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分析_第1页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分析_第2页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分析_第3页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分析_第4页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分析演示文稿当前1页,总共20页。目录

一.建筑师简介及代表作二.时代背景三.作品简介四.作品解析

1.灵感来源

2.外观设计

3.入口设计

4.内部空间——三条主轴

5.回望五.结语当前2页,总共20页。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用建筑疗伤丹尼尔·里伯斯金(D.Libeskind)简介:1946年出生于波兰一个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的犹太人家庭。他的双亲以及10名兄弟姐妹都经历过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迫害,最后只有其父和一个姑妈熬过苦难,得以幸存。1959年,当时年仅13岁的利贝斯金德跟随家人迁往以色列,以后又乘船移民美国,来到纽约。利贝斯金德在纽约读完中学后,进入大学先学习音乐,后来转到建筑系。毕业后,利贝斯金德以德国柏林为基地,组建了自己的建筑设计所。

他的创作不仅是建筑,亦被视为艺术,其展览遍及欧洲、以色列、日本与美国,轰动一时的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所展示的「解构主义建筑展」中,他是其中重要的展览者之一。现居于柏林,并积极的参与国际竞图。

主要设计有柏林的犹太人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犹太人博物馆、英国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伦敦城市大学的研究生中心、瑞士的一家购物中心和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展览中心等。

2001年,他成为第一位荣获“广岛艺术奖”的建筑师,以表扬其作品“对推动谅解与和平”的贡献。

当前3页,总共20页。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犹太人博物馆英国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伦敦城市大学的研究生中心代表作品:当前4页,总共20页。时代背景:20世纪中期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一页战火蔓延亚洲、欧洲、非洲,参战国达61个,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有近5500万条生命被炮火吞噬,其中平民2730万人。平民的死亡许多源自法西斯的大屠杀,被德国纳粹屠杀的犹太人就达600万人,成为这场战争中最让人不堪回首的记忆二战之后,德国从未停止对历史的反省,德国对历史的态度,使德国人、法国人甚至整个欧洲的人民都感到轻松和安全。为了表示“勿忘历史”的决心,德国为犹太人修建了一座大屠杀纪念馆。2005年12月15日,柏林犹太人纪念馆最终落成。当前5页,总共20页。作品简介:

犹太博物馆建于1993年至1995年,是为纪念死于第三帝国时期的六百万犹太人而建,并且展有犹太人在德国近两千年的历史。馆长布鲁门索(MichaelBlumenthal)是德裔犹太人,他的父亲曾被拘禁在布杭瓦尔集中营(Buchenwald)。这座博物馆是为纪念死于第三帝国时期的六百万犹太人而建。

博物馆在2001年9月9日开幕,展示内容包括大屠杀(Holocaust)的追念,它是二十世纪规模最大的种族屠杀。其他的种族残杀,还包括土耳其人在1915年到1916年大规模残杀亚美尼亚人(120万人死亡)、赤棉政权在1975年到1979年屠杀柬埔寨人(170万人死亡),以及1994年在卢旺达,图西人对胡西人大开杀戒(50万人死亡)。根据国际法,1948年起,种族屠杀被视为一项罪行。

当前6页,总共20页。地理位置:勃兰登堡门柏林联邦议院大厦柏林市立博物馆位于德国柏林市中心,在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处。矗立在柏林联邦议院大厦和勃兰登堡门之间,北面是柏林市立博物馆。当前7页,总共20页。灵感来源——betweenthelines: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话剧——《摩西与亚纶》背景:二战时期,希特勒的上台和暴行,导致《摩西与亚纶》第二章以后的部分未完成,这种“未完成”成为魅力所在,里伯斯金深深地被打动,于是在五线谱上画出建筑的初型,被称之为:行间之意(betweenthelines).

