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表格)_第1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表格)_第2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表格)_第3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表格)_第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表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教学计划............................7

第一单元乘除法.................................10

小树有多少棵......................................11

第一课时..........................................11

需要多少钱........................................14

第二课时..........................................14

练习一第1~6题....................................17

第三课时..........................................17

练习一7、8题.....................................20

第四课时..........................................20

参观科技馆........................................22

第五课时..........................................22

植树...............................................24

第六课时..........................................24

练习二.............................................27

第七课时..........................................27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30

搭一搭.............................................31

第一课时..........................................31

练习三.............................................35

第二课时..........................................35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37

有多重.............................................38

第一课时..........................................38

1吨有多重.........................................46

第二课时..........................................47

综合练习课(一)..................................50

第三课时..........................................50

搭配中的学问......................................53

第四课时..........................................53

第五课时..........................................55

第四单元乘法......................................57

购物...............................................58

第一课时..........................................58

去游乐场..........................................63

第二课时..........................................63

乘火车.............................................67

第三课时..........................................67

0x5=?...........................................................................................71

第四课时..........................................71

练习课.............................................74

第五课时..........................................74

买矿泉水..........................................78

第六课时..........................................79

实践活动(黄豆有多少粒)..........................82

第七课时..........................................82

练习五第1题至第5题..............................85

第八课时..........................................85

练习五第6题至第12题.............................89

第九课时..........................................89

整理与复习(一)与练一练..........................91

第十课时..........................................92

第五单元周长......................................96

什么是周长........................................96

第一课时..........................................97

游园..............................................100

第二课时.........................................100

花边有多长.......................................101

第三课时.........................................102

地砖的周长.......................................104

第四课时.........................................105

拼桌子............................................109

第五课时.........................................110

交通与数学........................................113

第六课时..........................................113

第六单元除法.................................115

分桃子............................................116

淘气的猴子.......................................120

第二课时.........................................120

练习七............................................123

第三课时.........................................123

送温暖............................................124

第四课时.........................................125

买新书............................................128

第五课时.........................................128

练习八............................................130

第六课时.........................................130

练习八............................................132

第七课时.........................................132

除法单元测试.....................................135

第八课时.........................................135

第七单元年、月、日...........................137

年、月、日.......................................138

第一课时.........................................138

看日历............................................140

第二课时.........................................140

猜生日............................................141

第三课时.........................................142

一天的时间.......................................144

第四课时.........................................144

时间与数学(一).................................147

第五课时.........................................147

时间与数学(二).................................151

第六课时.........................................151

整理与复习(二).................................153

第七课时.........................................153

第八单元可能性.................................155

摸球游戏.........................................156

第一课时.........................................156

生活中的推理.....................................160

第二课时.........................................160

总复习........................................163

总复习(一).....................................164

第一课时.........................................164

总复习(二).....................................167

第二课时.........................................167

总复习(三).....................................169

第三课时.........................................170

总复习(四).....................................173

第四课时.........................................173

总复习(五).....................................176

第五课时.........................................176

教学计划

学生人数101人合格率优秀率不合格率

上学期学生达标情况

本学期预期达标情况

教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版本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

学生的数感。

教材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分析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

识和能力的培养。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

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

学生

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情况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分析

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

于今后积极引导,以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总体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

教学

目标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

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

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

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

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

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

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

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

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

教学

处有数学。

方法

、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

措施2

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

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

±o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课题课时备注

1第1课7

2第2课2

3第3课5

4第4课10

5第5课6

6第6课8

7第7课7

8第8课2

9总复习5

10

11

第一单元乘除法

教学内容乘除法

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汇总的运用,

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

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整除整十、整百、整千数

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进

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

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单元重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

以内)的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

口算。

单元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口算。

课时安排7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小树有多少棵教材P2-P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修改意见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

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

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

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

树木。

教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

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X3=

学4、讨论算法。

20+20+20=602X3=6,20X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

20X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X3的计算方法:2X3=6所

以20X3=60

6、教师再提哦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

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

内与同伴交流。

三、拓展应用:

1、3X25X46X7

30X250X46X

70

^程300X2500X46X

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

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

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

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1~2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用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提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

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

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

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学主板演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需要多少钱

教学内容需要多少钱教材P4-P5第二课时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

教学目标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幻灯、小黑板。

学生准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修改意见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

海边。

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

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探索新知:

如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引出: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X3=

学(2)全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

己喜欢的算法。

1、解决问题: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是,尝试解决,

再交流、汇报。

过5、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拓展应用:

1、13X370X524X215X3

31X334X224X413X5

2、

W二.

20块1!

■20块

幅20块・匕块一

⑴、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⑵、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

吗?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还需要提

高?

教学挂图学生板演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练习一第1~6题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第三课时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

教学目标

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

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方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修改意见

一、复习。(口算)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

法。

二、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

学注意什么。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歹卜弋,计算,写答

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

小组进行交流。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

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过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

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

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唯一,可先算出结果,

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

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

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

解答,最后订正。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

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先独立思考,再完成题目。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

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

足,互相帮助。

教*"M学生板演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练习一7、8题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练习课练习一7、8题第四课时

1、通过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

教学目标算乘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题

目。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方法归纳练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复习。(口算)修改意见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

法。

二、第7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他们交的钱数够吗?

(3)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完成。组织学生交

流算法。

三、第8题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学2、提出问题:怎样租车划算?

3、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做?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说说需要多少

大车,多少小车,再比较那种方案划算。

四、小结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还需要在什么

地方改进?

