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_第1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_第2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_第3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_第4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第1页/共83页2、高层建筑结构特点⑴占地面积小、获得建筑面积多:对城市造成热岛效应或影响周边采光,玻璃幕墙可能造成光污染现象。⑵可提供更多空闲场地:可用作绿化,提供充足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效果。⑶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起控制作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⑷侧向位移须限制:层间位移过大,将导致承重构件或非承重构件损坏;⑸工程造价较高:竖向交通和防火要求导致。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第2页/共83页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3、多高层结构常用结构体系框架结构筒体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常用结构体系9.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第3页/共83页组成:纵、横梁和立柱组成特点:平面布局灵活,易于设置大房间的需要,承受竖向荷载很合理。

框架的抗侧刚度小,

抵抗水平荷载能力较差。应用:

非地震区:15-20层

地震区:10层以下框架结构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第4页/共83页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组成:由钢筋混凝土的墙体,组成房屋的结构体系。特点: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有很大的抗侧刚度。

但房屋被剪力墙分割成较小空间,不适用于需大空间的建筑物。应用:15-50层,用于高层住宅、旅馆、写字楼等。剪力墙结构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第5页/共83页组成:由若干框架和局部剪力墙组成。特点: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担。兼有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的优点。应用:15-30层的办公楼、公寓、旅馆等。

北京东华金座,位于北京市宣武区,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73.84米,地上20层、地下3层。集商业、娱乐、居住功能为一体,地下室为人防工程及车库,裙房12层为商场、餐厅,裙房3层为会所。4层以上主体建筑分为三部分:18层的北楼为住宅,20层的东西塔楼为酒店式公寓。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第6页/共83页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筒体结构组成:由钢筋混凝土墙或框架柱(框筒)组成。特点:将剪力墙集中到房屋内部或外围,形成空间封闭筒体,使结构既有极大的抗侧刚度,同时又能获得较大的空间。应用:一般用于45层左右

甚至更高的建筑。美国西尔斯大厦为成束筒结构。位于芝加哥市。由9个22.9米见方的正方形组成。大厦平面随层数增加而分段收缩,在51层以上切去两个对角正方形,67层以上切去另外两个对角正方形,91层以上又切去三个正方形,只剩下两个正方形到顶。

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第7页/共83页成束筒结构常用几种筒体结构: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第8页/共83页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4、多高层建筑设计一般原则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原则平面布置①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②平面长度、突出部分的控制:凹角处加强③避免出现薄弱部位:角部重叠或细腰部。竖向布置①规则、均匀:避免结构错层和局部夹层;②刚度均匀连续:由下而上渐小,不突变。控制高宽比保证必要的抗侧移刚度,表9.2设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表9.2

结构体系非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框架、板柱-剪力墙5542框架-剪力墙5543剪力墙6654筒中筒框架-核心筒6654第9页/共83页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5、多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分类及其特点竖向荷载恒荷载: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的自重楼面活荷载:按《荷载规范》选用

屋面荷载;均布活载、雪荷载、积灰荷载、施工检修荷载第10页/共83页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水平荷载风荷载:水平集中力地震作用:各楼层处的水平集中力作用位置:楼屋面节点处作用方向:迎风面一侧

可能有左风、右风两种可能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5、多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分类及其特点

地震作用与荷载的区别在于:荷载是对结构的直接作用,而地震作用是对结构的间接作用。第11页/共83页7.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5、多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分类及其特点荷载特点

随高度H增加,水平荷载产生的效应快速增加,水平荷载将成为控制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竖向荷载下:结构中仅轴力N随H呈线性关系,

M、V并不增加;水平荷载下:M、V均随H增加而呈快速增长,侧移也增加更快。低层民用建筑:竖向荷载起控制作用多层建筑: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共同起控制作用高层建筑:水平荷载起控制作用.9.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第12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7.2框架结构1、框架结构的组成和分类组成梁基础柱刚性节点固定连接第13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7.2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类型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全部构件现场浇注优点:整体性好、抗震性好、刚度大、预埋铁少、平面布置灵活……缺点:耗模板量大、工期长、现场湿作业量大、冬施需防冻……全部构件预制,现场装配连接优点:省模板、工期短、构件可标准定型化……缺点:预埋件多、整体性差、抗震性差、用钢量大、

