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规划中可运用的绿色建筑_第1页
住宅小区规划中可运用的绿色建筑_第2页
住宅小区规划中可运用的绿色建筑_第3页
住宅小区规划中可运用的绿色建筑_第4页
住宅小区规划中可运用的绿色建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小区规划设计中可运用的绿色建筑技术

2014.10当前1页,总共160页。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概述对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的还得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说起。从源头上说,可持续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发展全过程的一个古老理念,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这个概念的明确提出并被广泛接受还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当前2页,总共160页。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却遭受着严峻的考验,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能够给居民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居住条件,绿色建筑便应运而生。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不仅要提供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同时是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当前3页,总共160页。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概述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以及人均资源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于绿色建筑还没有一个共同的表述,但是都基本上认同了绿色建筑的三个主题,即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这三个基本主题也为世界各国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一个标准。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且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部在2006年6月1日颁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该定义强调了绿色建筑的“绿色”应该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从原料的开采到建筑物的拆除过程)。当前4页,总共160页。绿色建筑的原则1.建设方针一适用、经济、美观早在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建筑要符合“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这被后来的建筑师奉为建筑学上的”六字箴言”。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与此是相符的。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存在着非理性和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种种倾向,某些业主片面追求"新、奇、特",不把建筑的使用功能、内在品质、节能环保及经济实用性作为建筑追求的目标,而把“新、奇、特”的“视觉冲击”作为片面追求的目标。这种牺牲功能的做法将造成施工难度大、无谓消耗材料和能源、建筑造价大幅上升、维修成本加大等问题,这与绿色建筑的精神背道而驰。当前5页,总共160页。绿色建筑的原则2.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是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建筑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所处的环境,通常建筑是采用方便取用的资源,营造出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空间,因此绿色建筑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而每个国家在这些方面都有其特点,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绿色建筑在全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当前6页,总共160页。绿色建筑的原则3.建筑全寿命周期“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强调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所谓“全寿命周期”指的是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生命历程。建筑的寿命通常涵盖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过程。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建筑物存在的时间段里,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概念还应在上述的基础上向前、向后延伸,往前从建筑材料的开采到运输、生产过程,往后到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绿色建筑强调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建设部提出了"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即根据中国的国情着重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其中资源的节约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关键。“少费多用”做好了必然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当前7页,总共160页。绿色建筑的原则5.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绿色建筑当然要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健康的要求是最基本的,绿色建筑强调适用、强调适度消费的概念,绝不提倡奢侈与浪费,当然节约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保证人的健康是对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应合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努力创造优美、和谐的环境。提高建筑室内舒适度,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保障使用的安全,降低环境污染,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同时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当前8页,总共160页。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建筑物中,所用材料主要取之于自然物,如石块,草茎,土胚等。可以说古代建筑也拥有一定的绿色观念,并且也拥有丰富的绿色建造经验。我国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并且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大,在先前人们的智慧下,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类型保留下来,为我们现在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借鉴。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福建西南山区的土楼建筑,新疆地区的阿以旺民居等。当前9页,总共160页。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1973年,在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影响下,我国首部环保法规性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由国务院颁布执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提倡建筑节能,但是有关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许多相关的技术研究领域还是空白。

2001年,中国第一个关于绿色建筑的科研课题完成。并且原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研究和编制了《绿色生态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提出以科技为先导,以推进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并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全面提高住宅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当前10页,总共160页。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2005年,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各国代表发表了《北京宣言,对21世纪智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背景,指导纲领和主要任务取得共识。

基于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植根历史传统,探索未来(对传统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推进绿色适宜技术发展和使用增强人类绿色价值观和促进绿色生活方式2007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试行)》,同年8月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开始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当前11页,总共160页。各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特点根据2013年标识项目评价的统计数据,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夏热冬冷地区与寒冷地区在居住项目方面差不多,都超过总量的1/3.公共建筑方面,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占比超过50%,而寒冷及夏热冬暖地区为20%,严寒和温和地区绿色建筑项目数量少,质量不高。绿色建筑的密集地区集中在沿海地区。从绿色建筑的星级比例上看,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地区较均衡,而上海,北京,天津三星级的绿色建筑比例较高,福建一星级的比例较高。这也看出,绿色建筑标识的数量和星级比例,往往和各个市,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关系。绿色建筑申报的单位中,房地产开发商占到了1/4。类绿色建筑,万科,绿地,万达,朗诗集团申报得较多,公建类绿色建筑,万达,绿地,苏州建屋,招商等集团申报较多。从申报情况和评审中不难发现,星级较高的开发单位,在绿色建筑研发上投入更多,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当前12页,总共160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包括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大类指标(四节一环保)《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2011》对绿色住区的评估包含了:住区选址和规划、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住区水环境、材料资源、运行管理六类指标。《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导则》(2014)和《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2014)建立建立完善绿色建筑区域性技术标准体系,用于成都市域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审查。当前13页,总共160页。生态小区设计的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在建筑物的基本建设过程的三个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建设施工阶段、运行维护阶段)中,规划设计是源头,也是关键性阶段。规划设计只需消耗极少的资源,却决定了建筑存在几十年内的能源与资源消耗特性。从规划设计阶段推进绿色建筑,就抓住了关键,把好了源头,比后面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重要,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可归纳为下面几方面:当前14页,总共160页。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节约生态环境资源(1)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使其对地球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减至最小;在规划设计中,适度开发土地,节约建设用地。(2)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应具有适应性和可维护性。(3)减少建筑密度,少占土地,城区适当提髙建筑容积率。(4)选用节水用具,节约水资源;收集生产、生活废水,加以净化利用;收集雨水加以有效利用。(5)建筑物质材料选用可循环或有循环材料成分的产品。使用耐久性材料和产品。使用地方材料。当前15页,总共160页。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采用节约照明系统。(2)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3)优化能源系统,提高系统能量转换效率。(4)对设备系统能耗进行计量和控制。(5)使用再生能源,尽量利用外窗、中庭、天窗进行自然采光。(6)利用太阳能集热、供暖、供热水。(4)利用太阳能发电。(8.)建筑开窗位置适当,充分利用自然通风。(9)利用风力发电。(10)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实现供暖空调。当前16页,总共160页。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1)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使建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2)保护水体、土壤和空气,减少对它们的污染。(3)扩大绿化面积,保护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4)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尽可能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5)减少交通废气排放。(6)废弃物排放减量,废弃物处理不对环境产生再污染。当前17页,总共160页。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保障建筑微环境质量(1)选用绿色建材,减少材料中的易挥发有机物。(2)减少微生物滋长机会。(3)加强自然通风,提供足量新鲜空气。(4)恰当的温湿度控制。(5)防止噪声污染,创造优良的声环境。(6)充足的自然采光,创造优良的光环境。(7)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外部景观环境。(8)提高建筑的适应性、灵活性。当前18页,总共160页。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1)创造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2)保护建筑的地方多样性。(3)保护拥有历史风貌的城市景观环境。(4)对传统街区、绿色空间的保存和再利用;注重社区文化和历史。

