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集合15篇_第1页
初中物理教案集合15篇_第2页
初中物理教案集合15篇_第3页
初中物理教案集合15篇_第4页
初中物理教案集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初中物理教案集合15篇初中物理教案集合15篇初中物理教案1教学目的认知目的1.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2.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3.知道潜望镜、万花筒的光学原理技能目的学会平面镜成像作图法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像”的概念,区别实像和虚像教学过程一、复习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3.光路可逆二、导入学生观察课本P54照片设问湖中的倒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与湖面上的景物对称?展示外表平的镜子、玻璃板、外表抛光的金属板、平静的水面、大理石及透明塑料片等都能产生与物体对称的影子。这类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子称为平面镜。三、新课〔一〕、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实验1内容活动卡P35实验1记录将蜡烛和蜡烛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连起来,量出蜡烛到镜面的间隔和蜡烛的像到镜面的间隔。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间隔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实验2内容活动卡P35实验2观察比拟描画与原画的大小、左右和朝向关系结论虚像、对称、大小相等练习课本P56考虑与练习1.2.5.〔二〕、平面镜中的像是如何产生的?阅读课本P54-P55发光点S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交于镜面后的S。因为光的直线传播,人眼感到反射光线是从镜面后的S发出的,好似S在发光,S实际没有光线射出,它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物体上的每一点都会在平面镜中形成一个相应的虚像点,在平面镜中就形成了物体的像。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演示平面镜成像作图法利用物像对称性先决定像点位置,任取两根发散光线并画出反射光线。〔用虚线表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提问假如入射光线沿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入,情况会怎样?练习活动卡P36考虑和讨论1.2.课本P56考虑与练习3.4.6.〔三〕、平面镜的应用阅读课本P55平面镜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练习活动卡P37探究1.2.3.小结1.平面镜所成的像特点2.平面镜中的虚像的产生3.平面镜的应用作业活动卡P38家庭实验1.2.板书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间隔相等;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4.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二、平面镜成像原因1.光的反射2.光路可逆三、平面镜成像应用课后记录初中物理教案2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压表使用步骤及考前须知,正确使用电压表进展测量,知道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两端的电压相等。2、通过测量电压,掌握电压表使用方法,进步动手操作及理论才能。3、体会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难点】正确使用电压表进展测量。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电路中电压的大小应该利用什么仪器进展测量?举手最快这名同学你请来说。他说测量电压要用电压表。请坐,看来你对于之前的知识掌握得很结实。同学们,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和电两端电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能否利用电压表测量并得出结论?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走进今天的新课《用电压表测电压》。环节二:新课讲授同学们我们先来从连接电路的角度考虑,需要哪些实验仪器?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要用到电、开关、导线,还有的同学说需要小灯泡、电压表等仪器。我们已经知道了要用到的实验仪器,那么再来想一想,怎样正确使用电压表?第二排这名男同学你请来说。很好,请坐,他说使用前,要预估待测电压,选择电压表中恰当的量程,使用中电压表要注意正接线柱电流流入,负接线柱电流流出,且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并联。还有哪位同学能来补充?同桌请来补充。她说如有需要,可以直接与电进展串联,此时测量的是电电压。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认清所选量程所对应的分度值,进展正确读数。使用后要将仪器整理放回。请坐,看来同学们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已经完全掌握了。要用电压表进展测量电压,详细步骤是什么呢?老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了一张实验仪器图,同学们试着结合图片说一说测量的详细步骤应该是什么?靠窗的这名女同学你请说。她说先将电压表接在小灯泡的两端,接通电路,读取电压表的示数;再将电压表接在电两端,接通电路,读取电压表的示数。观察两次测量电压表的示数。很好,请坐,总结得非常全面。那么同学们,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老师在这里告诉大家实验的考前须知。首先一定要先连接电路,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进展测量。每次想要更改电路,需要先将开关断开,再进展操作。如今同学们相邻四人为一小组,老师给大家非常钟的时间,结合桌上准备的实验仪器进展测量吧。好,时间到,老师通过巡视发现同学们都参与其中,并且分工明确。如今我们找一组同学说一说,他们组的测量结果?第三小组代表请说。第三小组说通过实验发现,两次测量数据是一样的,都是3V。那么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他说,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两端的电压相等。很好,请坐,看来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得也很正确。环节三:稳固进步同学们,我们如今更换电阻,再次测量,看一看上述实验结果是否正确。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已经展示了他们的测量结果,并且得出的结论与上述实验一样。环节四:小结作业这节课马上接近尾声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我们重温了电压表使用方法及考前须知,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两端的电压相等这一结论。