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B2022022FS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本)山西省人民医院2022年7月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名称:山西省人民医院建设单位法人代表(签名或签章):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双塔寺街29号邮政编码:联系人:刘晋彦电子邮箱:联系电话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项目编号建设项目名称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建设项目类别55-172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报告表一、建设单位情况单位名称(盖章)山西省人民医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140000405704516B法定代表人(签章)李荣山主要负责人(签字)刘晋彦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签字)刘晋彦二、编制单位情况单位名称(盖章)山西大地晋新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40100MA0HK3F3XR三、编制人员情况1.编制主持人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号信用编号签字李洋201905035140000012BH0112442.主要编制人员姓名主要编写内容信用编号签字李洋项目基本情况、现状调查、工程分析、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等内容BH011244王言项目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结论与建议等内容BH017864仅供山西省人民医院仅供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使用 项目所在医技综合楼拟改造楼道项目所在医技综合楼拟改造楼道拟改造PET-CT机房拟改造回旋加速器室拟改造PET-CT机房拟改造回旋加速器室楼顶CT室拟改造衰变池房间楼顶CT室拟改造衰变池房间现场图集现场图集 医技综合楼二层介入科医技综合楼三层会议室医技综合楼二层介入科医技综合楼三层会议室医技综合楼东侧放疗科医技综合楼南侧内科住院楼医技综合楼东侧放疗科医技综合楼南侧内科住院楼医技综合楼西南侧食堂医技综合楼南侧急诊医技综合楼西南侧食堂医技综合楼南侧急诊现场图集现场图集 项目北侧小巷及平房医院宿舍楼项目北侧小巷及平房医院宿舍楼烟厂宿舍住宅项目北侧小巷及住宅烟厂宿舍住宅项目北侧小巷及住宅现场图集现场图集技术审查会意见修改说明根据2022年5月27日《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技术审查会意见》与本报告实际情况,意见修改如下:序号专家意见修改说明备注1核定回旋加速器运行时间、生产医用同位素的种类和活度。核定回旋加速器运行时间、生产医用同位素的种类和活度。P3表1.1P3表1.32补充回旋加速器的自屏蔽情况。对回旋加速器的自屏蔽情况进行介绍并给出设备自屏蔽体外剂量图。P27图9.3、图9.43细化评价范围内扩建项目周边环境内容,在平面布置图上划定保护目标的边界。评价范围内扩建项目周边环境内容进行细化;平面布置图上已划定保护目标的边界。P18表7.1P17图7.14补充医技综合楼地下一层整体的平面布置图。补充医技综合楼地下一层整体的平面布置图。P41图10.2附图45补充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与使用的管控措施,说明2枚Ge-68密封放射源管理措施。补充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与使用的管控措施;补充说明2枚Ge-68密封放射源管理措施。P57P34、P366完善工作场所内的气流组织的内容,要求回旋加速器机房采用单独排风系统,细化气态放射性废物排放净化和监测措施。完善工作场所内的气流组织的内容,回旋加速器机房采用单独排风,细化气态放射性废物排放净化和监测措施。P47-48;P847说明防止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密封隔离措施,细化操作台面及作业场所地面易于去污清洁的设计内容。补充防止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密封隔离措施,细化了操作台面及作业场所地面易于去污清洁的设计内容。P538补充回旋加速器机房辐射分析中剂量计算选用的参数和计算简图。补充回旋加速器机房辐射分析中剂量计算选用的参数和计算简图。P65表11.3P64图11.29完善应急防范内容。补充回旋加速器意外受照、放射性废液溢流及操作过程发生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完善了应急防范内容;补充了回旋加速器意外受照、放射性废液溢流及操作过程发生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P75-P77修改清单受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委托,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于2022年5月27日在太原市主持召开了《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审查会,根据会议组形成的意见,对《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改。专家组意见:核定回旋加速器运行时间、生产医用同位素的种类和活度。修改情况:核定了回旋加速器运行时间、生产医用同位素的种类和活度(详见报告P3表1.3、表1.1)。