……

预制构件,现场安装就位,在连接处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优点:省模板、预埋件少、工期短、用钢量少、抗震整体性好……缺点:施工复杂、增加了现场混凝土二次浇注工作量

……第14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7.2框架结构2、框架结构的布置结构布置原则开间、进深尽可能统一:构件类型规格尽可能少平面应简单、规则、对称:尽可能使受力合理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避免突变、错层、局部夹层控制房屋高宽比H/B≤4:保证必要的抗侧移刚度

设置必要的变形缝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伸缩缝

装配式室内≤75m

露天≤50m

整体式装配整体式

室内≤55m

露天≤35m变形缝对构造、施工、结构整体性等不利,基础防水不易处理,实际采用可靠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如设置后浇带)减少或避免设缝第15页/共83页柱网布置生产工艺要求建筑平面布置要求结构受力合理

方便施工7.2框架结构布置方式:内廊式、跨度组合式7.2框架结构柱网应与建筑分隔墙体布置相协调使竖载下结构内力均匀分布合理易施工:进度快、造价低、保质量第16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

承重框架布置7.2框架结构

横向框架承重

纵向框架承重

纵横向混合承重(预制板、现浇板)

纵横向混合承重(井式楼盖)横向框架承重:横向刚度大、有利于抵抗横向水平荷载,纵向连系梁较小,利于房屋采光、通风。纵向框架承重:横向连系梁较小,利于设备管线穿行,开间布置灵活,但横向刚度差。纵横向混合承重:纵横向梁截面均较大(刚度大),整体性能好,采用较多。第17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7.2框架结构本节小结⑴框架结构的类型: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应了解各类型特点;⑵框架结构布置原则:建筑方案的确定应考虑结构受力的合理性,宜简单、规则、对称、均匀。⑶承重框架的布置方案:横向、纵向、纵横向承重,各方案的利弊应了解。注意:承重方案与框架类型的区别!作业:思考题第18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3、框架结构受力特点7.2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空间体系)纵向平面框架横向平面框架横向平面框架纵向平面框架计算简图杆件——用轴线表示节点——刚接节点层高底层柱:基础顶面到一层梁顶其它层柱:各层梁顶之间距离跨度——柱轴线间距第19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7.2框架结构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内力近似计算方法分层法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简图

分层法计算假定:①框架无侧移;②每层横梁上荷载对其它层横梁无影响。

计算思路:可将一个多层框架分解为多个单层开口框架,使每一框架节点数量大幅度减少,有效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第20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内力近似计算方法分层法弯矩二次分配法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简图7.2框架结构第21页/共83页竖载下内力特点7.2框架结构M图--N图V图7.2框架结构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第22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竖载下内力特点7.2框架结构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M图框架梁:呈抛物线形分布,跨中截面+Mmax,支座截面-Mmax框架柱:呈线性分布,柱上下端M最大V图框架梁:呈线性变化,端部支座截面Vmax框架柱:沿层高呈均匀分布N图框架柱:截面产生轴向压力,“-”表示受压第23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内力近似计算方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简图反弯点法D值法反弯点法适用范围:

梁柱刚度之比值ib/ic≥3反弯点法计算假定:①框架横梁刚度无穷大——无变形;②各层柱上下端节点转角相同:各柱反弯点位于柱中点,底层柱位于距柱底2/3层高处。7.2框架结构第24页/共83页D值法内力近似计算方法7.2框架结构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反弯点法D值法适用范围:

梁柱刚度之比值ib/ic<3反弯点法计算误差:①假定ib/ic=∞:横梁无变形,节点无转角;②假定各层柱上下端节点转角相同,反弯点位于柱中点。D值法——修正反弯点法修正①:柱的侧移刚度修正②:调整反弯点高度7.2框架结构第25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水平荷载下内力特点M图V图N图-++-7.2框架结构第26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水平荷载下内力特点M图框架梁柱:均呈线性分布,梁、柱支座截面分别产生±MmaxV图框架梁:各跨内呈均匀分布框架柱:沿各层高内呈均匀分布N图框架柱:截面产生轴向力,部分柱内受拉,部分柱内受压。“-”为压,“+”为拉7.2框架结构第27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控制截面及内力组合控制截面——结构构件中需要按其内力进行配筋计算的截面。内力组合——寻求结构构件的最不利内力,作为配筋依据。框架梁端部支座截面+Mmax:确定梁端底部纵筋-Mmax:确定梁端顶部纵筋Vmax:确定箍筋及弯起钢筋+Mmax:确定梁下部纵筋-Mmax:确定跨中可能的顶部纵筋跨中截面7.2框架结构第28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控制截面及内力组合框架梁跨中纵筋跨中纵筋支座负筋跨中可能负筋支座箍筋7.2框架结构第29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控制截面及内力组合7.2框架结构框架柱端部截面│Mmax│及相应的N、VNmin及相应的M、VNmax及相应的M、V可能大偏压可能小偏压第30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控制截面及内力组合框架柱端部截面柱上端纵筋柱下端纵筋箍筋7.2框架结构第31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侧移特点:愈往上层间侧移愈小原因: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特点:愈往上层间侧移愈大原因:柱轴向变形不一致引起7.2框架结构侧移组成总体剪切变形总体弯曲变形第32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侧移侧移组成总体剪切变形总体弯曲变形

