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制度课件_第1页
国际货币制度课件_第2页
国际货币制度课件_第3页
国际货币制度课件_第4页
国际货币制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2.1汇率学说2.1.1一、购买力平价说该学说是现代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存在着如下两种形式:1.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PP)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最典型的形式,其基本观点是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另外一个国家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内的购买力之比来决定的。2.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PPP)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可以用如下表达式概括:2.1.2利率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认为:汇率的远期差额等于两国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的远期汇率将贬值。反之,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的远期汇率将升值。P24习题演算已知:USD/CHF=1.6340六个月远期贴水370点六个月美元利率8%,计算瑞士法郎的利率。解:根据利率平价公式,设瑞士法郎的利率为X则得:-370/1.6340=X-8%即:X=8%-370/1.6340=8%-2.265%X=5.735%答:瑞士法郎的半年利率为5.735%

2.2.1固定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FixedExchangeRateSystem),是指本币对外币规定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市场汇率的稳定。固定汇率制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体的作用现在:①优点: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水平相对稳定,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减少了外汇风险。②缺点:一国的货币政策很难奏效,经济调控难度大。2.2.2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FloatingExchangeRateSystem),是指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是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的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2.2.31999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划分为八大类:

(1)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ExchangeArrangementswithNoSeparateLegalTender)(2)货币局(CurrencyBoardArrangements)(3)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水平钉住)(OtherConventionalFixedPegArrangements)(4)水平区间钉住(PeggedExchangeRateswithinHorizontalBands)(5)爬行钉住(CrawlingPegs)(6)爬行区间钉住(ExchangeRateswithinCrawlingBands)(7)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目标)的管理浮动(ManagedFloatingwithNoPredeterminedPathfortheExchangeRate)(8)独立浮动(IndependentFloating)2.3.2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A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的解体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为筹备军费,对黄金的流动实行控制,同时发行大量银行券,并且又不能自由的兑换黄金。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2.3.3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4年7月1日至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城举行了由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4)短期融资机制。会员国国际支付困难时,可向基金组织申请借款。(5)国际收支调节制度成员国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

。(6)国际储备制度在储备制度方面,确定黄金和美元同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储备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一)1971年“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之一倒塌了。(二)十国集团于1971年12月底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大厦举行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达成了所谓的“史密森学会协定”。(三)1973年3月,各国相继以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脱钩。从而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彻底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里芬难题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

(1)美国由于越南战争,使得其经济进一步恶化;

(2)美国国内的财政赤字引发了通货膨胀;

(3)对外贸易的巨额逆差导致美国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

(4)美元失去了经济实力的支撑,贬值在所难免;

(5)美元停止与黄金的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彻底解体2.3.4牙买加货币体系1.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产生

牙买加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安,各国都在探寻货币制度改革的新方案。1976年4月,在牙买加首都休斯敦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该修正案于1978年4月10日起生效。由此形成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通常称其为牙买加货币体系。

2.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和资金融通问题。第一,《牙买加协定》认可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和汇率制度的多样化。第二,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将美元本位改为特别提款权本位。第三,增加成员国在基金组织中的基金份额,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第四,黄金的非货币化。

3.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一)

积极作用:

第一,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使国际储备的稳定性有所提高。第二,牙买加货币体系是混合汇率体系,能够对不断变化的客观经济状况做出灵活的反应,有利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三,牙买加货币体系对国际收支调节,采取的是多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办法,这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相适应。(二)

存在的问题:第一,造成储备货币管理的复杂性;美元仍是国际主要货币,特里芬难题依然存在。

第二,

汇率波动较大。

第三,储备货币发行国有脱离实际需要而滥发货币的倾向,容易造成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危机。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

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

1957年3月,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订了“罗马条约”其中心内容是建立关税同盟和农业共同市场,要求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逐步取消成员国的现有一切关税和贸易限制。1969年12月在海牙举行的欧共体首脑会议决定筹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1978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协议正式实施

(EuropeanMonetarySystem,简称EMS)

2、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Treaty)

•1991年12月9月和10月,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包括《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加速发展,是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的新里程碑。

2)欧元的诞生

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为欧元区内各国货币向欧元转换的过渡期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欧元纸币和硬币将作为法定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同尚存的各国货币一并流通从2002年7月1日起,欧元区市场只流通单一货币欧元,欧洲统一货币正式形成。2.3.6一些中小国家货币美元化1.美元化内涵:是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的趋势,因而美元化实质上是一种狭义或程度较深的货币替代现象。