表1.1项目拟生产、使用核素规模及参数表核素名称半衰期(min)衰变方式主要β射线能量(MeV)主要γ射线能量(MeV)理化性质日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操作量(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18F109.8β+、EC0.630.511液体3.7E+109.25E+123.7E+811C20.390.96液体1.85E+92.78E+111.85E+713N10.01.19液体1.85E+92.78E+111.85E+715O2.01.72液体1.85E+92.78E+111.85E+7表1.3回旋加速器放射性核素使用参数表设备核素名称原材料核反应方式日诊断病人数量(人)年工作天数(天)日操作时间(h)年操作时间(h)每个病人使用最大量(Bq)回旋加速器18F18O-H2O18O(p,n)18F202507.318203.7E+811C氮氧混合气14N(p,α)11C21501.2177.33.7E+813N16O-H2O16O(p,α)13N21501.2177.33.7E+815O氮气15N(p,n)15O21501.0152.33.7E+82、补充回旋加速器的自屏蔽情况。修改情况:补充介绍自屏蔽系统组成:加速器主体包括回旋加速器和集成的自屏蔽体,自屏蔽体整体尺寸长3600mm×2100mm×2150mm。自屏蔽体由2个屏蔽体固定块、2个屏蔽体移动块、伺服电动缸和混凝土安装底座等组成;同时给出自屏蔽系统设备周围的辐射剂量及剂量图,(详见报告P27的9.1.2中的(3)及图9.3、图9.4)。3、细化评价范围内扩建项目周边环境内容,在平面布置图上划定保护目标的边界。修改情况:(1)评价范围内扩建项目周边环境内容进行细化。(详见p18表7.1)表7.1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外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规模一览表工作场所方位距离周围建筑、场所规模保护目标人数核医学科东侧2m楼内原有核医学科原核医学科科室辐射工作人员15公众成员2530m楼外放疗科放疗科科室公众成员10南侧7m楼外内科住院楼11层建筑;30间/层公众成员50040m楼外部分急诊楼4层建筑;4间/层公众成员20西侧35m楼外医院食堂2层建筑公众成员206m医院家属宿舍2栋楼均为6层3个单元,2户/每层公众成员100北侧3m院外临街住宅群平房~4层自建房公众成员10030m晋华里小区住宅6层4个单元,2户/每层公众成员100楼上一层5m螺旋CT机房及办公室北侧:3间CT机房及控制室南侧:CT办公室科室辐射工作人员6公众成员10楼上二层10m介入手术室介入手术科室科室辐射工作人员5公众成员10楼上三层15m小会议室6间小会议室公众成员50工作场所内0m//辐射工作人员及护士(1名护士)16备注:由于核医学科位于地下一层,除东侧及顶部外,其余方向均为土层,故环境保护目标主要关注核医学科各侧邻近可达场所活动的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成员。(2)在平面布置图上划定保护目标的边界。(详见p17图7.1)4、补充医技综合楼地下一层整体的平面布置图。修改情况:补充医技综合楼地下一层整体的平面布置图。(详见P41图10.2及附图4)5、补充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与使用的管控措施,说明2枚Ge-68密封放射源管理措施。修改情况:(1)补充生产、使用放射性药物使用管理措施:①按需要量使用回旋加速器进行核素生产,记录药物生产量,登记放射性药物台账。②药物在合成柜内进行抽样,样品针剂应使用专用铅手提箱进行转运至质控柜,辐射工作人员应正确穿戴好所需要的个人防护用品,不允许用裸露的手直接接触药品。③生产出的药物抽样进行质控检测应在密闭在专用铅防护手套箱内进行,手套箱内设置独立排风并保存适当负压。④根据患者用量在合成柜内进行药品分装并测量活度,将分装好的针剂放于专用铅手提箱运至注射窗口,在屏蔽窗观察下注射给病人(病人提前预留好留置针)。⑤医院要严格控制放射性药品生产,根据病人的实际或预计使用量,根据最优化原则,预定放射性药品,对未用完已没有医用价值的放射性药品(统称为废原液)及注射器等统一保存在废物贮存间的铅桶内进行衰变。(详见P56、P57第项)补充2枚Ge-68密封放射源管理措施:PET-CT使用的2枚68Ge质控、校准源,该放射源属于Ⅴ类放射源,半衰期为288天,衰变方式为EC,衰变产生X射线能量为9.3keV,68Ge衰变成68Ga后再衰变产生正电子及γ射线,PET-CT的校验是利用68Ga衰变产生的正电子湮没发出的2个γ光子进行校验,PET-CT的校验操作由计算机控制完成,人员不会近距离接触放射源,进行校验时68Ge在仪器内部活动,校验完后放射源回到仪器内源屏蔽体内,由于放射源活度较小,经专用屏蔽体的屏蔽,仪器外基本无射线泄露。在PET-CT机房东侧设置双人双锁的校准源暂存库及保险柜,检修设备时用于临时存放校准源。(详见P34、P36)6、完善工作场所内的气流组织的内容,要求回旋加速器机房采用单独排风系统,细化气态放射性废物排放净化和监测措施。修改情况:对核医学科气流组织进行了详细介绍,回旋加速器机房采用了单独排风系统。详细介绍了气态放射性废物排放的净化措施。(详见P47、P48第10.1.4项)对医院提出应委托有能力的监测机构对核医学科所有放射性排气口进行辐射水平监测,频次1次/年。(见P84第项)说明防止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密封隔离措施,细化操作台面及作业场所地面易于去污清洁的设计内容。修改情况:(1)补充密封隔离设施①回旋加速器生产放射性核素在自屏蔽设备内进行,放射性核素不会污染回旋加速器机房。②回旋加速器生产的核素经密闭管道输送至合成柜内,且管道使用50mm铅屏蔽进行防护,不会对回旋加速器房间及合成室造成沾污。③合成室内设置3面合成柜(正面70mm铅;周围60mm铅)用于核素的药品合成及分装,可以有效避免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及减少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④质控室设置质控通风手套箱一面(15mm铅),在质控箱内进行放射性药品质控检测,可以有效避免放射性核素的沾污及减少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详见P53第第3条)(2)细化操作台面及作业场所地面易于去污清洁的设计内容①放射性工作台面应采用易去污的不锈钢或PVC等工作台面和防污染覆盖材料。②核医学科各地面、台面均拟采用PVC等易去污材料无缝铺设,在地面与墙面的转角处拟采取圆弧铺设原则进行铺设,且在墙面上的铺设高度不应低于10cm。③洗手盆给水应为感应式手部非接触开关控制。(详见P53第第2条)8、补充回旋加速器机房辐射分析中剂量计算选用的参数和计算简图。修改情况:补充了回旋加速器机房辐射分析中剂量计算选用的参数。(详见P65表11.3)补充计算回旋加速器点位及相应距离简图。