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21高考地理通用一轮复习考点练习:考点篇考点1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考点1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9·湘赣十四校第一次联考)读我国某地区乡村地区空间分布与海拔关系图,回答1~2题。1.[考向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下列表述和图示对应正确的是()A.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也就是面积增大的区域B.图示乡村聚落面积与个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的空间集聚特征C.乡村聚落面积最大区域2013年与1995年相比聚落个数变化不明显D.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2013年与1995年相比聚落面积没有变化答案B解析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在海拔400米到800米之间,而乡村聚落面积增多的区域在海拔200米到600米之间,A项错误;乡村的聚落个数和面积都是随着海拔的增高先增加后降低,因此大体呈正态分布,B项正确;乡村聚落面积最大的区域,2013年和1995年相比,是在大致海拔250米,此处乡村聚落个数减少较明显,C项错误;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在海拔350米左右,此时对应的乡村聚落面积2013年比1995年有所增加,变化明显,D项错误。2.[考向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对图示区域聚落的描述,最可能的是()A.该区域聚落民居屋顶多平顶B.该区域聚落民居受地形影响较大,注重散热通风C.该区域聚落分布受地形影响不大,最典型的民居是四合院D.该区域聚落最典型的民居是窑洞答案B解析从聚落分布的海拔看,该区域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区域聚落民居受地形影响较大,注重通风散热,平顶民居、四合院、窑洞多分布于北方。(2019·河南许昌洛阳联考)读我国某边防检查站(45。2°N,82.6°E)所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3~4题。3.[考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该区域()A.围湖造田使艾比湖面积减小B.山谷线与国界线重合C.春末夏初可能发生洪涝灾害D.边防检查站风力相对较小答案C解析据经纬度可知,该边防检查站位于新疆。该地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再加上用水量大,使入湖水量减少,导致湖泊面积减小,A项错误;山谷线与国界线不重合,B项错误;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较多,春末夏初积雪融化,可能发生洪涝,C项正确;边防检查站位于山地隘口,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较大,D项错误。4.[考向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图中交通线的建设()A.占用了大量优良耕地B.加强了该区域乡村联系C.临近湖泊,用水方便D.地形相对平坦,工程量小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交通线沿线地形相对平坦,工程量小,D项正确;该地优良耕地少,咸水湖的水一般很少直接使用,图中铁路线对该区域乡村联系作用不大,A、B、C三项错误.(2019·河南平顶山阶段性检测)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合掌屋"是日本独有的一种民宅建筑,位于日本本州岛歧阜县大野郡白川村,这里四面环山、水田纵横.屋顶由茅草覆盖而成,茅草厚度达七八十厘米,屋顶坡度达60°,状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据此完成5~7题。5.[考向影响聚落选址的因素]影响白川村选址的主导因素是()A.水源B.地形C.气候D.矿产答案B解析白川村位于山间盆地,地形相对平坦。6.[考向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合掌屋”屋顶造型独特的气候原因是()A.夏季多暴雨 B.冬季多暴雪C.春季多沙尘暴 D.夏季多台风答案B解析日本“合掌屋”所在的地区冬季寒冷多暴雪,屋顶倾斜度较大,可使屋顶最大限度地承载厚重的积雪,同时让过高的积雪自然滑落。7.[考向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安全角度着想,白川村居民最需防御()A.暴雪B.火灾C.泥石流D.暴雨答案B解析“合掌屋"是以木头、茅草为材料建造而成,最担心的是发生火灾。[强素养-争夺分水岭]下表为各洲1985年实际和2025年预测的用水情形,其中D代表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总需求量,Q代表河流径流量,两者的比率为D/Q.ΔD/Q是2025年减去1985年D/Q的差值。其中模式一代表只考虑气候变迁,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模式二代表只考虑用水需求的变化,气候维持不变;模式三代表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读表,回答8~9题。8.[考向水资源]根据上表,1985年缺水压力最小的大洲是()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D/Q值越小,缺水压力越小,故D项正确.9.[考向水资源的利用]根据表中三种不同预测模式的结果,下列推论成立的是()A.依据模式一,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时,2025年南美洲缺水压力最大B.依据模式二,气候条件不变时,大洋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少C.依据模式三,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南美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D.依据三个模式,气候变迁比用水需求增加更加剧缺水危机答案C解析若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但短时间内降水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ΔD/Q的巨变应该是用水需求变化更大,模式三中南美洲变化最突出,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模式一中2025年D/Q的值最大为亚洲,因此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时,2025年亚洲缺水压力最大,故A项错误;模式二中气候条件不变时,ΔD/Q北美洲最小,因此北美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少,故B项错误;结合模式一、模式二和模式三可知,用水需求增加比气候变迁更加剧缺水危机,故D项错误。(2019·北京丰台区一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是全球能源战略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制定的“火、风、光多能源互补优化调度模型”。据此完成10~11题。10.[考向能源的开发]该地区()A.风力发电日出前后占比低B.火力发电正午时占比最高C.深夜是用电需求的高峰段D.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答案A解析根据图例可知,该地区风力发电日出前后占比低,A项正确;坑口电站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夜晚22时占比最高,B项错误;深夜是用电需求的低谷时段,C项错误;根据能源类型,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风能资源丰富,最可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西南地区风能少,D项错误。11.