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生产实习报告_第1页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_第2页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_第3页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_第4页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物探生产实习报告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

目次前言3第一章

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概况3区域地质概况3

马面测区地球物理特征4

雁山测区地球物理特征4其次章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5测网布置5

第三章

高精度磁法7

第四章

电阻率剖面法8第五章

电阻率测深法10电测深法10

高密度电法13

第六章

激发极化法17激法极化法介绍17

激电中梯法18

激电测深法18第七章

电磁法20电磁法简介20

大地电磁测深法(MT)

21

频率域电磁测深法(CSAMT)

23第八章地震勘探25地震干扰剖面调查25

地震折射波法26

地震反射波法27地震面波法29地震映像29雁山地震勘探成果以及分析30工作总结33

前言

为了使学生掌管物探设计、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资料整理、成果解释和报告编写等一整套实践性工作环节以及进一步消化、稳定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学识,提高实践技能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为毕业实习和今后的野外工作打下根基,学校对2022级应届毕业生组织了野外生产实习教学。实习前已完成电法勘探、地震勘探、重磁勘探等主要物探专业课程的学习,其中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磁法勘探是最常用的物探方法,实习内容也主要围围着3门课程举行,本次实习也涉及到了地质雷达技术、管线探测技术以及放射性测量等物探方法。

本次生产实习为时12周,其中第1周为野外工作打定、踏勘和工作方案制作阶段;第2周到第7周为野外生产阶段,主要举行野外教学和演示以及野外数据的采集;剩余5周为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时间。本次生产实习涉及到多种物探方法,在马面侧区我们主要使用了激发极化发、频率测深法、高精度磁测以及放射性测量;雁山侧区我们主要使用方法为地震勘探和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的方法包括地震折射波法、地震反射波法、地震面波、地震映像法。电法勘探的方法包括电阻率剖面法、电阻率测深法、高密度电法等。根据各种物探方法数据可以初步掌管工作区内的地层分层处境,确定基岩起伏,探索笼罩层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地质状况,并对场地中可能存在的隐伏矿体做出正确切实的评价。

第一章

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概况区域地质概况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地质构造处于南岭纬向构造带的中段及广西山字型构造东翼内侧的南北向微向西凸出的弧形构造弧顶北侧。该区白海西运动褶皱成陆,其后各次构造活动亦不同程度影响本区,但晚近构造活动较微弱,表现为以间歇性缓慢升降运动为主。桂林市在大地构造上位于东南地洼区赣桂地洼系中南部[1978,陈国达]。地壳进展体验了地槽(晚元古代志留纪)、地台(泥盆纪中三叠世)和地洼(晚三叠世现在)三个大地构造进展阶段。该区有典型的地质构造断列带:尧山雁山弧形断裂带(F3),该断裂带是南北向桂林弧形构造带前弧的主要构造成份,全长约90千米。断层东倾,倾角2870,上盘向西逆冲,断距15003000米[[桂林理工大学张明华]]。桂林市漓江岩溶河谷盆地,主要由泥盆系中、上统至下石炭统厚一中厚层碳酸盐岩组成。盆地地形开阔,多为第四系所覆,基岩面起伏,高差一般35m,近河谷地带为5

15m,局部形成孤峰或深3040m的深槽,基岩面以下5060m溶洞或溶隙发育。根据本区地貌,可溶盐的岩性与分布,第四系土层性质及厚度,笼罩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差异,其工程地质环境可分为3个区,10个亚区和6个地段。

马面测区地球物理特征1、电阻率特征:测区范围内基岩是灰岩,电阻率范围在1000-100000.m,在电法勘探中属于高阻岩体。测区范围内有破碎带通过,破碎带充有水、泥沙,电阻率范围在10-1000.m左右。测区勘查矿体是硫铁矿,是灰岩浸染型硫化物,矿体受马面圩-田心里断裂带操纵,电阻率范围在10^-4到10^-3.m范围。测区上覆土层位第四系沉积耕作土,主要为粘土亚粘土,粉砂土,成分为石英质。电阻率在10^-1到10^3.m。

2、电磁效应:测区主要是金属硫化物矿体,导电性与导磁性良好,使人工场源(瞬变电磁法CSAMT),自然场源平面电磁波(大地电磁法MT)在时间域或是频率域观测可产生较明显的电磁效应,得到较好电磁场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灰岩中浸染型硫化物在供电可以产生较强的激电效应(可达1~2%),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现象。假设存在矿体露头也可以使用自然充电法圈定矿体的范围。

