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基本原则研究_第1页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基本原则研究_第2页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基本原则研究_第3页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基本原则研究_第4页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基本原则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基本原则研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按照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原则,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以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供给为导向,推动充电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以满足近期各类电动车辆的充电需求为目标,预留一定规模的充电桩,形成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充电设施总体服务能力覆盖不同应用场景,满足我市电动汽车推广应用需求。科学布局、分类实施。遵循市场主导、快慢互济的导向,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类合理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引导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与发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相适应。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推进建设一批示范站点示范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城市公共充电网络,推进公共服务领域车辆的专用或公共停车场配建充电桩。市场主导、协同推进。坚持市场主导原则,鼓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持续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模式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加大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协同推进力度,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市场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统一规范、互联互通。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建设充电基础设施,规范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理顺规范管理流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同时积极推进各充电运营平台加快融合,实现互联互通,提升设施的通用性和开放性。智能高效、创新发展。依托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智慧能源,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和互联互通水平,鼓励换电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开展试点建设探索和市场化运作,推动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充电技术创新应用,提高充电多样性、便利性。鼓励进行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在拓展数据服务、新零售等业务的同时,鼓励电动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统筹电动汽车能源利用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协同调度,综合运用峰谷电价、电动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促进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发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策略分析从节能环保压力以及科技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然而电动汽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在当前世界发展电动汽车的情况下,中国如何因地制宜的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发展是当前国家应该注意以及加强的。(一)提高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全局性认识在当前时代下,如果国家想贯彻落实电动汽车发展,就必须要重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是促进与提高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要从推进节能环保以及国家新兴产业的战略高度,认识充电基础设施在电动汽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我国当前电动汽车电池无法节能减排的情况下,就必须要认识到优先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充电基础设施是突破当前电动汽车推广问题的重要解决方式,必须认识到充电基础设施供给方与电动汽车消费者双发的盈利情况。因此,想要彻底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将电动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就必须认识到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的推进方法,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须的,也是紧迫的。(二)完善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供给方的财政补贴机制在电动汽车建设初始阶段,首先要对电动汽车进行完善。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期阶段,要充分发挥财政补贴引导以及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扩大扩建作用。由于当前是电动汽车初期,很多投资商以及国家民众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以旁观态度,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电动汽车发展速度较慢的情况。提高已建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水平,要根据已建基础设施运行实际情况,并且需要针对当前情况适当的提高补贴力度,进而有效的緩解建设主体面临的内部财务风险,同时在考虑消费者可承受的范围内要适当的提高充电电价并且制定差额补贴,提高充电基础建设的经营系数,进而有效的降低市场的风险,提高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的积极性。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2022年12月比11月公共充电桩增加6.6万台,12月同比增长56.7%。截至2022年1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79.7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76.1万台、交流充电桩103.6万台。从2022年1月~1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4万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省、区、市运行情况,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福建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1.3%。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四川、浙江、河北、福建、上海、陕西、湖南、北京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2022年12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21.4亿度,较上月增加1.5亿度,同比增长82.8%,环比增长7.6%。