随着H/B的增大,弯曲变形所占比例增大,总体呈现剪切变形。7.2框架结构第33页/共83页框架结构的侧移7.2框架结构特点:愈往上层间侧移愈小原因: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特点:愈往上层间侧移愈大原因:柱轴向变形不一致引起侧移组成总体剪切变形总体弯曲变形层间侧移控制控制原因侧移过大,影响电梯正常运行;填充墙出现裂缝,内部装修层剥落;竖向荷载作用下附加弯矩大。侧移控制△i/hi≤1/5507.2框架结构第34页/共83页⑷框架梁、柱应分别满足一般梁、柱的有关构造要求。⑸框架梁跨中上部钢筋≮2Φ12与支座负弯矩钢筋搭接,ll≮150mm;

梁支座负筋伸出柱边长度≮ln/4,箍筋沿全长均匀设置。⑹框架柱宜采用对称配筋,dmin≮12mm,ρmax≤5%,ρmin≥0.4%。四、非抗震设计现浇框架的构造要求1、一般构造要求7.2框架结构⑴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大荷载砼柱强度宜高⑵钢筋级别纵筋:HRB400或HRB335

箍筋:HRB335或HPB235⑶节点区砼:≥柱砼等级第35页/共83页纵筋的接头1、一般构造要求连接方式:绑扎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接头位置:受力较小区域,相邻纵筋接头应相互错开接头面积百分率绑扎搭接和机械连接:不宜大于50%

焊接连接:不应大于50%。接头间隔机械连接、焊接连接:≥35d,焊接≥500mm

绑扎搭接:≥600mm,搭接长度ll≮1.2la当纵筋d>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7.2框架结构第36页/共83页1、一般构造要求框架柱纵筋绑扎连接构造7.2框架结构第37页/共83页2、节点构造梁下部纵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①计算不利用其强度时:伸入节点las≮12d。②计算充分利用抗拉强度时,锚固在节点内:

直线锚固:≮la;

弯折锚固:水平段≮0.4la,竖直段上弯15d;

节点外搭接:节点外M较小处设接头ll≮la。③充分利用抗压强度时,节点直线锚固:≮0.7la。中间层中间节点梁上部纵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截断位置根据梁端负弯矩确定。柱纵筋应贯穿中间节点。7.2框架结构第38页/共83页2、节点构造7.2框架结构第39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

柱纵筋应贯穿中间节点中间层中间节点

当上、下柱筋直径或根数不同时,连接构造如图2、节点构造第40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2、节点构造中间层端节点⑴梁上部纵筋在端节点锚固:①直线锚固:≮la,且伸过柱中心线≮5d。②弯折锚固: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弯前水平段≮0.4la,弯后垂直段长度≮15d。⑵梁下部纵筋:锚固要求同中间层中间节点。⑶柱纵筋同中间层中间节点。第41页/共83页顶层中间节点2、节点构造①直线锚固:≮la,且必须伸至柱顶;

柱内纵筋应伸入顶层中间节点并在梁中锚固。②弯折锚固1:柱筋伸至柱顶向节点内弯折,弯折前垂直段长度≮0.5

la,弯折后水平段长度≮12d;框架梁纵筋同中间层中间节点③弯折锚固2:当顶层有现浇板h≮80mm且≮C20时,可向外弯入框架梁和现浇板内,弯折后水平段长度≮12d。7.2框架结构第42页/共83页顶层中间节点2、节点构造第43页/共83页2、节点构造顶层端节点柱内侧纵筋伸入节点锚固