雁山测区地球物理特征整个地外观为土地和灌木,粘土深度约莫在3M左右,地势对比平坦。结合已经获得的测区钻探资料,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

1、铁质土:黄色,呈疏松状态,土的含水度对比小,含有少量杂质,密度对比平匀。

2、有机质土:含量较少。

3、细沙:含云母,呈湿,稍密状态。

4、卵石:卵石的主要成分为砂岩,其次为石英岩和花岗岩,次圆状。

5、基岩:灰岩,界面起伏不是很大,埋深约莫在5到20m。

其次章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

测网布置测区测网选用1:1000的小比例尺,马面测区测网密度为1010,按地质布网要求测线为直线且彼此平行并大致垂直于构造走向(该地构造走向大约为210),马面测区测线长200米,线距10米,点距10米,共4条测线。测线布置见图;雁山测区测网密度为105,测线方向大致为90,雁山测区测线长250米,线距10米,共4条测线。用森林罗盘打方向,误差范围在2内,见图.测线布置见图22--11和图22--22:

图22--11

图22--22

一、工作方法以及主要装置

方法名称装置类型电阻率法电阻率剖面法联合剖面发WDDS-1数字电阻率仪电阻率测深法对称四极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WDJD-2以及WDZJ-1多路电极转换器激发极化法激电中梯

WDJD-2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激电测深

电磁法大地电磁测深(MT)

EH4频率域电磁测深(CASMT)

V8多功能电法仪地震折射波法

SWS-3C型多波列数字图像工程勘察与工程检测仪放射波法

面波法

地震映像

高密度磁法

高精度质子磁力仪WDDS-1放射性法射气测量

FD-3017型RaA测氡仪地面测量

伽马枪

第三章

高精度磁法

磁力勘探又称磁法勘探(简称磁法)。它是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石、矿石或其他探测对象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奇怪,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或其他探测对象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它所研究的磁奇怪是指磁性体产生的磁场叠加在地球磁场之上而引起的地磁场畸变,磁奇怪的起因取决于地球磁场和岩矿石磁性,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两者是磁力勘探的物理根基。在实际工作中,磁法勘探用来测量地表或确定高空中的磁场强度,能够确定在普查对象影响下的磁场变化的规律性。

马面地区地磁场背景值约莫为46820nT,周边无引起明显奇怪的岩石、矿山和剩磁物质,主要是电力电线、电信电缆等一些人为干扰。

磁测结果校正公式如下:

马面五号线磁奇怪等值线图如下:

图图3-1

推断与解释:马面工区做了4条磁法剖面,经过日变处理后,磁奇怪范围在-25-50nT,奇怪值较低,这表明了磁法测量的高精度。2-3号测线展现磁正奇怪是由于靠近山体,由岩石引起的正奇怪。从整体上讲测区内磁法奇怪较弱。

第四章

电阻率剖面法电阻率法是以地壳中岩(矿)石的导电性差异为物质根基,通过观测与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中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组电法勘探方法。电阻率剖面法(简称电剖面法),它采用固定极距的电极排列,沿侧线逐点供电和测量,获得视电阻率剖面曲线,以了解地下确定勘探深度内沿侧线水平方向上岩石的电性变化。常用装置有联合剖面法、对称四极法、中间梯度法。本次生产实习所用方法为联剖,联合剖面法是由两组三极装置联合举行探测的一种视电阻率测量方法,由于它同时利用视电阻率曲线形态和两条视电阻率曲线的差异探测奇怪,具有对奇怪的辨识才能强、奇怪明显的优点,适合于探测一切外形和产状的地质构造;但也要布置无穷远极,每个测点要测量两套数据,工作效率较低。联合剖面装置供电电极A(或B)到测量电极MN中点的距离记为AO(O点为记录点),无穷远极C距离应垂直于测线方向布极且离测线应大于5倍的AO。本次实习的联合剖面法分别采用了小极距(AO=35m,MN=10)和大极距(AO=55m,MN=10)两种不同极距的测量方式以巩固比较性。

联合剖面装置如下图:

图4-1联合剖面法装置图

实际工作中若B接线柱接无穷远极(保持无穷远极始终接在B接线柱上),那么当A极测完以后,可以直接将B极接入到A极接线柱上,所测结果为A极的视电阻率显示为负值,只需将负值改为正值即为B极的视电阻率,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雁山测区联合剖面法视电阻率曲线及解释

我们在雁山测区利用联合剖面做了两条测线1线和2线,分别采用两种极距测量(AO=35和AO=55),所测得的视电阻率曲线如下图,对于1线大极距和小极距所测得的曲线均展现了正交点,但是交点位置不一样,1线小极距正交点展现在180号测点邻近,1线大极距正交点展现在190号测点邻近;2线大极距联剖曲线在180号和200号点邻近展现正交点,大极距没有交点。由这四条曲线大致可以推断出180号点邻近可能存在地质奇怪。

第五章

电阻率测深法电测深法

电阻率测深法的全称为"垂向电阻率测深法'(简称电测深法)。它用逐步变更供电电极大小的方法来操纵勘探深度,由浅入深,了解一个测点地下介质电阻率的垂向变化。理论上,只要电极距足够大,直流电阻率测深法的探测深度可以无限大,但实际上,由于电极距变大了,要使观测点处有明显的电场扰动,供电电流务必增大(随极距增大成几何倍速增大),这种要求一般很难达成。因此直流电阻率测深法不适合于举行深度大于1000m的探测,实际上常用来举行500m以内的探测,测深深度一般为1/6-1/5的电极距。

本次生产实习采用的跑极表如下:

表55--11

极距号AB/2MN/2K11.50.56.2822.50.518.85340.549.48460.5112.31590.5253.6969337.77150.5706.118153113.099253322.5510403833.12114010235.62126031880.3136010549.78148010989.66

雁山11号22号线测量成果以及推断:

实测数据经过欧东新老师给的程序单点反演之后,得到的测深电阻率等值线图如下:

图55--11

直流电测深11号线反演剖面

图55--2

直流电测深22号线反演剖面

推断及解释:

由两幅图我们可以看到两图均在220号点浅部有明显的高阻奇怪,1线250号点在10米深度有明显的奇怪体。而2线的等值线图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基岩的分布。

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法是多功能、高精度电法的总称。集合了电阻率剖面和电阻率测深的综合优点,采用高密度布置电极的方式采集数据,发到高精度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多功能电阻率仪器集多功能。高精度、高稳当性及良好的功能可扩展性于一身。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城市物探、铁道桥梁勘探等方面,亦用于探索地下水、确定水库坝基和防洪大堤隐患位置等水文、工程地质勘探中,还能用于地热勘探。本次实习采用WDJD-2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配以WDZJ-1多路电极转换器举行高密度电法勘探。一条高密度电法测线能了解地下一个面状信息,通过合理布置测线,能三维勾画地质体,从而达成立体勘探。对解决圈点岩熔大小、断层破碎带的追踪等地质问题分外有效。

本次生产实习使用高密度电极间距5米,共61个电极,每条测线做两个排列,每个排列做一次а排列和一次排列。а和排列的排列方式和特点如下:

⒈а排列

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

测量断面为倒梯形。

测量时,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AM、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

AA--MN--BB四极测深排列

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

测量断面为矩形。

测量时,M、N不动,A逐点向左移动,同时B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A、M、N、B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M、N不动,A逐点向左移动,同时B逐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矩形断面。

3.雁山测区测量成果图以及解释

图55--33

11号.2号线aa排列视电阻率等值线剖面图

推断以及解释::

我们看到由于1.2线间隔较短,所以图形约莫好像,我们看到两条测线的中段浅部都有一段视电阻率较高一段,判断是有良导体或者是受地形的影响造成的假象。总体来说测得的数据还是对比好的。结合两条测线我们也可以判断出良导体约莫的走向和大小。

图55--44

11号.2号线对称四极排列视电阻率等值线图

推断及解释:

由上图我们看到和a排列一样,浅部可以判断出视电阻率高的片面大致位置一样,而对称四极法深部的数据更为多一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基岩约莫的走向。

由于数据处理报告中会与细致分析,接下来我们只选择选择1线a排列的数据用瑞典电法高密度反演软件举行反演,得到的成果图如下

图55--55

11号线aa排列反演图

推断及解释:

由此我们更能领会的看到高阻体以及低阻体的分布,地层约莫分为三层,中间低阻可能是潜水带,浅层为覆土层,深层为高阻基岩层。

第六章

激发极化法激法极化法介绍激电法又称激发极化法,是一种以岩、矿石激电效应的差异为根基从而达成找矿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类电探方法。由于采用直流电场或交流电场都可以研究地下介质的激电效应,因而激发极化法又分为直流(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和交流(频率域)激发极化法,直流激电法的特点是在向地下地质体供入一稳定电流,在供电和断电过程中,由于电化学作用会引起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交变激电法的特点是当用一对供电电极向岩、矿石供以固定大小的低频交变电流,用另一对测量电极测量电位差时,测量到的电位差会随频率的增高而逐步降低,而且电位差的相位相对于电流的相位有确定的滞后。由于地形不平、电阻率不平匀不会形成视极化率的假奇怪,只要标本极化率是平匀的,不管标本和装置的外形如何都能测到标本的真极化率,因此激电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山区的金属矿的普查、勘探以及找水。

激电中梯法中梯装置是一种对比便当快捷的扫面方法,这种装置的两个供电极距的距离AB选取很大,通常AB距离约为8倍的勘探深度,供电电极AB固定不动,测量电极MN在AB中部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区间内逐点测量,本次生产实习激电扫面测区为马面,该区灰岩中浸染型硫化物在供电可以产生较强的激电效应(可达1~2%),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现象。供电电极AB约为300米,测量电极MN=20米。

以下是马面2号线,3号线激电中梯法实测的极化率变化曲线图,

66--11激电中梯极化率曲线图

推断分析:2号线和3号线均在230号测点邻近呈现高极化率,由此分析2号线和3号线的230号测点下可能有低阻矿物,由此也可以判断出低阻矿物带的走向根本与2号线和3号线垂直。

再由下图的等值线图更轻易看出高级化率片面的分布,也证领略我们上述的分析

图66--22

激电中梯等值线图

激电测深法激电测深方法与电阻率测深采用的装置类似(对称四极装置),跑极表一致,但激电测深所测结果为极化率而不是电阻率,所用仪器WDJD-2数字直流激电仪而

不是WDJD-2电阻率仪。激电测深通常将实测激电测深曲线绘制在单对数坐标纸上,纵坐标为激电参数,采用算术坐标;横坐标为AB/2,采用对数坐标。通常激电测深的布极方向沿极化体的走向布置,激电测深需要在一个测点上观测多个数据,效率当然是较低的,只用于详查,主要用来了解局部极化体的埋深和产状。通常只在已经圈定的奇怪中心邻近做少数几个测点的激电测深。对于高阻局部极化体,可以利用激电测深资料粗略地确定其延深;对于低阻局部极化体,利用激电测深资料无法确定其延深,测深装置的电磁耦合影响很大,只用于时间域激电测量,根本上不用于频率域激电测量。

以下是马面地区5号测线线,109号测点,200号测点,210号测点,220号测点,230号测点,240号测点,实测极化率曲线图:

图66--33

55号线各点极化率

可见深度与视极化率的变化关系。

由上述各点数据得出视极化率等值线图如下

图66--44

激电测深等值线图

推断解释;激电测深等值线图可以看出在230号测深点邻近存在低阻高极化奇怪,奇怪深度大约在60米左右。

第七章

电磁法电磁法简介电磁法是以地下岩土体的导电性与导磁性差异为物质根基,观测和研究电磁场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组分支电勘探方法。电磁感应法是利用频率为10^(-3)10^6Hz的电磁场,它又可以分为利用不同频率谐变电磁场的频率域电磁法和利用脉冲电磁场的时间域电磁法,这两种方法都是测量地下良导地质体根据电磁感应定律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其频率特性或时间特性来确定地下介质的分布状态。

大地电磁测深法(MT)

大地电磁测深法又称为MT(Magnetotelluric)法,是一种利用自然电磁场举行电磁测深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研究深度达数千米或更大的石油、自然气勘探和地壳、上地幔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工程勘察、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和地下水调查等研究深度相对不深的勘探中应用很少。

