三项,给他们一个选择的自由不好吗?写在教案边上《木兰诗》

木兰的爱国很朴素,这种朴素缺乏世俗人重视的功利。在古代,那些士子“学得文武艺,售与帝王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那些女子“朝为越溪女,幕为吴宫妃”,功名富贵成为男男女女在世间追逐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可以落井下石,可以胜之不武,可以踩着别人的肩膀步步高升,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名利成了立功的内驱力。西汉名将李广也未能免俗,据《史记》记载。一日,李广与一个跟从外出打猎。因为喝了酒,返家晚了。走到霸陵亭,守霸陵的官员喝醉了,便呵斥他们,不让过。李广的随从便说:“这是从前的李将军”。尉官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是从前的将军。”令李广宿在霸陵亭下。李广隐忍着,等到日后官复原职,守霸陵的官员偏偏在他手下。到到任第一天李广就拿那个羞辱了自己的官员开了刀。他也在乎名分,名分是他在这世上的通行证,名分受辱,他要复仇。

木兰上阵杀敌绝不说虚夸的豪言壮语,“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只是为了尽一份家庭成员的责任,尽孝于父亲,替年幼的弟弟担起重担,如是而已!更可贵的是木兰功成不居,她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屡建奇功。高官厚禄外,可汗尚觉得愧对木兰,“可汗问所欲”,木兰完全可以像一般人一样,“狮子大张口”,不仅自己可以跻身仕途,而且可以让在农村受罪的年迈的父母,姐姐,弟弟,也沾沾自己的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稀罕的。可木兰的回答却出人意料“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莫说木兰是女儿身便与功名无缘,是木兰淡泊名利,无意仕途。木兰的理想就是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她只想做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