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同步 第四单元 序列写作(四)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_第1页
教辅同步 第四单元 序列写作(四)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_第2页
教辅同步 第四单元 序列写作(四)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_第3页
教辅同步 第四单元 序列写作(四)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_第4页
教辅同步 第四单元 序列写作(四)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q\a\vs4\al(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殊途同归(浙江高考优秀作文)①青瓷缸中戎戎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洁净。倘若人品是哺育艺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见土壤气?性情急徐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品一说,实难揣测。然而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年,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①由物到人,对比中明确观点。②“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是反诗歌的。”马尔克斯如是说。尤其到了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擎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曲词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程抵触革命,像个懦夫一样度完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法国革命的种子”,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的一致,可性情人品确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然而我想,作品之所以得以流传,必有其唯一的批判标准。肥沃的黑土,美丽的红壤乃至贫瘠的黄泥,因为一致的追求,都能生长出哺育人性的大麦、稻谷与青稞。②围绕论点,简要概括鲁热、德拉克洛瓦等人的事例,然后采用因果分析法,分析论证“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③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国家危亡之时,懦夫鲁热的笔下也流淌出了“向前,向前,祖国的儿子!”这般的字眼,而在浩瀚的宇宙真理面前,好与人计较、抬杠的牛顿才俯首为真理海边拾贝的孩子;法律的殿堂前,口吃敏感的毛姆滔滔不绝,语带机锋;书法的恣意中,好顺手偷人字画的米芾潇洒挥毫,尽是大家之风。③又简洁明了地撷取牛顿、毛姆、米芾等人的事例,从“面”上进一步论证观点。④因为追求了共同的自由、真理与美,作品才被称为艺术,而追求,从来不由人品决定,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依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最强烈痛苦的诗意吗?④辩证分析艺术和人品的关系。⑤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全是谎言,还附图一张,上头的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莫言的村庄充满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是否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凡·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要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自己都是这般口是心非,便只顾欣赏艺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⑤为了进一步证明“艺术与人品”不一致的观点,小作者的文笔很接地气,运用北大教授孔庆东的微博上莫言的事例来证实。⑥艺术家一生都在难以实现的格调与人品的一致中挣扎,而他们因为同样高尚的追求觅得一致的归途。⑥言简意赅,呼应前文。⑦我虽然知道这条路难找也难走,但也愿南辕北辙。我希望有追求引路,让我的文字、我的人品携手并肩,一同前行。⑧那是不同人品,一致而永恒的归途。⑧再一次点明自己的观点,首尾呼应。考生从艺术欣赏的视域探讨人品多元化与作品内容的关联度,提出“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这一貌似矛盾实则统一的命题,观点新颖深刻,特别是事例的叙述非常符合议论文中记叙的原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就是记叙,是摆事实。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一、议论文中记叙与记叙文中记叙的不同1.记叙文中的记叙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2.议论文中的记叙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议论文的记叙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强调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联的规律、本质。二、议论文中的记叙事例的特点1.定向取舍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2.高度概括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的事实叙写时,要高度概括,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论证观点有着密切关系的部分。3.事例典型事例要典型,有代表性,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性,这样事例精练集中,就能起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的作用,会大大增强文章的说理效果。而有的同学易举身边发生的不太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因为典型性不强,因而削弱了表现力。4.事例归类记叙的事例要归类。事例不是多多益善,只要能达到论证的目的就行了。有的同学一口气举了四五个事例,而且这四五个事例基本属于同一类型的。如果事例比较多,就要善于选择,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分析归类,同一类型的留下一个典型的即可,其他的大可删去。