下课后,同学们试着想一想为什么电压表使用时要与被测用电器并联?同学们,下课!四、板书设计〔略〕初中物理教案3知识目的〔1〕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2〕知道凸的会聚作用和凹的发散作用;〔3〕知道凸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4〕知道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才能目的通过观察各种,观察凸和凹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才能。通过对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的讨论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情感目的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对准阳光取火的事例,对学生进展爱国民族自豪感教育,鼓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凹、薄、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的根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成像的准备。教材对主光轴、光心讲得很简单,仅使学生认识就行了。本节重点是讲述凸对光的会聚作用,凸的焦点、焦距。对凹也讲得比拟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凹对光的发散作用。关于凹的虚焦点,可略讲。教法建议本节教法应以实验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应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头脑中形成明晰的表象,讨论分析^p实验结果。教学设计例如一、难点分析^p1、凸和凹对光的作用讲解凸和凹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展实验,通过实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参照以下图来进展分析^p。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p出凸对光会起聚作用。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凸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说明光通过凸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如以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说明光通过凹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以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通过以上分析^p可以知道,当判断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根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断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展比拟,再根据前边的分析^p得出正确的结论。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学生活动设计1、观察凸和凹。让学生观察凸和凹,观察各种形状的凸和凹的实物及截面图,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2、通过实验,观察凸对光有会聚作用,凹对光有发散作用。3、观察凸对光有会聚作用,凹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并通过分析^p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会聚,什么是发散。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p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通过三棱镜以后的光路,从理论上弄清凸为什么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为什么对光起发散作用。四、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课题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幻灯打在幕布上,方便课堂教学。2、新课教学让学生观察凸和凹,观察各种形状的凸和凹的截面形状,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再分析^p不同类别的有什么不同特征。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的截面图,使学生能明确区分出哪些是凸,哪些是凹。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图,详细讲解薄薄的含义。老师介绍光具座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应在演示台上边演示边讲解,讲述中应强调以下几点:〔1〕光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2〕让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发生折射的现象。〔3〕注意观察光线经过这两类折射以后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指导学生注意调节光屏位置〕学生开场实验,老师在学生中巡视,并进展指导,实验完毕后提问。演示实验可以用激光演示仪进展,假如没有条件可以用烟箱,不管用什么仪器,都应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平行光经过前后光的传播途径。实验进展过程中,可以边让学生观察,边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注意。通过前边的实验同学们对光通过前后的途径,以及两类对光的作用有了比拟深化的感性认识。老师应通过图形对这两类进展比照分析^p。3、总结研究两种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尤其是重点研究凸对光线的作用。老师可提问学生,由学生总结发言,以利于学生的考虑与理解。探究活动【课题】调查近视镜和老花镜【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订方案与设计实验;进展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p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实验分析^p近视镜和老花镜属于何种,分析^p其对光线的作用。【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初中物理教案4第一节,《认识静电》教学反思一,这堂课的核心就是要做好几个演示实验:〔1〕用两个通草球分别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两个通草球互相排挤。〔2〕用两个通草球分别接触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两个通草球也互相排挤。〔3〕用一个通草球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一个通草球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两个通草球却互相吸引。