(详见p64图11.1)表11.3回旋加速器机房预测结果表预测点位预测点与辐射源距离R(m)材质及厚度(cm)r0处的中子剂量率Hn(µSv/h)r0处的γ射线剂量率Hγ(µSv/h)中子十值层(cm)γ射线十值层(cm)剂量当量率预测结果(μSv/h)东墙外30cm处(合成柜室)2.1混凝土50625混凝土-43铅-47.8混凝土-38铅-50.37防护门外30cm处(走廊)4.7铅20.69南墙外30cm处(走廊)4.7混凝土500.07西墙外30cm处(控制室)4.6混凝土500.07北墙外30cm处(走廊)4.3混凝土500.09楼顶30cm处(CT操作室)5.7混凝土400.099、完善应急防范内容。补充回旋加速器意外受照、放射性废液溢流及操作过程发生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修改情况:事故影响分析-事故风险识别:补充了回旋加速器意外受照、放射性废液溢流及操作过程发生污染的情况。事故影响分析中事故风险识别-采取的措施:补充了回旋加速器意外受照、放射性废液溢流及操作过程发生污染的情况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详见P75-P77第11.3项) 目录表1项目基本情况 1表2放射源 8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8表4射线装置 9表5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14表6评价依据 15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 17表8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 20表9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 23表10辐射安全与防护 39表11环境影响分析 60表12辐射安全管理 79表13结论与建议 91表14审批 94⑨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落实情况。12.2.3需补充完善的制度(1)补充建立回旋加速器、PET-CT设备操作规程。(2)补充建立回旋加速器药物生产核素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登记、使用管理制度。(3)补充新增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含回旋加速器机房及PET-CT机房)监测方案及制度。(4)完善工作区域辐射水平测量及档案建立。(5)建立新增场所分区管理规定(含人流、物流路线图)。(6)补充去污操作规程。(7)补充建立衰变池废液检测或暂存制度。(8)补充建立废气检测制度。(9)补充建立固体废物检测或暂存制度。(10)在应急预案中补充使用回旋加速器进行生产、合成、分装放射性核素,使用PET-CT进行诊断过程发生的应急事故及应对措施等。(11)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项目完成环评审批后申领安全许可证。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应当于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12)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如实查验、监测、记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调试情况,编制验收监测报告,建设单位不具备编制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能力的,可以委托有能力的技术机构编制。12.2.3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本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见表12.1。表12.1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一览表序号验收对象验收内容1批复文件环评批复文件是否齐备。2相符性辐射工作场所位置、布局、机房屏蔽、设备参数与环评及环评批复是否一致。续表12.1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一览表序号验收对象验收内容3达标排放核医学科周围屏蔽体外表面周围剂量当量率满足限值要求。核医学科医师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年有效剂量附加满足˂5mSv/a。公众成员外照射年有效剂量附加值满足˂0.1mSv/a。放射性衰变池废水满足暂存期超过30天要求后排入医院废液处理站。短半衰期放射性固体废物满足暂存期超过30天后监测满足剂量率≤0.1mSv/h,表面污染β<0.4Bq/cm2后可作为普通医疗废物处理。长半衰期放射性固体废物应监测满足剂量率≤0.1mSv/h,表面污染β<0.4Bq/cm2后可作为普通医疗废物处理。不满足应送交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收贮。4日常监测核实医院是否按照环评要求开展日常监测。5辐射环境管理有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方案等。6事故应急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应符合工作实际,明确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人员的组织、培训,辐射事故分级及应急措施、辐射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等。7辐射安全防护措施、防护用品或检测仪器按照本报告内中所列的辐射防护措施及防护用品、检测仪器,是否均已落实到位。8人员要求辐射工作人员取得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成绩报告单。12.3辐射监测12.3.1监测目的1、通过对辐射项目周边环境周围剂量当量率和β表面污染的监测,了解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2、通过对辐射项目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和β表面污染的监测,了解该项目工作场所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3、通过对个人有效剂量的监测,了解该项目对职业人员外照射剂量的贡献值,为项目的安全管理防护措施的改进及职业评价提供依据。