这样易于集中笔墨从不同方面来论证,使内容更紧凑,论述更深更透。有的同学在《创造奇迹的品格》一文时,举了著名的英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事例,然后又举了一位年轻护士坚持自己主张终于劝说主治医生的事例,第三件事是美国总统林肯的事例。文章主体部分由这三个事例构成。从时间上看,林肯应在马克·吐温的前边;从国别看,两个事例都是美国的;从叙例看,叙述过多,而分析论证不够,所以叙例不太成功,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最好是古今中外分门别类,有选择性地举一些事例。这样涉及范围广,可信度更大,说服力也会更强。三、议论文中记叙的具体方法议论文写作中对记叙材料的处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对于议论文来说,材料是用来论证观点的,所以我们要依据观点,去选取材料。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为论点服务。所以要保持材料和观点的一致性。如《谈骨气》一文,作者为了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列举了纵贯古今的三个事例:南宋文天祥被俘宁死不肯变节求荣;古代一个穷人宁愿饿死不吃“嗟来之食”;民主战士闻一多为了正义的事业宁可倒下也不屈服。这三个材料就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方面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我们有些同学在写作中对材料不加选择,盲目地认为只要是名人事例,就有代表性,就有说服力。如同学在论证“勤奋才能成才”这个观点上,竟举用了爱迪生发明灯泡经过8000多次才成功的例子。2.对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议论文中所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所谓“真”,就是指符合论点的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符合论点的事例。有同学写的议论文《骄者必败》,引用了很多事例,来证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等。我们把这些事例仔细思考一下,鉴别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事例并不是都能说明“骄者必败”的论点的。历史上的项羽、曹操,他们都是由于骄傲,在某种场合下失败了,所以这些事例是符合论点的,是“真”的。但另外几则事例放在这里是不够妥当的。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必然失败,并非由于骄傲。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的过于强大,也并非由于骄傲。而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败给秦国,主要的也不是由于骄傲。这些事例都不能用来证明“骄者必败”的论点,所以这些材料是“伪”的。“真”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是有句话叫作“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伪”的事例,则不但无助于突出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3.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如《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只用了不足70个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上述都用了《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材料作论据,但因立论角度不同,文章中论据的表述也不一样,这也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那么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又有什么方法呢?(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吻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3)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4.叙述事例需要结合情感同学们在叙述事实论据时,常常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面无表情地客观叙述,显得呆板生硬,而我们倡导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与事实论据应是一种对话关系,要融入自己的爱憎分明之情,好恶之意,喜怒之色。事实论据的生动性一在于事实本身的感人动情,二在于作者饱含深情地引述。在饱含深情的引述中,尽展写作的文学才华,在别人接受你的观点的同时,一股浓浓的情韵也扑面而来。一、片段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材料:“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曹刿论战》)(1)如果运用上面材料来充当论点“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的事实论据,应怎样记叙和分析?参考答案: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他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2)如果运用上面材料来充当论点“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的事实论据,应怎样记叙和分析?参考答案: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说句话,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地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一个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去,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3)如果运用上面材料来充当论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事实论据,应怎样记叙和分析?参考答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在吉林省吉林市,一名给市长写信求助的中年妇女最近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她曾经是一位爱心妈妈,如今为何开口向社会求助?她付出的爱心能得到回报吗?