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地理试题评析(参考版)_第1页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地理试题评析(参考版)_第2页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地理试题评析(参考版)_第3页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地理试题评析(参考版)_第4页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地理试题评析(参考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弘扬时代主旋律,强化学科大思维——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地理试题评析(参考版)命题依据切实按照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六大要求”、“十项原则”进行命题,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考试内容设计科学,特别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试题结构以文综合卷形式,地理为11+2+2模式。其中第一卷单项选择题1-11题,设置了4组,每小题4分,共44分。第二卷综合题第36题(4个小问)22分、第37题(4个小问)24分,第43、44两道地理选做题中任选一题10分,共56分。地理满分100分。试题从知识点分布来看,自然地理知识约占38%,人文地理知识约占62%。人文地理方面分值稍重。试题特色特色一:时代特征鲜明,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试题依托时政热点,贴近时代典型生产、生活案例,充分体现了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第1-3题,无人机案例展示了建党百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第36题以“魔都”上海为命题背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时代特色。第43题哈尼梯田旅游开发模式正是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工程中的典型案例,展现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坚定脱贫攻坚的理想信念,歌颂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当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立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第44题利用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案例,讴歌社会主义大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特色二:生活气息浓厚,链接生产生活第一线。试题充分体现了关注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各经济活动的特点,以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热点话题或事物为背景材料,贴近社会现实。第1-3题利用新疆棉花生产,第36题现代化大都市上海的咖啡馆,第37题洼地围耕地、耕地变湿地的农业生产变化,第44题青藏铁路治沙工程,充分呈现了不同的生产生活领域。每一个案例都是精心挑选,并科学设计试题。或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事例、或利用时政关注的热点,展示地理学习是“学习身边的地理”,用地理学原理解读身边生产生活的特点,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特色三:核心价值引领,增强合格公民责任感。“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统摄,帮助学生懂得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视角去审视和评价当下人类活动。试题充分利用相关案例,考查因地制宜、生态文明建设等人地协调观。第9-11题,全球变暖一直是近年来试题绕不过的“梗”,从而时时提醒考生关注气候变化、善待地球。第37题,围绕巢湖流域圩田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时空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认识到任何时候人类活动都应遵循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树立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认同劳动的崇高和伟大,明白通过劳动不断努力奋斗,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特色四:主干知识必考,体现地理学科运用性。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的整体性、综合性的把握程度。通过考查主干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来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从考查内容看,试题涉及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第三产业、交通建设、气候与生物、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治理等,以学科主干知识为基础,考查学以致用、迁移运用的能力。第7-8题、9-11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时间、空间差异,对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逻辑分析与推理能力要求高。例如第37题圩田围垦的自然条件、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耕地转变为湿地的作用等,都是依托基本原理,要求灵活应用,从而解决问题。特色五:问题设置新颖,注重设问科学有创新。试题体现“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提高以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形成。第4-6题中利用“陆港”、第7-8题利用“相对湿度”这些新名词,引导学生学习与分析、迁移与运用。第36题第(3)问“分析”“目标消费人群”、第(4)问“说明”“上海因素”,第37题第(2)问“河段的形成”等,这些设问不走常规路,设置新颖独特。第44题“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与通常开放性试题的设问方式也明显不同。这些有创新性的新概念、新命题、新问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特色六:图表呈现简洁,强化阅读能力重思维。在地理图表呈现上,试题与往常风格不同。全卷地理图表少,共3幅图、1个表格。选择题仅有一幅图,36题、37题各一幅图,44题一个表格。