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主干知识分类识记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主干知识分类识记_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主干知识分类识记_第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主干知识分类识记_第4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主干知识分类识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主干知识分类识记Ⅰ—1细胞及其分子组成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1.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3.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除此之外,蛋白质中还含有N等元素,核酸中还含有元素N、P。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质差异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5.DNA和RNA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表现为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6.DNA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7.熟记实验中的颜色反应: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DNA+甲基绿染液→绿色;RNA+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还原糖+斐林试剂eq\o(→,\s\up7(加热),\s\do5())砖红色;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8.乳糖和糖原只分布于动物细胞;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只分布于植物细胞。9.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10.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因此氧化分解时,耗O2多,释放能量也多。11.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相对较小。12.无机盐的功能:①组成复杂化合物;②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③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1.判断有关元素叙述的正误(1)核苷酸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2)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3)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N()(4)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5)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N()(6)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2.判断有关水分叙述的正误(1)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2)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3)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与休眠种子的相同()(4)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3.判断有关糖类和脂质叙述的正误(1)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2)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3)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4)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5)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6)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7)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8)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9)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10)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4.判断有关核酸及蛋白质叙述的正误(1)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2)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3)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4)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5)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6)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7)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8)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9)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10)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1.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七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某种生物不一定只有一个结构层次单细胞生物既是个体也是细胞层次,如大肠杆菌2带“菌”字的不一定是细菌霉菌、酵母菌、食用菌属于真菌3细菌不一定为异养生物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属于自养生物4带“藻”字的不一定为真核生物蓝藻(念珠藻、颤藻等)为原核生物5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叶绿体蓝藻含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6有叶绿体的不一定为植物绿眼虫(属原生动物)有叶绿体7有细胞壁结构的不一定为植物细胞原核细胞(细菌、蓝藻)和真菌细胞亦有细胞壁,但成分不同2.有关细胞分子组成的八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含有还原糖的植物组织不一定能用于还原糖鉴定西瓜、葡萄等含色素的植物组织不能,因有颜色干扰2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分子量减少的不一定只有形成肽键时脱去水的相对分子量还可能有肽链间形成二硫键时脱去“H”的相对分子量3字母A不一定代表腺嘌呤在DNA和RNA中可分别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在ATP中则代表腺苷4DNA不一定在细胞核中且不一定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体)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及细菌拟核、质粒含的DNA均不属此类5DNA不一定呈链状细菌的质粒为环状DNA6糖类不一定都能作能源物质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属结构糖类7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纤维素、淀粉8激素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性激素为脂质四、必记规律(方法)——这是快速破题的法典1.化合物元素组成的规律(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关系为:(2)其他几种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关系:2.有关蛋白质的计算规律(1)肽键数:①链状肽: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环状肽:肽键数=氨基酸数=失去水分子数。(2)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①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②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3)利用原子守恒计算蛋白质中各元素的原子数:①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②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的总数-脱水数。③H原子数=各氨基酸中H原子的总数-2×脱水数。3.蛋白质与核酸图解关系的规律4.DNA和RNA在组成等方面的规律eq\x(\a\al(必明易误:1.1√;2√;3×;4×;5×;6×,2.1√;2√;3×;4×,3.1√;2√;3×;4×;5×;6×;7×;8×;9√;10×,4.1×;2×;3√;4√;5×;6×;7√;8×;9×;10×))Ⅰ—2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1.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2.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有的还含有少量糖类。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3.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4.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及具膜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5.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能直接转化,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细胞膜通过膜泡发生间接转化。6.细胞器参与的一些生命活动(1)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2)产生ATP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3)含有核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含遗传物质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4)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核糖体(间期蛋白质合成)、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供能)。7.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8.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藻。9.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多,核仁较大。10.细胞核的功能:①遗传信息库;②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11.溶酶体的功能:①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②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12.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1.