王艳玲,47岁,吉林省的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因抚养资助孤儿的爱心行为成为“感动江城十大人物”之一,“吉林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曾经感动了一个城市的人,最近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母亲病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儿子大学马上毕业需要还清4年两万多元的助学贷款,还要替曾经抛弃她而今得了尿毒症的前夫四处筹钱维持生命,儿子希望妈妈帮他找个满意的工作……这一系列的事情让这位大姐一筹莫展,几近崩溃。王艳玲想呼吁一下,看看像她这样的人,对社会毕竟有一点点贡献的人,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能不能给她出点好主意,有没有什么好项目,让她把这个难关渡过去。她说,她也不是想要回报,只是想在困难的时候,希望得到帮助。请就“爱心能否要求回报”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奉献爱心,当然应该得到好报。等到奉献爱心的人张嘴,已经在说明,我们对奉献爱心的人,有所忽略。不能只注重名誉称号。对帮助过别人的人,遇到困难,更应当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比如王艳玲,她有了困难,不能要求她帮助过的人,对她要有所回报。因为她帮助过的人也许还根本没有这个能力。这时政府应当主动关心,帮助她解决困难,还要注意让她避免“给人帮助还要求回报”的尴尬。二、整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天,我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道:“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并且强调:“这是《潜伏》里的台词,用来指导炒股真合适。我一直属于占领者,可悲啊!”看着他的文字,我想,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如此。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写作提示]这段材料,是一段生活感悟,命题者有比较明确的感悟:“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然后通过事例来印证。这段文字有两对关键词,一对是“撤退”与“成功”,一对是“占领”与“失败”,材料也有明显的倾向性,应该抓住这两对关键词,写对“撤退”与“成功”或“占领”与“失败”的感悟,也可以就两方面辨证地写它们的关系,这都切合题意。如果只是抓住“成功”和“失败”来写不符合要求,属于偏离题意。如何理解“撤退”与“占领”?撤退可以理解为放弃、放手、迂回、退让、谦让、宽容,韬光养晦、养精蓄锐、暂避锋芒、以退为进;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成功的必需。占领可以理解为占有、贪得无厌、一味拥有等。[参考例文]拿得起要放得下“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材料中给我们如此深刻的教导,无非叫我们学会取与舍,有一句俗话说:“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是叫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索取,更要明白舍弃的高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担当得起国家重任,更明白舍弃的高贵,他舍去了生命,留下了千古佳名。虎门前那瑟瑟冷风没有让林则徐退缩,他舍去了自己日后安定的生活,毅然地选择了虎门销烟,成为了民族大英雄。不曾忘记那位在距珠峰不远而毅然选择下山的登山家,他舍去了登上珠峰的喜悦,留下了自己珍贵的生命。所以,舍去某些次要的东西,留下最珍贵的,往往能得到更大的收获。不要一味的索取,有些时候要懂得舍弃,商纣为了自己的喜好,只爱美人不爱江山,只懂得索取美人的温柔,不会舍弃,以致遗臭万年。秦始皇为了自己的权利而一味索取百姓的劳动成果,为权利而发起战争,使百姓流离失所,不肯为天下而舍弃天下,以致秦朝只到二世就永无后世。学会撤退,悬崖要勒马,切勿因小而失大。韩信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明白自己的理想,而选择放弃那小小委屈,宽容那个逼他穿跨下的人,奠定了他日后将军生涯的品德。蔺相如舍去廉颇的无礼,舍弃与其冲撞而引起的不和,换来的是赵国的昌盛。而廉颇又何尝不是舍去了个人的得失,悬崖勒马,负荆请罪呢?舍去占领,学会严谨,切莫求胜心过盛。炒股行业最忌一味占领,将所有资产投入某一只股中,不顾其起落,至此,往往走向失败。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考场上对待某些难题专心一致,以致后头的易题没有时间做,导致失败收场。其实,只要我们舍去占领这道难题,用严谨的心态对待,这样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生活也是如此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好比眼前利益;义,好比长远利益。生活犹如一场场战役,舍弃眼前叫作“生”的城池,而选择“义”的功勋,这场战役你就成功了一半,因为成功不在于占领,而在于在适当时候懂得如何撤退,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只有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才是大丈夫。[简评]本文有以下三大冲击力:第一,文章标题很吸引人。作者很巧妙地化用了“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这一句俗语,将其很好地与材料所蕴含的意思相吻合。这样拟题,避免了“取舍”“撤退与占领”等等标题的“千篇一律”之感,从而有较强的生动性。第二,结合材料提出观点。新材料作文最忌讳考生脱离材料,“洋洋洒洒”地议论一气。本文则很明确的提及材料的核心“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随后立即将俗话“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转换成自己的观点“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索取,更要明白舍弃的高贵”,这既点明中心,又照应了标题,更深化了自己的看法,有意无意之间就加深了读者印象。文章的第一段可谓言简意深。第三,分析问题简洁有力。无论是列举文天祥的舍生取义事例,还是谈及林则徐舍去日后安定生活而销烟,或者是论述挪威登山家在离珠峰“触手可及”时选择放弃,抑或韩信、蔺相如等事例,都能围绕文章中心来列举和论述。这就避免了泛泛而谈,或叙列冗长的毛病,而与此相反,作者马上联想到商纣王、秦始皇等负面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很好地与前文形成前后对比的论证关系,使得文章层次分明,论述明晰。eq\a\vs4\al(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5分)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B.风总算是我们的朋友,他想。然后他又加上一句:不过也只是有时候。