[考向能源开发的意义]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利于当地()①减轻交通压力②充分利用资源③保障能源安全④遏制全球变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利于当地增加能源种类,充分利用资源,②正确;不能减轻交通压力,①错误;能源种类增多,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③正确;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可减少污染,但不能遏制全球变暖趋势,④错误。故选C项。(2019·超级全能生浙江联考)下图是天山牧民营地位置及其迁移路线季节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12.[考向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天山牧民春季营地和冬季营地的位置分别对应()A.②④B.②①C.④①D.④②答案A解析不同海拔地区温度和降水的差异较大,导致草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差异较大。转场放牧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季节的草场资源。图中③处海拔最高,应为夏季牧场,根据箭头可推知其他季节的营地。春季,②处草场资源最好,因此天山牧民春季营地应位于②处.冬季,气温低,海拔低处气温相对较高,所以牧民在山麓或河谷地势低的地区放牧,因此,天山牧民冬季营地位于④处,故A项正确。13.[考向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天山牧民迁徙路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山牧场主要是山地牧场。由于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也不同,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高度适合不同季节放牧,所以转场牧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A项正确.(2019·湖北名校大联考阶段性测评一)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的局部灌溉,整个过程全机械自动化电脑控制,同时可以把化肥溶解后灌注灌溉系统。以色列是中东的农业大国,其滴灌技术领先全球.下图示意以色列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据此完成14~16题.14.[考向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以色列大力发展滴灌农业,主要是因为()A.地势低平,土壤肥沃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纬度低,热量充足答案B解析以色列地处西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的沙漠地区,水源是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15.[考向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滴灌的优点是()A.提高土壤肥力B.增加生产成本C.减少灌溉引起的地温下降D.避免使用化肥答案C解析传统灌溉方式是大水漫灌。采用该方式灌溉,土壤含水量较大,地温较低;滴灌可以控制土壤含水量,减少大水漫灌引起的地温下降。16.[考向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我国青海省推广滴灌技术可能遇到的自然困难是()A.建设成本较高B.太阳辐射强C.降水总量稀少D.气温变化大答案D解析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日温差大,夜间温度低,容易冻裂管道。(2019·河南洛阳统考)地坑院被称为我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的构造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内有一条斜坡,形成阶梯状弧形通道通向地面,以便人们出行(如下图)。据此回答17~18题.17.[考向自然条件对聚落的影响]地坑院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是()A.冬暖夏凉B.木材短缺C.降水偏少D.地广人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我国北方”“深坑”等信息分析可知,当地降水比较少,气候比较干旱,不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18.[考向自然条件与聚落的关系]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A.挡风B.防水C.阻沙D.美化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和生活实际分析可知,地坑院出入通道附近的砖墙的主要作用是阻止雨水进入地坑院。[提智能—勇攀最高峰](2018·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19~20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19.[考向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与1936年相比,2015年冰川面积大幅度减少,即冰川大量融化,这说明气温升高,因而年蒸发量变大,故A项错误;受冰川融化量增大的影响,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着冰川的减少,冰川融水量会减少,因而河湖水量会减少,故B项错误;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该地生态环境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据图可知,冰川消融殆尽,随着蒸发的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故D项正确。20.[考向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D解析海平面上升与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关系不大,故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推断的依据,D项符合题意.(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21~22题。21.[考向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D项正确。22.[考向影响自然资源分布的因素]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由于夏季是汛期,长江径流量大,在河口附近,由于泥沙含量大,河水浑浊,光线较差,导致浮游植物密度越接近岸边越小.C项正确。(共4题,共56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3.(2019·清华大学附中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黄土高原西倚青藏高原,东邻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南连秦巴山地。行走在沟壑纵横、梁峁交织的黄土高原上,视野中经常会出现与黄土浑然一色的窑洞,这种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民居景观,是依托黄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筑。近年来,窑洞民宿旅游发展迅速,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图一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图,图二为黄土高原窑洞景观图。(1)分析黄土高原适宜修建窑洞的自然地理条件.(4分)(2)窑洞作为传统民居,现在仍备受青睐,与现代建筑相比,分析窑洞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3)分析窑洞民宿旅游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6分)答案(1)高原地形,可以依地势开挖窑洞;黄土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适于凿挖;黄土高原降雨少,可减少窑洞因长期浸泡出现沉陷。