〔4〕使起电机的大金属球带上电,用一个不带电的绝缘金属球与之接触,结果绝缘金属球上的箔片张开。〔5〕把带正电荷的大金属球C移近〔不接触〕彼此接触的金属球A,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假如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假如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假如再让A和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课堂因实验而精彩,由于实验的成功,学生对于这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就比拟容易。假如天气不够枯燥,课就很难上好二、理解物体带电的本质时,老师反复强调:质子数目偏多,或电子数目偏多。对于理解有很好的作用,稳固练习中的几个题也选得比拟好三、电荷、元电荷、质子电量、电子电量下节课还要加强复习。第二节,《探究静电力》教学反思一、关于点电荷,不宜讲得太多,知道这几个意思就行,不是很小的带电体就可看成点电荷,也不是很大的带电体就不可看成点电荷,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二、我们不可能重复库仑的实验,不可能做的精准,演示实验只是定性分析^p,无法定量。所以重心在对定律的理解。三、考虑到库仑定律是根本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实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介绍给学生,很有必要。四,此课很难有什么特色,教学思路与别人大同小异。第三节,《电场强度》教学反思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以类比的方法解决了场强与试探电荷无关的问题。某点的场强只能与场电荷以及该点到场的间隔有关。这好比火炉旁边各处的温度,这一点的温度是火炉本身有关,也与这点到火炉的间隔有关。试探电荷就好比是温度表,这点的温度是40度,用温度表测量,温度为40度,不用温度表测量,它还是40度。用这个表量得是40度,那个表量也是40度。场电荷产生的电场也是这样,这点的场强用试探电荷来试探,它是这个值,不用试探电荷来试探,它也是这个值。用小的试探电荷来试探,它是这个值,用大点的试探电荷来试探,它也是这个值,与试探电荷完全无关初中物理教案5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材分析^p: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根底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根底;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的,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根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答复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根底;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p、比拟、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物理教案61学习目的1、通过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实验认识磁体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和指向性。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归纳总结磁极间的互相作用规律。3、通过动手操作使起子具有磁性认识磁化现象。2教学准备:条形磁体、蹄形磁体,订书针,铁粉,铜线,铝线,塑料,小磁针,细线,铁架台等。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观看影片观看“郑和下西洋”片段说明过去的中国人靠自己的智慧开拓航道向世界传递文明,如今的中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使我们国家较快的建成小康社会,尽早的实现中国梦。我国古代的四大创造之一——司南是如何工作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磁现活动2【活动】学习活动一学习活动一:学生小组合作用磁体靠近订书针,铜线,铝线,塑料以及身边的其他物品,观察现象然后交流展示以下问题:(1)观察什么现象?〔2〕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活动3【活动】学习活动二〔问题:磁体上各部分吸引铁的才能一样吗?〕学生小组合作把一些铁粉撒放在一张白纸上,然后分别将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平放在铁粉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拿起并轻轻抖动后观察现象,然后交流展示以下问题:〔1〕观察到什么现象?〔2〕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3〕什么叫磁极?〔4〕磁极位于磁体的什么位置?学生板书:磁体上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它位于磁体的两端,磁体有两个磁极。活动4【练习】当堂训练甲乙是两根外形完全一样的钢棒,按如下图的位置放置,发现甲棒能吸引乙棒的中间,由此可知〔〕A、甲、乙一定都有磁性。乙B、甲、乙一定都没有磁性。C、乙一定都没有磁性,甲一定有磁性。D、甲一定有磁性,乙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活动5【活动】学习活动三〔问题:磁体有两个磁极,如何表示这两个磁极?〕学生小组合作用细线将条形磁体拴好正中间悬挂起来,让它自由转动。支起小磁针,让它在程度面上自由转动,静止后观察现象,然后交流展示以下问题:〔1〕观察到什么现象?〔2〕什么叫南极?〔3〕什么叫北极?学生板书:磁体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一个叫北极〔N极〕。磁体自由转动后,静止时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极〕活动6【活动】学以致用:世界上最早的区分方向的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活动7【活动】学习活动四〔问题: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假如把两磁极互相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小组合作用细线将条形磁体拴好正中间悬挂起来,让它自由转动,用另外一根条形磁铁的N极先渐渐靠近悬挂起来的条形磁体的N极,然后再渐渐靠近悬挂起来的条形磁体的S极。观察现象,然后交流展示以下问题:〔1〕观察到什么现象?〔2〕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板书:磁极间的互相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挤,异名磁极互相吸引。活动8【练习】当堂训练1、用条形磁铁的N极去靠近某物体的A端,发现能把A端吸引过来,那么物体的A端〔〕A、一定的S极B、可能是N极C、可能是S极D、一定是N极2、某物体的一端靠近静止的一根小磁针,当靠近小磁针的N极和S极时都能吸引,那么这物体的这端〔〕A、可能是无磁性的B、可能是N极C、可能是S极D、一定有磁性我们已经研究了磁体的磁现象,磁体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我们刚刚使用的是人造磁体,它们的磁性可以长期保持,成为永磁体。它们是如何制作的呢?请同学们继续完成实验。