还有大海,那儿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敌人。C.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D.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解析:选AA项,“空的”后面的句号应为分号。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____________创作而成的。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____________。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____________,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A.原形处置融化 B.原型处治融化C.原型处置熔化 D.原形处治熔化解析:选C辨析近义词要从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语义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同时要考虑切合语境。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根据语境,①句选“原型”正确。处置:①表示处理,如“这事务必妥善处置”;②指发落、惩治,如“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些该死的东西”。对象是物品。处治:指处分、惩治,如“对那些民愤极大的腐败分子要从严从快加以处治”。对象是人。根据语境,②句选“处置”正确。融化:(冰、雪等)变成水。熔化:指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根据语境,③句选“熔化”正确。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B.在楼市处于非理性状态的今天,鼓励盘活存量,或许能够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扼住信马由缰般飞涨的楼价。C.你刚大学毕业,进公司才三个月就被提升为部门主管。虽然机会难得,但你最好还是敬谢不敏,先在基层锻炼几年再说。D.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的李老师依然天天准时上班,安之若素,他表示要把有生之年完全奉献给教育事业。解析:选AA项,“畏葸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B项,“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不能用来修饰“楼价飞涨”。C项,“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是一个自谦的词语,不能用在别人的身上。D项,“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用在此处不合语意。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与魅力。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解析:选B本题从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搭配不当,“提高……特色”可改为“突出……特色”。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中国所有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D项,结构混乱,最后一个分句偷换了主语,可删掉“使它”。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②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如何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⑤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⑥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③①⑥⑤②④ B.③⑥⑤②①④C.④⑥③②⑤① D.④③⑥⑤②①解析:选B③是总说,⑥与③衔接说明“作用”,⑤与⑥衔接解释原因,②①④说明要适当运用表扬。二、阅读能力训练(65分)(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5分)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儿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下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6.“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一句中的代词“这”指代什么?(3分)答:参考答案:指代“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和“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7.根据第1段文字,给“演习说”下个定义。(3分)答:参考答案:“演习说”是科学家针对动物为什么游戏而提出的,动物的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的一种假说。8.第2段中举河马和渡鸦游戏的例子,有何作用?(4分)答:参考答案:论证了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说明了“演习说”的漏洞。9.请结合选段简要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科普文的艺术性的。(5分)答:参考答案:科普文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通俗性和趣味性这两个方面,即要“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对一般读者而言,动物游戏行为的研究是一门比较陌生的科学。为了将动物游戏的动机这一科学原理说清楚,作者通过举例,给读者以具体实在的感性形象。同时,浅显的语言、形象的描写,将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说得具体、生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意思对即可,能结合具体的材料进行分析更好)(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5分)衰老过程:随机损害还是基因注定?迄今为止,科学尚未明确阐释衰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关于衰老的假说在学者之间也存在争议。近年来,有一种名为“一次性体细胞理论(DST)”的假说影响较大。简单地说,DST认为衰老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随机损害与修复。