(5)重视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利用,继承发展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6)尊重公众参与设计等。(7)提供城市公共交通,便利居住出行交通等。当前19页,总共160页。生态小区设计的绿色建筑技术建筑业在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种节能、节水、节电设备,智能化控制设备和技术也是日趋成熟,各种环保设备和措施也大量使用,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的利用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虽然这些技术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是仅仅靠某一种技术很难达到节能要求。因此,必须进行集成设计来提高技术的综合效率。根据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对绿色建筑的技术性要求,将绿色建筑中可能采用的绿色技术分为多项子系统:室内外热环境控制系统、光环境控制系统、绿色环保材料与技术、节水技术、节材技术、节能技术、节地技术、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各个子系统可分别采用不同技术实现不同的功能。当前20页,总共160页。生态小区设计的绿色建筑技术一、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技术二、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五、建筑物理环境设计技术当前21页,总共160页。一、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技术场地选址土地利用公共交通场地绿化当前22页,总共160页。场地选址建筑场地应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场地环境应安全可靠,远离污染源,并对自然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上的自然生态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境的协调;避免建筑行为造成水土流失或其他灾害当前23页,总共160页。场地选址住区的建设选址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住区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对已确定的基地,尽可能尊重和保留有价值的生态因素,维持其完整性,使居住区像共生生物一样,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过渡。在设计中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地形地貌及水系,减少对原有场地的改变,避免对原有场地的破坏。对坡地建筑考虑保持利用微地形以及土石方平衡。 当前24页,总共160页。土地利用在节地方面,建筑用地适度密集,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住宅建筑立足创造宜居环境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公共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髙效利用土地,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髙建筑空间的使用率。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人均居住用地指标(m2)≤43≤28≤24≤15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上限:当前25页,总共160页。土地利用废弃地利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废弃地的产生是城市规划变化中不可避免的。废弃地如果不用,一是浪费土地资源,二是会对周围的城市环境产生影响。所以从从节约土地的角度出发,城市的废弃地一定要加以利用。废弃地的利用要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如砖广、沙石场遗留下来的多是深|深的大坑,土壤资源已缺失,加上雨水的浸泡,场地会失去原有的地基承载能力,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采用回填土加桩基的方法,使原有废弃地的|地基承载能力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对于垃圾填埋厂址,首先有利用科技手段将垃圾中对人们身体有害的物质清除掉,再利用上述方法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如果有害物质不易清除,也可以用换土的办法保证废弃地的利用当前26页,总共160页。土地利用合理提高建筑密度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时,除了建筑密度是影响建设用地面积的重要指标外,绿化占地、道路广场占地也是影响建设用地面积的重要因素,在城市规划的基本条件要求中,绿色建筑设计的绿地率大于30%,由此在建筑设计时可以进行调整的就是建筑占地和道路广场占地之间的关系了,道路广场占地主要是为了满足总的建设用地内的机动车辆和行人的交通组织以及机动车辆和自行车停放需要,只要通过设计合理地减少道路广场占地的面积,就有可能合理增加建筑密度。例如对首层建筑面积不是十分苛求的住宅楼,可将建筑的首层部分架空,将这部分面积供道路设计使用,也可以作为绿化用地使用,不失为节约用地的一个好办法。当前27页,总共160页。土地利用地下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减少成为必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土地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把一些公共设施,如停车库、设备机房、商场、休闲娱乐场所等,尽可能建在地下,这样,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多重利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土地资源的多重利用还可以相对减少城市化发展占用的土地面积,有效控制城市的无限制扩展,有助于实现“紧凑型”的城市规划结构。这种城市减少了搣市居民的出行距离和机动交通源,相对降低了人们对机动交通特别是私人轿车的依赖程度,同时可以增加市民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的比例.,这将使城市的交通能耗和交通污染大幅降低,实现城市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当前28页,总共160页。土地利用地下空间结合地铁建设,优先发展地下车库、地下贮库、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等地下工程。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统筹设计小区配套工程,避免资源浪费。在居住区大规划条件下,小区的幼儿园、中小学、健身娱乐、邻里中心(菜场、超市)等和周边现有的工程统筹考虑,合理设计建筑容量,提高配套建筑的工程效益当前29页,总共160页。公共交通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减少人车干扰。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场地出入口500m范围内设有2条或2条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2、设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场地内人行通道均采用无障碍设计,且与建筑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连通。3、机动车停车设施: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停车不挤占行人活动空间,住区室外地面停车率不超过10%。4、自行车停车距建筑出入口距离不宜超过150m。宜在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周边布置自行车停车设施。当前30页,总共160页。公共交通居住建筑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场地1000m范围内设有5种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建筑需要满足以下至少两项:2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联合建设时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当前31页,总共160页。场地绿化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小区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1㎡。绿地位置最好设在建筑物的南面,充足的阳光对阳光性植物、开花植物十分有利。背景绿地可设计一些耐荫草坪、低矮灌木和球类植物,而大片集中绿地不宜设计在建筑物的北阴面。小区出人口最好采用园林景观和绿地景观。绿化地块尽量连片成大块状,尽量避免细而狭长的条状绿地。应在块状边缘留出较宽的绿地,营造高大、浓密、厚实的防护景观林,起到防噪、防尘的作用。当前32页,总共160页。场地绿化优先种植本地植物,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应对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

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并结合绿化为车辆遮荫。《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导则》中地区木本植物种类丰富度要求如下:

当前33页,总共160页。场地绿化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小区绿化可选用常青和落叶乔木约20种,灌木近50余种。采用大绿化、小庭院层次的立体绿化种植方法。一般草地灌木为首层,乔木为中层,爬藤墙面及屋顶绿化为空中层面。不砍伐、破坏场地内树龄大于5年或树径大于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树木,当确实不能避免时,应进行移栽。 当前34页,总共160页。场地绿化立体绿化在建筑物室外种植灌木和草坪,草坪,常绿灌木丛和乔木的合理搭配,形成竖向立体绿化布置形式,尽量削弱夏季太阳辐射对建筑的热作用。对于冬季寒冷的地方,适宜种植落叶性植物。立面绿化通过种植攀援性植物使墙面绿化,如常春藤和野葡萄属于自攀缘性植物,不需要其他辅助支持物,常春藤可以长到30m高的墙面,野葡萄可以长到15m左右,可减少热辐射,并使高大的建筑物更具有特色。当前35页,总共160页。

小区园林:草地、灌木、乔木场地绿化当前36页,总共160页。场地绿化透水地面: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不小于45%。雨水回渗的透水保水地面有以下明显作用:

夏天减少热辐射,减弱热岛强度。

缓解暴雨形成的排洪强度。

湖、湿地、草地、灌木地利于昆虫、生物生存。当前37页,总共160页。场地绿化利用场地内原有自然水体如湖面、河流和湿地在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化设计。景观水体设计应结合场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源条件、雨水利用方式、雨水调蓄要求等,综合考虑场地内水量平衡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结合雨水收集等设施确定合理的水景规模。在小区规划中采取有效的雨水渗透措施,绿化场地采用下凹式绿地,结合浅沟、渗渠、渗管、渗井等措施,增加雨水入渗。当前38页,总共160页。二、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高效设备系统与能量回收绿色照明可再生能源利用当前39页,总共160页。建筑能耗与节能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用于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电梯,电器,动力,给排水和热水供应的能量消耗,称为建筑能耗。建筑能源消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较大。发达国家的建筑用能一般占到全国总能耗的30%,中国采暖区的城镇人口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13%,但采暖用能却占全国能耗的10%。建筑节能是建筑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当前40页,总共160页。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属于降低能耗优先采用的节能措施,被动式节能建筑的设计思路是从当地气候、建筑围护结构和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入手,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技术手段,通过规划、建筑和围护结构设计为建筑节能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热舒适要求。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当前41页,总共160页。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方面,规划节能设计应从建设选址,分区,建筑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冬夏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优化建筑的微气候环境。例如应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在空调建筑周围设置良好的绿化,降低小气候温度,减少建筑物吸收的辐射量。当前42页,总共160页。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规划设计:建筑选址为建筑物选择一个好的建设地址对实现建筑物的绿色设计至关重要。绿色建筑对基地有选择性,不是任何位置、任何气候条件下均可建造合理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选址的位置宜选择良好的地形和环境,满足建筑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凉的要求,如建筑的基地应选择在向阳的平地或山坡上,以争取尽量多的日照,为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创造供暖先决条件,并且尽量减少冬季冷气流的影响。当前43页,总共160页。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规划设计:朝向&通风建筑朝向的选择涉及到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在建筑设计时,应结合各种设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建筑朝向的范围,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选择朝向的原则是: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能避免过多的日照,并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要求。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因此大部分地区最佳的建筑朝向为南向。当前44页,总共160页。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规划设计:朝向&通风在规划建筑朝向时,可先根据日照和太阳入射角确定建筑朝向范围,再根据夏季主导风向,从考虑建筑群整体通风效果的角度确定具体朝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资源。住宅楼应最大限度地面向主导夏季风向展开,需要时还可留有适当的开口部位或体型设计上形成方洞,使流动的空气易于穿过建筑群,形成穿堂风。不同建筑布局的自然通风当前45页,总共160页。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如下例:建筑空间在夏季导入主导风入组团空间以利降温除湿和户内自然通风;冬季阻挡北风、东北季风,防寒风侵入。冬季遮挡冷风夏季利于东南风灌入当前46页,总共160页。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规划设计:建筑布局建筑的合理布局有助于改善日照条件、改善风环境,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气候防护单元。建筑布局应遵循的原则是:与场地取得适宜关系;充分结合总体分区及交通组织,有整体观念,统一中求变化,主次分明。体现建筑群性格;注意对比、和谐手法的运用建筑间距应保证住宅室内获得一定的日照量,并结合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当前47页,总共160页。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规划设计:建筑布局各栋建筑之间间距宽阔,有利于自然采光和冬季日照,住宅日照间距应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相关要求。小区内建筑利用自身的相错布局,在形体上自然形成遮荫,遮挡夏季的东西日晒。为达到良好日照和建筑间距的最优组合,建筑群可采取交叉错排行列式,利用斜向日照和山墙空间日照等。从建筑群体的竖向布局来说,前排建筑可以采用斜屋面或把较低的建筑布置在较高建筑的阳面方向;也可进行退层处理,或合理降低层高。建筑全部南北朝向或南偏东小于15°布置,除满足规范标准口照间距外,通过计算机动态日照照分析,以最大日照照时数设计,使住户在冬季能更多享受阳光,以利被动式釆暖。当前48页,总共160页。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单体设计:详细划分内部的使用功能区,把不需要窗户的区域统一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把使用功能相同的区域相互靠近,以利于建筑物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节能。利用建筑朝向获取最适宜的日照和自然通风,利用烟囱效应来形成自然通风。住宅平面设计在控制体型系数和窗墙比时,适当提高南向窗面积,窗户开启面积大于30%,组织自然通风,户型南北通透,便于形成穿堂风,结合活动遮阳,促使室内通风遮阳降温,冬季被动采暖。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高性能墙体保温材料、节能门窗、住宅外遮阳等。当前49页,总共160页。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单体设计根据不同气候地区建筑在冬,夏季消耗的采暖空调能耗,采取不同的保温隔热措施。北方采暖地区的建筑围护结构措施应以保温为主,而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应以隔热为主。户型设计避免过多多大的凹凸,以减少外墙面积控制体型系数,控制建筑物的窗墙比。当前50页,总共160页。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单体设计采用由髙效保温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并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当前51页,总共160页。高效设备系统与能量回收高效设备系统任何暖通空调设备在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的同时都需要消耗能量,选择提供的采暖、空调的能力强,同时消耗能量少的设备无疑是建筑节能应该分考虑的问题。例如锅炉燃烧煤炭,提供热水为建筑物冬季供暖的时候,有些锅炉的煤炭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燃烧,还有些锅炉产生的热量有相当大的部分随烟气直接排放的大气中,有些锅炉产生的热水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由于保温不好使得水温降低了许多。显然不同的锅炉燃烧同样的煤炭,实际能够提供给建筑物的热量却不尽相同,我们用锅炉和系统的效率来表示这种不同。为此国家规定了采暖锅炉等暖通空调设备的效率限制,淘汰效率低下的暖通空调设备,减少由于暖通空调设备效率低下多消耗的能量。当前52页,总共160页。高效设备系统与能量回收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及《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的要求。应采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统和设备,使设备在高效区工作。并根据建筑物用能负荷动态变化,采用合理的调控措施。其次,优化用能系统,采用能源回收技术,有条件时宜采用热、电、冷联供形式,针对不同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注意提高用能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用能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率,注重设备系统的绿色运行,要求考虑部分空间,部分负荷下运营时的节能措施。当前53页,总共160页。高效设备系统与能量回收能量回收有些建筑消耗的能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而被白白地消耗。为了保持空调房间的空气品质,在冬季需要将室内的热空气排出去,消耗大量的热能加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使之达到室内的温度再送入房间;在夏季对房间进行通风换气时,排出的尽管是污浊的空气,但毕竟是低于室外气温的冷空气,而补充进来的室外新鲜空气还需要消耗能量、冷却后才能送入房间。如果能够留住排风中的热量或冷量,仅排除室内空气中的污浊成分,便可以降低许多加热或冷却室外新鲜空气的能耗。通过各种排风的能量回收装置,当室内外温差越大,其能量回收效果越显著,最大效率可达70%以上。通过室内、外双向换热,进、排风等量置换,抑制了室温变化,从而保证清新空气源源不断,空调能量从排风转到新风中回收,实现高效节能当前54页,总共160页。绿色照明绿色照明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节能灯因为其光线柔和舒适、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正在逐渐地替代普通日光灯,进入了家庭、其样式也越来越多,深受人们的喜爱。节能灯选用的稀土荧光粉受激辐射分别发出的谱线宽度较小,也就是说单色性较好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它们混合以后形成了白光,并经适当配比,使得视觉的效果最好的绿光占有很大比例,因而节能灯光显色的指标可达80%以上,这就是三基色荧光灯节能的原理所在。一支10瓦节能灯的亮度可以达到70瓦白炽灯的显色的效果,它和白炽灯相比可节约用电70%,与日光灯相比可节约用电30%,.而且节能灯的光色柔和,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加上节能灯,般不需太大的功率,寿命就会比普通日光灯高出1~2倍,所以节能灯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当前55页,总共160页。绿色照明用紧凑型荧光灯代替白炽灯;用细管三基色荧光灯代替普通粗管荧光灯;用新型高效的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替代高压灯,低效纳灯,卤钨灯;用半导体LED灯做指示灯,夜景照明等;用电子镇流器低耗能电感镇流器替代普通高耗能电感镇流器,等等。当前56页,总共160页。可再生能源利用应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量。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当前57页,总共160页。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列表当前58页,总共160页。可再生能源利用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属可再生能源,其最大优点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独立运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和逆变器组成,若并网运行,则无需蓄电池组。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场所主要包括:建筑物部分用电设备、环境照明(如庭院灯、草坪灯等)、道路照明、体育场照明等,随系统造价的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场所会越来越多。当前59页,总共160页。可再生能源利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辐射能把水加热的—种装置,是目前太阳热能应用发展中最具经济价值、技术最成熟且已商业化的一项应用产品。太阳能热水系统由5部分组成,包括集热器、贮水箱、管路、控制器和辅助能源。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分类以加热循环方式可分为:自然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循环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储置式太阳能热水器等三种。当前60页,总共160页。可再生能源利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应是符合绿色建筑原则的。在住宅建筑中普及太阳能热水供应的最大障碍还在于太阳能