活动9【活动】学习活动五学生小组合作先用起子靠近订书针,观察现象,然后用磁体渐渐从上部接触起子,又观察现象,最后拿走磁体,最后又观察现象,后交流展示以下问题:〔1〕观察到什么现象?〔2〕什么叫磁化现象?〔3〕哪些物质可以被磁化?学生板书:使没有磁性的物体活动磁性叫磁化。铁、钢都能被磁化。活动10【讲授】课堂小结:1、学到了什么?2、评价一下你们小组的学习情况并为你们小组提点建议或希望初中物理教案7一、学习目的1.理解电的创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宏大的影响;2.记住电流的产生条件和定义式,知道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3.理解电在电路中的作用。记住电动势的概念和单位。理解常用电池电动势的大小。二、自主学习过程任务1:阅读──通往科学真理的艰辛过程1780年,当时,伽伐尼的妻子遵照医嘱,需要食用青蛙腿做的菜肴。伽伐尼将剥去皮的青蛙放在实验桌上的金属板上,金属板在起电机(这是当时大多数实验室都有的时髦装置)的旁边。他的妻子在取一把解剖刀时偶尔触及了青蛙的腿神经。这时起电机刚好打出一个火花,同时,青蛙的腿猛烈地抽搐了一下。他发现两手分别拿着不同的金属器械,碰在青蛙的大腿上,能使其腿部的肌肉抽搐,仿佛受到电流的刺激,而只用一种金属器械去触动青蛙,却并无此种反响。针对这些现象,伽伐尼猜测,在动物体内存在着某种电,假如使神经和肌肉同两种不同的金属相接触,再使这两种金属相连接,这种电就会被激发出来,所以这很可能是从神经传到肌肉的特殊的“电流质”引起的“动物电”现代已证明,伽伐尼的假设是错误的。但是他的发现却使电学的研究开场从静电转向动电。所以人们没有忘记伽伐尼的奉献,直到今天英文还把电疗叫galvanism(伽伐尼电)。伏打注意到伽伐尼的实验中使用了不同的金属,而实验中的青蛙腿可以看作一种潮湿的物质,所以就使用可以导电的盐水液体代替动物组织试验之,终于因此发现了电池的原理,做出了著名的伏打电堆与伏打电池。1800年伏打用锌片与铜片夹以盐水浸湿的纸片叠成电堆产生了电流,这个装置后来称为伏打电堆。考虑:意大利医学教授伽伐尼和意大利化学物理学家伏打对用相连的两种金属分别接触青蛙肌肉的两个位置,会引起肌肉的收缩实验分别有什么样的认识?伏打为静电转入电流的研究做出了怎样的奉献?任务2:认识电流的概念请你阅读教材16页“电流”: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答:。2.电流的产生条件是:和。3.电流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金属导体中,可以挪动的是电子。所以,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相反;电解质溶液中有可以自由挪动的正、负离子。电流是量。4.电流──描绘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定义:通过导线某横截面的与所用的比值。定义式:。单位:;简称,符号,常用单位和。单位换算关系:1A=mA=μA合作学习:1.关于电流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因为电流有方向,所以电流是矢量B.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越大C.通电时间越短,电流越大;D.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2.以下关于电流方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电流的方向就是自由电荷定向挪动的方向B.电流的方向就是正电荷定向挪动的方向C.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挪动的方向相反D.在电解液中,电流的方向与正离子定向挪动的方向一样3.在示波管中,电子枪2秒内发射了6×3个电子,那么示波管中电流强度的大小为多少?任务3:认识电和电动势阅读教材17页“电和电动势”1.电两极间电压的大小是决定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用来描绘。2.如何测出电的电动势:。3.电动势的符号:。电动势的单位:。4.列举出几种常见电的电动势大小:5.从能量的角度看,电就是把的装置,电动势反映了电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的物理量。合作学习1.关于电电动势,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两极间的电压一定等于电电动势B.电在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电压等于电电动势C.所有电的电动势都是一样的D.2号电池比5号电池的电动势大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用导线把开关、电灯等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完好的电路;B.电是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装置;C.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电动机都是电;D.手电筒照明时,电流方向是由电池的负极经灯泡到正极的。3.以下图是一块手机电池的标签。你从这个标签中可以理解关于电池的哪些信息?4.某金属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4V,30s内有36C的电荷量通过导体的横截面,那么:每秒钟内有多少个自由电子通过该导体的横截面?导体中的电流有多大?该导体的电阻多大?任务4:小节本节课的内容三、课后练习“问题与联络”1,2,4。四、课外阅读蓄电池将不再污染环境《中国青年报》20xx年9月6日电(记者周欣宇)一种全新的无酸蓄电池──铅氧蓄电池日前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各项指标均到达或超过国家标准。这意味着有150年历史的蓄电池技术获得了____性的打破,使得铅蓄电池这一传统污染行业转变为零污染的环境友好型行业成为可能。创造铅氧蓄电池的是兄弟俩──张西琮、张西玟,他们所领导的陕西中和绿能科技在经历了长达6年的研究之后,终于在蓄电池电解液反响机理研究方面获得打破,并配制出一种复合盐类水溶液替代传统的稀硫酸水溶液。承当此次检测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化学物理电产品质量监视检验中心,被公认为行业内的权威检测机构。据介绍,此次送检的三种电池均为工业化消费条件下的产品(非实验室产品)。它们分别是汽车启动电池、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专用电池,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据专家介绍,目前使用的电池产品大致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挪动、计算机)、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电动车)三大类。关于电池污染,群众最关心、报道最多的是普通干电池。而事实上,如今普通干电池消费过程中不需添加镉、铅、砷等物质,已不再成为严重的污染。相反,大量汽车电瓶、电动车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因为包含铅和硫酸,反倒是垃圾场里最危险的物品之一。据理解,铅酸电池腐蚀后溢出的含铅重金属和酸性物质不但严重污染土壤和水,对空气环境、生态平衡也会造成破坏,还会引发人体代谢、生殖及神经等方面的疾病,人体铅含量一旦超标,就会导致智力下降,还易诱发儿童恶性肿瘤,甚至导致死亡。与传统的铅酸蓄电池相比,铅氧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大为降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启星说,铅酸蓄电池的固态、气态污染可以消除,但无法防止水溶性铅重金属离子的污染。铅氧蓄电池的消费工艺虽与铅酸蓄电池的消费工艺一样,但由于采用盐的水溶液代替稀硫酸,铅离子浓度很低,近乎无任何污染排放,极大地减少了铅污染的危险性。