-------同顶层中间节点。梁下部纵筋伸入节点锚固

-------同中间层中间节点。

柱外侧纵筋与梁上部纵筋在节点内搭接连接。7.2框架结构第44页/共83页2、节点构造顶层端节点

柱外侧纵筋与梁上部纵筋在节点内搭接连接。7.2框架结构第45页/共83页

伸入梁内柱筋截面积≮柱外侧纵筋的65%。当外侧柱筋ρ>1.2时,伸入梁内柱筋宜分两批截断,断点距离≮20d。

当梁上部纵筋ρ>1.2时,弯入柱外侧的梁上部纵筋宜分两批截断,断点距离≮20d。2、节点构造顶层端节点7.2框架结构第46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2、节点构造节点箍筋设置作用:约束柱筋和节点核芯区混凝土。构造:同柱中,但间距≯200mm。中间节点(四边均有梁)

——可只设沿周边矩形箍筋,即不设复合箍筋。顶层端节点采用柱顶外侧直线搭接时

——应符合纵筋ll内箍筋的构造要求。

第47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3、填充墙构造要求

采用砌体填充墙,必须与框架牢固连接①与框架梁底须用块材“塞紧”;②与框架柱间应紧密接触,沿高度每隔若干皮砖

用26钢筋与柱拉结。第48页/共83页五、现浇框架抗震构造措施1、结构抗震等级划分依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划分等级:一、二、三、四级,其中一级抗震要求最高。7.2框架结构6度:H≤30m四级,H>30m三级7度:H≤30m三级,H>30m二级8度:H≤30m二级,H>30m一级9度:H≤25m一级划分界限

第49页/共83页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表

结构体系类型设防烈度6789框架结构高度(m)≤30>30≤30>30≤30>30≤25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三二一一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m)≤60>60≤60>60≤60>60≤50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剪力墙三二一一剪力墙高度(m)≤80>80≤80>80≤80>80≤60剪力墙四三三二二一一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层框架二二一一不应采用不应采用剪力墙结构三二二一一筒体框架-核心筒框架三二一一核心筒二二一一筒中筒内筒三二一一外筒三二一一7.2框架结构第50页/共83页2、一般构造要求一级框架梁、柱和节点核芯区≮C30,其他各类构件≮C20;9度时≯C60,8度时≯C70。纵筋宜用HRB400级、HRB335级钢筋;箍筋宜用HRB335、HRB400和HPB235级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种类要求:一、二级抗震等级框架,其纵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比值≮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1.3。注意:施工中,不宜采用较高强度等级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纵筋。第51页/共83页纵筋最小锚固长度按laE

取用

7.2框架结构

钢筋锚固laE确定原则一、二级抗震等级:laE=1.15la

三级抗震等级:laE=1.05la四级抗震等级:laE

=1.0la第52页/共83页

钢筋接头柱纵筋接头宜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梁端和柱端箍筋加密区内不宜设接头,否则采用机械连接接头。当柱筋每侧>4根时,搭接水平面≥2。接头间隔和接头面积百分率同非抗震设防要求。7.2框架结构第53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箍筋

箍筋须做成封闭式,端部设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箍筋应与纵筋紧贴。当设置附加拉结钢筋时,拉结钢筋必须同时钩住箍筋和纵筋。第54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柱的箍筋形式柱的箍筋形式箍筋

第55页/共83页⑴截面尺寸高度:ln/hb≮4,hb/bb≯4,宽度:bb≮200mm,且bb≮bc/23、框架梁抗震构造要求⑵梁纵向钢筋1)梁端底部、顶面配筋量比值

原因①可能出现正弯矩;②一定受压筋可减小受压高度,提高梁变形能力。限值一级:≮0.5

二、三级:≮0.37.2框架结构第56页/共83页3、框架梁抗震构造要求2)梁端受拉纵筋ρ

限值:≯2.5%

原因:提高延性、耗散能量能力三、四级:≮212。限值一、二级≮214≮两端纵筋较大截面积的1/43)梁顶面和底面通长纵筋:原因:地震弯矩的不确定性(反弯点位置不确定)第57页/共83页7.2框架结构3、框架梁抗震构造要求5)框架梁支座上部纵筋延伸长度第一排:ln/3