热水器与建筑的一体化。只有当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设计真正一体化,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太阳能热水供应。例如:太阳能集热器设置于屋顶机房外侧墙体内,由于太阳能集热板全部镶嵌于墙体内,与墙体完全实现一体化。太阳能屋顶应成为绿色建筑尤其是绿色住宅建筑的一项重要措施。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当前61页,总共160页。可再生能源利用

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浅层土壤中的能量进行供热或者制冷的新型环保节能空调技术,被喻为21世纪的绿色空调技术。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埋入建筑物周围的地耦管与建筑物完成热交换。冬季通过地源热泵将大地的地位热能提高完成对建筑物的供暖,同时把建筑物内的冷量储存在地下,以备夏季制冷时使用;夏季通过地源热泵将建筑物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从而实现对建筑物进行降温,同时储存热量以备冬季供暖时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商业楼宇、公共建筑、住宅公寓、学校、医院等建筑物。当前62页,总共160页。可再生能源利用

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系(groundsourceheatpumps,GSHP)系统包括三种不同的系统:以利用土壤作为冷热源的土壤源热泵,或者叫地下热交换器热泵系统(groundheatexchanger)以利用地下水为冷热源的地下水热泵地源系统(groundwater'heatpumps)以利用地表水为冷热源的地表水热泵系统(surface-waterheatpumps)地源热泵系统示意当前63页,总共160页。可再生能源利用