4、通过对衰变池放射性废液的抽样监测,保证放射性废液达标排放。5、通过对暂存库内的放射性固体废弃物的监测,保证放射性固废达标排放。6、通过对核医学科排放气体的抽样监测,保证放射性气体排放在环境本底范围内。12.3.2监测任务的承担单位由本单位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承担。12.3.3监测方法按照《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对辐射项目周边环境进行监测。按照《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对辐射项目工作场所及固体废物进行监测。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19对个人有效剂量监测进行。按照《表面污染测定第一部分β发射体(最大β能量大于0.15MeV)和α发射体》GB/T14056-2008对环境及工作场所表面污染进行监测。按照《水中总β放射性测定蒸发法》(EJT900-1994)对放射性废液进行监测。按照《环境空气气溶胶中γ放射性核素的测定滤膜压片/γ能谱发》(HJ1149-2022)对核医学科排放气体进行监测。12.3.4监测内容项目环境、工作场所、固体废物监测内容主要是周围剂量当量率、β表面污染。项目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内容主要是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委托有资质的单位)。项目放射性废液监测内容主要是总α、总β值(委托有资质的单位)。项目放射性废气监测内容主要是使用核素气溶胶剂量(委托有资质的单位)。12.3.5辐射剂量监测点位置及频次环境监测医院科室应自行或委托有能力的监测机构对工作场所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监测频次应不少于1次/年。同时要求医院每日对回旋加速器及PET-CT设备机房门外工作状态指示灯、机房门的闭门装置进行检查,对其余防护设施应进行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监测应根据使用放射性核素种类、数量和操作方式,对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外照射剂量率水平和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进行监测。核医学工作场所辐射监测点位、内容和频次应包括但不限于下表的内容。表12.2核医学工作场所辐射监测关注点位监测内容监测点位监测频次辐射水平放射性药品分装、注射场所。1次/天发生事故时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区域。1次/次控制区和监督区所有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居留的有代表性的点位;存有放射性物质的装置、设备、包装的表面;输送放射性药品通道与容器;废物暂存间、铅观察玻璃、防护门。不少于1次/月表面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核素操作台面、设备表面、墙壁和地面;给药后患者候诊室;核素治疗场所的设施、墙壁和地面等;放射性废物桶和包装袋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皮肤暴露部分及工作服、手套、鞋、帽等。每次工作结束(出现放射性药物洒落应及时进行监测)废水监测医院应委托有能力的监测机构对核医学科衰变池出口废水(预留取样口)进行辐射水平抽样监测,监测频次1次/年。废气监测医院应委托有能力的监测机构对核医学科所有放射性排气口进行辐射水平监测,频次1次/年。12.3.6人员有效剂量监测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照射累积剂量监测。要求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并将个人剂量结果存入档案。个人剂量监测交由具有个人剂量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频次为1次/3个月,4次/年,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填报至“全国核技术利用安全申报系统”。12.4辐射事故应急根据国家环保部18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及《山西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在本省辖区内发生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和较大辐射事故时,省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市配合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发生一般辐射事故时,由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应急。发生辐射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响应,采取必要措施,立即向所在地县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电话报告并尽快进行书面报告,并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山西省人民医院已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包括:辐射事故分级、辐射事故的预防、辐射防护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人员的组织、培训以及应急和救助的装备、物资准备;应急响应措施;应急响应、事故责任处理、应急响应准备和事故应急演练;辐射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本次新增核技术利用项目后应对应急预案进行部分修订,以便适应新项目开展的需要。12.4.1辐射防护管理组织及防护职责医院已成立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当发生辐射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如下:(1)组织制定医院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2)负责组织协调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3)组织辐射事故应急人员的培训。