在生命过程中,机体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伤害,衰老的过程就是损害不断积累的过程。当体细胞修复不能满足需要时,过多的损害终将导致细胞死亡。与此同时,修复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事实上,我们身体的修复功能很强大,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其实可以永远生存下去。可事实并非如此,人终难免一死。生物体为什么会最终死亡而不是永生?这是因为意外死亡难以避免,且维持永恒修复代价过高。迫于自然选择的压力和相对有限的能量,生命需要以死亡和生殖的形式来进行适应和进化,“基因是永恒的,但身体是一次性的”。DST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证据:在自然界,寿命较长的动物修复能力也更好。寿命长的动物往往是更聪明的,体型更大的,能够飞行的(可以有效避免意外死亡);也只有这样的动物,才会把更多的能量投入到生命的维持、修复上去。我们可以用DST来解释为什么女性的寿命比男性更长:女性担负着生殖的任务,由于怀孕、生产和哺乳的需要,女性对身体的修复能力要求更高,这使女性比男性有更好的修复能力,而更好的修复能力自然会带来寿命的延长。这个理论是不是很漂亮?的确,DST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肯定,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对它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DST的流行,完全是因为“文章写得天花乱坠,发表在有影响力的期刊(指《科学美国人》)上”,并且“理解DST不需要任何生物学和医学知识,这使它看上去很有吸引力”。反对者们最有力的证据是,DST根本无法对节食所带来的寿命延长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家发现,限制卡路里摄入(即节食)有明显的延年益寿的效果,从小鼠、大鼠到犬类,这一现象都存在。限制能量摄入后,动物不但活得更久,而且活得更健康;另外,节食被证明能使人避免患一些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然而,这一现象却无法用DST来解释:既然机体修复需要能量,那么多摄入能量应当更有助于修复,因此,吃饱喝足的动物应该更长寿才对,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另外,DST也与进化论似有抵触之处。根据DST,机体会在资源丰富、能量充足的时候倾向于不修复,而在资源不足、能量匮乏的时候选择修复,以使得生命存续得更久。DST从节省能量的角度推论,女性绝经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不过目前普遍认为,绝经并不是一件好事:与动脉硬化一样,绝经不会使女性受益。总体说来,DST并不是一个基于实验的理论,而只是一个基于纯逻辑的猜想。那么实验如何解释节食所带来的影响呢?近些年,针对衰老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雷帕霉素靶蛋白(TOR)的信号传导通路是一个比较热门的领域。哺乳动物的TOR通路又称为mTOR通路。当然,在这个信号通路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因子参与,在此不一一详述,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mTOR的功能:mTOR的活化调控着人体的发育和衰老。发育和衰老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机体发育完成之后,TOR的作用就是将生命带向衰老。可见,衰老并不是随机损害累积的结果,而是深藏在我们基因内的一个准编程程序。这样一来,节食的问题也就可以解释了:食物会刺激TOR通路,使得动物在早期加速发育并在发育完成后加速衰老;食物越多,衰老越快。综上所述,针对衰老的过程,DST更倾向于认为衰老是随机损害的积累,而针对TOR通路的研究则指出衰老很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孰对孰错,我们期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能为我们带来更具说服力的衰老新理论。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未明确阐释衰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B.衰老是随机损害累积的结果,是深藏在我们基因内的一个准编程程序。C.DST解释了衰老的过程,解释了生物体为什么会最终死亡而不是永生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证据。D.DST的推出受到了肯定,许多学者对其趋之若鹜。E.关于DST的文章发表在有影响力的期刊上,所以理解DST是需要一些生物学和医学知识的。解析:B项,“衰老是随机损害累积的结果”错,文中说“不是随机损害累积的结果”。E项,理解DST是不需要任何生物学和医学知识的。D项,理解不太准确,文中表达的主要意思是许多学者对它不屑一顾,并没有表现另一部分学者趋之若鹜。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11.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这样拟题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对于本文的标题,先看“衰老过程”,交代了文章讨论的对象。再看“随机损害还是基因注定?”,一是引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前沿理论;二是用问句的方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参考答案:本文的标题采用了设置疑问的手法,(3分)既交代了文章讨论的对象是“衰老过程”,同时也引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前沿理论,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3分)12.如何理解“总体说来,DST并不是一个基于实验的理论,而只是一个基于纯逻辑的猜想”这句话的含意?(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联系句子所在的语境进行分析。这句话在第五段结尾,根据第五段的内容可知,这句话是说“DST缺少实验的支持,只是一种猜想”。而根据最后一段中的“孰对孰错,我们期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一句,可知作者对这一理论的态度。参考答案:DST缺少科学实验的支持,仅仅停留在逻辑猜想上。(3分)表明作者对DST持怀疑的态度,期待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来检验这一理论。(3分)13.目前DST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理论?(8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探究的能力。DST面临的困境,文章第四段和第五段作了很好的说明。