风能利用风能最早的利用例子是风车,早在200年前它就已经成为欧洲的一大景观。上世纪末,风车又出现在英格兰西南部和威尔士。新型风车效率较高,在平均风速为7.5m/s的地区,风车产生的平均电力约为100kW。当其他电力来源成本高时,风能发电作为孤立地点的电力生产,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另外,高层建筑引起的强风也可作为风能发电机的能源。在一定高度的空中风速较大,利用这一特点,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结合建筑造型设置风力发电设备,对整个建筑的用电进行一定补充。例如,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便是.利用风道狭窄出口的持续强风进行发电。当前64页,总共160页。可再生能源利用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包括生物能、地热能、潮汐能的利用等。生物能的利用比如在没有燃气供给的区域,设置沼气发生、供给及燃烧设备,用来提供清洁充足的能源,同时减少了对木材的消耗及对大气的污染。另外,在有利的地点,可以直接利用来自地壳深处的地热能来加热或者发电,比如我国西藏的羊八井地热电站等。此外,潮汐能也是目前对商品能源产生较大贡献的海洋能量。目前人们已经详细研究了世界上的几个港湾,并把它们作为利用潮汐能的潜在地点。潮汐能系统发电主要限制因素是其基本成本以及与其相关的重大环境问题。当前65页,总共160页。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水资源利用规划雨水利用技术中水利用技术节水器具绿化节水技术当前66页,总共160页。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水是绿色建筑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建筑消耗的水资源占社会总耗水量的42%,而建筑排放的污水对水污染的“贡献”达到50%,建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对水污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建筑中的给水大都来自地表水体(江,河,湖,水库等)和浅层地下水,经去水泵站,水处理厂,市政给水管网输送到各个建筑物。水在取水,处理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和能源,随着取水水源受污染程度的日益严重,处理水的成本也相应加大。因此节水也意味着节约能源。当前67页,总共160页。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节水三步骤当我们考虑节水时,有三种思路可以达到节水的目的。节水三步骤:⑴减少用水量;(2)循环使用水;(3)使用非传统水资源。减少用水量,首先要节流堵漏,要找出浪费水的各种根源,如高耗水的设备和器具,管道、设备的漏水,使用过程中的无效用水,以及因管理造成的浪费。循环使用水,是提高用水效率的好边办法,梯级用水、一水多用,能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潜在效能。使用非传统水资源,则是开源,将再生水、雨水、海水等传统水资源'之外的水利用起来,以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当前68页,总共160页。水资源利用规划对住区的用水量和水质进行估算与评价,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用水原则制定水规划方案,多目标梯级利用水资源。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包括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的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水排水设计、再生水利用与污水处理、雨水利用、器具设备节水等内容。当前69页,总共160页。水资源利用规划雨污水综合利用首先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有利于污水处理和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其次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在保证小区的水系统水质和水量的前提下采用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水系统将生活废水、冷却水、无达标排放的生产污水等水源经物化或生化处理,达到国家生活杂用用水水质标准,然后再回用于厕所冲洗、灌溉草坪、洗车、工业循环水及扫除用水等。例如收集小区高地平台住宅排出的生活废水,经地埋封闭式微生物厌氧污水处理装置、人工湿地等净化后,用于小区绿化,道路冲洗等。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顶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当前70页,总共160页。雨水利用技术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渗透量,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雨水资源;

2建设用地年均外排雨水量不宜大于开发建设前的外排雨水量;

3新建建设项目应按《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配建蓄水池等设施调节极端天气的雨水流出量、防涝和雨水资源再利用;

4合理设计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雨水入渗设施,补充和涵养地下水资源,营造良好的水文生态环境;5雨水利用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水系、生态湿地和景观水体等的调蓄、生态修复和净化作用;其次再考虑集中或分散的集蓄和利用方案。当前71页,总共160页。雨水利用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处理工艺利用小区雨水管道收集雨水,由落水管收集屋面雨水,雨水口收集路面和绿地雨水。雨水处理系统有雨水和景观水循环处理功能,景观水需要补水时,将调节池储存水进行提升处理进入景观水池,平常可进行景观水的循环处理。绿化用水时,直接启用绿化泵,经处理后的雨水直接进入绿化管网。生态景观水景规划对雨水资源收集并加以利用,经过雨水收集系统后处理,全部用来补充湖泊的景观水。也可将生活中的优质排水经过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也排入湖体,用于补充景观水,并通过景观水综合处理系统得到进一部净化。景观用水循环与雨水回用工艺流程示意图当前72页,总共160页。某小区有景观水面2200平方米,地下储水池300立方米。全年利用雨水1.996万立方米。该回收水同时用于绿化浇灌。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雨水利用技术当前73页,总共160页。某小区分别在一期和二期设立两个雨水回收及景观水处理系统。一期水景面积6600平方米,地下蓄水池600立方米,年回收雨水7.6万立方米。二期水景面积3500平方米,地下蓄水池600立方米,年回收雨水4.97万立方米。处理过的雨水和景观水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雨水回收及水处理利用系统雨水利用技术当前74页,总共160页。中水利用技术建筑中水工艺处理单元主要包括预处理单元和处理单元两部分。预处理单元一般包括格栅、毛发去除、预曝气等;处理单元分为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两大类型。生物处理单元如生物接触氧化、生物转盘、曝气生物滤池、土地处理等。物化处理单元如混凝沉淀、混凝气浮等。中水系统设计当前75页,总共160页。中水利用技术再生水包括:市政再生水(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或城市污水为水源)、建筑再生水(以生活排水、杂排水、优质杂排水为水源),应优先利用附近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选择应结合城市规划、住区区域环境、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水量平衡等,从经济、技术和水源水质、水量稳定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而定。当前76页,总共160页。节水器具采用有效的节水措施,减少使用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采用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渗漏。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合理控制供水系统的工作压力;设置分级计量水表;室外埋地管道应选择适宜的管道敷设及基础处理方式。绿化浇灌应根据绿地的面积大小、植物类型、管理形式和水压等因素,采用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当前77页,总共160页。节水器具水龙头、淋浴器、家用洗衣机、便器及冲洗阀等应符合现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的要求。节水型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应达三级以上,并优先选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水龙头是指具有手动或自动启闭和控制出水口水流量功能,使用中能实现节水效果的阀类产品,常用的节水龙头可分为加气节水龙头和限流水龙头两种。这两种水龙头都是通过加气或者减小过流面积来降低通过水量的。在相同使用时间里,就减少了用水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节水型声功能淋浴喷头也属于一种节水型水龙头,它是通过对出水口部进行改进。这种多功能淋浴喷头没有容水腔,水流直接喷射出去,停止使用时不积水,减少产生水垢的机会。

当前78页,总共160页。节水器具

其它节水器具及设备废水回收装置就是能够将洗脸洗菜的废水进行收集并过滤,并能用于自动冲厕的装置。该回收装置和以上的节水器具相比,能将水重复利用,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水。

节水便器

节水便器是在保证卫生要求、使用功能和排水管道输送能力条件下,不泄漏,一次冲洗水量不大于6L水的便器。节水便器主要有直冲式和虹吸式两大类。虹吸式便器是借助冲洗水头和虹吸(负压)作用,依靠负压将粪便等污物完全吸出。采用水封,卫生和密封性能好,经过长期的结构优化,其冲洗用水量一般可达到3〜6L当前79页,总共160页。绿化节水技术在绿色建筑的绿化用水方面,尽量使用收集处理后的雨水、废水等非传统水源,水质应达到灌溉的水质标准。绿化绕灌应采用喷灌技术,宜采用微灌和渗灌等更加节水的技术措施1、喷灌技术喷灌是经管道输送将水通过架空喷头进行喷洒灌溉方式。其特点是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再均匀的散布到绿地中。可以满足大面积草坪的灌溉要求。