大地电磁测深所用仪器为EH4,利用大地自然电磁场一测量相互正交的两个水平电场Ex,Ey(X电道和Y电道)和相互正交的两个水平磁场Hx,Hy(X磁道和Y磁道),电道和磁道相互正交,布置磁道和电道时需要用森林罗盘确定方向,放置磁道时需要用水平尺确定磁棒水平放置。测量两个水平电场是用两对不极化电极,测量磁场那么是用两个相互正交的匝数好多的高导磁芯线圈即磁棒。

由于本次生产实习只采用自然源,故不需要EH4放射机。

EH4接收机示意图如下:

马面实测结果以及解释分析:

我们将马面实测数据导入imagem软件中,软件界面如下图

导入数据后按section后,保存数据,得到的数据做等值线图如下,此软件还可以保存反演,我将在数据处理报告中细致分析

图77--11

EH4测深电阻等直线图

推断分析:

由上图我们可以领会的看毕竟层根本上可以认为是三层,电阻随深度逐步增加。

140号点和浅部160号点5米深度有高阻异样,判断有可能是空洞,电阻低的片面理应是水带,由于测区有大片的水田。

频率域电磁测深法(CSAMT)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Controlledsourceaudiofrequencymagnetoteurics)是在大地电磁法(MT)和音频大地电磁法(AMT)的根基上进展起来的一种人工源频率域测深方法。由于CSAMT法的探测深度适中,故它在地质勘查的各个领域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主要使用V8仪器来开展CSAMT法工作,在探索深部隐伏金属矿,油气构造勘查,推覆体或火山岩下找煤,地热资源勘查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CASMT采用的人工场源有磁性源和电性源两种,电性源时在有限长(1-3Km)的接地导线中供音频电流以产生相应频率的电磁场,通常称其为电偶极源或双极源,视供电电源功率(发送功率)不同,电性源CSAMT法的收发距可达几到十几公里,因而探测深度较大(通常可达2Km),主要用于地热、油气藏和煤田探测及固体矿产深部找矿。磁性源时在不接地的回线或线框中,供以音频电流产生相应频率的电磁场,磁性源产生的电磁场随距离衰减较快,场源到观测点的距离r一般较小,故其探测深度较小,主要用于解决水文、工程或环境地质中的浅层问题。

本次生产实习采用的是电性源,收发距为十公里左右,可控源放射端在桂林会仙,接收端在桂林马面。放射端在专用电缆上供以超高电压,放射极距AB=2Km;接收端分为一个主接收机和两个辅佐站,辅佐站和主接收机都要接地并且主接收机需要测量与测线方向垂直的水平磁场(磁棒垂直于测线水平放置),接收端与放射端通过GPS举行通讯。一个排列可以测九个测深点,每个排列需要测半个小时左右。

马面V8测量结果及分析

下图是V8数据处理软件界面图

图中显示的是某点实测的数据,可见频率与电压关系

我们将上图的点举行博斯蒂克反演后得到下图

结果全部博斯蒂克反演后得到下图

77--2v8数据博斯蒂克反演结果图

推断分析:由于深度较深,画出来的图不好看,所以竖轴我做了一下数据变换,由上图我们可以看领会的看到深部基岩约莫的分布,由于实测数据不是太好,所以电阻展现负值,图中负值时画图软件差值的结果,实际并没负值。

第八章地震勘探地震干扰剖面调查在一个新区举行工作前,首先要了解测区内存在的有效波和干扰波。为此务必首先举行试验工作,了解规矩和不规矩干扰波的存在处境,以便选择压制干扰的观测系统和设计采集数据的工作参数。干扰波和有效波之间在运动学方面主要表现为视速度、波至时间、振幅和波形宽度的差异,在运动学方面主要表现为频谱的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可以用来辨识出干扰波和有效波。干扰波调查剖面是一种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个排列组成的剖面,干扰波调查是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的重要步骤,了解测区内的各种波动的特征,对于干扰波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获得良好的反射地震记录。

在测线1上,我们做了一个干扰剖面排列,本次干扰剖面制作使用的工作参数为:偏移距0m,道间距2m,记录道24道,采样数1024,时间间隔0.25ms。炮点位于0/2点,检波器为38Hz,整个测验剖面效果较好。

干扰剖面如下图:

根据干扰剖面调查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直达波:V254m/s(2)

折射波:V1330m/s。折射波与直达波在离震源16米处起跳。折射波离震源20米后较明显,故折射波偏移距为20米。

(3)

反射波:反射波时窗为300至400ms。

(4)

