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柳意象_第1页
古诗中柳意象_第2页
古诗中柳意象_第3页
古诗中柳意象_第4页
古诗中柳意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中的“柳”意象作者:语文人柳,婀娜柔媚,摇摆多姿,遇到历代诗家词人的喜爱,常用来作为抒怀言志的对象,常常给读者无穷的联想。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有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一反古人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佳人身材苗条的写法,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将白然人化,让杨柳化身为佳人“碧玉”而出现,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那参差披拂的枝条,鲜嫩滴绿的翠叶在春风吹拂中姿态迷人。而〈〈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则运用对照,将当年抒怀主人公出征时春光明朗,柳丝轻拂,与佳人的难解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与回来时的且雨且雪的恶劣环境,形成了鲜亮的对照。在唐代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述春柳风韵:“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诗中的“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茂盛情形,这是摩形、摹色的修辞手法,而“风流”“婀娜”以拟人的手法,将“柳”人品化写照。写柳的体态轻快,飞花似“雪”,又把春柳的繁荣比喻得极致。而〈〈柳》这一首诗是写秋天之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怎样肯到清秋天,已带夕阳又带蝉。”诗人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茂盛,正反衬出秋天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荣喜悦,愈显出秋天之柳的零散憔悴,令人顿生难过、怜爱之心。上述两首同是“咏柳”诗,诗人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荣的惊喜、珍爱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败的哀叹、难过之情。说道“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比如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天,长安城外、渝水岸边送别情形:“渝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白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诗人的感物起兴,是从长安城外的名胜“渝桥风柳”的柳“絮”、柳“丝”比较的。那种分别时“相偎相倚”、牵衣顿足的情形,如同“飞絮”,飘忽不定,其背井离乡,凄离子散,各在一方,又何止一家?这类“争解垂丝绊路人”的悲惨之状,在于当前,更让人看到当时的兵役、徭役的残忍,百姓无奈之极。在赋别诗中,诗人还经常以“折柳”相赠表示惜别。因“柳”与“留”为“谐音”修辞,故又成为古诗赏析的审美定势。比如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分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解难分的情状。不过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折柳”,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惹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古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为:“’折柳’二字为通首重点。”“折柳”本来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渝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常常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绘的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倾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忍不住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季已到,而白己却流浪在外,不由惹起思乡之情。施肩吾的〈〈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从头。今年还折昨年处,不送昨年离他人。”这是用频频、对照的修辞手法,经过离人这一缩影的描述,勾起读者对古代多少离愁别恨的场景的再现。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停,留取系郎船。”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源源不绝,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别。诗人采纳了比喻式的摩形词和比喻式的颜色词:“袅袅”既形容修长柔嫩的杨柳随风摇动,又喻指“袅袅婷婷”体态轻快的风流女子,提裙挪步于柳莺鸣唱的堤坝,与心上人卿卿我我的场景。“青青”,这一重叠词,带有较强的形象色彩,既生动地描述了一团团如烟如雾的柳树,模糊可爱,又希望郎君与白己的爱情就像这“杨柳青”同样,永不衰败。此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画了一幅“临风立马图”,也是诗人的白画像:“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全诗用象征的手法,令人想起“病树前头万木春”,曾经是风流倜傥、为民代言的一代志士,转瞬“半朽临风”,岁月不饶人啊!但是,“老骥伏栖,志在千里;烈士晚年,壮心不已”,固然“半朽”,可是仍旧大方人生:“临风立马”,矢志不渝。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人间谁敢斗轻快。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行。”这首诗不单写出垂柳的风韵绰约,别具柔情,并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用典,托物寄兴,嘲讽锋芒直指封建帝王及其官僚公司,于柔情之中见锋利、委婉之中露锋芒,可谓“咏柳”诗一绝。总之,“诗言志”,同时委婉、蕴藉,因此,诗歌十分讲究修辞意蕴美。正如钱钟书先生剖析李贺〈〈致酒行》里的“折柳”:“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他以为其中“折柳”为“遗远”之意,并把“折梅寄运”与“折柳寄远”相对,说明有折柳寄远的事。1.春城无处不飞花,(韩雄〈〈寒食》)寒食东风御柳斜。2.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峰回路转又一村。3.4.

沾衣欲湿杏花雨,(志南〈〈绝句》)吹面不寒杨柳风O渭城朝雨悒轻尘,(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客舍青青柳色新。5.两个黄福鸣翠柳,(杜甫〈〈绝句》)一行白鹭上青天。6.7.8.9.

羌笛何必怨杨柳,春风不度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