此外,铅氧蓄电池用以替代硫酸的复合盐类及添加剂可利用钢铁煤焦化企业排放废物经简单化学合成获得,解决了许多钢铁企业无法处理或需花费大量本钱处理的污染排放问题。张氏兄弟已获得铅氧蓄电池方面的3项中国国家创造专利。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提出的(科技查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尚无同类技术。周启星认为,当今世界面临能和环境危机,铅氧蓄电池的问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初中物理教案8〔一〕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二〕教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老师: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消费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老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是在大量的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一样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学生举例,老师选择适当的例子写在黑板上。老师也可补充具有启发性的实例〕老师:火车头拉着车箱前进,运发动踢足球,吸铁石吸引铁钉,举重运发动举起杠铃,等等。以上实例中都有力存在。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老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详细描绘。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钉的吸引力。运发动举杠铃,举就是运发动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老师:如今我把上述有力存在的实例中的物体分为两组,请大家分析^p这两组物体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答: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老师: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如今请大家指出以下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老师出示小黑板。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学生答复〕老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老师:吸铁石对铁钉有吸引力,这是大家熟知的。但是我们也看到铁块对小磁针也有吸引力。这说明磁铁吸引铁,同时铁也在吸引磁铁。3.演示实验:把钢锯条固定在台钳上,用弹簧将锯条拉弯。老师:用弹簧把锯条拉弯,弹簧对锯条有一个拉力,同时弹簧也被拉长,这说明锯条对弹簧也有一个拉力。可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一个力,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有一个力。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效果呢?〔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老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老师:锯条受到力时变得弯曲。〔3〕实验:手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老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老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2〕老师;乒乓球向自己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管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还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五、练习1.用手将弹簧拉长,弹簧受______力,力的效果是______。2.用力推桌子,桌子动起来,力的效果是______。3.玻璃杯落在地上,杯子给地一个力,同时杯子也会破碎,原因是______。六、作业1.复习课文。2.章后习题1、2。〔四〕教学后记初中物理教案9教学目的:1、掌握密度的概念。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展计算。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教学重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展计算教学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教学准备: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展互相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二、新课讲解: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2)分析^p数据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3)建立概念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m=1、97t=1、97×103kg;v=0、25m3求:ρ解: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2、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3、考虑与讨论(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一样?这说明什么?(3)公式的物理意义。三、稳固练习四、小结初中物理教案10《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根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根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才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理论才能和创新精神。2、内容分析^p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展热量计算的根底。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才能,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3、学情分析^p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根本掌握探究的程序,根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在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展大胆的改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于生活,效劳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打破教学难点。