当前80页,总共160页。绿化节水技术2、微灌技术微灌是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和地下渗灌。它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微喷头或滴头,将水分肥料均匀准确地自接输送到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上层中进行灌溉。3、渗灌技术渗灌技术是继喷灌和滴灌之后又一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渗灌技术是将水增压,通过低压管道送达渗水器(毛细渗水管、瓦管和陶管等),慢慢把水分及可溶于水的肥料、药物输送到植物根部附近,使植物主要根区的土壤经常保持最优含水状况的一种先进的灌溉方法。当前81页,总共160页。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设计手段节材本地建材高性能建材资源再利用当前82页,总共160页。绿色建筑材料的含义绿色建筑材料,即生态建材,是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国际上也称为“健康建材”或“环保建材”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满足环保、健康、安全的要求,在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大力提倡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建材的开发成为建筑材料工业的热点,绿色建筑材料的选用和研究成为绿色节能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建筑节能保温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当前83页,总共160页。绿色建筑材料的特点绿色建筑材料在发展过程中综合了化学、物理、建筑、机械、冶金等学科的新兴技术,有以下特点:

(1)

轻质主要以多孔,容量小的原料制成,如石膏板、轻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等。轻质材料的使用可大大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满足建筑向空间发展的要求。(2)高强一般常见的高强材料有金属铸件、聚合物浸溃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等。绿色建筑的高强度特点,在承重结构中可以减小材料截面面积,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及灵活性。(3)多功能是指材料具有保温隔热、吸声、防火、防水、防潮等性能,以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及自防性能。如膨胀珍珠岩、微孔硅酸钙制品及新型防水材料等。当前84页,总共160页。绿色建筑材料的特点(4)应用新材料及工业废料原料选用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等工业新材料或排放的工业废渣、废液。这类材料近年发展较快,如内外墙涂料、混凝土外加剂、粉煤灰砖、砌块等。(5)复合型运用两种材料的性能进行互补复合,以达到良好的材料性能和经济效益。复合型的材料不仅具有一定强度,还富有装饰作用,如贴塑钢板、人造大理石、聚合物浸溃石膏板等。(6)工业化生产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规范化、系列化。如墙布、涂料、防水卷材、塑料地板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当前85页,总共160页。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标准应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选用可循环、可回用和可再生的建材;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遵循模数协调原则,减少施工废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选用蕴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减少建材在全寿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使用原料消耗量少和采用废弃物生产的建材;使用可节能的功能性建材。当前86页,总共160页。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标准结合构筑可持续建筑和社会经济条件及法规的要求,绿色建材应符合以下几项标准:①资源效率。资源效率的标准主要有:可回收使用,天然、大量的可再生材料,生产过程消耗低,材料当地化,可重新制造,本身可再循环使用,耐久性高等。②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指材料本身制造过程能耗低,且有助于降低建筑物和设备的能耗③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指材料无毒、较低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防潮:维护简单等

④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指材料可以降低建筑物及设施的用水量。⑤经济合理。经济合理指材料在满足建筑系统要求的同时其整个生命周期成本较低。当前87页,总共160页。设计手段节材建筑造型简约、不采用大量装饰性构件近几年我国建筑界有一股势力,追求建筑的“新,奇,特”,盲目相信某些世界级建筑设计大师的作品,将建筑造型做的离奇,夸张,怪诞,连国外都惊诧我们为什么愿意做世界建筑师的“实验场”。为了别出心裁,作不必要的变化造型,不合理的超大结构,不均匀对称的平面设计,使得建材用量剧增。不少城市的房地产项目也刮起“欧陆风”,不惜重金在住宅外部做繁琐的欧式装饰,欧式建筑并不利于现代化施工,造价也比普通设计高出许多当前88页,总共160页。设计手段节材装修一体化尽可能采用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减少二次装修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污染我国普遍存在的商品房二次装修现象浪费了大量材料,应发展一次装修到位。商品房一次装修到位是指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也称全装修住宅。一次性整体装修可选择模块化设计模式,由房地产开发商,装修公司,购房者商议,根据不同户型推出几种装修菜单供住户选择。考虑到住户个性需求,一些可以展示个性的地方,如厅的吊顶,玄关可以空着,由住户发挥。一次装修到位不仅有助于节约,而且可减少污染和重复装修带来的扰邻纠纷,有助于保持房子寿命。当前89页,总共160页。设计手段节材家庭装修工厂化:家庭装修以木工,油漆工为主,而将木工,油漆工的大部分项目在工厂做好,运到现场完成安装。现场开工的同时,工厂进行同期生产木工制品,待现场的基础工程一完工,木制品就可以进入现场进行拼装,打破了传统的瓦工,木工,油工的施工顺序,大大节省了施工周期。

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与空间设计,能够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外墙用非承重构件,可使立面灵活多变,如采用轻质隔墙和外墙,可大大降低房屋自重,节省材料当前90页,总共160页。本地建材我国务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状况很不一样,所以各地区使用的建筑材料品种不能要求千篇一律,否则会给很多地方带来很大困难,例如很多地区使用的建筑材料需要从外地长途运输,增加了建筑成本,浪费了能源,也浪费了当地资源。所以应该实现建材本地化,就地取材,利用本地化建材建造相应的建筑,即建筑应该和本地化建材相适应。例如生土建筑就是一种充分利用当地材料资源的建筑形式。利用竹子建造的房屋当前91页,总共160页。本地建材建材本地化是减少运输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尽量选用本地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材,提高本地建筑材料和制品在工程中的比例。当前92页,总共160页。高性能建材采用高强建筑钢筋我国城镇建筑主要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钢筋用量很大。在相同承载力下,强度越高的钢筋,其在钢筋混凝土中的配筋率越小。相比于HRB335钢筋,以HRB400为代表的钢筋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和焊接性能优良等特点,应用于建筑结构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性性能优势。高强度钢结构当前93页,总共160页。高性能建材采用强度更高的水泥及混凝土我国城镇建筑主要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所以我国每年混凝土用量非常巨大。混凝土主要是用来承受荷载的,它的强度越高,同样截面积承受的重量就越大。反之,承受相同的重量,强度越高的混凝土,它的横截面面积就可以做的越小,即混凝土柱子,梁等建筑构件就可以做的越细,所以建筑工程中采用强度高的混凝土可以节省混凝土材料