判断有关细胞结构叙述的正误(1)构成生物膜的物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2)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3)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4)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5)RNA是核糖体的结构组成成分()(6)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7)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8)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9)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10)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11)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12)依次参与造血干细胞中细胞膜蛋白合成、运输的膜性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13)蓝藻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不能合成ATP()(14)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15)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16)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2.判断有关物质运输叙述的正误(1)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不依赖于膜蛋白()(2)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3)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都属于主动运输()(4)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5)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6)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1.有关细胞基本结构的八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真核细胞不一定只有一个细胞核草履虫有2个、人的骨骼肌细胞有几百个细胞核2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虽无细胞核但属真核细胞3真核细胞不一定有线粒体蛔虫的体细胞4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不一定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还有核糖体(含rRNA)5生物膜中的脂质不一定只有磷脂还含有胆固醇、糖脂6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为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7植物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和大液泡植物根细胞无叶绿体,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8细胞中基质的成分不一定相同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核基质成分各不相同2.有关细胞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六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能引起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不一定只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还可能发生自动复原,如外界溶液为一定浓度的尿素、KNO3、NaCl等溶液时2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协助扩散3水跨膜运输不一定是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还可通过水通道进出细胞4主动运输方向不一定是逆浓度梯度亦可是顺浓度梯度5消耗能量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6物质进出细胞不一定要跨膜运输蛋白质进出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四、必记规律(方法)——这是快速破题的法典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判断方法(1)“菌”类的判断:凡“菌”字前面有“杆”“球”“弧”及“螺旋”等字的都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酵母菌、霉菌及食用菌则为真核生物。(2)“藻”类的判断:藻类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藻类有蓝藻(如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绿藻(如紫菜、石花菜等),褐藻(如海带、裙带菜等),红藻(如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等)。其中蓝藻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2.细胞膜的成分和含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规律(1)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含有胆固醇,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中无胆固醇。(2)不同细胞膜所含蛋白质和脂质的比例不同,这与膜的功能有关,如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比例高于外膜。(3)细胞在不同时期,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如癌细胞的糖蛋白减少。3.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规律(1)从物质层面看,不同细胞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为蛋白质种类、数量不同。(2)从细胞结构层面看不同细胞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上。①在代谢旺盛的细胞内线粒体含量较多。②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内,核糖体、线粒体等含量较多。③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如叶肉细胞)含大量叶绿体。4.细胞能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判断方法(1)从细胞角度分析:①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②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2)从溶液角度分析:①在一定浓度(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只有用清水或低渗溶液处理,方可复原)。②在一定浓度(溶质可透膜)的溶液(如KNO3、甘油等)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③在高浓度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必明易误:1.1×;2×;3×;4×;5√;6×;7√;8×;9√;10×;11×;12×;13×;14×;15√;16×,2.1√;2×;3×;4√;5×;6√Ⅰ—3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1.酶的本质、作用及特性(1)酶并非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3)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2.ATP的结构及产生和利用(1)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表示普通化学键)。(2)结构特点: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形成(伴随能量的释放和贮存)。(3)生物体内ATP含量不多,但转化迅速,能保证持续供能。(4)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5)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用于除C3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3.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eq\o(→,\s\up7(酶),\s\do5())6CO2+12H2O+能量。(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①细胞质基质:C6H12O6eq\o(→,\s\up7(酶),\s\do5())2C3H4O3+4[H]+能量②线粒体基质:2C3H4O3+6H2Oeq\o(→,\s\up7(酶),\s\do5())6CO2+20[H]+能量③线粒体内膜:24[H]+6O2eq\o(→,\s\up7(酶),\s\do5())12H2O+能量(3)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式为:C6H12O6eq\o(→,\s\up7(酶),\s\do5())2C2H5OH+2CO2+能量或C6H12O6eq\o(→,\s\up7(酶),\s\do5())2C3H6O3+能量。4.光合作用的过程5.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四种,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只吸收可见光,并且只有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吸收、转化光能。(2)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色素带在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的分布顺序是“胡黄ab”,即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其分布顺序与溶解度大小有关,溶解度大的,扩散快,处于滤纸条的上端;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的含量有关。(3)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而,在温室内需要补充光照时,应补充蓝紫光或红光。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1.判断有关酶与ATP叙述的正误(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2)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3)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4)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5)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6)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7)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8)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9)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10)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2.