图表相对都比较简洁,指向性明确,线条清晰明快,图例不繁杂。与此同时,每组试题都有相应的文字材料,累计1000余字,阅读量大,且较多新情境、新术语,对考生阅读能力要求高。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里独立思考,展现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对地理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要求高。2022届备考建议1.学会体验。抓好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与熟练运用。2.学会思考。特别重视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训练地理综合思维能力。3.学会记写。特别重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描述能力。4.学会追问。利用发问发展逆向思维,进行推测、推理、论证、阐述。5.学会观察。充分利用图、文资料,获取重要信息、提取核心依据。6.学会收集。关注时代特色,跟上社会主旋律步伐,弘扬正气、大气、雅气。7.学会静心。以平和心态,扎实推进,循序渐进,力求提升!智慧谷团队老师试做解析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全国乙卷)一、选择题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1~3题。1.新疆吸引该科技公司入驻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B.政策C.技术D.市场2.该科技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租赁,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直接目的是()A.增强竞争力B.培育市场C.提升服务水平D.提高效益3.无人机的使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A.产量B.质量C.利润D.价格【参考答案】1.D2.B3.C【命题立意】本题组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本题组围绕当前热点“新疆棉花”事件设计,该案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成就的缩影,反映出国家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水平。【解题通法】第1题:材料中“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可知,新疆吸引该公司入驻的主要因素是该地棉花生产规模大,适用于无人机生产服务,市场广阔。故选D。第2题:材料中“为推广产品……该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最后销售无人机,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直接目的都是为了销售无人机,所以是培育市场,B正确;“竞争力”一般是指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的综合能力,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无人机企业之间的竞争,故A不选;提升服务水平和提高效益不是直接的目的,故C、D不选。故选B。第3题:材料中“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可知无人机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C正确。无人机使用只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并不能提高产量、质量与价格,A、B、D选项错误。故选C。【方法技巧】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挖掘提供的条件,找出关键词,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相关问题。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4~6题。4.建设陆港使海港()①扩大承载规模②缓解用地紧张③增加用地成本④提高设备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A.缓解交通拥堵B.提高通关效率C.拓展腹地范围D.减少环境污染6.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A.服务外包产业B.高科技产业C.资源加工产业D.前瞻性产业【参考答案】4.A5.C6.C【命题立意】本题组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解题通法】第4题:材料中“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可知,陆港建设可以缓解海港用地紧张;“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可知,陆港建设是为内陆地区进出口商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可以扩大海港的承载规模;陆港建设是增加陆港建设地的用低成本,而不是增加海港的用低成本;陆港建设对提高设备水平关系不大。故选A。第5题:远海陆港距离海港更远,却行使的是海港报关、报检等功能,可以方便远离海港地区的进出口商完成相关手续,这样就扩大了海港的服务区域,即拓展了海港的腹地范围,C正确。远海陆港是相对于近海陆港而言距离远,但二者离海港距离都较远,都可以缓解海港交通拥堵、提高通关效率、减少环境污染,A、B、C选项错误。故选C。第6题:陆港交通便利,且与海港行使相同功能,故陆港可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更加依赖于国际市场,对交通运输要求比较高,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C正确。服务外包产业、高科技产业、前瞻性产业对海运的需求不大,A、B、D不符合要求。故选C。【拓展延伸】服务外包产业: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从而催生一批以服务外包而快速发展的企业的产业。服务外包产业主要有商务、通信、教育、环境、金融、健康、旅游、娱乐文化服务等。前瞻性产业:指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产业,如互联网技术、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点材料、智能硬件等新兴产业。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7~8题。7.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A.气温高B.蒸发(腾)强C.降水量大D.绿地面积大8.该城市可能是()A.乌鲁木齐B.北京C.上海D.广州【参考答案】7.A8.B【命题立意】本题组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充分掌握。知识层面考查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理解和区域气候特征的掌握程度。