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反思_第1页
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反思_第2页
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反思_第3页
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反思_第4页
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_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反思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仔细对待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感悟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预备:

生字词语卡片、木瓜挂图、各种动物的头饰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

五、课型:讲读课

六、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1、老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3、老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种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老师范读,同学轻声跟着读。

2、同学自由读通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画诞生字。

3、反馈生字认读状况: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4、全班齐读课文。

三、读一读,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索: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出示木瓜图,熟悉木瓜。

2、读24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

(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

(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这咕咚肯定是委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4、老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

5、争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都吓得大跑起来?

6、全班齐读512自然段。

(1)指名反馈:狮子为什么没跟着跑?

(2)老师:对,狮子想弄清这咕咚究竟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这咕咚是什么呀?

(3)老师小结: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松鼠自己没观察,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

四、总结全文,启发、教育同学

1、读课文。

2、争论:假如你遇到了这几只小动物,你想对它们说什么呢?

3、谈收获: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4、老师小结:教育同学凡事要眼见为实,在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下结论,不要盲目地跟从别人,道听途说。

其次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

1、同学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把故事演一演。

二、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2、嬉戏:摘苹果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同学认读并组词。

2、小组沟通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同学说话练习:选择文中或词语花篮自己喜爱的词语说句子。

三、指导书写

1、老师范写。2、同学练习,老师个别辅导。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4咕咚

听看

吓得边跑边喊木瓜掉进水里。

学校一班级老师教学反思【篇4】

《蘑菇该奖给谁》是苏教版学校语文其次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黑兔和小白兔参与跑步竞赛,告知同学有士气敢和高手竞争,虽败犹荣。全文以对话的形式叙述,适合同学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对话,从中体会小黑兔和小白兔的心情。我让同学自由组合上台分角色朗读并配以动作。当同学读到小黑兔回答妈妈的问话时,我让他停了下来,并让同学评价他读得好不好。同学纷纷举手说读得不好,我问他们哪里读得不好,同学说没有读出得意的语气。

我追问为什么?同学说由于他竞赛得了第一名,会很兴奋,要读得兴奋,可是他没有读出来。我让同学试着再读一读,接着追问现在又感觉如何?不好!一声悦耳的。答声。接着我的问话响了起来。我立刻让他说说哪里不好,他大声说小黑兔竞赛得了第一名,它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它很傲慢。一语点燃了同学思想的火花。同学纷纷说小黑兔就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很傲慢,要读出傲慢的语气。望着他们兴奋的小脸,我微笑着问:知道得意的意思了吗?谁能读好这一句?体会一下小黑兔的心情。在同学布满感情的读书声中,我又让他们站起来,配上动作,表情来读一读。看哪个小伴侣读得最得意。一语激起千层浪,同学纷纷站起,得意洋洋地读着这句话。语文教学要着力于语言训练,进展同学的语言,使之形成语言力量,让同学反复品读,有层次有深度地对同学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让同学自己站起来,发挥自己的表演潜力,使他们的头脑,眼睛,嘴巴,双手并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制造性。

教学时,我深刻的感觉到我在课堂上对于同学朗读的训练还不够到位,而且对于最终一段中的重点句:由于他敢和高手比呀!的教学设计不够抱负,造成了同学对于敢和高手比一词的理解不够深化,没有很好的达到教学预想的效果。

学校一班级老师教学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投影仪、字词卡、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今日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读题

2、学习登的偏旁以及偏旁的笔顺;学习楼字

二、理解题意

1、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2、整理问题:

①谁登鹳雀楼?

②鹳雀楼在哪里?什么样子?

③《登鹳雀楼》是谁写的?

④鹳雀是什么?

⑤登是什么的意思?

3、师简介王之涣。

4、边介绍边板画鹳雀楼所处的位置。

5、理解登鹳雀楼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师范读古诗。

2、生自读生字、课文。

3、抽读生字词。

4、指名读古诗。

四、学习第一句

1、板书第一句

2、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诗中哪个字是太阳的意思?

3、比较黑板上画的太阳和图片上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白日的意思就是指傍晚的太阳。哪个字的意思是没了、完了?

4、理解依是什么意思?(做动作)

5、连起来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傍晚的太阳依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落下去了。)

6、指导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其次句

1、出示其次句

2、看图片上的黄河,说说你在电视里看到的黄河是怎样的?(气概磅礴)黄河里的水滚滚流淌到哪里?哪个字是到的意思?

3、说说其次句的诗意。

4、指导读出黄河奔流的气概。

5、齐读第一、其次句并连起来说这两句的意思。

六、学习第三、第四句

1、出示诗句。

2、看图理解:诗人站在哪层楼?他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需怎么样?(移动诗人的位置。)

3、诗里哪个字的意思是想要(欲),穷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师解释千里目:很远很远的地方。更是什么意思?

5、同学争论诗意: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6、指导朗读第三、第四句

七、巩固

1、齐读古诗

2、前两句所写的是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的想法。

3、观赏歌曲《登鹳雀楼》。

4、师范背古诗。

5、嬉戏:才富小考场,赛题内容:题目意思,古诗意思,带点字意思,(略)

其次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日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同学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留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老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熟悉。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伴侣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熟悉。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熟悉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安静、美妙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同学字。2.小组内沟通。3.班内沟通,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七、作业

1、朗读背诵诗歌

2、把诗的意思说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古朗月行

白日依山尽,小时不识月,

黄河入海流。呼作百玉盘。

欲穷千里目,又疑瑶台镜,

更上一层楼。飞在青云端。

学校一班级老师教学反思【篇6】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特别简洁,主要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的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听了后,批判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傲慢自大的行为。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本课的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教学中,我采纳了多种手段关心同学理解内容,效果较好。

一、听故事、看图,了解“高矮”

在教学课文前,我先让孩子们听故事、再看黑板上的简笔画,让他们了解一下,谁高谁矮。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树高。在此基础上,提问:但是这棵小松树却说自己比大松树高,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回事呢?孩子们举手告知我,那是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所以小松树就以为自己很高,看得很远。我又问:通过预习,你觉得小松树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有的说“傲慢”,有的说“不懂事”,有的说“没礼貌”,我没有急着裁定谁对谁错,谁说的最有道理,连续和孩子们学习下去。

二、感情朗读,表演对话。

课堂上我在指导同学朗读表演时,让同学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p语气,尽可能读出当时的情境。读小松树的话时体会出它居高临下p傲慢自大。重点句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抛出问题:该用怎样的表情来读风伯伯的话呢?提示同学,一个简洁的动作就能关心你演好风伯伯。同学很快就找到了“摸着”一词。什么时候谁会摸着你的头?回答确定是妈妈等爱我们的家人,告知我们一些道理的时候等等,同学很简单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平常生活,用以有的阅历来获得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关心同学体会风伯伯的慈爱与教育。也为接下来小松树内心世界又起波澜做好铺垫。

三、结合生活及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最终一段,我抓住“惭愧”p“低”等词,让同学想象出小松树懊悔,不好意思的神态,并组织同学争论,沟通“托起来”该是怎样的托,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课后中让同学思索,听了风伯伯的话后,小松树会怎么想?你代表小松说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我想让同学从这两个问题中明白学习这课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些什么。事后了解,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理解课文,也知道不能学习小松树的盲目傲慢自大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在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