判断有关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叙述的正误(1)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2)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3)适宜光照下,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4)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5)细胞呼吸的产物中如果没有H2O的产生,就一定是无氧呼吸()(6)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7)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8)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9)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10)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H]直接还原()(11)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12)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记住以下七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无线粒体的生物不一定只进行无氧呼吸有些原核细胞虽无线粒体,但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相关酶,能进行有氧呼吸2酶不一定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如核酶)3酶的最适pH不一定在中性左右,最适温度也不一定在常温或普通温度下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强酸性);用于PCR的Taq酶最适温度为95°C4高能磷酸化合物不一定就是ATP磷酸肌酸也是一种高能化合物5有氧呼吸产生ATP不一定在线粒体中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6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不一定都是酒精和CO2如玉米胚乳、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7鉴定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有CO2产生不一定用澄清的石灰水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现象为由蓝先变绿再变黄四、必记规律(方法)——这是快速破题的法典1.验证酶的作用与特性的实验方法(1)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实验探究:对照组:反应物+清水eq\o(→,\s\up7(检测),\s\do5())反应物不被分解。实验组:反应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eq\o(→,\s\up7(检测),\s\do5())反应物被分解。(2)酶的专一性实验探究:此实验中的自变量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不同酶溶液,因变量是反应物是否被分解。①设计思路一:换反应物不换酶。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eq\o(→,\s\up7(检测),\s\do5())反应物被分解。对照组:另一反应物+等量相同酶溶液eq\o(→,\s\up7(检测),\s\do5())反应物不被分解。②设计思路二:换酶不换反应物。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eq\o(→,\s\up7(检测),\s\do5())反应物被分解。对照组:相同反应物+等量另一种酶溶液eq\o(→,\s\up7(检测),\s\do5())反应物不被分解。(3)酶的高效性实验探究:对照组:反应物+无机催化剂eq\o(→,\s\up7(检测),\s\do5())底物分解速率。实验组:反应物+等量酶溶液eq\o(→,\s\up7(检测),\s\do5())底物分解速率。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率。(4)酶作用的适宜条件的探究:①最适温度的探究实验原理:a.淀粉eq\o(→,\s\up7(淀粉酶),\s\do5())麦芽糖;淀粉+碘→蓝色。b.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分解,滴加碘液后,根据蓝色深浅来判断淀粉分解状况,进而推断出酶活性变化。②最适pH的探究实验原理:a.2H2O2eq\o(→,\s\up7(过氧化氢酶),\s\do5())2H2O+O2↑b.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速率,可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氧气生成速率。③实验探究思路:a.最适温度的探究思路。eq\b\lc\{\rc\}(\a\vs4\al\co1(淀粉t1温度下+淀粉酶t1温度下,淀粉t2温度下+淀粉酶t2温度下,⋮⋮,淀粉tn温度下+淀粉酶tn温度下))eq\o(→,\s\up7(碘液),\s\do5())eq\a\vs4\al(检测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深浅)b.最适pH的探究思路。eq\b\lc\\rc\}(\a\vs4\al\co1(pH1酶液+H2O2溶液,pH2酶液+H2O2溶液,⋮,pHn酶液+H2O2溶液))eq\o(→,\s\up7(检测),\s\do5())O2的产生速率2.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六种方法(1)消耗O2→有氧呼吸,但无法确定是否同时进行了无氧呼吸。(2)有H2O生成→有氧呼吸,但无法确定是否同时进行了无氧呼吸。(3)无CO2产生→产乳酸的无氧呼吸。(4)有CO2生成:①CO2产生量=O2消耗量→有氧呼吸。②CO2产生量>O2消耗量→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并存。③只生成CO2不消耗O2→产酒精的无氧呼吸。(5)有酒精产生:①酒精量=CO2量→只进行无氧呼吸。②酒精量小于CO2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有氧呼吸。(6)有乳酸产生:①产生乳酸不产生CO2→只进行乳酸式无氧呼吸。②同时产生乳酸和CO2→进行乳酸式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H]的规律性变化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能量的规律性变化5.外界条件变化时,C5、C3、[H]、ATP等的变化规律必明易误:1.1×;2×;3×;4×;5×;6×;7×;8√;9√;10×,2.1×;2×;3√;4×;5√;6×;7√;8√;9√;10√;11×;12√Ⅰ—4细胞的生命历程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1.细胞大小的限制因素(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②细胞核控制范围和能力有一定的限度。(2)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①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出现纺锤体、染色体。③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整齐分布在赤道板附近。④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匀分配到细胞两极。⑤末期: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两点不同(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①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②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2)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①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②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为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4.细胞分化的实质及特点(1)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特点:①持久性;②稳定性;③不可逆性;④普遍性。5.衰老细胞的五个特征(1)水分减少,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呼吸速率减慢,酶的活性降低。(3)色素积累、增多。(4)细胞核的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6.癌细胞的三个特征(1)能够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7.三类致癌因子①物理致癌因子;②化学致癌因子;③病毒致癌因子。8.细胞凋亡的四点作用(1)清除多余、无用的细胞。(2)清除完成正常使命的衰老细胞。(3)清除体内有害细胞。(4)维持器官和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9.卵细胞形成过程不同于精细胞形成过程的两大特点(1)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一个卵原细胞一次只能产生一个成熟的卵细胞。10.减数分裂的四个重要概念(1)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3)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4)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11.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四个特殊现象(1)染色体复制后: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2)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3)中期:同源染色体分布于赤道板两侧。(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1.判断有关细胞分裂叙述的正误(1)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3)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4)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5)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6)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7)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8)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判断有关细胞分化等问题叙述的正误(1)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质不同()(2)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3)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4)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延缓衰老()(5)完成分化的肌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形成肌纤维()(6)基因突变可使已分化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7)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8)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9)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10)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1.关于细胞分裂的四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周期已分化的成熟细胞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都没有细胞周期2染色体和DNA数量不一定相等复制前,染色体∶DNA=1∶1,复制后,染色体∶DNA=1∶23细胞分裂中不一定都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蛙红细胞无丝分裂及原核细胞分裂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4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的不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极体的分裂也是均等的2.