2022年1~12月全国充电总电量为213.2亿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运行情况,截止到2022年12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TOP15,分别为:特来电运营36.3万台、星星充电运营34.3万台、云快充运营25.9万台、国家电网运营19.6万台、小桔充电运营9.4万台、蔚景云运营7.3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6.9万台、南方电网运营6.1万台、万城万充运营4.8万台、汇充电运营4.6万台、依威能源运营4.2万台、万马爱充运营2.6万台、上汽安悦运营2.4万台、中国普天运营2.3万台、蔚蓝快充运营1.9万台。这15家运营商占总量的93.8%,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6.2%。充电基础设施整体运行情况,2022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91.6%,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225.5%。截止2022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21.0万台,同比增加99.1%。2022年公共充电站增量为3.7万座,保有量为11.1万座。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对比情况,2022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问题与挑战(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困难近年来,虽然电动汽车的质量和规模有了明显提升,但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占比仍然较低。关键原因是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续航时间、充电便利性有顾虑。一方面,行业专家要引导消费者扭转消费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电动汽车节能环保、出行成本低等优势。另一方面,需要打消消费者的顾虑,相关企业应加大充电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设施建设涉及规划、建设、用电等多个领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涵盖了众多部门、用户群体和企业,利益相关者众多,诉求各异,其中存在利益冲突。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电动汽车才能迎来发展的新格局。比如充换电站占地面积大,用电需求大,现有站点位置偏远,用户使用不便;小区公共停车场和私人停车场的充电桩建设,涉及的利益主体多而分散,很难统一协调。(二)充电设施与电网运行的关系现在,我国电动汽车及相关产业已经进入高速推广发展环节,充电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电动汽车大量充电造成的集聚效应给配电网增加了很大的负荷压力;不同的充电模式,如快充、慢充,对电网的强度和时间不同。要分环节、分类型分析处理充电设施与电网运行的关系,妥善解决。(三)电动汽车的推广与充电基础设施不协调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一般以汽车推广为主,而忽略了充电设施的完善,影响了车桩比的不平衡。截至2016年底,车桩比为4.751,车无桩问题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充换电站布局不合理、充电桩通用性差、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认可度不高等原因,部分地区也存在有桩无车的现象。(四)充电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尚不完善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没有得到企业的足够重视,部分技术规范存在漏洞和缺陷,影响了不同品牌电动车与不同厂家生产的充电设备之间的兼容匹配。通信结算方式不统一,缴费、电量查询、充电桩空置数量等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增加了用户对电动汽车的担忧。因此,充电基础设施技术的标准化需要成熟和完善。(五)配套政策不完善,落实不到位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和管理政策,包括财税政策,但仍存在政策不完善或执行不彻底的情况。政策支持和推动不够,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需求与电动汽车政策不平衡、不匹配等。由于前期投入高、盈利慢,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存在价格机制不完善、与小区、单位、社会停车场安装不协调、新型充电设备推广力度不够等诸多壁垒。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现状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分,车载电池有三个指标:充电效率、续航里程(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和使用周期,这三个指标也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车用电池一般有三种: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锂电池)。除了观光车中的少数短途公交车和景点外,大部分电动车都是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所以配套的充电设施基本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充电站和换电站。其中充电桩数量最多,安装密度最大,最贴近用户需求;充电站供应不同功率的交流和DC充电桩,服务不同类型的车辆;电站提供电池组更换服务,但要有专人操作,与去年同期相比发展缓慢。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特点电动汽车及其充电基础设施多层次、宽领域、大力发展的格局通过发展基本改变。据统计,截至2016年,累计建成充电桩23万个,其中大部分是公共充电桩,各类新能源汽车109.02万辆。与2015年底相比,充电桩数量增长超400%。在电动汽车推广的大背景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杭州、合肥、济南等二线城市已初步发展成大规模、成熟的城市充电网络。沪杭及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城际充电网络;京沪、京港澳等高速服务区已建成高速公路网省际收费系统。随着城市、市、省多层次充电网络的发展,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日趋成熟。(一)充电设施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现在,交流/DC充电桩、V2G、电池快速更换设备等。已经国产,产品性能不断提高。已经投入运营的交流/DC充电桩一般在60-120kW之间,具备电池快速充电能力,大大减少了充电时间。充电设施实时监控、计算、统计、巡检、报警等技术日趋成熟;此外,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智能电网和云(e)快充等跨领域新技术的交叉融合也在试点运行中。(二)行业规范逐步完善目前,国家制定了充电系统及设备、电池组、充电设施、充放电接口等60多项技术规范。基本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行业的标准体系,增加了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中的主动权和关系。(三)国家扶持补贴政策陆续出台近年来,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和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多方位配套政策,包括购车补贴、充电服务指导价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等。为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电动汽车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要性电动汽车的研究是参照当前所提倡绿色出行,绿色节能理念下所诞生的新型汽车,在以前,国家重视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没有重视环境的保护,使工业工厂建设数量大规模增加,汽车产业的发展,使高耗油、低效率的汽车被广泛投入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我国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