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_第1页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_第2页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_第3页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_第4页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躯体感觉的分类皮肤、粘膜:肌肉、肌腱和关节:深感觉:浅感觉:痛觉、温度觉、粗触压觉精细触觉

肌肉、肌腱和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和震动觉

(一)皮肤、粘膜感受器

1.触压觉感受器

触觉小体

2.温度觉感受器

3.痛觉感受器

游离神经末梢

Merkel小体(merkelcorpuscle)触觉定位物体质地JournalofInvestigativeDermatology(2007)(1)肌梭(musclespindle)(二)肌肉、肌腱和关节-深感觉感受器梭形感受装置(2)腱感受器(tendonorganofGolgi)分布在腱胶原纤维之间二、感受器的换能机制机械刺激包囊变形机械性Na+通道开放神经末梢细胞膜变形(一)触压觉感受器的换能机制环层小体Paciniancorpuscle去极化EPSP感觉信息的传导内外环境的相关变化感受器神经冲动传导路大脑皮层分析综合产生特定主观感觉AP特定部位三级神经元躯体感觉的分类浅感觉痛觉温度觉粗触-压觉精细触-压觉深感觉躯体感觉传导通路的特点:(1)3个神经元接替完成(2)触-压觉、痛温觉先交叉后上行;

精细触觉和本体感觉先上行后交叉(3)后索传递精细的触-压觉,脊髓丘脑前束传递粗略的触-压觉。脊髓半离断特点:对侧浅感觉障碍同侧深感觉障碍脊髓空洞症的感觉障碍:局限破坏中央管前交叉纤维感觉分离:痛温觉缺失

触觉正常(1)躯干和四肢浅感觉特异传导通路:痛觉温觉粗触觉脊髓丘脑束先交叉后上行特点:(1)3个神经元接替完成(2)触-压觉、痛温觉先交叉后上行;(3)伤面以下对侧痛、温感觉消失如损伤脊髓丘脑束或脊髓丘脑束以上部分,可现伤面以下对侧痛、温感觉消失。感受器脊神经节1同侧脊髓后角2脊髓丘脑束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3大脑皮质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先上行后交叉(2)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特点:(1)精细触觉和本体感觉先上行后交叉(2)伤面同侧深感觉障碍在延髓的中线形成内侧丘系交叉此通路如受损,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相应各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皮肤的两点间的距离辨别觉感受器脊神经节1薄束核和楔束核2大脑皮质内侧丘系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3三叉神经三叉神经中脑核腹后内侧核

3头面部痛温触本体感觉如损伤三叉丘系或以上部分,可出现对侧头面部痛、温觉障碍。三叉神经节1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2腹后内侧核

3本体感觉二、丘脑的核群及功能脊髓半离断和脊髓空洞症的感觉障碍特点

特异核群-感觉接替核非特异核群联络核群丘脑核群的功能分类脑干网状结构视觉听觉1.特异核群-感觉接替核①腹后内侧核与腹后外侧核,内、外膝状体。特异感觉信息脊神经节或有关脑感觉神经节脊髓后角或脑干有关神经核内丘脑的感觉特异接替核大脑相应皮层引起明确的特定感觉特异投射系统123感觉的特异传导系统及其作用功能特点:2.非特异核群-髓板内核群(束旁核、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中线核群(正中核、网状核)。脑干网状结构非特异核群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维持和改变皮层兴奋状态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作用组成:由丘脑(非特异核群)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的投射系统。功能:失去感觉特异性及定位,可维持和改变皮层兴奋状态,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脊神经节或有关脑感觉神经节脊髓后角或脑干有关神经核内非特异投射系统2脑干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特异感觉信息1丘脑的非特异核群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大区域切断特异传导途径A或非特异传导途径B后猫的行为与脑电图的变化功能特点:在丘脑和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各种感觉3.联络核群:丘脑枕、丘脑前核、外侧腹核。丘脑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联络核群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体表感觉本体感觉内脏感觉视觉听觉三、大脑皮质的感觉代表区及其功能大脑特异感觉皮层颞叶枕叶中央后回(1)第一感觉区(2)第二感觉区⑴第一感觉区3-1-2①位置:中央后回②功能:定位明确、感觉分析较清晰。③投射特点:Ⅰ.左右交叉:(头面部是双侧性)Ⅱ.精细定位,倒置分布(头面部直立)Ⅲ.精细正比: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的精细程度呈正比(如拇指和食指的投射区大)(一)体表感觉⑵第二感觉区①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②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可能与痛觉有关。③投射特点:Ⅰ.双侧性投射;

Ⅱ.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二)本体感觉:运动区为本体感觉中枢。(三)内脏感觉:范围小,较弥散:第二感觉区、运动辅助区等。(四)视觉:枕叶距状裂周围(17区)。(五)听觉:颞横回和颞上回(41区、42区)。(六)嗅觉:分布:边缘系统的前底部特征:投射不经过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组成功能①引起特定的感觉②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①不引起特定的感觉②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上行激醒作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①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②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③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射纤维①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N元②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③丘脑-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④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特点①多次更N换元②投射区广泛③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催眠剂、全身麻醉剂)①三次更换N元②投射区窄小(点对点关系)③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两种感觉投射系统的比较

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常伴有情绪变化和防御反应。

四、疼痛生理(一)痛觉感受器及致痛物质K+、H+、组胺、5-HT、PG、缓激肽快痛感觉传导通路A类传入纤维特异投射系统定位明确慢痛感觉传导通路无髓鞘C类纤维非特异投射系统慢痛,情绪反应(二)皮肤痛觉与传导通路(三)牵涉痛(referredpain)①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现象。患病器官心

胃、胰

肝、胆

肾脏

阑尾体表疼痛心前区左上腹右肩胛腹股上腹部部位左肩肩胛间沟区或脐区左上臂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患病内脏的痛觉信息传入提高邻近躯体感觉N元的兴奋性→对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痛觉过敏)→平常不引起痛觉的躯体传入也能引起痛觉。Ⅰ.易化学说:②机制:Ⅱ.会聚学说:患病内脏与某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角N元→痛觉错觉皮肤(快、慢)痛

内脏痛(包括躯体深部痛)传导纤维疼痛特点①产生和消失迅速②定位明确、分辨能力强躯体传入纤维(快痛Aδ,慢痛C)感受器①产生缓慢、持续久②定位不清、分辨能力差③慢痛情绪反应明显③情绪反应明显④无牵涉痛④有牵涉痛敏感刺激钝性刺激(牵拉、痉挛、炎症、缺血等)锐性刺激(切割、烧灼等)自主N传入纤维游离N末梢(其特异性不如其他类感受器,刺激阈比其他类感受器高)⑤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和次级痛觉过敏⑤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和次级痛觉过敏致痛物质1、皮肤痛与内脏痛的比较电、机械、化学物质(如K+、H+、组胺、5-HT、PG等)躯体感觉分类(深感觉,浅感觉)与传递途径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传导通路:脊髓与脑干,丘脑的核团(感觉接替核,联络核,髓板内核群)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部位和功能特征:第一体表感觉代表区,本体感觉代表区,内脏感觉代表区,视觉、听觉代表区。痛觉:快痛和慢痛,感受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