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三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蛋白质不一定相同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体细胞中蛋白质不完全相同2衰老细胞中各种酶活性不一定都降低衰老细胞中部分酶活性降低,但并非所有酶都降低活性3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会导致癌变只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且有5~6个基因突变后才会导致癌变四、必记规律(方法)——这是快速破题的法典1.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三个数量关系的规律(1)染色体数=着丝点数。(2)在四分体中,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3)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2.动物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识别方法(1)分裂方式的判定(三看法):(2)分裂时期及相应细胞的判定:必明易误:1.1×;2√;3√;4√;5×;6×;7×;8×,2.1√;2×;3√;4√;5×;6√;7×;8×;9×;10×Ⅱ—1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1.分离定律(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①遗传因子(基因)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②F1(Dd)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两种配子,即雄配子D∶d=1∶1,雌配子D∶d=1∶1。③F2的遗传因子组成DD∶Dd∶dd=1∶2∶1,性状表现的比例为3∶1。(2)对分离现象的验证:①测交法,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②结果:测交后代中Dd∶dd=1∶1,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2.自由组合定律(1)杂交实验中F2分析:①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②4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在F2中各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占9/16;双隐性个体占1/16;重组类型比例为3/8或5/8。(2)基因自由组合的实质:杂合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3)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①生物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因为环境条件可能不相同。②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3.伴性遗传(1)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两个学说:①萨顿: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②摩尔根: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五大特点:①隔代遗传。②交叉遗传。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④女性患病,其父亲、其儿子必患病。⑤男性正常,其母亲、其女儿均正常。(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五大特点:①代代遗传。②交叉遗传。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④男性患病,其母亲、其女儿均患病。⑤女性正常,其父亲、其儿子均正常。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1)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2)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3)性染色体相同的个体所代表的生物均为雌性个体()(4)X、Y染色体上不存在等位基因()(5)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6)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7)在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先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再实现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8)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则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9)基因型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可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种类数是8()(10)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记住以下五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符合分离定律不一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①子代数量少;②致死现象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一定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3杂合子Aa自交后代不一定表现为3∶1的性状分离比A对a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条件下,Aa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2∶14生物的性别不一定只由性染色体决定蜜蜂是染色体数目决定型,雄蜂是单倍体,雌蜂是二倍体5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X染色体上的红、绿色盲基因和血友病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四、必记规律(方法)——这是快速破题的法典1.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相应数量的对应规律(n为等位基因对数,在完全显性条件下)①配子组合数:4n;②基因型种类:3n;③表现型种类:2n;④表现型比例:(3∶1)n。2.两种自交类型的解题方法(1)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杂合子比例为eq\b\lc\(\rc\)(\a\vs4\al\co1(\f(1,2)))n,纯合子比例为1-eq\b\lc\(\rc\)(\a\vs4\al\co1(\f(1,2)))n,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eq\b\lc\[\rc\](\a\vs4\al\co1(1-\b\lc\(\rc\)(\a\vs4\al\co1(\f(1,2)))n))×eq\f(1,2)。(2)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自交n代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eq\f(2n-1,2n+1),杂合子比例为eq\f(2,2n+1)。3.快速突破遗传系谱题的方法4.探究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方法必明易误:1×;2×;3×;4×;5×;6√;7×;8×;9×;10×Ⅱ—2基因的本质与表达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实验的实验思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离开来,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2.关于遗传物质的三个问题(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DNA的“五、四、三、二、一”“五”:五种元素:C、H、O、N、P;“四”:四种碱基对应四种脱氧核苷酸;“三”: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二”: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碱基对有A与T、G与C两种配对方式);“一”:一种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4.DNA复制的两个必记点(1)DNA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2)复制的“四要素”。①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②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③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④能量:细胞呼吸产生的ATP。5.有关基因的两个记忆点(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6.转录与翻译的差异(1)场所不同: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翻译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2)模板不同: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3)原料不同:转录的原料是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的原料是20种氨基酸。(4)所需酶不同:转录需RNA聚合酶,翻译需多种酶。(5)产物不同:转录的产物是RNA,翻译的产物是多肽链(蛋白质)。(6)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转录和翻译共同的配对方式是A—U、G—C,而转录特有的配对方式是T—A。7.中心法则的内容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同时标记一组噬菌体()(4)DNA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5)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6)DNA上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U,G=C()(7)DNA的复制有可能出现“差错”()(8)不同生物的DNA复制场所都相同()2.判断有关“翻译”叙述的正误(1)遗传信息转录的产物只有mRNA()(2)转录是以DNA的两条链作为模板,只发生在细胞核中,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3)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4)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5)右图所示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则该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6)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mRNA碱基序列不同()(7)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记住以下四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病毒的遗传物质不一定都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2转录的产物不一定只是mRNAtRNA、rRNA和mRNA都是转录的产物3一种氨基酸不一定只有一种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对应一种或多种密码子4在核糖体上翻译产生的多肽链不一定具生物功能翻译产生的胰岛素原需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有活性的胰岛素四、必记规律(方法)——这是快速破题的法典1.DNA分子结构中的碱基计算方法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知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等于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在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等于1。