第二排:ln/44)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纵筋适用:一、二级要求:d≯hc/20

6)框架梁下部纵筋伸入节点锚固:直线锚固时:≮laE;弯折锚固时:水平段≮0.4laE

,竖直段上弯15d;与非抗震设防不同之处:均按受拉考虑第58页/共83页7)框架梁内纵筋接头

一级抗震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二、三、四级抗震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采用焊接接头或搭接接头。

纵筋接头宜避开箍筋加密区,位于同一区段内的纵筋接头面积不应超过50%;当采用搭接接头时,其搭接长度要足够。7.2框架结构第59页/共83页8)梁的箍筋①框架梁两端须设置加密封闭式箍筋。原因:约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变形能力。7.2框架结构

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见下表: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采用较大者)箍筋最大间距(mm)(采用最小值)箍筋最小直径(mm)一2hb,500hb/4,6d,100Φ10二1.5hb,500hb/4,8d,100Φ8三1.5hb,500hb/4,8d,150Φ8四1.5hb,500hb/4,8d,150Φ6注:d为纵筋直径;当梁端纵筋2%时,dmin增大2mm。第60页/共83页8)梁的箍筋

一级:{200mm、20d}min②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二、三级:{250mm、20d}min

四级:≯300mm其中:d为箍筋直径较大值。③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④箍筋必须为封闭箍,弯钩135°,弯钩平直段长度≮箍筋直径的10倍和75mm的较大者。第61页/共83页4、框架柱抗震构造要求⑴柱截面尺寸 柱的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柱的剪跨比λ宜大于2,截面的长边和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其中,柱的剪跨比λ=Mc/Vch0,式中Mc为柱端截面的组合弯矩计算值(取上下端弯矩的较大值),Vc为柱端截面的组合剪力计算值,h0为柱截面有效高度。⑵柱内纵向钢筋柱中纵筋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柱中纵筋宜对称配置。②当截面尺寸大于400mm时,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7.2框架结构第62页/共83页③柱中全部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满足表9-5的规定,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④柱中纵筋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一级且剪跨比λ≯2的柱,每侧纵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⑤边柱、角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拉力时,柱内纵筋总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⑥柱纵筋的连接要求与梁相同,但应避开弯矩较大的位置和柱端箍筋加密区。框架柱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类别抗震等级一二三四中柱、边柱1.00.80.70.6角柱、框支柱1.21.00.90.8注: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时允许减少0.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应增加0.1。

7.2框架结构第63页/共83页⑶柱的箍筋①框架柱内箍筋常用形式如图9-20所示。7.2框架结构第64页/共83页②框架柱的上下两端须设置箍筋加密区。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加密区内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9-6采用。框支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以及一、二级抗震设防的框架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短柱由于主要是剪切破坏,因而需要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柱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mm)(采用较小值)箍筋最小直径(mm)箍筋加密区长度(mm)(采用较大者)一6d,100Φ10h(D)Hn/6(柱根Hn/3)500二8d,100Φ8三8d,150(柱根100)Φ8四8d,150(柱根100)Φ6(柱根Φ8)注:①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h为矩形截面长边尺寸,D为圆柱直径,Hn为柱净高;②柱根指框架底层柱的嵌固部位。7.2框架结构第65页/共83页③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d(d为箍筋直径较大者),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筋并钩住封闭箍筋。④柱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倍纵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倍纵筋直径。7.2框架结构第66页/共83页5、框架节点构造框架节点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水平箍筋,箍筋的最大间距、最小直径与柱加密区的要求相同,或比其要求更高。柱中纵筋不宜在节点区截断,框架梁上部纵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框架梁、柱中钢筋在节点的配筋构造参见非抗震设防要求现浇框架,但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相应的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7.2框架结构第67页/共83页7.3剪力墙结构一、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剪力墙结构的布置要求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⑴剪力墙在平面上应沿结构的主轴方向双向或多向布置,宜使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避免结构某一方向刚度很大而另一方向刚度较小。⑵剪力墙结构的平面形状力求简单、规则、对称,墙体布置力求均匀,使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尽量接近。⑶剪力墙墙体沿建筑物高度宜贯通对齐,上下不错层、不中断,墙厚度沿竖向宜逐渐减薄,尽量避免竖向刚度突变,在同一结构单元内宜避免错层及局部夹层。7.3剪力墙结构第68页/共83页⑷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内外墙应对直拉通。⑸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以形成明显的墙肢和连梁,不宜采用错洞墙。洞口设置应避免墙肢刚度相差悬殊。墙肢截面长度与厚度之比不宜小于3。⑹当建筑使用功能要求有底层大空间时,可采用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即框支剪力墙),但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落地剪力墙。在矩形平面的建筑中,落地横向剪力墙的数量不能太少,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少于全部横向剪力墙的30%,抗震设计时不宜少于全部横向剪力墙的50%。底层落地剪力墙和筒体应加厚,并可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以补偿底层的刚度。落地剪力墙和筒体的洞口宜布置在墙体的中部。7.3剪力墙结构第69页/共83页⑺落地剪力墙的间距lw应符合以下条件:非抗震设计时:lw≤3B,lw≤36m(B为楼面宽度)抗震设计时:lw≤2B,lw≤24m(8度抗震设防)