采用散装水泥袋装水泥消耗大量的包装材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散装水泥是相对于传统的袋装水泥而言,指水泥从工厂生产出来后,不用任何小包装,直接通过专用设备或容器,从工厂运输到中转站或用户手中。当前94页,总共160页。高性能建材

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商品混凝土是指水泥,砂石,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集中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采用专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以商品形式出售,并运送到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商品混凝土也称预拌混凝土,性能稳定性比现场搅拌好的多,这对于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十分重要。商品砂浆是指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砂浆拌合物。商品砂浆也称为预拌砂浆,包括湿拌砂浆和干混砂浆两大类。采用商品砂浆可明显减少砂浆用量,而且性能比现场搅拌砂浆更稳定,质量更好,更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采用专业加工配送的商品钢筋专业化加工配送商品钢筋是指在工厂中把盘条或直条钢线材,用专业机械设备制成钢筋网,钢筋笼等钢筋成品,直接销售到建筑工地,从而实现建筑钢筋加工的工厂化,标准化及建筑钢筋加工配送的商品化和专业化。

当前95页,总共160页。建筑工业化以预制混凝土构配件为典型模式的建筑工业化生产与传统施工相比较,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建材浪费,同时可以减少施工的粉尘,噪声污染。工业化住宅采用干估计或木骨架,配以复合墙体和楼板,在生产线上组装成盒子结构,坡屋顶也是在工厂里分段制作好的,下料,切割,拼装,焊接等工序都是在生产线上自动完成的,喷刷涂料等工序则有工业机器人负责操作,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量。提高建筑物的工厂预制程度,基本实现施工现场的作业组装装配,能确保建筑物寿命在工厂预制环节得到保证,并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客观的能源和材料。

当前96页,总共160页。资源再利用“再生房屋”,意指建造房子采用的建筑材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废弃物。可以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的废弃物很多,主要有建筑垃圾----废弃混凝土。废弃建筑塑料。废旧防水卷材,废旧玻璃。工业废弃物-----粉煤灰,矿渣,硅灰,淤泥。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过去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造成不容忽视的后果:恶化生态环境,垃圾堆场占用大量耕地。随着我国耕地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循环利用建筑垃圾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和环保部门必须组织实施的产业。当前97页,总共160页。资源再利用在规划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旧建筑进行改扩建,最大限度地利用旧建筑材料,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循环使用性能(可循环材料包括了:金属材料、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合理设计垃圾分类收集用房,并满足当地规划部门要求。利用废弃物建造的住宅旧建筑再利用当前98页,总共160页。建筑物理环境设计技术光环境设计声环境设计风环境设计室内空气质量当前99页,总共160页。建筑光环境设计建筑光环境是建筑环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产、工作、学习场所,良好的光环境可以振奋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人身安全和视力健康。在娱乐、休息,公共活动场所,光环境可以创造舒适优雅、活泼生动,或者庄重严肃的环境气氛,对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感受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建筑光环境应尽可能利用天然光源,仔细考虑窗的面积及方位,必要时可设置反射阳光板或光导管等天然光导入设备;建筑内装修可采用浅色调,增加二次反射光线,通过这些手段保证获得足够的室内光线,并达到一定的均匀度,由此减少白天的人工照明。同时室内照度不可太小但也不能太大,在保证良好的建筑光环境同时,应尽可能降低室内照明能耗。当前100页,总共160页。建筑光环境设计建筑光环境是建筑环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产、工作、学习场所,良好的光环境可以振奋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人身安全和视力健康。在娱乐、休息,公共活动场所,光环境可以创造舒适优雅、活泼生动,或者庄重严肃的环境气氛,对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感受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建筑光环境应尽可能利用天然光源,仔细考虑窗的面积及方位,必要时可设置反射阳光板或光导管等天然光导入设备;建筑内装修可采用浅色调,增加二次反射光线,通过这些手段保证获得足够的室内光线,并达到一定的均匀度,由此减少白天的人工照明。同时室内照度不可太小但也不能太大,在保证良好的建筑光环境同时,应尽可能降低室内照明能耗。当前101页,总共160页。建筑光环境设计建筑光环境设计概述1、设计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的空间。2、采用自然光调控措施,如采用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等。3、室内照明尽量利用自然光,如不具备自然采光条件,可利用光导纤维引导照明。4、照明系统采用分区控制,场景设置等技术措施避免过度使用。5、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局部照明可调节。利用反光板提高室内采光效率利用导光管提高室内采光效率当前102页,总共160页。建筑光环境设计6.立面设计上合理布置房间朝向,取得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卫生间均设计有自然的采光通风窗,结合新材料新技术,采用合理、经济的遮阳技术;利用模拟软件对室内自然采光设计进行模拟分析,例下表;通过优化调整户型,进一步优化室内采光系数、采光均匀度,达到更好的采光效果,确保自然采光能满足室内人员作业的需求小区最不利户型采光系数及采光均匀度模拟值利用Ecotect进行的户型采光模拟当前103页,总共160页。建筑光环境设计天然采光新技术目前新的采光技术往往利用光的反射、折射或衍射等特性,将天然光引入,并且传输到需要的地方。新的采光技术的出现主要是解决以三方面的问题:1)解决大进深建筑内部的采光问题。由于建设用地的日益紧张和建筑功能的日趋复杂,建筑物的进深不断加大,仅靠侧窗采光已不能满足建筑物内部的釆光要求。2)提高采光质量。传统的侧窗采光,随着与窗距离的增加室内照度显著降低。3)解决天然光的稳定性问题。天然光的不稳定性一直都是天然光利用中的一大难点所在,通过日光跟踪系统使用,可最大限度地捕捉太阳光,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室内较高的照度值。当前104页,总共160页。建筑光环境设计天然采光新技术1、导光管导光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收集日光的集光器,传输光的管体部分和控制光线在室内分布的出光部分。管体部分主要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来传输太阳光。光扩散元件部分则是通过漫反射或其他扩散附件来调节阳光进入房间的形式。实际中垂直方向的导光管普遍应用,穿过结构复杂的屋面及楼板,把天然光引入每一层直至地下层。2.光导纤维光导纤维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的高新技术,目前光纤应用于照明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光导纤维采光系统一般也是由聚光,传光和出光三部分组成。可以灵活地弯折,而且传光效率比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当前105页,总共160页。建筑光环境设计天然采光新技术3、采光搁板采光搁板是在侧窗上部安装一个或一组反射装置,使窗口附近的直射阳光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进入室内,以提高房间内部照度的采光系统。配合侧窗,这种采光搁板能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为进深小于9m的房间提供充足均匀的光照。