(不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单链中互为倒数)(3)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单链和双链中比值都相等)(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若已知A占双链的比例为c%,则A1/单链的比例无法确定,但最大值可求出为2c%,最小值为0。2.DNA分子复制中的相关计算方法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有:(1)DNA分子数:①子代DNA分子数=2n个;②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2个;③不含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2n-2)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2n+1条;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③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2n+1-2)条。(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②第n次复制需该脱氧核苷酸数=2n个DNA分子中该脱氧核苷酸数-2n-1个DNA分子中该脱氧核苷酸数=2n·m-m·2n-1=m·(2n-2n-1)=m·2n-1。必明易误:1.1×;2×;3×;4×;5√;6×;7√;8×,2.1×;2×;3×;4×;5√;6√;7×Ⅱ—3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1.基因突变的四个要点(1)三个来源: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2)三个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3)五个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三个意义:①新基因产生的途径。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2.基因重组的三个要点(1)一个时期: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2)两个来源: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3)一个意义: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类型:缺失、增加、倒位、易位。(2)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发生改变。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1)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2)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3)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四个要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6.隔离的两种类型(1)地理隔离:物种形成的一般环节,但不是必需的环节。(2)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7.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8.共同进化的两个动力来源(1)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9.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1.判断有关变异与育种叙述的正误(1)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引起的结构的变异()(2)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3)病毒、大肠杆菌及动植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4)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5)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6)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7)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8)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9)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10)经低温诱导后,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11)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2.判断有关进化叙述的正误(1)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使种群发生进化()(2)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药效下降,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3)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4)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5)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6)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7)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记住以下六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由于密码子简并性,突变前、后的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2基因突变不一定发生在分裂间期物理、化学等外部因素对DNA的损伤在各个时期都会发生3基因突变不一定产生等位基因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不能产生等位基因4含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不一定是二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无论含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5单倍体育种得到的不一定是纯合子基因组成为Aa的配子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AAaa为杂合子6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只有出现生殖隔离才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四、必记规律(方法)——这是快速破题的法典1.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综合判断方法(1)根据亲代基因型判定。①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或bb,则引起B与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②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则引起B与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2)根据细胞分裂方式判定。①如果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②如果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基因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3)根据染色体图示判定。①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图中,两条子染色体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②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两条子染色体(同白或同黑)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③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两条子染色体(颜色不一致)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交叉互换(基因重组)的结果。2.变异类型的三种实验探究方法(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①自交或杂交获得子代,子代自交或子代之间杂交,用这种方法确定变异的原因。如果子代自交或杂交的后代出现变异性状,则变异性状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反之,变异性状的出现仅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②将变异个体和正常个体培养在相同的条件下,两者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则原来的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2)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别。①判别依据: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是染色体变异,不能观察到的是基因突变。②具体操作:制作正常个体与待测变异个体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找到中期图进行染色体结构与数目的比较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3)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定。①类型eq\b\lc\{\rc\(\a\vs4\al\co1(显性突变:aa→Aa当代表现,隐性突变:AA→Aa当代不表现,一旦表现就为,纯合子))②判定方法:a.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纯合子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b.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而判断。3.判断细胞分裂图像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4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2条,4÷2=2,故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2)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2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2条,2÷2=1,故该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3)③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4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2条,4÷2=2,故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4)④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8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2条,8÷2=4,故该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必明易误:1.1×;2√;3√;4×;5√;6×;7×;8×;9×;10×;11×,2.1×;2×;3√;4√;5×;6√;7×Ⅲ—1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1.