【解题通法】第7题:由材料中描述可知,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100%,得出相对湿度与实际水汽压和温度有关,读图可知该城市郊区相对湿度大于郊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度越高,能够容纳的水汽越多,饱和水汽压越大,结合城市热岛效应相关知识,由于城区气温较郊区高,故城区的饱和水汽压较郊区大,所以相对湿度越小,与图中事实相符,故选A。所以要么城区温度更高,要么城区实际水汽压小(湿度小),而答案当中B、C、D选项描述的是城区的实际水汽压更大(湿度大)。故选A。第8题:读图可知,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以及相对湿度差异存在季节变化,3-5月体现“春旱”特征,夏秋季相对湿度大,且夏季相对湿度差异较小,说明该城市夏秋季节降水多,尤其是7、8月份降水多,空气湿度大,故北京符合。乌鲁木齐位于非季风区,全年降水少,春季降水所占比重最大;上海降水季节较长,集中在6~9月;广州降水季节最长,主要在4~9月。都与图示不符。故选B。【错因分析】学生地理知识的储备主要有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事实、地理图表、地理数据等。第7题要求学生掌握温度与饱和水汽压的关系,即“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这一原理以及城市“热岛效应”这一事实,如果学生没有这些知识的储备,本题便无法解答。第8题,要求学生掌握四个城市的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集中的月份要比较熟悉。总之,读图分析能力不足和知识储备不够是本题组解答错误的主要原因。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9~11题。9.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10.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11.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参考答案】9.D10.B11.D【命题立意】本题组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区域认知及综合分析能力。知识层面考查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要求学生理解苔原植被的分布既要有满足其生长的光热水土等外部环境条件,又要有种子传播的决定性作用。【解题通法】第9题:材料中“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随着气温升高,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可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面积会缩小,而不是整体移动。故选D。第10题:通过上题分析可知,苔原带会随温度升高而面积缩小,说明对温度差异敏感,A项错误;材料中“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B项正确;亚欧大陆总体东南部(南亚、东南亚、东亚)和西部(欧洲西部)降水多,内陆降水少,D项错误。故选B。第11题:材料中“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并没有到达纬度更低的祁连山地,说明祁连山地冰期时基带气温高,没有形成苔原植被的气温条件,故没有发现组成苔原带的极地特有种,D项正确。既然苔原带从未扩展至祁连山,故祁连山不同时期不同海拔气温的情况都跟有无苔原带没有任何关系,故A、B、C选项不选。故选D。【方法技巧】构建亚欧大陆苔原带分布图和亚欧大陆气候分布图,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结合材料及选项分析相关问题。

二、非选择题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上海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外联系紧密的现代化大都市。截至2021年1月,上海以拥有6913家咖啡馆居全球城市首位,咖啡馆已成为人们休闲、会友和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其中,某品牌连锁咖啡馆以839家独占鳌头,且多分布在商业繁华地段、高级写字楼和高级住宅区附近。2020年3月,该品牌母公司宣布在昆山市建设包括咖啡烘焙和智能化仓储物流在内的咖啡创新产业园,计划于2022年落成。下图示意该品牌连锁咖啡馆在上海的分布及昆山市的位置。(1)推测支撑咖啡馆蓬勃发展的上海的产业和企业类型。(4分)(2)据图描述该品牌咖啡馆在上海的空间分布特征。(4分)(3)分析该品牌咖啡馆布局在商业繁华地段和高级写字楼地区的目标消费人群。(6分)(4)说明该品牌母公司选择在昆山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的上海因素。(8分)【命题立意】该题以上海市咖啡馆的分布为背景,考查学生产业、企业概念区分,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综合区域背景和市场定位分析,区域联系的影响因素等综合能力。试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生活情感体验,地理过程推理能力,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等。要求学生具备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概括能力,正确看待区域间产业分工和联系的认知能力,地理事物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能力等。【解题思路】(1)此题要明确回答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上海的产业类型,二是具体的企业类型。产业类型分为一、二、三产业;而企业类型则是各行各业的具体名称。在推测时注意结合品牌咖啡馆涉及的是休闲、会友或商务交流等活动。(2)此题属于较简单的空间描述类试题,答题时注意结合空间分布特征答题的一般模式作答。先总结出宏观特征,分布不均匀,地区差异大;然后具体描述出分布的空间差异为多集中在中心城区;最后总结出一些特殊的地方,如机场附近较集中等特点。(3)分析此题注意紧密结合材料信息,如:该咖啡馆为品牌连锁咖啡馆,推测消费人群为喜爱潮流文化的年轻人;该咖啡馆布局地为商业繁华和高级写字楼地区,这些地区为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人群集聚地,结合品牌咖啡的消费较高推测出消费人群多为从事第三产业的高消费人群。(4)此题考查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一般从交通、市场、原料等方面进行分析,但此题审题要注意限制,只能回答上海对昆山咖啡馆产业园的影响因素。结合图文材料,得出上海距离昆山近,且经济发展水平高,有技术先进、资金充足、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等优势,但也有劳动力、土地租金等成本高的劣势。【错因分析】区位条件的考查方式,看似常规,但是内藏玄机。说明在昆山建产业园的“上海因素”,回答时需要把昆山和上海联系起来,而且落脚点始终放在上海。此题容易把落脚点放在昆山作答,导致丢分。【参考答案】(1)产业类型:第三产业