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在设计此课时,从老百姓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络着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由提出问题入手开展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带着学生走向科学的殿堂。3.在不违犯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展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进步学生的分析^p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初中物理教案11〔一〕教学目的1.知道利用内能的两种重要方式:加热和做功。2.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二〕教具铁架台,试管,试管夹,试管塞,水等。〔三〕教学过程1.复习什么是内能?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答略〕表达能量守恒定律〔略〕。2.引入新课由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看出,转移、转化是能量运动的普遍形式。人类在利用能量方面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正是广泛地寻找其来,有效地控制其去处,以到达驾驭它,利用它,让它为人类造福的目的。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呢?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3.进展新课板书:〔第二节内能的利用〕(1)利用内能来加热老师: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利用也是随处可见的。我们天天吃饭,那么生米是如何变成熟饭的?学生:是通过加热,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使米变熟。老师:类似的例子还有哪些?学生:冬季取暖利用了内能。学生:热水袋暖胃利用了内能。〔老师还可补充一些加热的例子,如工厂的热处理、吹制玻璃工艺品等〕老师:上面的例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直接利用内能转移来加热物体的,这是利用内能的一种方式。板书:一、直接加热物体老师:用内能直接加热物体,可以有多种方法。目前人们最普遍运用的还是用火直接加热。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烟囱林立,家家生火,也有它不利的一面。首先是能浪费大。早在100多年前,门捷列夫就曾说过:“烧煤等于烧卢布”。因为煤、石油、天然气等本身都是珍贵的化工原料,其产品普及医药、化工、纺织、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将它们付之一炬,就失去了自然资综合利用的时机。再加上直接燃烧效率较低,势必造成很大的浪费。其次是对环境的污染。燃烧后的废渣、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这就造成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为了趋弊兴利,人们做出了种种努力。例如在冬季取暖问题上,把各家生火取暖改为分片供热〔暖气〕。用效率高的锅炉替代简易炉灶。有些地区还采用了大型工业锅炉的余热实行集中供热的方式。在家庭用火上,推广了以〔煤〕气代煤,从而进步了内能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同时也保护了环境。(2)利用内能来做功当然,节能降耗还有很多途径,如改烧煤为用电就是其中之一。老师:提到用电,同学们知道电是怎么消费出来的吗?学生:是发电机发出来的。老师:不错,是发电机发出来的。那么发电机利用的又是什么能量?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演示:书中图3—5所示的实验。老师:谁来说一下该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学生:燃烧酒精放出的内能,传递给水蒸气,水蒸气内能增加,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推动塞子做功,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机械能〕〔以上答复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老师:这是利用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板书:二、对物体做功老师:发电厂发电就利用了上述实验原理。发电厂,首先要用煤加热锅炉中的水,水蒸气获得内能后,带动发电机工作,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先转化为发电机的机械能。接着发电机又在运转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后一转化将在电学中学习〕利用上面实验的原理,人们还制造出了汽油机、柴油机、喷气发动机等。这些机器的共同之处都是利用内能来工作的。我们称之为热机板书: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热机的创造,是在17世纪末期。近300年来,经过人们的不断研制和改良,它已成为人们消费、生活中重要的动力机器。热机做为工业化消费飞速开展的催化剂,必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热机的种类很多,我们将在后面几节介绍它们中的几种。4.小结〔略〕5.布置作业(1)知道内能利用的两种方式。知道什么是热机(2)阅读:热机的开展。〔李瑞海陈海鸿〕〔人教版教材〕初中物理教案12复习目的1.能说出力的概念、单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是互相的,会画力的示意图。2.能说明弹力的概念,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知道其原理。3.知道重力概念、方向,能说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记住G=mg。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根底稳固1.自学指导:阅读本章教材,完成“中考新打破”54、55页“考点解读”部分。〔15分钟〕2.学生自学3.老师精讲与点拨:〔5分钟〕二、典型事例,抽取规律〔25分钟〕考点一:力及其作用效果例1:用手拍桌子,手会感觉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练习1: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A.桨对水的推力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人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推力考点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例2:一个物体放在程度地面上,以下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练习1: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考点三:重力:例3: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___之比,约等于___N/kg.在要求不准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_____N.