这座里程碑的建筑成为未完成歌剧的延续。在做设计时,柏林市政府给他送去了两大捆档案,里面有柏林犹太人的名字、出生年月、驱逐日期和住址。于是他就在柏林城穿街走巷,亲自考察了这些历史遗迹,走一个地方,就在城市地图上点一个点、把它标示出来,最后,他把每个点之间连成线,于是,被他称之为“一个非理性的原型”就出来了。这就是柏林犹太博物馆外形的由来.当前8页,总共20页。外观设计:德国闪电战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锯齿形的形态让人联想到德国闪电战。折叠多次、连贯锯齿形闪电组成的排列式直线被空白空间打断。空白空间代表真空,意寓犹太人的文化在德国、欧洲被摧残后留下无法抹去的空白。行间之意柏林犹太博物馆屋面上那一道道排成直线划破闪电的空白真空线条和博物馆多边曲折的锯齿造型就像是建筑形式的匕首,为人们打开时光隧道,让人们拼凑起犹太人被割裂的历史,外墙不规则带有棱角尖的透光缝,由表及里,所有线条面和空间都是破碎而不规则的。建筑的曲折并不全是形式当前9页,总共20页。入口:博物馆的正门入口是一栋德式古典明亮的老建筑,建筑师的刻意设计,犹太人和德国人的故事有着说不清因果关系和根源,无法一刀切,也无法回避视而不见,博物馆设计了三条主通道。从旧楼入口进入博物馆后,指示指引参观者走上一段楼梯。楼梯的尽头面对一条狭长的甬道。苍白空洞的墙面,漆黑的天花板,在中间裂开一光,很多地方都是靠这样微光照亮漫长的甬道。之后,面前出现岔道,一条通往上升的梯,一条通往明亮玻璃的甬道,尽头是一面黑墙,你将如何选择?“毁灭之路”通向一个混凝土地牢,“流亡之路”通向霍夫曼花园,“存续之路”通向主展厅。当前10页,总共20页。死难?流亡?延续?三条轴线:通向地下展区的入口由混凝土高塔防护着,地下展区的结构,乍看比折线状的建筑外表更简单,其实这才是整个项目的真正核心。通过它,人们将步入象征犹太人“持续、流亡和死亡”三大经历的三个长廊,丹尼尔称它们为“轴线”。当前11页,总共20页。“屠杀之轴”-当你走向黑墙的时候,你推开黑色的沉重的金属门。里面是一个黑暗的、幽闭的空间,建筑师为这个高而窄小的空间取名“大屠杀塔”,只有在极高处,有道垂直的狭缝漏进一线光亮。人处于这个空间,便像是位于一口深井底部,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被关在毒气室中,等待死亡的绝望感屠杀之轴:当前12页,总共20页。屠杀塔

屠杀塔是独立于馆体之外的一个附属建筑,呈不规则四边形,高塔里空空荡荡,底面大约20平方米,四面墙壁向中间收紧。只有一个光源,是在十几米高的一侧墙角开了个小口。在这束惟一的自然光下,整个纪念塔都显得阴森、晦暗而且紧张。每一个游客走到塔中,都会向空中凝望。一侧是遥远的光明,另一侧,在数米高的空中有铁质的梯子,但是爬上去是不可能的。除了梯子,整个纪念塔中再无任何展品和装饰,一切空空如也。参观的人内心也空空荡荡,默然仰视,就像一场梦。在白天看去,屠杀塔内依然昏暗,身后是沉重的铁门,头顶是阴冷黑暗的狭长空间和微弱的光线,而脚下则是犹太死难者成堆的头骨,置身其中人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仿佛大屠杀受害者临终前的绝望与无助压上心头。当前13页,总共20页。“流亡之轴”-通往明亮玻璃的甬道可以去到外面,花园四周包围着水泥墙,倾斜的石片地面上,如迷宫般交错竖立着49根倾斜的水泥柱,参观者可以在其间穿行。每墩空心方柱里都种有橄榄树,艰难地争取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奋力从顶上长出。抬头能看到青灰色的天空被无情地撕裂,象征着那些遭放逐的犹太人的艰难处境-流亡之轴:当前14页,总共20页。流放花园