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2.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3.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5.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7.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主要是由Na+内流形成的。8.神经冲动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9.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信号转换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11.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去路有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12.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主要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1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4.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15.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16.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较长等特点。17.体温的恒定取决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等。18.由下丘脑合成、垂体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19.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组成。20.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21.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22.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1.判断有关内环境及神经调节叙述的正误(1)血红蛋白、葡萄糖、尿素、CO2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3)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组织液()(4)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当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5)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6)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7)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8)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9)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伤的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2.判断有关体液及免疫调节叙述的正误(1)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具有高效性、特异性,发挥作用后都会被分解或灭活()(2)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3)血糖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4)当血糖浓度过高时,部分血糖可以转化为某些必需氨基酸()(5)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6)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调节中枢及渴觉中枢都位于下丘脑()(7)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8)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会成为抗原()(9)对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及记忆细胞等()(10)过敏反应不可能发生于初次免疫过程中()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记住以下十一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身体内部的液体不一定是体液尿液、肠液等2反射弧不一定由三个神经元构成膝跳反射由两个神经元构成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不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也可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4体液调节不一定由激素来完成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5能促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不一定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6激素调节中激素的受体不一定在细胞膜上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7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不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8免疫细胞不一定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吞噬细胞、浆细胞9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溶菌酶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10浆细胞不一定来源于B细胞浆细胞也可来源于记忆细胞11T细胞参与的不一定是细胞免疫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也发挥作用四、必记规律(方法)——这是快速破题的法典1.体液各成分转化关系的判断法组织液与血浆及细胞内液间都是双向交换,淋巴与组织液及血浆都是单向交换,因此上图中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2.判断内环境成分的“三看法”3.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4.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的曲线分析法(1)曲线表示膜内外膜电位的变化情况;(2)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4)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原静息水平。5.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三看法”6.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模型分析法(1)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a、b、c、d、e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a、b、c、d、e分别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3)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则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可促使c(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素激素,通过d(体液)运输后,作用于靶器官e(肾小管和集合管)。(4)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a表示下丘脑,b、c、d、e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必明易误:1.1×;2×;3√;4×;5×;6×;7×;8×;9√,2.1×;2×;3√;4×;5×;6×;7√;8×;9×;10√Ⅲ—2植物的激素调节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胚芽鞘的感光部位、生长素产生部位、生长素横向运输部位都是尖端,弯曲生长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3.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造成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因而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生长。4.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5.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6.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7.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8.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9.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则可促进果实成熟。10.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11.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3)植物激素是由特定的器官或细胞产生,由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4)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5)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6)生长素溶液的浓度不同,所起的促进作用一定不同()(7)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8)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9)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10)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11)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12)生长素浓度增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因此生长素与乙烯具有协同作用()(13)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记住以下五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极性运输不一定是从植物的上部运送到下部在根中生长素是从根尖运送到成熟区2生长素不一定起促进生长的作用高浓度生长素可抑制生长3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作用不一定不同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作用可能相同4无子果实不一定是生长素处理得到的三倍体无子西瓜5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一定是生长素类似物乙烯利、青鲜素等四、必记规律(方法)——这是快速破题的法典1.