lw≤2.5B,lw≤30m(6、7度抗震设防)⑻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框支梁上方的一层墙体不宜在边端设门洞,且不得在中柱上方设门洞。落地剪力墙尽量少开门窗洞,若必须开洞时宜布置在墙体的中部。7.3剪力墙结构第70页/共83页二、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1、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剪力墙结构中的墙体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水平荷载,其中承受平行于墙面的水平荷载是墙体的主要作用。剪力墙平面内的刚度很大,而平面外的刚度很小,为了保证剪力墙的侧向稳定,各层楼盖对它的支撑作用很重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体如同一根底部嵌固于基础顶面的直立悬臂深梁,墙体属于压、弯、剪复合受力状态。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与墙体开洞大小有关,根据墙体的开洞大小和截面应力的分布特点,可将剪力墙分为整截面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剪力墙、联肢剪力墙和壁式框架四类(如图)。7.3剪力墙结构第71页/共83页

剪力墙的类型7.3剪力墙结构第72页/共83页⑴整截面剪力墙当洞口面积小于整墙截面面积的15%,且孔洞间距及洞口至墙边距离均大于洞口长边尺寸时,这种墙体称为整截面剪力墙(图9-21a、b)。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可忽略洞口对墙体应力的影响,整截面剪力墙可视为一整体的悬臂弯曲构件。沿水平截面内的正应力呈线性分布,在墙体两端部达最大值(图9-22a);墙体轴力由上而下逐层增大(图9-22c);墙体弯矩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弯矩图沿墙体高度无突变、无反弯点(图9-22d)。其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图9-22b),在结构上部层间侧移较大,愈到底部层间侧移愈小。7.3剪力墙结构第73页/共83页

变形△轴力分布(N)弯矩分布(M)(弯曲变形)(a)(b)(c)(d)整截面剪力墙内力分析7.3剪力墙结构第74页/共83页⑵整体小开口剪力墙及联肢剪力墙若门窗洞口总面积虽超过了墙体总面积的15%,但墙肢都较宽,洞口仍较小,相对于墙肢刚度而言连梁的刚度又很大时,墙的整体性仍然较好,这种开洞剪力墙称为整体小开口剪力墙(图9-21b)。当剪力墙上开洞规则、且洞口面积较大时,剪力墙已被分割成彼此联系较弱的若干墙肢,这种墙体称为联肢墙(图9-21c)。墙面上开有一排洞口的剪力墙称为双肢剪力墙(简称双肢墙),墙面上开有多排洞口的剪力墙称为多肢剪力墙(简称多肢墙)。7.3剪力墙结构第75页/共83页图9-23整体小开口墙剪力墙及联肢剪力墙内力分析

变形△墙肢M分布

(整体小开口墙)(联肢墙)(弯曲变形)(a)(b)(c)(d)图9-23整体小开口墙剪力墙及联肢剪力墙内力分析

7.3剪力墙结构第76页/共83页

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由于开洞很小,连梁的刚度很大且对墙肢的约束作用很强,整个剪力墙的整体性很好。此时,其受力状态与整截面剪力墙相接近,截面正应力分布仍以弯曲变形为主,沿水平截面呈线性分布(图9-23a)。在联肢剪力墙中,整个剪力墙截面中正应力已不再呈线性分布,在墙肢截面中正应力仍基本呈线性分布,在墙肢两端部达较大值,但局部弯曲正应力的比例加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