(2)就地取材,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节约能源;节约建设用地;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3)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丰富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方向,增加了就业机会;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与交往,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观念;过度的民俗旅游,过多的外地游客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冲击,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解析第(1)题,影响窑洞建设的自然地理条件主要从地形、土质、气候三方面分析。第(2)题,窑洞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工程量小,施工方便,节约成本;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利于保护耕地。第(3)题,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影响。[强素养—争夺分水岭]24.(2019·考试大纲调研卷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比利牛斯山脉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是一条天然的界线。该山脉南北两侧的地理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山脉以北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而山脉以南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且春季河流多泛滥。比利牛斯山脉有现代冰川发育,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其冰川分布范围也在发生变化。上图为比利牛斯山脉位置示意图。(1)说出比利牛斯山脉作为天然界线的地理意义。(6分)(2)分析埃布罗河春季多泛滥的自然原因.(4分)(3)7月,一位登山爱好者探寻比利牛斯山脉的现代冰川,他选择的是北坡而不是南坡,试说明其理由。(4分)答案(1)大西洋水系(阿杜尔河、加龙河)与地中海水系(埃布罗河)的分水岭;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大致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大致分界线。(2)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量大;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众多支流汇入,河流流量大;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比利牛斯山脉现代冰川分布范围缩小;7月南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气温高,现代冰川面积较小,不易寻到;北坡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雪)量多,且北坡属于阴坡,气温低,现代冰川面积较大,比南坡更容易寻到。解析第(1)题,由图文信息可知,比利牛斯山脉是两大水系分水岭,也是不同气候、植被类型的大致分界线。第(2)题,可从降水、积雪融水、支流、地势等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气压带、风带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变暖的影响,阴阳坡的差异等角度分析。25.(2019·河南省中原名校质量考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中东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主要大河均为国际性河流,导致该地区长时间存在水资源冲突问题。各国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采取了多种措施。下左图为中东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下图示意一些村庄利用太阳能驱动水泵,开采地下水。(1)根据左图中A地降水资料,描述A地降水特点,并分析该地降水较多的原因。(4分)(2)分析中东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6分)(3)与修建大坝相比,你是否赞同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开采地下水的方式?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1)特征:降水总量大,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4~10月。原因:夏季,受低气压影响,气流上升,加之地形抬升作用显著,降水丰富。(2)自然原因:降水少且不稳定;河流、湖泊数量少;全球变暖,蒸发增强,加剧干旱。人为原因: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发展,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各国竞相建坝,加剧水资源短缺.(3)赞同。理由:充分利用中东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开发利用和维护成本低廉;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不赞同。理由:利于太阳能开采地下水,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可能引起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地位于尼罗河上游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较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造成该地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和地形两方面分析。第(2)题,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河流两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水资源需求量、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分析.第(3)题,开放性试题,赞同、不赞同均可,所述理由支持观点即可。[提智能-勇攀最高峰]26.(2019·超级全能生浙江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材料我国某区域图.(1)图二是在图一中A处拍摄的,判断塌方路段可能发生在河流的东侧还是西侧,并说出理由。(3分)(2)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3)图一中B处多发洪涝灾害,请提出该地防治洪涝灾害的合理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前台如何转管理办法
- 女职工保护管理办法
- 加油卡使用管理办法
- 半成品摆放管理办法
- 注册建筑师管理办法
- 新能源台账管理办法
- 易爆品存储管理办法
- 新员工手册管理办法
- 村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奖励及抽成管理办法
- 广西餐安考试试题及答案
- 信息安全详解课件
- 巡回护士的职责及流程
- 超市生鲜管理制度流程
- 衔接资金项目协议书
-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5年行政执法证资格考试必刷经典题库及答案(共230题)
- 退伍军人保密培训课件
- 2025年山东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技能竞赛理论参考试指导题库(含答案)
- 消防部队驾驶员行车安全
- 2025年度金融机构协议存款收益权转让合同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