练习1: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练习2:假如没有重力,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分开地球,再也回不来C.物体将失去质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三、课堂小结:课后反思初中物理教案13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知道什么是电阻.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才能目的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2.能进展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拟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5.培养学生根据物理事实分析^p,归纳问题的才能.情感目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考虑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根底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教法建议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p、比拟、归纳的学习方法.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时机,以培养学生分析^p、推理才能,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才能,培养学生分析^p处理实验数据才能.导体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横截面积为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电阻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才能和绝缘才能;三是引导学生进展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本节教材以电阻概念的定义、电阻的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了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在讲授新课时,我采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识点。首先,我通过知识链接环节,回忆导体和绝缘体、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流表的使用,以备课堂新授所用。然后在学习新课环节,我采用学校所倡导的“问题导学、交流合作、展示进步、当堂达标”四个教学环节展开。问题导学部分,我提出问题:导线多用铜、铝制成,铁也是导体又多又廉价,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随后通过演示实验:将甲、乙两段导体分别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的亮度,引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电阻部分的根底知识点。通过对常温下导体和绝缘体的排列顺序表引入不同材料的导电或绝缘性能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展开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学生通过猜测、设计实验、进展实验、分析^p评价得出结论。最后再通过当堂达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化地理睬了方法的本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根据问题设计电路的才能和分析^p问题的才能,为学生深化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才能的开展搭建了舞台。但纵观整节课的施行,我仍感到很是失败。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放开手,而是让学生在一个老师有所限定的范围内,根据老师的意愿来猜测;在进展实验环节,因事先未做好充分指导,学生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些脱节,只是盲目的去连接电路,而对于为什么连?怎样连?都有些盲目。由于在探究实验环节花费时间较长,最后的当堂达标将来得及完成。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1.问题导学环节设想不够全面,致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的理解有些僵硬。学生为什么要学电阻?电阻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可以从输电线、电炉、电灯等对电阻的不同要求,假如有3伏的电,而所连接的小灯泡只需2伏的电压,那应怎么解决呢?2.猜测环节可让学生对着导线猜测,交流设计方案,并且为学生解释为什么要用镍铬合金线做实验?3.在总结实验结论环节,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得出,增大学生活动时间,增大练习量。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开展是老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形式下老师的驾驭课堂才能有待进一步进步。初中物理教案14教学重点和难点:超声波的应用学生查找、交流信息、应用知识的才能课前准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在医学上、在军事上、在生活中、近代科学技术〕制成Powerpoint教学设计图示:学习内容学生活动老师活动与意图什么是超声波超声波有哪些主要特征超声波有哪些应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在医学上、在军事上、在生活中、近代科学技术〕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才能,把学校的课堂与社会理论和科学技术严密地联络在一起教学过程设计:新课的引入:播放海豚表演的视频,提出问题:你知道海豚是如何捕食吗?新课的教学:学生主持:今天我们就学习超声波,我们人耳能感觉到声音的频率在20Hz至20000Hz之间.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波,都不能引起人的听觉,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的特点:束射特性、吸收特性、超声波的能量传递特性、超声波的声压特性.如今我分别介绍它们.一.束射特性由于超声波的波长短,超声波射线可以和光线一样,可以反射、折射,也能聚焦,而且.遵守几何光学的定律.即超声波射线从一种物质外表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当射线透过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密度不同的物质时就会产生折射,也就是要改变它的传插方向,两种物质的密度差异愈大,那么折射也愈大.二.吸收特性声波在各种物质中传播时,随着传播间隔的增加,强度会渐进减弱,这是因为物质要吸收掉它的能量.对于同一物质,声波的频率越高,吸收越强.对于一个频率一定的声波,在气体中传播时吸收最历害,在液体中传播时吸收比拟弱,在固体中传播时吸收最小.三.超声波的能量传递特性超声波所以在各个工业部门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之点还在于它比可听声波具有强大得多的功率.