(4)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联络、报告应急处理工作,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和审定。(5)负责辐射事故应急处理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6)采取各种快速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对医院的负面影响。12.4.2辐射事故应急预案1、新增核医学科(含回旋加速器及PET-CT)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有:(1)回旋加速器联锁装置失效和警示灯损坏引起工作人员误入,造成造成人员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2)PET-CT门灯联锁失效或警示灯损坏,CT开机时工作人员误入,造成造成人员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3)根据《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放射性药物转运,分装后的注射器倾覆或破损等过程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局部污染事故,造成人员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4)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5)靶膜破裂事故:打靶时,离子轰击顺序依次为真空腔-钛膜-氦冷却气-靶膜-靶材-靶支撑。靶膜破裂时加速器自动停止运行,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会被吸入到真空腔内,不会扩散至回旋加速器设备外的大气环境中。2、山西省人民医院已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有:(1)建立了事故报告制度,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领导组,责任到人,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由专人负责应急事故的文件、器材、工具、设备,对其经常进行监督检查。(3)对应急预案的内容进行演习。(4)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一系列放射防护与安全法规、标准,建立良好的质量保证制度和实施安全操作规程,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安全文化素养,并具体落实到日常各个环节的行动上。(5)制定了演练方案,明确演练内容、目的、时间、地点、人员等。(6)进行了人员分工,成立演练领导组、工作组、保障组等机构,进行角色分工,明确职责。(7)做好充分的演练准备,维护仪器设备,配齐物资器材。(8)认真开展实战演练,按照事先预定的方案和程序进行。(9)演练完毕后及时进行总结归纳。3、医院应根据新增项目修制应急预案,修订的应急预案应包括:(1)补充建立新增事故类型及相应分级,并根据新增事故类型及分级确定报告制度。(2)补充建立新增事故应急的文件、器材、工具、设备,对其进行监督检查。12.4.3事故报告根据国家环保部18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及《山西省人民医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发生辐射事故时,医院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响应,采取必要措施,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并在1小时内向太原市生态环境局迎泽分局报告。初报主要报告内容为发生辐射事故的原因、发生时间、地点、人员受照情况、事故潜在的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在电话报告后尽快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根据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辐射损伤照射的程度,还应同时向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续报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以及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终结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故的过程、采取的措施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置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综上所述,该院辐射事故应急内容符合《山西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太原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太原市迎泽区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信息报送和处置的相关要求。12.5从事辐射活动能力评价(1)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与山西省人民医院从事本项目辐射活动能力评价对照表见表12.3。(2)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的规定与山西省人民医院从事本项目辐射活动能力评价对照表见表12.4。(3)根据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医学应用场所监督检查技术程序(文件编号NNSAHQ-08-JD-IP-030)的要求与山西省人民医院从事本项目辐射活动能力评价对照表见表12.5~12.6。