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八年级历史教案_第1页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八年级历史教案_第2页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八年级历史教案_第3页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八年级历史教案_第4页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八年级历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鞍山市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王媛媛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校:鞍山市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姓名:王媛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与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上课伊始,师生互相问候。提问:这种互相问候体现了什么?(平等,彼此的尊重)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师生模拟:老师:老爷们请期起立!老爷们好!众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众生:升官发财!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场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新文化运动》。讲授新课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教师讲述: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政治及思想界更是出现沉闷、彷徨。PPT展示材料:材料:①图片“袁世凯祭天祭孔”“袁世凯复辟称帝”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了抵制和对抗民主共和的理念,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运功。③1913年后,袁世凯接连发布《尊孔令》、《祭孔令》,并组织了“中华民国”首次官祭孔子活动。教师讲述:(结合上述材料)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又陷入了混乱的局面之中。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得百姓生活民不聊生,而一些杂志更是大力宣传封建思想。这样的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成为了套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那么,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PPT展示材料:①“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②“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陈独秀③图片材料: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的照片设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教师讲述:(师生共同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回想中国的历史,中国自被西方列强打开大门后,就被动地经历撞击带来的剧痛。中国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近代化探索。先学人家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是打不过日本。于是开始学制度。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一拿到中国就变样了。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新的国家需要新的国民,新的国民需要新的思想。于是他们掀起了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2、兴起讲述新文化概念:“新文化”的含义:资产阶级文化(民主、科学、平等、自由、共和、宪政、人权等理念。)设问:阅读教材,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设问:哪件事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生: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设问: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什么?生:《新青年》、北京大学设问:北大是很多人梦想的学府,它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谁起了重要作用?生:蔡元培(阅读教材P57“人物扫描”,了解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教师讲述:1989年(戊戌变法)创办京师大学堂。1912年民国建立后,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老师都是前清的举人、进士或翰林,学生读书的目的是将来出来做官。那时候的北京大学和衙门差不多,充满了官场风气。后来学贯中西的蔡元培先生来到北大任校长。设问:他到了北大担任校长,要改造北大。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生: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设问: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生: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阵地的原因: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思想自由”:实质是让新思想能在北大得以传播;“兼容并包”:鼓励新思想的倡导者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正是由于蔡元培先生的这种进步的思想,使北大汇聚了很多精英人才,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北大讲台上有西装革履的进步人士,也有身穿马褂的封建遗老。过渡:可以说,当只是一个充满了冲突的时代。那么,就是在这样充满冲突的时代,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课件展示祥林嫂的故事)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一)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PPT展示:丽春之日,丈夫夭折.祥林嫂在生命和“名誉”之间,它依然选择了“名誉”,即永远的有祥林名誉权的“不嫁二夫”的寡妇。然而她婆婆却再也容不下这个克星,用极其野蛮的手段把她嫁给了贺老六。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错,可她却要被人认为不吉祥。她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节,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干不净”。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嫂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在冻饿死去了·····设问:祥林嫂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虚构的人物。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祥林嫂是谁害死的,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生:吃人的封建礼教设问:封建礼教就像一张网一样套在人们的身上,既限制了人们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那么,针对这一现象,新文化运动提出了什么内容?生: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设问:什么是旧道德?这套道德规范对民众生活和国家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生:儒家的“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学说。教师讲述:新文化运动抨击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新道德,提倡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其中,以鲁迅为代表,他使用白话文的文学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推翻这“吃人”的社会。他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摘自《狂人日记》过渡:新文化运动除了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以外,还向我们介绍了两位先生。2、提倡民主与科学PPT展示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设问:上述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什么内容?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生:(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2)指民主与科学。(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述这两个词语)(阅读P57书下注释)教师总结:由陈独秀首先提出的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两大旗帜,被称为“德先生”“赛先生”。“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设问: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有什么不同?生:已经由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层面深入到思想文明层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文化层面要实现一个民主科学梦。(目的:结合之前的知识,综合认识近代以来的探索)3、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设问:阅读这两首诗,看看它们在文体和语言风格上有何特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生:第一首诗为古代文言文;语言雕琢、艰涩、枯燥。第二首诗是白话文;语言通俗易懂、平易、新鲜活泼设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生: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合作探究: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新思想、新文化?生:白话文教师总结: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更是一场文学革命。设问:提倡使用白话文的代表人物都有谁?生: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强调写文章“需言之有物”,不能无病呻吟。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到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教师讲述: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走进那场新文学和旧文学之争。观看视频《建党伟业》片段。(目的:寓教于乐,直观感受)以表格形式总结新文化运动内容:(同时找几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内容诠释抨击旧道德旧文化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设问:这场新文化运动“新”在哪?生:自由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新”在四个方面: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二)意义设问: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生:自由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局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设问: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要辩证地看问题。课堂小结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随堂练习1、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这份出版物应该是(B)A.《时务报》B.《新青年》C.《民报》D.《申报》2、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做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树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B)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3、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大旗是(C)A.自强求富B.爱国救亡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材料2“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请回答:(1)请你判断陈独秀发表此(材料1)观点时的社会背景。答: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正在推行“尊孔复古”,为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