面波法:偏移距为2-3米,道间距为1米,勘探深度为20~30米。

(5)

地震映象:偏移距为20米。

地震折射波法折射波法是工程地震勘探中常用的方法,在解决工程、水文地质问题中常于探测地层的厚度、基岩起伏,断层位置、潜水面深度等。折射波法是利用人工震源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当通过波速不同的介质界面时,波就会变更原来的传播方向而产生折射。当下层介质的波速大于其上部介质的波速时,在波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处境下,折射波就会沿着速度界面传播,产生所谓的"滑行'波。这种沿着界面传播的"滑行'波引起界面上各点的震撼,并以新的形式传至地面,在地面上观测其到达的旅行时间和接收点到震源的距离,分析和解释

时距曲线就可以了解地下的地质处境。

本次生产实习采用的双重相遇观测系统,我们在2、3号线分别做了4个24道,前一个排列的结果一个检波器与后一个排列的第一个检波器共点,一个排列正向2个炮点,反向2个炮点,共计4个炮点,其中近炮点炮检距为0米,远炮点炮间距皆为20米,道间距为2米,采用24道38HZ检波器接收。采样时间间隔为0.25ms,记录道1024道,道间距为2m,记录时窗为300~400ms。

双重相遇观测系统如下所示:

地震反射波法

地震波向地下深部传播时,在两种地层的分界面上,无论界面的波阻抗增大还是减小都会产生反射信号。即使上下岩层的波速不变,只要密度发生变化,其分界面也能产生反射波,反射波法能够直观地反映地层界面的起伏变化,而且还能探测折射波法无法探测的隐伏低速层、空洞以及其他奇怪物体。在工程勘察中使用的浅层反射波法研究目标是浅层分层、确定几十米以内的较小的地质构造以及探索局部地质体。

此次生产实习采用共反射点水平叠加技术,根据干扰波调查剖面、地层地质条件和勘探目确实定道间距,叠加次数。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单端放炮排列,炮点间距离按下式计算:

d=(N△x)/2nv=d/△x式中d为炮点间距;N为地震仪的记录道数;△x为道间距;n为叠加次数;v为每次放炮后炮点移动的道数。

在测区1、2线,分别利用反射波法举行勘探,排列长度约为46米,偏移距为8米,道间距为2米,采用24道38HZ检波器,每次移动4道(8米),最多叠加3次共反射点叠加道集合实时距曲线如下图所示:

地震面波法地表震源不仅激发纵波和横波,同时由于纵波和横波的相互干扰叠加,会展现波型的转换,使地下介质按确定的轨迹运动,形成一种新的能量很强且主要集中在地表邻近的波动,称为瑞利面波。瑞利面波沿地表由震源向外传播,其波阵面是圆柱面,穿透深度相当于它的波长;在自由外观邻近沿波传播方向的垂直平面内,瑞利面波指示运动轨迹为椭圆,瑞利面波在层状大地中不仅存在速度频散还存在着繁杂的面波模态,对于给定的频率,只有有限的速度与之对应,对于低频,高阶模态面波少且高阶模态面波速度大于低阶模态面波速度。

瑞利面波勘探的核心问题是切实地获取不同频率的面波的相速度Vr。同一频率的Vr在水平方向的变化反映出地质条件的横向不平匀性,不同频率的瑞利面波速度Vr在垂直方向的变化那么反映出介质在深度方向的不平匀性。由于面波相对于体波而言,其能量较强,速度较低,轻易辨识,因此在透露地下地层布局的物探方法中具有确定的优越性。瑞利面波波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力学性质有关,面波速度的变化反映了岩土力学性质的变化,从而可以供给地基承载力的信息。

我们在测区1、2线分别利用面波法举行勘探,排列长度约为22米,偏移距为3米,道间距为1米,采用24道4HZ检波器(由于没有24个44Hz检波器故用了22--33个38Hz检波器代替)

,测完一个排列后,将前12个检波器往后移作为另一个排列的12至24道记录点间距为8米。

地震映像地震映像(又称为高密度地震勘探和地震多波勘探),)是基于反射波法中的最正确偏移距技术进展起来的一种常用浅层地层勘探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多种波作为有效波来举行探测,也可以根据探测的目的要求仅采用一种特定的波作为有效波。除常见的折射波、反射波、绕射波外,还可以利用有确定规律的面波、横波和转换波。在这种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