为什么有强大的功率呢?因为当声波到达某一物资中时,由于声波的作用使物质中的分子也跟着振动,振动的频率和声波频率—样,分子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分子振动的速度.频率愈高速度愈大.物资分子由于振动所获得的能量除了与分子的质量有关外,是由分子的振动速度的平方决定的,所以假如声波的频率愈高,也就是物质分子愈能得到更高的能量、超声波的频率比可听声波可以高很多,所以它可以使物资分子获得很大的能量;换句话说,超声波本身可以供应物质足够大的功率.四.超声波的声压特性当声波通入某物体时,由于声波振动使物质分子产生压缩和稀疏的作用,将使物质所受的压力产生变化.由于声波振动引起附加压力现象叫声压作用.由于超声波所具有的能量很大,就有可能使物质分子产生显著的声压作用、例如当水中通过一般强度的超声波时,产生的附加压力可以到达好几个大气压力.液体中存起着如此宏大的声压作用,就会引起值得注意的现象.当超声波振动使液体分子压缩时,好似分子受到来直四面八方的压力;当超声波振动使液体分子稀疏时,好似受到向外散开的拉力,对于液体,它们比拟受得住附加压力的作用,所以在受到压缩力的时候;不大会产生反常情形.但是在拉力的作用下,液体就会支持不了,在拉力集中的地方,液体就会断裂开来,这种断裂作用特别容易发生在液体中存在杂质或气泡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液体的强度特别低,也就特别经受不起几倍于大气压力的拉力作用.由于发生断裂的结果,液体中会产生许多气泡状的小空腔,这种空泡存在的时间很短,一瞬时就会闭合起来.空腔闭合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瞬时压力,一般可以到达几千甚至几万个大气压力.液体在这种强大的瞬时压力作用下,温度会骤然增高.断裂作用所引起的互大瞬时压力,可以使浮悬在液体中的固体外表受到急剧破坏.我们常称之为空化现象.如今由每组推荐的同学给大家介绍超声波的应用.第一组: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人体各个内脏的外表对超声波的反射才能是不同的,安康内脏和病变内脏的反射才能也不一样.平常说的“B超”就是根据内脏反射的超声波进展造影,帮助医生分析^p体内的病变.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用超声波止住病人体内出血的新技术,可免除手术止血的痛苦与危险.据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医生通常用动手术的方式来为病人止血,这一方法风险较大.有研究者设想用超声波对体内伤口进展加热烧灼,借以止血.但假如出血位置在脑部,或出血面积较大,这种方法就很不可取.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高密度聚焦超声波能加快自然凝血过程,无须加热烧灼伤口就能止血.实验说明,超声波会加快血液运动,激活血小板,使它们错认为自己是在流经一个破裂的伤口,从而加强粘着性,与细胞膜及其它血小板粘附,促进凝血.这一方法比手术止血和超声波加热止血更平安.研究人员将进一步完善这项技术,先在动物身上试验,然后用于人体.第二组:超声波在军事上的应用为什么在水中不采用雷达、卫星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而仍用落后的声纳呢?海水能吸引电磁波,雷达用不上了.海水吸热才能太强,红外线技术无用武之地;水的透光才能差,而吸收光的才能却很强,光学观察设备如望远镜也使不上了.特别是深海中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探照灯又会暴露自己.而海水的传声才能却比在空气中强得多.声纳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声纳机发出一束不同频率的声音信号,再用特殊设备承受反射信号加以分析^p,这样就如同安上了蝙蝠的耳朵,周围的情况也就知道了第三组: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超声波鼠虫驱除器:超声波没有穿透力,故遇到障碍物不能穿透,但是能反射回来,但是必须是硬物体才能反射,但损耗很大.超声波遇软物体能被吸收,如窗帘、沙发、衣、被等物,所以也影响它的使用面积.该仪器寿命3年以上耗电极微,每月1—3度电,输出为1W电压为11伏对人无危险伤害,平安可靠超声波洗衣机:彻底“抛弃”洗衣粉,与传统洗涤方式不同,超声波洗衣机主要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超声波作用于液体时可产生大量小气泡.一个原因是液体内部分出现拉应力而形成负压,压强的降低使原来溶于液体的气体过饱和,而从液体逸出,成为小气泡.另一原因是强大的拉应力把液体“撕开”成一空洞,称为空化.空洞内成为液体蒸气或溶于液体的另一种气体,甚至可能是真空.因为空化作用形成的小气泡会随周围介质的振动而不断运动、长大或突然破灭.破灭时周围液体突然冲入气泡而产生高温、高压,同时产生激波.和空化作用相伴随的内摩擦可形成电荷,并在气泡内因放电而产生发光现象.在液体中进展超声处理的技术多数与空化作用有关〕,产生宏大能量,将污垢从衣物上“震”下来溶解到水中,然后再通过内筒的转动对衣物进展摔打和水流穿透,洗净衣物.超声波洗衣机不仅无污染,而且比普通洗衣机节水三分之一.BJ49-密度计超声波清洗器,本系列仪器的超声波发生和震板为独立组件,主要适用于油田、炼油厂密度计圆管内壁清洗,同时也适于各种一样密度计尺寸规格的管道、圆管、方管内壁的清洗.超声波加湿器第四组:超声波在近代科学技术上的应用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以昆虫为食的蝙蝠,视觉很差,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质量有几十、几百、几千千克,蝙蝠的超声定位系统只有几分之一克,而在一些重要性能上,如确定目的方位的准确度、抗干扰的才能等都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深化研究动物身上各种器官的功能和构造,将获得的知识用来改良现有的设备和创制新的设备,这是近几十年来开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叫做仿生学.教学反思:教学点评: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对超声波有了更深化的认识,首先对所有的同学付出的努力我感到很快乐,大家通过自己的查找资料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知识,而且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同学们的自由发言、提问都非常的出色.如今我们整理一下课堂学习的思路是什么?提出问题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如今同学们完成以下表格,选出自己认为优秀的同学初中物理教案15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开展才能,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才能和可持续开展的才能。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p: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展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3、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目的: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理解热机根本构造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的: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根本特征,进步探究才能、思维才能及合作学习才能。情感态度价值目的:1、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