4、导光棱镜窗导光棱镜窗是利用棱镜的折射作用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使太阳光照射到房间深处。导光棱镜窗的一面是平的,一面带有平行的棱镜,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窗户附近直射光引起的眩光,提高室内照度的均匀度。同时由于棱镜窗的折射作用,可以在建筑间距较小时,获得更多的阳光。

当前106页,总共160页。建筑声环境设计所谓的建筑声环境指的是室内环境的音质问题以及对振动和噪声的控制问题。一个理想的声环境需要的声音(如讲话、音乐等)能够高度保真,而不需要的声音(即噪声)不会干扰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研究声音质量(即音质)问题的建筑声学是现代声学最早发展的一个分支,而研究减少噪声干扰的振动和噪声控制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工业、交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最新分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已成为现代化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其影响面非常广,几乎没有一个城市居民不受到噪声的干扰,和危害,所以建筑声环境质量保障的主要措施是针对振动和噪声的控制。噪声控制的基本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外声学环境。当前107页,总共160页。建筑声环境设计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绿色建筑声环境制订专门标准,对于一般建筑(学校、住宅、医院、旅馆以及工业建筑等),我国已经制定订出《民用建筑隔声设计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等标准和规范,其它建筑的声环境标准也在各有关规范中作了规定。我国《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治》(GB50118-2010)规定了在住宅、学校、医院及旅馆建筑的室许噪声级和隔声标准。标准都是建筑规范中的“低限”标准,绿色建筑应不小于这些标准,但是也不是标准越严、越高越好,而是应有“度”当前108页,总共160页。建筑声环境设计声音环境技术概述采取动静分区的原则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如居住空间不与空调机房、电梯间等设备用房相邻,减少对有安静要求房间的噪声干扰;合理选用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保证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的要求;综合控制机电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噪声,如选用低噪声设备,在系统、设备、管道(风道)和机房釆用有效的减振、减噪、消声措施,控制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当前109页,总共160页。建筑声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中的声环境设计技术---建筑的布局与设计建筑的总体布局要依照建筑周围和内部噪声源情况结合建筑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设计,如确定住宅小区内建筑物布局时,临街布置不怕噪声干扰的建筑形成内部诸建筑物的隔声屏障,建筑宜平行于街道布置;区域内部产生噪声的建筑如设备用建筑宜集中布置,并与安静建筑有适当防护距离,在其间设置绿化带、声屏障或采用其它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隔离。

软件模拟小区声环境当前110页,总共160页。建筑声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中的声环境设计技术---建筑平剖面设计建筑平剖面设计时要将不怕噪声干扰的房间布置在面临室外噪声源的一侧,作为安静房间的屏障;将吵闹的房间和安静房间隔离,吵闹房间宜集中布置、上下对应;平面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协调,充分发挥结构墙体优良的隔声性能;建筑中设备用房如风机房、水泵房要采取减振、吸声、隔声措施以消除其对建筑内部声环境的影响。

当前111页,总共160页。建筑声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中的声环境设计技术---建筑构造设计建筑的构造设计必须考虑对空气声和固体声的隔绝。墙体构造设计要严格按照有关隔声标准要求进行;楼板隔绝撞击声的能力是目前建筑声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光裸的混凝土楼板上采用刚性面层时其撞击声指数均80dB(A)以上,不能满足一般建筑(如住宅、医院、学校等)的隔声要求,要采用弹性楼地面层,浮筑楼板或在楼板下增加隔声顶棚等措施予以解决;建筑的门窗是建筑物围护结构中隔声的薄弱环节,在构造设计时必须注意其隔声性能,并结合节能、防盗等功能考虑。建筑装饰采用的饰面材料和构造对建筑空间内的声音传播和反射都有影响,因此要根据使用空间的要求考虑其隔声和吸声性能。建筑的走廊、门厅等处的墙面、顶棚装修时适当布置一些吸声材料,这对改善整个建筑的声环境非常有效。

当前112页,总共160页。建筑声环境设计建筑设备设计中的声环境设计技术建筑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建筑空间的声环境影响随建筑设备的增多而日趋严重。为此,必须从声环境的角度考虑建筑设备的选型,要尽量选择噪声水平低的设备,使其符合建设项目的声环境标准;设备安装时要考虑隔振隔声措施;在管道系统中,要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低流体的流速,并增加消声器或采用柔性接口;安装管道时增加隔声或隔振衬垫。当前113页,总共160页。建筑声环境设计建筑环境中的有源控制技术1.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所谓有源噪声控制即是在噪声环境中,将釆用传声器探测到的噪声信号传输至控制器,由控制器产生的新声波(次级声源)与原噪声声级相同但相位相反,从而使环境噪声降低。在声学学科的许多领域对有源噪声控制进行着广泛的研究,某些技术也已进入应用阶段。在建筑声学中同样可以有效地运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例如利用小型扬声器或激励器作为次级声源放置在双层轻质墙板中间(或装置在墙板上)以提高轻质结构的隔绝空气声的能力,以及利用有源声吸收、有源声屏障来有效控制噪声。当前114页,总共160页。建筑声环境设计建筑环境中的有源控制技术2、电子声掩蔽技术电子声掩蔽技术是在建筑空间内由隐藏于吊顶的扬声器发出均匀分布的背景噪声,利用声音的掩蔽效应,这样既能对工作区之间传递的语言声起到干扰作用,又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电子声掩蔽技术的关键是产生噪声的频谱、声级、覆盖均匀度和突出感,一个调节良好的电子声掩蔽系统,应该使使用者感觉不到有人工噪声源的存在。当前115页,总共160页。建筑热环境设计热环境设计技术概述优化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防止因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过高过低、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等引起的不舒适感;设置室内温度和湿度调控系统,使室内的热舒适度能得到有效的调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