2.美元化形式:非官方美元化:“事实美元化”、“过程美元化”、“部分美元化”或“非正式的美元化”,是指私人机构用美元来完成货币的职能,但还没有形成为一种货币制度。官方美元化:“政策美元化”、“完全美元化”或“正式的美元化”,是指货币当局明确宣布用美元取代本币,美元化已作为一项货币制度被确定下来。.美元化问题的形成、发展和现状20世纪70、80年代:拉美国家国内居民为了防范风险、减少损失和日常交易的方便,大规模、持续地持有和使用美元,从而形成了“事实美元化”或“民间美元化”现象。最高形式是一国或经济体全面放弃本位货币,美元成为法偿货币、计价货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比如巴拿马、波多黎哥、利比里亚、厄瓜多尔等;中级形式是本币的发行必须有十足的美元准备,美元与本币维持固定的比价,比如我国香港特区和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初级形式是单一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2.美元化的风险和收益收益:1)完全美元化有助于消除外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促进与国际市场的融合。2)完全美元化有助于避免国际投机攻击。3)完全美元化有助于约束政府行为,避免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4)完全美元化有助于提高货币的可信度,为长期融资提供保障。风险:1)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损失大量铸币税。2)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失去货币政策的自主性。3)实行美元化的国家最后贷款人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制约。2.4外汇管制概述与人民币汇率制度2.4.1外汇管制(ExchangeControl/ExchangeRestriction),又叫做外汇管理(ExchangeManagement),是指一国政府对外汇的收、支、存、贷转移及国际结算等方面所采取的具有限制性意义的法令、法规以及制度措施等。1.外汇管制的原因和目的原因:一是当一国发生战争或突发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或其他政治经济动荡时,一般都会采取外汇管制的措施来筹措资金或阻止政治经济动荡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当一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或处于困难时期,外汇资金严重短缺时,通常也会采取外汇管制的措施,以集中有限的外汇资金用于经济建设。目的:维持本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和汇率的稳定,保障经济的顺利发展。2.外汇管制的历史演进一次大战前:基本上不存在外汇管制。一战爆发后:外汇管制产生。一次大战结束后:各国相继放松或放弃了外汇管制。1929-1933年:许多国际收支严重逆差的国家,又开始了外汇管制。3.外汇管制的内容(1)对贸易外汇的管制1.出口收汇2.进口付汇(2)对非贸易外汇的管制.(3)对资本输出输入的管制(4)对汇率的管制(5)对黄金的管制4.外汇管制的作用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外汇管制的收益1、保护本国产业。2、维持币值稳定或使汇率的变动朝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方向发展。3、防止资本的大量涌入或外逃。外汇管制的成本降低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不利于有效地吸收利用国外资金。不利于建立正常的价格关系,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加交易成本及行政费用。增加国际贸易摩擦。2.4.2中国的汇率制度及人民币汇率一.我国外汇管理的沿革1.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49-1956)。外汇管理处于分散状态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2.第二阶段,从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56-1978)。外汇管理工作也从分散走向集中,进而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①对外汇收支实行全面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②所有的进出口活动均由国营进出口公司负责。③对借用外债和利用外资基本上采取排斥的做法。3.第三阶段,外汇管理体制进入全面改革的时期(1979-1993)。1)设立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颁布外汇管理法规。2)实行外汇上缴和留成制度。3)建立外汇调剂市场。4)改革外汇金融体系,引进外资金融机构。5)建立对资本输出入的管理制度。6)发行外汇兑换券,放宽对境内居民个人外汇管理。(二)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1.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1)银行结汇是指企业将外汇收入按当日汇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银行收取外汇,兑给企业人民币。银行结汇逐步由强制结汇向意愿结汇过渡,经常项目的外汇管理逐步放松。2)银行售汇是指企事业单位需要外汇,只要持有效凭证到外汇指定银行用人民币兑换,银行即售给外汇。银行售汇制的实行表明我国已取消了经常项目下正常对外支付用汇的限制。我国政府承诺从1996年12月1日起履行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逐步放松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外汇管理,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管理手段主要包括交易审批、数量和规模控制等,外汇管理部门根据交易类型的不同,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①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②严格控制外债规模,全口径统计监测外债风险。③审慎开放资本市场,积极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3.建立和规范外汇市场。4.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实行许可证制度。5.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6.建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三、人民币汇率(一)人民币汇率和汇率制度的演变1.第一个时期(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年7月8日,我国开始实现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1949年至1950年3月:人民币汇率频繁调整,大幅度贬值;1950年3月全国财经会议后:人民币汇率不断调高。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依据,以“物价对比法”为基础,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具体制定。物价对比法包括三个理论比价:①出口物资理论比价:

某出口商品的国内总成本×(1+成本利润率)

R=─────────────────────该出口商品的出口离岸价出口物资∑RiPi=───,(其中i=1,2,3,......,n)理论比价∑Pi2.第二个时期(1952~1980年):实行中央集中计划经济时期从1953年初到1972年底: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1973年3月后: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方法来制订人民币汇率。3.第三个时期(1981年-1993年):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时期1981年到1984年期间:人民币实行双重汇率,并逐步贬值;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主要用于进出口贸易外汇的结算,按1978年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出口换汇成本=以人民币计算的出口成本÷以外币计算的销售价格,即换取1单位外币的国内人民币成本)再加上一定的利润计算得出,为$1=RMB¥2.80,其比价从1981~1984年间一直没有变动;人民币外汇牌价:主要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依旧沿用原来的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方法制定。1985年1月1日:恢复单一汇率;1986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管理浮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我国的管理浮动列入“其他管理浮动”类,属于有较高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1985~1990年:长期的相对平稳与突然的剧烈跳跃相交替。

1991年――1993年底:人民币外汇牌价逐步向下小幅度调整。外汇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