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判断方法2.植物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曲线解读方法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不同,表现为两重性:(1)a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2)a~c段(不含a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3)c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效果最好。(4)c~e段(不含e点)——仍为“促进”浓度,只是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5)e点——促进生长的浓度“阈值”——低于此值时均为促进生长的“低浓度”,超过此值时,将由“促进”转向“抑制”,从而进入抑制生长的“高浓度”,处于此值时,对植物生长的效应与a点相同,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6)b、d两点——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必明易误:1.1×;2×;3×;4×;5×;6×;7×;8√;9×;10√;11√;12×;13√Ⅲ—3种群和群落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植物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3.“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4.“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到平衡。5.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6.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7.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8.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0.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11.初生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1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1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1.判断有关种群叙述的正误(1)一个森林中所有的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2)调查蚜虫、跳蝻、蚯蚓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如果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后更难被捕捉,则所调查的种群密度较实际值偏大()(4)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一定增加()(5)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以及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都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6)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7)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8)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将稳定不变()(9)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2.判断有关群落叙述的正误(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一座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3)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4)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5)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记住以下八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还受气候、食物、天敌等的影响2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不一定适用标志重捕法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差的动物应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3出生率高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下降4一个种群进入新环境不一定呈“J”型增长环境条件不适宜时不能呈“J”型增长5竞争不一定导致一个种群灭绝两种群在竞争中没有明显的优势,数量保持相对稳定6一个生物体以另一个生物体为食不一定是捕食关系种内斗争(鲈鱼的成鱼以本物种的幼鱼为食)7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不一定逐渐增多人类的乱砍滥伐使森林→灌木→草丛→荒漠8初生演替不一定能演替到森林阶段若气候不适宜可能只演替到灌木阶段四、必记规律(方法)——这是快速破题的法典1.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的不同表示方法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模型图曲线图柱形图2.种群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A、B、C、D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3.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的“增长率”与“增长速率”曲线表示法增长模型增长率增长速率“J”型曲线“S”型曲线4.捕食、竞争、互利共生数量关系的坐标图表示法(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如图①,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2)竞争:两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如图②。(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上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如图③。必明易误:1.1×;2×;3√;4×;5×;6×;7√;8×;9√2.1×;2×;3√;4×;5×Ⅲ—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5.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6.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一级的消费者;食物链中无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7.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是载体,能量流动是动力,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8.太阳能经过生产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9.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为其同化量,去路有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释放。1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11.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1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14.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15.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学燃料的燃烧。1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17.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及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8.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一般呈负相关。20.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2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22.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2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1.判断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叙述的正误(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动物都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3)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都是分解者,生产者都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4)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2.判断有关生态系统功能叙述的正误(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2)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固定,且食物链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3)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4)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该狼就获得了兔子能量的10%~20%()(5)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传递效率()(6)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7)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8)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9)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10)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1)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3.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负反馈调节只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3)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4)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5)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记住以下十二个“不一定”不一定特例(原因)1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硝化细菌、蓝藻2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菟丝子、根瘤菌3分解者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