考生只要抓住“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对它不屑一顾”“反对者们最有力的证据是,DST根本无法对节食所带来的寿命延长做出合理的解释”“另外,DST也与进化论似有抵触之处”等句就能得出答案。而对于后一问,考生只要把握住作者对DST的基本态度,然后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探究即可。参考答案:(1)①许多学者对它不屑一顾,并提出了节食带来长寿这一有力的反对证据。②DST与进化论似有抵触之处。(4分)(2)①DST并不是一个基于实验的理论,而只是一个基于纯逻辑的猜想。②对这一理论,我们需要包容,更需要质疑,并期待能通过我们的质疑,推进科学研究的深入,促使更具有说服力的衰老新理论出现。(4分)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25分)“好奇”号火星漫游记李理“祝贺你们!”肃静的大厅里传来一声浑厚的问候。大屏幕前,正在观察“好奇”号行动的科学家们屏息凝听着随后的一段话。这是一份来自火星的特殊问候。近日,“好奇”号火星车在接收了地球上的语音邮件之后,通过美国宇航局的深空天线网络接收信号将其向地球转发回来。这是人类首次完成从地球上向其他行星发送语音邮件并转发回来的任务。“好奇”之路漫漫行自2011年11月,美国“好奇”号火星车被成功送入设计轨道之后,其征程一直被广大民众关注。到目前为止,“好奇”号火星探测器进展顺利。成功踏出火星第一步,成功发回邮件等一系列测试均表明“好奇”号目前状态良好。在近日的发布会上,美国航天局对外发布了“好奇”号传来的照片。根据这些照片,人们可以清晰地识别出火星山麓地区一些侵蚀形成的冲沟地形,以及其层状沉积结构。目前,搭载在“好奇”号上的镜头已经拍摄了附近夏普山的缓坡下部地形景象。科学家表示,那里将是“好奇”号攀登夏普山的位置,照片中的层状沉积岩层是它的最终目标。但是,有一片暗色的沙丘横亘在“好奇”号和沉积岩层之间。根据资料,科学家判断,这片暗色区域存在不同颜色的地区,每部分所含成分并不相同,是历史成因的差异导致了这些岩石的多样性。此外,根据报告“好奇”号已从着陆点附近出发,正式开始向400米外的首个科研目的地格莱内尔格前进,该地是三种地形相交的区域。科研人员期待首个岩石目标能在这一区域找到,并对其进行取样和分析。火星生命仍为谜那么,是何原因让“好奇”号火星车备受世界关注呢?科学家表示,是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未知迫使人类关注外星球。之前的资料显示,火星上存有火山喷发后的坑状高低。而有关科学家也曾称,一些带回来的标本也显示火星上有机物是存在的。虽然有科学家表示在火星上发现有机物质并不能证明火星现在或者过去存在生命,陨石可将有机物质携带到火星上,此外,有些可能被有机物质污染的探测仪器限制了对火星现代微生物的探测任务。因此,对此次“好奇”号的火星之旅是否会发现有机物,成功验证生命是否存在是一个被大众关注的话题。“在我看来,如果‘好奇’号发现了火星上存在有机物,那么这将是火星上存在生命发现的转折点。”美国科学家曾经如此表态。然而,火星探测的任务并不局限于对生命是否存在于火星的探索,科学家还将通过研究地球以外的太阳系和银河系中的物理化学环境,逐步认识地球上的生命的产生过程。假设探测到火星表面存在有机物的痕迹,科学家们表示,其重点将转向研究这些有机物的性质以及形成过程,并确定有机物质是否能与火星生命起源产生关联。“好奇”探索最先进此番访问火星时,科学家们为“好奇”号选择了最优的探测地点以及携带最先进的科学仪器。例如,“好奇”号中搭载了最先进的火星样本分析仪,该设备将对火星大气、岩石和土壤粉末进行取样成分分析。虽然在升空之后,曾遇到些许麻烦,但它最终完成了对内部残留地球大气成分的测试分析工作。火星样本分析仪设备首席科学家表示:“对于测试结果非常满意,结果完美地证明了该设备测定气体成分的精确性。”目前,“好奇”号发回的数据已经快要超过在此之前所有火星车发回数据的总和。与此同时,“好奇”号在火星上工作丝毫不用担心其能源问题。以核燃料为主要动力的“好奇”号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任务需求,供能相对稳定。并且,该核电池的主要原料为“性情温和”的放射性元素钋238。该元素不会发生核爆炸,而是缓慢衰变放出能量。在通讯传输上,在火星运行的全球性的通讯中继卫星系统持续不断地将数据从“好奇”号传回地球。并且,其自身拥有调整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能力,让回传效率更高。(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用了倒叙的手法,开篇写了科学家们对“好奇”号成功发回邮件的问候,设置悬念,先声夺人。B.“好奇”号探测的数据证明,横亘在“好奇”号和沉积岩层之间的暗色沙丘,存在不同颜色的地区,每部分所含成分并不相同,是历史成因的差异导致了这些岩石的多样性。C.根据报告“好奇”号已从着陆点附近出发,向首个科研目的地格莱内尔格前进,并且,科研人员在该区域找到了首个岩石目标,并对其进行了取样和分析。D.为了解开火星生命之谜,人们对“好奇”号火星车十分关注。火星是否存在有机物是解开这个谜的关键所在。E.“好奇”号探测地点的选择、仪器的配备、能量的模块化设计、发回的数据的数量都表明“好奇”探索是最先进的。解析:选DEA项,张冠李戴。“祝贺你们”,这问候是“好奇”号从火星上发回的语音邮件,不是科学家们的问候。B项,“数据证明”带有客观性和确定性,而原文中则是科学家的判断,带有主观性、不确定性。C项,将未然说成已然。原文是“期待首个岩石目标能在这一区域找到,并对其进行取样和分析”。15.简要归纳“好奇”号“漫游”的历程。(6分)答:答案:①2011年11月,被成功送入设计轨道。②顺利执行探测任务。③传来关于火星的照片,为研究火星提供了资料。④从着陆点附近出发,向格莱内尔格前进。⑤向地球发来语音邮件,成功完成了漫游任务。16.文章的标题是“‘好奇’号火星漫游记”,为什么后两部分写的却是“火星生命仍为谜”和“‘好奇’探索最先进”?请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后两部分和第一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通过第二部分“火星生命仍为谜”,才能够让读者真正理解“漫游”的意义;只有通过第三部分“‘好奇’探索最先进”,才能够让读者明白漫游成功的原因。17.联系文本,谈谈你认为尖端科学发展的意义所在。(8分)答:答案:尖端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好奇”号火星漫游展示了科技的发展和意义。我们要借助高科技进一步认识火星乃至宇宙,认识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从而为人类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服务。通过阅读文本,我们对科技和未来充满了信心,感觉到无穷的乐趣。三、表达能力训练(10分)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据报道,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科学家30年来首度发现一种新抗生素。①?尽管人类已经发现了100多种抗生素,但新药缺乏仍然制约着许多伤病的治疗,更严重的是,②:医院受利益驱动滥开抗生素处方,民众不辨病症乱服抗生素,畜禽养殖业普遍超量使用抗生素等,都直接间接地造成人体对已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一方面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使许多药物失去效用,另一方面,③。