第二条走廊通向霍夫曼公园流放之轴,也称“流亡花园”,展现的是犹太人逃离德国的情景。这座花园和大屠杀纪念塔一样,也是个死胡同。说是花园,却尽显苍凉之意,不见花卉,如果夜间参观也看不见灯光。园中只见一个由49根空心水泥柱组成的碑阵,柱子顶端栽了杂草般的枝桠。其中48根水泥柱里填的是柏林的泥土,48的数量是为了纪念以色列在1948年立国,碑阵的玄机却是落在最后的第49根柱子,因为内里装的是耶路撒冷(Jerusalem)的泥土。柱子是四方形柱,厚重粗大,柱间空隙不大,仅够一人穿行,柱子及整个柱阵的地面是20度倾斜的,使参观者产生不稳甚至失衡的感觉。实际上这是个完全的正方形,也是建筑中唯一有直角结构的地方,但丹尼尔故意让它倾斜,以便创造出20度斜坡,让人在这些柱子间穿过时,每次拐弯都觉得柱子的高度在变,就像犹太人逃亡中的流离失所,漂泊不定。

当前15页,总共20页。

在里伯斯金的犹太博物馆设计中,屠杀之轴、流亡之轴这两条通道都是死胡同,充斥着犹太人被驱逐、被屠杀的悲愤与呐喊,这或许也表明了建筑师对于犹太人这两种归宿的态度。也许在他心中,经过一轮的参观、感受和净化,他认为参观者的灵魂最终只能回归原点,找寻新的出发。所以三条通道中的最后一条:延续之轴,才是真正通往展览馆的入口,它也是三条通道中最长的一条,不知是否象征着犹太人“雄关漫道真如铁”式的生命延续历程,这条通道以拥有六个“虚无”的展厅而出名。延续之轴:当前16页,总共20页。沿着通道来到尽头,前方是一连迭耸飞起来的梯级,直通建筑的顶层,相继把游客引向地面层及以上各层的展览厅。延续不断的台阶象征着,犹太民族的延续,灰暗的灯光和顶部不规则的水泥横梁分割空间、创造压迫感,象征着犹太民族延续历程中的苦难和不屈。在通道中并没有过多的展品,有五个被刻意用墙面封闭起来的空间,叫做“虚空”,如不细心留意,游客也可能完全不会察觉馆里有着一个这么诡异的空间。但是细心的游客偶而能透过一些洞开的窗口瞥见这些不能进去却垂直贯穿了整栋建筑物的虚无空间,只有建筑顶部的玻璃天窗投下光来。当前17页,总共20页。秋之落叶

这些虚空的“展览厅”并不开放给游客参观,却还是有一个处在尾端被称为记忆的空间,能让人进内一窥其秘。这里展示着一件名唤“秋之落叶”的现代艺术品。步进这宽耸空荡的空间后,只见地板上铺天盖地地铺叠着一个个圆形的铁铸人脸,人脸直径大小如一个手掌,张口圆瞪,似呆还怨,仿似一个个呐喊的灵魂。游客踏步行其上,人脸交迭碰挤发出声音,一步一呻呤,一步一心悸。怔忡间,整数10000的铁铸人脸代表的不只是凋零了的灵魂,那也是层层叠叠泻满一地的惊心动魄。试图唤醒人们对柏林历史中犹太人被消弭去的记忆。当前18页,总共20页。进入展厅,游客便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一个扭曲的时空。馆内所有通道、墙壁、窗户都带有一定的角度,可以说没有一处是平直的。错中复杂的交通流线,黑色墙体界定的反复出现都给参观者感官上强烈冲击,并且显示出令人震撼的力量,它的出现阻挡了空间的连续感,把空间秩序压缩扭曲,仿佛都在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