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前滚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体育-《前滚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体育-《前滚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体育-《前滚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体育-《前滚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与健康》教案教材1、技巧:前滚翻2、身体素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知道前滚翻的动作要令和该技术动作的基本练习方法,了解其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能力目标:80%以上的学生前滚翻时能做到团身滚动,并且能创编出多种姿势的滚翻,从而发展学生的滚翻能力。情意目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并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有较高的热情,学习气氛好。运动负荷:前滚翻15次以上/人身体素质每人选2~3项,每项练习2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练习次数准备部分一、常规三、准备活动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场地、器材,等候上课。在集合地点观察、检查学生服装,并接受体育委员汇报。1、“同学们好!”2、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目标和要求。3、安排见习生。(一)游戏:喊数抱成团听哨音抢座位(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要求和规则等。(抢座位是一张垫子一边坐三人)(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3)练习中进行适当的讲评。1分4分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同学按约定地点集合,检查到班人数并向老师汇报出勤情况。班成二列横队集合。组织如图一:×O×O△☆(图一)“老师好!:认真听讲,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等。见习生按要求随堂听课,做力所能及之事。1、学生认真听讲,记住练习的方法、规则和要求。2、根据口令进行集体练习。3、组织:学生按1—8组的顺序呈一路纵队进行练习。4、路线如图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时间54学生活动54练习次数基本部分广前滚翻2、徒手操提踵运动2)头部运动3)肩部运动3)体侧运动4)腹背运动5)腿部运动6)跳跃运动7)踏步教师播放音乐并领做,同时适当语言提示或口令指挥。提示: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动作的改编或夸大。1、教师提问,导入学习内容。“球”、“正方体”等实物示范滚动,并要求学生积极回答问题。2、辅助性性练习。3、教师示范团身滚动的动作。“一蹲二撑三低头,团身滚动像皮球。”4、组织学生进行团身滚动练习。教师提问,启发诱导学生。(抬头就能看到天,问:低着头同样能看到天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动作进行评价。下发自学纲要,出示小黑板,组织学生进行前滚翻动作的尝试练习。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讲解并示范动作,同时进行保护与帮助的示范。10、巡视纠错,提示学生相互观察,轮流进行保护与帮助。11、请学生出列表演,集体进5分22分36 3672728181☆图二1、学生跟随音乐,认真模仿老师的动作。学生可以在教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动作的改编或夸大。2、组织:队形如图二,男生站在后半圆上,女生站在前半圆上。(各自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1、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动作。2、学生开动脑筋,认真试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球”。3、学生认真模仿进行团身滚动练习。4、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可以进行讨论。请同学回答并进行示范。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7、学生认真看老师示范,明确技术动作的要点。8、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9、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各4*8拍不定5次5~8次5~8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练习次数结束部分二、身体素质行讲评。12、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次练习,增加辅助手段。13、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创新练习(做不同姿势的滚翻),培养滚翻能力和创新能力。14、教师对学生们的创新进行评价。1、教师下发练习菜单,并提出一定的要求。1)高抬腿跑30个×2次2)仰卧起坐一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放松。2、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情况。3、布置课后作业,安排学生收器材。4、“同学们再见﹗”8分5分参与集体评价与自我评价之中。10、学生自选练习。11、展开想象力,创造力,勇于进行实践创新。1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新动作交流。1、组织:在自己小组周围进行练习,也可自由组合进行散点练习。1、学生前后搭配互相放松2、学生认真听讲,共同参与小结,明确存在的问题。3、值日生按要求回收器材。4、“老师再见!”5~6次任选2~3项实施情况记载班级预计负荷练习平均42%135次/密度心率日期场地器材垫子24块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身体正处快速发展阶段。在心理上渴望求新、求异、求趣,但又怕伤害,既希望获得他人的注意与肯定,又缺乏一定的自信心。而且该阶段的学生学习兴奋点分散,不喜欢单调的课,所以在安排教材时,要力求新颖,学生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通过了解,大部分学生初一都学过前滚翻、后滚翻,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不自信、不熟练。效果分析首先,通过本次课的学习,90%的男同学能够圆满的完成整个技术动作,80%的女同学能够圆满的完成整个技术动作。其余同学基本能够完成技术动作。其次,学生的协调性得到了一定提高。再次,通过本课学习,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学生体会到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教材分析本教材为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七年级技巧单元的必修课,它是人体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前滚翻教材是最基础的滚翻教材,活动形式接近生活,有自我保护的价值,通过前滚翻学习,能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以及增强其本位感觉。评测练习每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挨个展示前滚翻动作,全部达标小组加十分,只有一个不达标加八分,两个不达标加五分,三个不达标加一分,四个以上不达标不加分。课后反思通过大家对我的课进行了积极的评价,每位老师都给了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对这节课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我总结出本节课中有三个亮点和三个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优点一: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能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前滚翻动作要领传授的教学中,开始我采用了通过三个过程:一、辅助性练习,让学生先熟悉前滚翻的分解动作,使学生有个初步的认识。三、教师示范几次正确的前滚翻动作,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这样通过直观观察再进行示范讲述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前滚翻技术,使我后来的教学能够顺利的进行。

优点二:在接下来检查练习成果时,我利用分组展示、教师用击掌鼓励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主动表现的欲望,使学生在其它同学观看的情况下重视自己的动作的正确性,积极的纠正自己的错误,其他同学在看到别人在做的时候所出现的问题,能够自我发现类似的问题并能自我的纠正动作,并能够积极的评价别人的动作。

优点三:把自由练习改成了分组练习,在这个环节上有效的避免了学生“越练越乱”的情况出现,使整个课堂的练习有序的进行,既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果,又便于老师的观察和学生的互相比较。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很成功,学生基本上在这个环节中掌握了前滚翻的技术动作。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一:在课堂中,我对部分个体差异的学生关注还是不够,有些偏胖的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很难完成动作,或者完成动作的质量不是很好,这个时候我应该重点去指导,并且积极的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信心。由于我对这些同学的疏忽导致了在后来的接力比赛时,有几个这样的学生不愿意投入到比赛当中来,怕别人笑话。所以在以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一定要多注意这一点,多给这些个体差异的同学一些关注,积极的评价,增进他们的练习信心。

不足之处二:前滚翻练习课上,一女生练习时总是向一侧倒下去。学生问我什么原因,我不假思索“照本宣科”地说:是两脚蹬地用力不均衡的缘故。课下,仔细琢磨这个动作产生的原因,才发现自己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误导了学生。双脚蹬地运用力不均衡或者两手臂撑垫屈臂有先后,只能导致身体向侧前方滚翻,而决非向侧倒。产生侧倒的原因:一是双脚蹬地力量小,提不起臀部,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不足以推动身体前滚;二是双脚蹬地后身体重心移至双臀时,手臂软弱无力,无瞬间撑直过程,导致上体低头含胸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只能使头顶触垫而导致侧倒。二者兼俱,才是侧倒的主要原因。蹬地用力而臂无力能导致抢脸或扭劲,臂撑直而蹬地无力只能产生头顶触垫、跪垫现象。通过,对前滚翻的这两种错误动作的比较分析,它提醒我不能不加变通地套搬回答,不能抱着一成不变的眼光千篇一律地看问题。要认真领会,仔细琢磨,有针对性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出现错误,不能文过饰非、敷衍塞责。不足之处三:语言评价比较简单,还需要更加丰富,更吸引学生。这方面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总结多积累,多向组内老师请教学习。课标分析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