因此,与其把健康寄托于前景难料的新药研制,不如少用慎用抗生素,努力增强自身免疫力。答案:(示例)①为什么要研究新型抗生素呢②抗生素滥用使人体产生了耐药性③新抗生素的研制又步履维艰1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一)如今,许多外国人非常①热衷于②学习中文,有些还要学习使用筷子。他们把筷子称之③为东方饮食文化的象征。筷子对于④中国人来说是⑤再熟悉不过了,但其背后的文化却未必人人清楚。筷子的历史起码⑥有三千多年,其名称源自于⑦江南水乡,最早的筷子称“箸”,但古代水乡船家讳言“住”,希望快快行船,故改“箸”为“筷”,并沿用至今。(二)筷子有诸多美好寓意。民间吉祥话,说“筷子筷子,快快生子”;筷子送恋人,寓意“________”;筷子送朋友,意味“平等友爱,和睦同心”。使用筷子也有一些禁忌。如“执箸巡城”(满桌巡视,随意翻拣),“________”(吮嘬筷子,品咂有声),“泪箸遗珠”(夹菜带汤,沿途淋漓)等。(1)文段(一)中加点的词语有些必须删去,请将其序号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答:(2)在文段(二)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造句,使上下文内容相关、句式一致。(4分)答:答案:(1)①③④⑦(共2分,每写对两个1分)(2)“成双成对,永不分离”;“品箸留声”(共4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四、写作能力训练(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动物游戏之谜》一文讲到,在进行战斗游戏时动物们会积极参与、默契配合,绝不会让参与游戏的对方受到任何伤害。人类社会也该如此,但有个寓言故事生动地反映了现实中一些人处事的心理:一个罪人为了能够早日脱离深渊,每天都向天使祈祷。天使决定帮助他,把悬梯放入深渊。罪人兴奋地爬上悬梯,但当他发现另一个罪人紧跟自己时,毫不犹豫地把那个人踢了下去。忽然,悬梯消失了,罪人发现自己仍在原地。罪人再次要求帮助时,天使说:“对不起,我已经给了你一次机会。”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和抄袭。[思路点拨]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到《动物游戏之谜》中动物在战斗游戏中能够相互配合,不让对方受到伤害。第二部分讲述一个寓言故事,祈祷的罪人因为踢下别人最终没能走出深渊。结合两个部分进行分析理解,即可得出材料想要表达的意思:生活在同一环境下的人们要学会相互帮助等。由此可以得出相关立意:①学会帮助别人;②学会配合;③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等。[参考例文]助人也是助己参与战斗游戏的动物不但帮助了对方学习战斗,也提高了自己的战斗能力;把紧跟其后的人踢下悬梯的罪人,最终自己也不能走出深渊。其实,助人也是助己。《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中,驴对马说:“你如果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马不肯。结果驴筋疲力尽,倒下死了。于是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我不肯分担一点负担,却驮上了所有的货物,还加上这张皮!”不肯帮助别人,结果自己受累。神话人物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做法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赫拉克勒斯被认为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因为他所有的英雄行为都是在帮助别人,比如活捉到处糟蹋农民庄稼的厄律曼托斯大野猪、赶走伤害无数人畜的斯廷法罗斯湖的怪鸟、将狄俄墨得斯的吃人马群制服……而他也因完成了十二项英雄伟绩,死后成为神。帮助了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佛教中也有舍身喂鹰的故事:被老鹰追赶的鸽子躲入和尚的怀中,鸽子说如果自己死了,自己的孩子也会死;老鹰也说,鸽子是自己的食物,如果得不到食物自己会饿死,那么自己的幼孩也无法存活。处于两难中的和尚决定割下自己的肉去喂老鹰,而刚要割自己肉的和尚也在这时变成了佛。助人其实就是助己。美国南方的一个州,每年都会举办南瓜优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经常获得一等奖,而他得奖之后,都会毫不犹豫地把获奖的种子送给街坊邻居。有人不解:你得奖也十分不易,为何把投入大量精力得到的良种送给别人?这位农夫却说:我这也是帮助自己明年获奖啊。原来,这个农夫居住的城镇,家家户户的土地都是相连的,农夫把优良的种子送给邻居们,是避免自己的南瓜受到劣质品种的花粉的污染。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会帮助别人,是生存的大智慧。哲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不正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帮助别人吗?推己及人,助人助己。eq\a\vs4\al(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目前欧美有好几家公司提供“备份胎儿脐带血干细胞”服务,顾客大都是祖父母,他们只要花上2000多美元就可以为孙子孙女买一份圣诞礼物——“脐带血干细胞”。这些脐带血将会在处理之后保存在液氮中。如果这个孩子将来生了病,就能派上用场。干细胞分为好几种不同的级别,每一级别的干细胞所能做的事情是很不一样的。最高级别的干细胞是胚胎干细胞。这样的干细胞属于全能细胞,只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就可以发育分化成人身体内所有200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用这种办法提取干细胞肯定会杀死胚泡,也就是说把一个发育了7天的孩子杀死了,所以才会引来那么多的伦理争议。最低级别的干细胞其实存在于人体内所有的组织当中。这些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成体细胞,它们是一些人体正常修复功能的主力部队。比如伤口愈合、造血等,都是依靠这类干细胞来完成的。中间一类干细胞可以分化成有限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成体细胞,骨髓干细胞就是这样。事实上,最早用于治疗疾病的干细胞就是骨髓干细胞,比如治疗白血病的化疗会同时杀死制造白细胞的干细胞,患者必须从别人那里补充新鲜的造血干细胞才能恢复自身的免疫系统。异体排斥是这类治疗手段的死穴,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健康骨髓干细胞,病人只有等死。脐带血干细胞也属于这一类,而且科学家发现这类来自新生婴儿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多种不同的细胞组织。收集脐带血一来不会有伦理问题,二来收集过程简单,起码比抽骨髓简单,因此越来越得到科学家的重视。脐带血干细胞对免疫排斥反应有非常大的宽容性,特别适合异体移植。其实,干细胞治疗和普通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虽然美国的干细胞研究因伦理问题进展缓慢,但欧洲和亚洲都有很多医院利用本国宽松的政策开始了这方面的临床试验。