表12.3项目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相关要求对照表序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相关项目落实情况1应当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或者至少有1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其他辐射工作单位应当有1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或兼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已成立辐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法定代表人任组长,1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续表12.3项目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相关要求对照表序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相关项目落实情况2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本项目15名辐射工作人员,已通过生态环境部开发的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平台进行培训学习并考核合格。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场所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要求的安全措施。拟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人员出入口处拟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设门禁系统,门机灯联锁装置等。4配备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量监测报警、辐射监测等仪器。拟新配备辐射监测仪及表污仪,拟配4套防护衣、防护眼镜、围脖等。工作人员已配备了个人剂量计。5有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方案等。拟制定新项目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方案等。6有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措施。拟修订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表12.4项目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要求对照表序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项目落实情况1第五条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机房门拟采取电动门;拟设置门机灯连锁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配“当心电离辐射”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性工作场所出入口拟设置门禁系统及视频监控。2第九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可以委托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拟购置环境辐射监测仪进行自测,拟委托有监测资质的单位对周围环境、辐射工作场所、废水、废气进行监测。续表12.4项目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要求对照表序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项目落实情况3第十二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年度的评估报告。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年度评估报告。4第十七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审定的辐射安全培训和考试大纲,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操作人员以及辐射防护负责人进行辐射安全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使用已有辐射工作人员15名,人员已通过生态环境部开发的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平台进行培训学习并考核合格。5第二十三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和职业卫生标准,对本单位的辐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应当立即核实和调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安排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建立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个人剂量档案应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岗位、剂量监测结果等材料。个人剂量档案应当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七十五周岁,或者停止辐射工作三十年。所有辐射工作的人员已配备个人剂量计,并安排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同时建立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6第二十四条生产、销售、使用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不具备个人剂量监测能力的,应当委托具备条件的机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每季度1次)。