企业类型:金融、商贸、信息技术、策划、法律咨询、房地产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4分)(2)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上海中心城区密度较大,郊区密度较小;机场附近相对较多。(4分)(3)该品牌知名度高、品质较高,是休闲会友、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主要目标消费人群是具有一定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企业白领);该品牌是国际连锁品牌,主要目标消费者有喜爱潮流文化的年轻人。(6分)(4)邻近上海,咖啡及其烘焙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便于产品快速运抵市场;接受上海的资金和技术扩散,资金充足,技术先进;借助上海的机场、港口从国外输入原料、输出产品;部分上海就业人口在昆山居住(通勤),有外溢的消费需求;上海土地租金高、劳动力成本高,不适合建设大型产业园(8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下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6分)(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6分)(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6分)(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6分)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命题立意】该题以巢湖圩田区农业布局这种人文景观为背景,设计了4个关系密切的递进问题,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影响。【解题思路】(1)此题考查种植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分析时要注意定位巢湖圩田位于我国安徽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而推论出水热状况;根据巢湖圩田推论出地形、土壤、水源等特征。(2)此题考查河道的形成过程,审题时要抓住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这一重要信息。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说明三河镇以下河段是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后形成的新河道,反推巢湖水域面积缩小的原因,分析时注意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分析。(3)水灾多发的原因着重从该地的降水特征、地形特征、水文特征等自然特征入手分析,同时结合人为因素,得出该地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人为围湖造田造成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利工程不完善等原因。同时审题时抓住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圩田海拔6-7米”,而“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得出巢湖水容易倒灌。(4)此题作答时注意只能选择其中某一方面进行作答。分析水质时注意分析种植业对水质的污染和水产业所形成的这种湿地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分析洪水威胁时注意分析种植业对洪水威胁的加剧,同时从湿地对水源的调蓄作用方面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可耕作面积大;以湖泊沉积、河流沉积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近河流,地势较低,灌溉水源充足。(6分)(2)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向巢湖输入的泥沙增加;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巢湖岸线后退后,河流在三河镇以下河段平坦、松散的沉积物上侧蚀冲刷出新的河道,河流延长。(6分)(3)圩田海拔低于巢湖湖面,易遭受湖水倒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大,尤其是梅雨期降水时间长;地势平坦,水流慢,排水不畅;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围湖造田、上游水土流失,巢湖淤积,水位抬高。(6分)(4)方面①:庄稼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水污染;湿地水流缓谩,促进泥沙沉降;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加强水体自净。或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6分)【拓展延伸】1.湿地的功能湿地的作用湿地美称资源价值: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资源宝库”生态价值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降解污染,净化水体“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鸟类乐园”2.不同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地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阿者科村,保留着完好的梯田生态系统,独特的哈尼传统民居和文化。曾经有的村民将传统民居出租给外地经营者,自己搬出村寨。为了保护哈尼传统文化,改变贫困落后状况,2018年某科研团队应当地政府邀请,经多方调研和探索,提出阿者科村实行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不租不售,不靠外来资本介入;通过智力援助和当地政府支持,组织村民成立旅游发展公司,自我经营和管理,公司收入归全村所有,村集体公司留成30%,村民分红占70%,村民分红按传统民居40%、梯田30%、居住20%、户籍10%执行。说明阿者科村实行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的优势。【命题立意】该题以云南元阳阿者科村梯田文化发展和保护为背景材料,通过考查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效益,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消除贫困、拒绝返贫的重大意义。【解题思路】此题审题时注意回答的是实行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所带来的优势,也就是旅游开发带来的好处、效益,而不是回答该地区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经济活动所带来的效益可以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思考,结合材料信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主要收入归还村民,提高原住民收入和生活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