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生态修复行业壁垒(一)生态修复技术能力壁垒生态环境治理行业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工法及工艺等专业技术能力上。生态修复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当地环境的生态功能和生物结构,并能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使环境实现自我发展和自然演替,恢复生物链平衡、重现原始的自然状态。随着环境问题日趋复杂以及相关环保政策规定的不断加强,生态修复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集成植物选培、基质配置、工程施工等专业技术,涉及生态学、植物学、农学、岩体工程力学、环境学、土壤学、水土保持、岩土工程等多个学科,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用技术措施或技术组合,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保证修复效果,技术难度要求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土地广袤,不同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地质受损程度差异较大,进一步增加了治理难度。相比之下,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的专业技术能力却需要不断地探索尝试,在长期研发和实施中积累下来,短期内无法取得。因此,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是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之一。(二)生态修复资金实力壁垒生态环境治理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行业内企业所能承接项目的规模与其自身的资金规模密切相关。在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业务中,由于涉及工程建设,客户付款相对滞后于成本发生,从项目投标、工程施工到结算后的质量保证,均需占用大量的营运资金。尤其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规模逐步提高,项目数量逐渐增加,也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短期资金压力。因此,无论是行业新进入者还是行业内想扩大业务规模的企业均受到资金实力因素的制约。因此,资金实力直接影响行业内企业业务的开展,是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之一。(三)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经验壁垒行业内企业核心工法及工艺的获得除依靠相关的业务培训外,更多的是来源于施工项目经验的积累。就目前而言,企业过往拥有相似的项目经验、实施效果、积累的商业信誉也往往成为客户筛选生态环境治理供应商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在治理不同地区的地质生态环境时,企业需要考虑各个地区之间的土壤、水分、气温、光照等自然条件,根据当地季节特征,选择适栽植物、栽种方式、栽种最佳时间。除了自然生态条件以外,还需要考虑不同的立地条件(如盐碱地表、沙化地表、工程创伤地表、岩石立面等)所需的施工技术、抗性植物的选择等。总体而言,影响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成败的因素众多,企业需要在长期的项目建设中不断学习和总结。所以,行业经验已成为进入本行业的一个主要障碍之一。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概况及特点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的迅速发展,地产景观和园林绿化建设也给生态修复助力不少。生态修复行业是环境保护的最后一关,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随着我国对环保产业投资加大,企业都较为活跃,生态PPP项目不断增加且落地率高。整体来看,生态修复行业前景较好。生态修复行业竞争格局生态修复是生态环境建设行业新兴的细分领域,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生态领域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地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灾害频发、海洋自然岸线减少、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各类气象灾害增多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各类利好政策频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生态修复市场容量迅速扩大,带动了行业内企业的高速发展。对于生态修复,由于细分业务领域众多,行业尚无较为权威官方的规定界定范围和技术标准,因此行业内企业众多、且类别繁杂。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少、企业规模较小,且大多数企业业务范围集中在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平面及土质坡面工程上,对技术要求较高的生态修复工程(如岩石坡面)上涉足很少。企业在生态修复领域的竞争点主要集中在工法及工艺、抗性苗木的研发与培育、跨地域复杂环境的施工经验等方面。总体来说,我国生态修复领域正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尚未出现具有领先地位的领导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未来,随着市场逐步发展和成熟,生态修复领域和园林绿化领域新一轮资产整合将会出现,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中国生态修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一)生态修复行业集中度更高由于中国污染状况多样及地质状况复杂,对结合多种技术的解决方案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但唯有研发能力强大及累积了技术的大型企业方可提供有关解决方案。大型企业日后将凭借综合服务及技术知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因此会更高。此外,随着一系列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即将实施,可提供全面修复解决方案的大型企业将进一步取得优势。(二)生态修复行业透过PPP模式增加社会资本的投资中国政府多年来要求污染者负责修复。然而,由于欠缺有效的追责及审查机制,大部分生态修复项目最终由中国政府资助。中国政府近年来逐渐改变观念,开始透过提供投资补贴、经营补贴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此外,应用PPP模式为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项目提供了一种可行方式。有了政府支持及可行的业务模式,日后将有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生态修复行业。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正在优化PPP项目的付款流程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三)生态修复行业矿山修复需求不断增加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直至2018年末,中国有超过5400万亩土地被采矿活动破坏,威胁到当地的生态平衡。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更加重视矿山修复。中国政府已推出一系列鼓励政策,包括2019年的《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矿山修复。此外,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2020年8月发出《内蒙古自治区矿山环境治理实施方案》,以进一步加强区内矿山的环保监管,加快采矿业转型发展。于2020年11月刊发的《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方案》要求,于2023年年底前,区内矿山的生态环境须得到有效保护,而矿区的土地复垦水平须全面提高。这将增加对矿山修复的需求。生态修复建设投资不断增长在中国生态修复建设投资方面,中国生态修复建设投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持续推进,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加码。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生态统计年报,2016-2019年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建设资金呈增长趋势,2019年共投入建设投资1400.9亿元,同比增长26.16%。从生态修复细分领域建设投资情况来看,投入最多的为水污染防治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建设两个板块,2019年这两个部分投入建设资金分别为680.6亿元和500.6亿元;固废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建设资金则相对较少,2019年分别为20亿元、86.9亿元和112.7亿元。中国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一)生态修复行业政策法规建设滞后,监管制度不完善政策法规建设滞后,监管制度不完善。生态修复是个长期工程,且涉及主体众多,需要有较为完整的政策法规作支撑,但目前相关政策法规建设还不健全,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二)生态修复行业修复技术能力有限,工程应用不足修复技术能力有限,工程应用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没能取得很好的预期效果。同时,很多国外技术应用已经很广泛,但国内只有少部分工程应用,存在明显差距。(三)生态修复行业修复资金匮乏,后期维护投入不够修复资金匮乏,后期维护投入不够。很多生态修复工程难以持续,资金匮乏是首要原因。据统计,有九成左右的土壤修复项目因资金不到位而延期或停滞。另外,前期修复资金不足,导致后期维护投入也不够。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现状(一)中国生态修复资金投入分析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投资情况来看,2019年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较高,较2018年增长了37.2%,远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累计增速。2020年全年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100亿元,同比增长8.6%。2021年全国财政生态环保投入8210亿元。出台支持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强化税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调控作用,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等。受疫情影响,环保相关投资增速明显放缓,而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落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未来环保相关投资增速有望回复疫情前水准。(二)中国生态修工程项目数量分析行业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开拓出生态环保行业另一个重要领域。PPP模式作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模式,既能够分担投资风险,又能保障社会投资者的基本收益。2021年末,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统计数据显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累计项目数为922个,占比约为9.2%。(三)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2016-2019年,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增速也呈现出上升趋势。2016年,国内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640亿元,到2019年,全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到38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3.62%。受疫情影响,2020-2021年行业增速降低,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4012亿元。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生态修复不是指将生态系统完全恢复到其原始状态,而是指通过修复使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恢复与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