板书设计1教学挂图1学生板演

课后反思

参观科技馆

教学内容参观科技馆教材P8~P9第五课时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

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准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修改意见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

水平也在迅猛的发展。我们先进的社会,科技

水平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领域还有

待我们继续开发?你们想了解吗?今天老师就

带你们到科技馆去参观。

教二、探索新知

1、读题,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

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

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学(提倡算法多样化)

4、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5、完成试一试第2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

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观察纵向的算式,发

现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三、拓展应用

1、604-32004-5240+8120+4

5604-79004-3180+6270+9

2、先引导学生看图,然后根据要求列式解答,

最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看图,获取信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3、出示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与同伴交流。

4、以比赛的方式完成。

学生分组竞赛。

四、小结你觉得这节课学的怎样?

学生自评、互评。

1教学挂图11学生板演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植树

教学内容植树教材P10~PU第六课时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

教学目标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

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幻灯、小黑板。

学生准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修改意见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

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

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1)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教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

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

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学(提倡算法多样化)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从图中获得

信息,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一、拓展应用

完成P11练一练第1〜3题

1、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交流算法。

46H-284+4630・996:3

66H-3100・57204-848・2

2、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

立完成,集体订正。

程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

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4、在O里填上或“=”。

484-4O844-47204-8。720+9

24x3024x226+2Q26x2

四、课全/结

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

学生互评,自评。

学生板演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练习二

教学内容练习二第七课时

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除法,使学生能够熟练

教学目标

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

义。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方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复习。(口算)修改意见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

的方法。

二、练习

1、第1、8题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集体订

教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2、第2题

组织学生看图,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3、第3题

学生从问题中思考解题方案,然后再解答,

互相交流算法。

4、第4题

逆向思维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做完后说

说有什么规律,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先观察,再思考,完成后与同伴说说你的

发现。

5、第6题

过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然后说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确定解体的方

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第7题

填表,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方法,体验乘

除法之间的联系。独立完成,说说怎样计算的。

程7、第9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要提倡多样化,如可

以先计算604-3=20(页),7天可看140页,

140比150小,所以看不完;也可以想3天看

60页,那么6天看120页,剩下30页一天看不

完,所以一星期看不完这本书。然后,引导学

生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

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

的不足,互相帮助。

教学挂图学生板演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单元目标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

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

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

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

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搭一搭

教学内容搭一搭教材P14~P17第一课时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

教学目标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

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

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

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学生准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修改意见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

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

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教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

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

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

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学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

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一一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

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

过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

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J”,上面画

“O”,侧面画“△”)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

状?殿由三搭,连尊一连。心弓田闩弓

①②④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H的图形有()个,分

别是()o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o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o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

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

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

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板书设计教学挂图学生板演

课后反思

练习三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二课时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教学目标

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

状。

教学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情境图

学生准备小棒,卡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修改意见

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

(二)基本练习:

1.P16第1、2题。

(1)独立做。

(2)订正。

2.P17第3题。

(1)独立做。

(2)独立搭。

3.P17第4题。

过(1)独立画。

(2)订正。

(三)拓广练习:

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三

板书设计搭一搭

看一看连一连画一画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教学内容千克、克、吨

单元目标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认识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

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

2、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

简单的换算。

3、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

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4、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

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

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感念。

单元难点吨的质量概念的建立。

课时安排5课时

有多重

教学内容有多重教材P18~P20第一课时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

教学目标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

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

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秤、幻灯、小黑板、1千克的盐。

学生准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修改意见

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

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

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

发现?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

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

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

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用秤来

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

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

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

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

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

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

(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

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

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

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

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

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

品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祛码和下

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泥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

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

和一个台秤。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

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祛码……(边

指边说)

师: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

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祛码,

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这时天平

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祛

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

品的质量。(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

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使用的时候,右边放硅

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祛码盒,里面有

一个小镶子,一定要用小镜子来夹取祛码,不

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会腐蚀祛码。

现在用小镜子夹取每个祛码认识一下每个祛码

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分组认识祛码。

师:现在老师把1克的祛码放在台秤的盘

里,看看秤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师:指针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现在同学

们每人选不同克数的祛码,看看指针的位置在

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祛码的质量。

4.认识克。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台秤,学习了

它们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就用台秤或天平称

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

的质量。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

量做好记录。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

多,哪组就是优胜组!学生分组称物品。

(2)说一说。你称的这些物品的重量。

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

作单位。很好!克用字母g来表示。(师边说边

板书:克——g)

(3)掂一掂。

师: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才称的

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

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什么感觉?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

克?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

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

量大约是1克?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儿

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猜完之后再称

一称看对不对?

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汇报。

⑹估一估O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

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

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小组内验证,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5.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

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记录

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如果不注意还有可

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呢?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结

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

非常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

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

(师边说板书:千克——kg)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

袋盐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

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

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找一找。

师: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

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

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

(4)拎一拎。

师: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

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儿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

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

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6.教学1千克=1000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

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

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三)总结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20页的图。

师:说一说下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

(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刻度。

师: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

东西?两个鸡蛋重多少?一个鸡蛋重多少呢?

(2)第2小题生自己做。

2.教科书第20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教科书第20页“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

4.单位用错的日记。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

读,你能发现什么?

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来,用18分

米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

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

的鸡蛋,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了。

4、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

重些?

板书设计教学挂图学生板演

课后反思

1吨有多重

教学内容1吨有多重教材P21-P22第二课时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

教学目标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

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秤、幻灯、小黑板。

学生准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修改意见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

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

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

教:“吨二

2、看一看,算一算。

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

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1说。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

学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

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拓展应用

1、4千克=()克3吨=()千克

50000克=()千()t=2000kg

过181=()kg()kg=61

3、连一连。

2克2千克200千克400克

4、在。里填上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