表12.5项目执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医学应用场所监督检查技术程序”关于辐射安全防护设施要求对照表序号检查项目项目落实情况1A场所设施场所分区布局是否合理及有无相应措施/标识场所分区布局设计合理、拟设相应标识2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拟配电离辐射警告标志3独立的通风设施拟设独立的通风设施4治疗病房病人之间防护新增项目不涉及治疗病房5给药操作人员屏蔽拟配铅操作窗、铅衣、铅注射器等6A场所设施易去污的工作台面拟配专用注射窗7病人专用卫生间拟设病人专用卫生间8放射性核素暂存场所或设施拟设有合成通风储存柜续表12.5项目执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医学应用场所监督检查技术程序”关于辐射安全防护设施要求对照表序号检查项目项目落实情况9B监测设备表面污染监测仪拟购表面污染监测仪10便携式辐射水平监测仪拟购便携式辐射水平监测仪11个人剂量计辐射工作人员已配备个人剂量计12个人剂量报警仪拟购个人剂量报警仪13C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液处理排放系统及标识拟设放射性废液衰变池14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场所或设施拟购放射性废物桶15D防护器材个人防护用品拟配备铅衣、铅帽等防护用品16放射性表面去污用品、防污材料拟配放射性表面去污用品表12.6项目执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医学应用场所监督检查技术程序”关于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对照表序号项目检 查 项 目项目落实情况1A综合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规定拟根据新项目修订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2放射性药物管理规定拟根据新项目修订放射性药物管理制度3B场所场所分区管理规定拟进行场所分区管理规定4操作规程拟根据新项目修订非密封放射源操作规程5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拟根据新项目修订部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6放射性药物(体内)治疗病房管理规定新项目不涉及病房设置7C监测监测方案拟根据新项目修订监测方案8监测仪表的使用管理制度拟根据新项目修订监测仪表的使用管理制度9D人员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拟根据新项目修订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10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拟根据新项目修订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11E应急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拟修订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12F三废放射性“三废”管理规定拟修订放射性“三废”管理制度表12.7本次开展项目辐射工作人员明细表序号姓名科室培训证号有效日期1冯贵生核医学科C19070352023/6/122张广伟20194102262023/4/113李丽娟20194102272023/4/114张建伟20194102282023/4/11续表12.7本次开展项目辐射工作人员明细表序号姓名科室培训证号有效日期5曹金红核医学科C19070362023/6/126霍建源20194102292023/4/117王小莉C19070382023/6/128蔡敏FS21SX03000432026/11/299杨心蕊FS21SX03000392026/11/2910张克慧FS21SX03000402026/11/2911彭婉舒FS21SX03000452026/11/2912李小娟FS21SX03000492026/11/2913崔雅丽FS21SX03000462026/11/2914王晓玉FS21SX03000412026/11/2915刁钰家FS21SX03000442026/11/29以上分析可知,在采取环评规定措施情况下,该单位从事本项目辐射活动的技术能力符合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表13结论与建议13.1结论13.1.1本次评价内容及污染途径山西省人民医院本次评价的内容为:本次新增乙级核医学科工作场所,使用一台回旋加速器生产放射性核素(18F、11C、13N、15O)及一台PET-CT进行诊断。项目位于医院北院医技综合楼地下一层原有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西侧预留的场所。污染途径为X、γ射线外照射及β表面污染。13.1.2产业政策符合性和辐射实践正当性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第2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2年修订),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第六项“核能”的第6条“同位素、加速器及辐照应用技术开发”、第十三项“医药”的第5条“新型医用诊断设备和试剂、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及第三十七项“卫生健康”的第5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是目前国家鼓励发展的新技术应用项目。符合现行的国家产业政策。乙级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诊断方式不可替代,对保障健康、拯救生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单位在放射性诊断过程中,对射线装置、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将按照国家相关的辐射防护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项目建成以后,医院将为病人提供一个优越的诊断环境,能在保障病人健康的同时可以将本项目产生的辐射影响降至尽可能小。