葡萄牙一家名为“肯玛”的生物科技公司从2001年就开始试验用从病人鼻腔内提取的干细胞治疗瘫痪,据说效果不错,现在每个月都要进行3起类似的手术。2009年10月以来,韩国的大田圣母医院也提供类似的手术。这类治疗目前远远没有成熟,而且只能部分改善患者的运动机能,弄不好的话移植过去的干细胞还有可能形成肿瘤。但对于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来说,任何微小的可能性都是不会被放过的。也许不久之后,一种新的不违反伦理的干细胞提取方法就会问世了。在此之前,还是为你的宝宝保留一些干细胞,为孩子做个备份吧,这可能是你能够送给孩子的最佳礼物。(有删改)1.下列关于“脐带血干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专业机构能够“备份胎儿脐带血干细胞”,将脐带血处理之后保存在液氮中,如果这个孩子将来生了病,就能派上用场。B.脐带血干细胞与最早用于治疗疾病的干细胞——骨髓干细胞一样,可以分化成有限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成体细胞。C.脐带血干细胞对免疫排斥反应有非常大的宽容性,特别适合异体移植,为成功治疗疾病提供更大的可能性。D.欧洲、美国有很多医院利用本国宽松的政策开展利用干细胞治病的临床试验,葡萄牙一家公司用从鼻腔内提取的干细胞治疗瘫痪,据说效果不错。解析:选D“欧洲、美国有很多医院利用本国宽松的政策开展利用干细胞治病的临床试验”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美国的干细胞研究因伦理问题进展缓慢”。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全能细胞,只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就可以发育分化成人身体内所有200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胚胎干细胞就属于此类细胞。B.人体内所有的组织当中都有一种最低级别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成体细胞,但它们却是一些人体正常修复功能的主力部队。C.目前,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健康骨髓干细胞,白血病患者就不可能有治愈的希望,这是因为,骨髓干细胞具有异体排斥性。D.收集脐带血不像获取胚胎干细胞那样存在伦理问题,并且收集方式简单得如抽骨髓一样,因此,越来越得到科学家的重视。解析:选D“并且收集方式简单得如抽骨髓一样”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收集过程简单,起码比抽骨髓简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血病患者化疗时会杀死制造白细胞的干细胞,患者要恢复自身的免疫系统必须从别人那里补充新鲜的造血干细胞。B.虽然干细胞治疗技术在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医疗机构的手术试验中取得了成绩,但是,治疗技术还远远没有成熟。C.移植到人体的干细胞可能形成肿瘤,这种治疗还不能被广泛接受,因此,即便是一位瘫痪在床的病人也不认同干细胞治疗。D.在孩子出生时,为孩子保留一份脐带血干细胞,就是为孩子做一个生命备份,这可能是人们能送给孩子的最佳礼物。解析:选C“还不能被广泛接受”于文无据,“即便是一位瘫痪在床的病人也不认同干细胞治疗”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的是“对于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来说,任何微小的可能性都是不会被放过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赠吏部尚书,谥曰德。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痹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崔氏四世缌麻同爨cuàn,兄弟六人至三品,唐兴无有也。居光德里,构便斋,宣宗闻而叹曰:“一门孝友,可为士族法。”因题曰:“德星堂”。后京兆民即其里为“德星社”云。(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B.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C.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D.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解析:选A解答断句题,注意相似句式,根据语意断句。本题“昨日得之”与“今日失之”句式一致,中间应断开。“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句意完整,其前应断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畋,也称“游田”,指游逸田猎、游猎,专指皇上游山玩水的情况。B.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开始设置,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C.蒙冲,古代战船名,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有弩窗、矛穴。D.缌麻,古代丧服的名称,五服中之最轻者,孝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解析:选A“专指皇上游山玩水的情况”错误,不是专指。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郾任吏部员外郎时,拟吏公允精当。崔郾进士出身,多次升迁,任吏部员外郎,每次拟定官吏,都是亲自确定标准,对官员的褒扬、废黜都很准确,孤寒贫贱但有才的人没有被滞留不用的。B.崔郾任翰林侍讲学士时,委婉劝皇上读书。崔郾被任命为翰林侍讲学士后入朝拜谢,从自己上任半年没有问皇上读书的事情说起,皇上对自己没问崔郾问题很惭愧,表示随后就问有关经义的问题。C.崔郾担任虢州观察使时,关心民生问题。皇帝下令百姓要把粟米缴纳到太仓,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崔郾就在支流建立粮仓收受百姓的粟米,然后使用漕运,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百姓很高兴。D.崔郾在虢、鄂为官时,为政十分注重变化。崔郾认为陕地土地贫瘠,百姓困苦,就用宽容的政策;他认为鄂州土地肥沃,百姓剽悍,又加上此地有夷人风俗,就用重罚来治理这个地方。解析:选B“从自己上任半年没有问皇上读书的事情说起”错误,原文有“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意思是陛下半年来没有问有关经义的问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5分)译文:(2)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5分)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