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的危害与防治_第1页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_第2页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_第3页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_第4页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第1页/共39页闭上眼睛,听一些声音第2页/共39页你知道吗?什么是噪声?噪声即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第3页/共39页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音的波形图乐音的波形图第4页/共39页2.环境保护角度上的噪声: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第5页/共39页3.向办学理念借力你知道吗?什么是噪声分贝?声音的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B。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小知识第6页/共39页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第7页/共39页3.向办学理念借力你知道吗?噪声标准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昼间50dB、夜间40dB;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dB、夜间45dB;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dB、夜间50dB;工业区,昼间65dB、夜间55dB;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dB、夜间55dB,(夜间指22点到次日晨6点)。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医院噪音标准:昼间≤50dB,夜间≤40dB【1】。【1】李平,冯风.ICU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A):62-63第8页/共39页思考:我们身边的噪声主要来源有哪些?第9页/共39页病房噪声的来源医疗设备的噪声患者及家属的噪声医护人员的噪声外环境的噪声病房噪声第10页/共39页医疗设备的噪声

打印机电话机心电监护机各种治疗车第11页/共39页患者及家属的噪声

探视人员来往及谈话声偶尔小孩的啼哭声患者的电话铃声、交流声、电视机声音等第12页/共39页医护人员的噪声

第13页/共39页外环境的噪声

第14页/共39页讨论噪声有哪些危害?第15页/共39页第16页/共39页第17页/共39页听力、视力的损害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损害消化系统的损害心理的损害城市噪声噪声危害第18页/共39页噪声对听觉系统造成的损伤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噪声性耳聋第19页/共39页暂时性听阈位移:指导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第20页/共39页听觉适应:在短时间接触噪声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噪声接触后对外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后可以恢复,称为听觉适应。听觉疲劳:较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听力的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在实际工作中常以16小时为限,即在脱离接触后至第二天上班前的间隔时间,如果在这样一段时间内听力不能恢复,工作中需要继续接触噪声,听力改变很难恢复。第21页/共39页久性听阈位移: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继续延长,如果前一次接触引起的听力变化未能完全恢复又需要再次接触,可使听觉疲劳逐渐加重,听力不能完全恢复,变为永久性听阈位移。第22页/共39页噪声性耳聋:职业性噪声性耳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是法定职业病。第23页/共39页对非听觉系统造成的损伤对神经系统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第24页/共39页对神经系统影响:噪音可使人体出现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高噪音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全身乏力,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从而导致精神系统功能紊乱。第25页/共39页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噪声影响下,心率可能表现为加快或减慢。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持续性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增加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概率【1】。[1]郭振东,胡济平.稳态噪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89,7(6):340-342第26页/共39页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噪声引起人体的应激反应,可以导致胃肠系统的分泌和蠕动功能发生改变,长期接触噪音可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排空功能减慢、恶心、呕吐、消瘦、肌无力等。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比安静环境的高很多。第27页/共39页对心理的影响:在噪声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而且噪音干扰思维的连贯性,降低思维的敏捷性,严重影响人的思维效率。其次,噪音对认得情绪状态也有严重的干扰,易出现烦躁不安、疲劳、迟钝甚至是严重的焦虑【2】。[2]苏晓婷,王永权.试论噪音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8.14(2):149-150第28页/共39页噪声的危害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影响工作效率。生理效应: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耳聋等,严重的甚至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第29页/共39页怎样控制、消除噪声污染?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75~90分贝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45~60分贝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35~50分贝

专家观点第30页/共39页★30~40分贝是理想的安静环境。★

70分贝会影响谈话。★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分贝的噪声中,轻者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重者则会引发心脏共振,导致死亡。

补充建议怎样控制、消除噪声污染?第31页/共39页怎样控制、消除噪声污染?培训宣教改善管理Textinhere病人环境设备护士第32页/共39页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做到五轻:说话轻、移物轻、走路轻、开关门轻、操作轻夜间巡视病房时减少语言干扰。加强巡视,减少呼叫铃声次数。严禁在走廊高声呼叫、嬉闹,说话的间距应在3m以内。电话铃声应控制在3声以内接听,并避免使用免提。手机铃声设置振动模式,病尽可能不在病房及病区走廊内接听电话。第33页/共39页病人入院时宣教探视制度,发放书面宣传资料。随时提醒探视人员轻声说话,严禁大声说笑喧哗提醒探视人员管好孩子,不能在病区内嬉戏、奔跑,注意孩子的安全。告知家属探视时间,一次探视人员不得多于3人,规定1人陪护。早上查房、午休及晚上22时之后,禁止探视,提醒仍在病房的探视人员及早离开,以免影响病人休息。第34页/共39页医疗仪器建立器具维护登记本,每台医疗仪器专人负责。治疗车定期维修保养,及时上油,推车时应轻;应避免夜间使用;日间多巡视病房,降低呼叫率,夜间呼叫系统声音调至最小监护仪使用时将暂时不用的项目关闭,根据病情将报警音量调至工作人员能听见而不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