本项目产生的辐射给医务人员、公众及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该核技术利用的实践具有正当性。医院乙级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的使用对受电离辐射的个人和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远大于其引起的辐射危害,项目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辐射防护“实践的正当性”的原则与要求。13.1.3选址及布局的合理性本项目位置相对独立,设置有单独的出入口,与周围非辐射工作场所有明确的分界隔离,不毗邻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避开了人群较集中的门诊大楼、收费处等人群稠密区域,符合《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中选址的要求。项目拟建辐射工作场所有良好的实体屏蔽设施和防护措施,产生的电离辐射经屏蔽和防护后对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照射剂量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的剂量限值要求并满足报告表确定的剂量管理约束值的要求。从辐射安全防护角度分析,本项目选址合理。本项目核医学科位于北院区医技综合楼地下一层西区。诊疗场所包括回旋加速器室、合成柜室、质控室、处置室、注射室、注射后候诊间、污物间、卫生间、PET-CT主机房及控制室、留观室。项目辐射工作场所两区划分明确。项目合理设置辐射工作人员路径、病患路径、放射性药物路径及放射性废物流出路径,可有效避免交叉影响,路径合理可行。项目平面布局既满足放射诊疗工作要求,又有利于辐射防护,本项目布局合理。13.1.4剂量率结论现状剂量率结论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核医学科场所及周围评价范围内环境γ辐射剂量率监测值在(51~95)nGy/h之间,与太原市原野道路天然γ辐射剂量率本底水平(41.4-78.9)nGy/h及建筑物室内γ辐射剂量率(65.2-97.1)nGy/h相比为正常辐射本底水平(《山西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辐射防护》,第10卷第6期,1990.11)。项目及原核医学科内部β表面污染在(0.07~0.65)Bq/cm2之间,满足监督区4Bq/cm2的要求限值。2、根据土壤采样检测结果,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核医学科场所周围采样土壤土壤总α、总β分析测量值分别为395Bq/kg、788Bq/kg,属于正常天然本底水平。采样土壤中核素18F低于探测下限。3、根据大气采样气溶胶检测结果,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增核医学科拟安装气体排放口处18F、11C、13N、15O分析测量值小于核素检测下限。剂量率预测结论1、根据计算结果可知,核医学科各功能房间屏蔽墙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能够满足HJ1188-2021中“距核医学工作场所各控制区内房间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小于2.5μSv/h”的限值要求及GBZ120-2020中“在核医学控制区外人员可达处,距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µSv/h,控制区内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µSv/h,宜不大于2.5µSv/h”的限值要求。2、根据计算结果可知。放射性药物合成和分装的箱体、通风柜、注射窗等设备满足HJ1188-2021中屏蔽设备外表面30cm人员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放射性药物合成和分装箱体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的限值要求。13.1.5有效剂量估算结论通过理论计算预测:1、运行期间核医学科生产、合成分装、质控、注射使用放射性核素的职业人员所受外照射最大有效剂量附加值为0.30mSv/a,PET-CT操作人员所受外照射年最大有效剂量附加值为0.11mSv/a,低于本次评价5mSv/a的有效剂量约束值。与已运行核医学科外照射年最大有效剂量附加值叠加后仍能满足5mSv/a的有效剂量约束值。2、运行期间核医学科周边关注点处公众成员外照射年有效剂量最大附加值为0.062mSv/a,满足本次评价0.1mSv/a的有效剂量约束值。13.1.6污染防治措施结论该院本次核技术应用项目施工期按本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执行后,噪声、扬尘、废水、固体废物排放能够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项目运营期间,场所进行分区管理,人流、物流不交叉影响。通过模式计算工作场所设计的辐射屏蔽材料和厚度能够满足标准所要求的屏蔽要求。项目设计了放射性废液与非放射性废水分别排放及废液衰变系统,放射性废液经衰变池处理后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项目设计了放射性废气与非放射性废气独立排放及过滤系统,废气经过滤装置后排至建筑物屋顶,对环境影响很小。项目设计了放射性固废暂存污物间及暂存桶,放射性固体废弃物经污物间衰变暂存或检测达标后作为普通医疗固废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项目在完善本报告提出的联锁装置、警示标志及指示灯、防护用品等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污染防治措施设置合理、全面。13.1.7环境管理制度该院在严格落实本报告中从场所设施、监测、应急预案、人员方面提出的相应制度后,安全和防护环境管理措施能够满足开展本项目的环保要求。13.1.8建设单位从事辐射技术的能力通过与依据《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