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_第1页
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_第2页
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_第3页
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_第4页
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

高频考点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及日照市树长短的因素

i.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我得太阳

辐射越多»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舁越氏・H股时数越氏»白林越长•太

阳辅射越多

皿协施高.应而•逅丽3面后•”

照时数越长•大气对太阳太射削弱越少・

太阳辑射越强

晴天3少•大气削啊作川曲.11照时数越

长•太阳辎射越多;阴雨天相反

2.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的判断

(1)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

…,、(纬度差异: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①空间

八4同纬度地区差异: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

分布

I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②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2)我国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及原因

1

主要为北疆、内蒙古高原东部华北深居大陆内部、距

平原大部分、黄土高原、甘肃南部,海远、多晴朗天气、

日照时间长

川西、川南、滇北一部分

主要为东

主要为南北大部分、

疆、陇西、东南丘陵

百藏高原地区、汉水

大部分和广西

内蒙古高

黄海趣JI西、

原西部,黔西一部

其中青藏分、云南乐

高原为高nIhJXKO1700)南部、湖

值平心II较rWK<150O-l700

IIM利用区nxxKisooi南东部

DUD妹三区(v1200)

单位ikW-h/m*

地势高、空主要为四川、重庆、贵州大部分

气稀薄,大地区,其中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近,受海

气透明度高,洋影响大,多

丽丹

多晴朗天气多丽和大

雾天气,日照时间短

高频考点2时间计算

1.地方时计算

(1)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土4分钟/度*两地的^度差

注意:①所求地在己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一”。即“东加西减”

②以0°惊险为准,若两地位于0°经线同侧,则^度差取两地经度值之差;若两地位于0°

经线异侧,则^度差为两地经度值之和

(2)已知某地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

所求地的经度=已知经度±1度/4分钟*两地地方是之差

2.时区计算

时区

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

计算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2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X1小时

区时注:①“+、一”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

计算

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

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中央

某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15oXn(n为时区数)

经线

注: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区时

计算

高频考点3日界线

1.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o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

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示

180°

加一天减一天

昨天一>-----今天一---------昨天

(7月6日)(7月7日)(7月6日)

0时所在的经线日界线

(自然界线)(人为界线)

(2)极地投影图示

3

「日期加一天经过的为

顺地球自转0时经线,如0A

方向(即自y

西向东)[日期减一天经过的为

180。经线,如OB

2.确定日期范围及比值(如下图)

(1)新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即从45个向东到180。。

(2)旧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即从45吨向西到180。。

立.工―工+钻山话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13503

(3)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360°--------,叩nn福产=W。

1「1的•天所跨经度数225°_5

(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即=

360°360°8"

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135。

(5)新旧日期比值: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即225。一

(6)180°为某日a时,则某日(今天)范围为a/24,昨天范围为:(24-a)/24

【规律总结】

日期变更的四要点

①确定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位置,即寻找180°经线,一定要注意实际日界线的弯曲状况。

②极地俯视图上一定要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然后判定越过国际日界线变更线的日期。

③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异地昂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闰年

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4

④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除来确定180°经线外,一定要找到0时所在经线(通过时间计算

求得)

高频考点4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变化中的“看”与“定”

(1)看“位置”,定状况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

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

象。如下图所示:

此图表明太阳互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平碌各•地纬

线上昼瓠均大于夜弧.故北平琳各地均是昼长夜

«z.而南半球则是昼纥夜长

此图表明太田1心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平州各■地纬

线上狂风均大于夜弧.故南半球行地均是昼长出

短.而北半球则是昼短彼长

(2)看“移动”,定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

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

变化幅度越大(日期上,越接近春秋分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如下图所示:

5

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北半球各纬度昼变长,夜变短

夏至日

夏至日

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南半球各纬度昼变长,夜变短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地方时12时

III

日出日落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X2=(日落时间一12)X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X2=(24—日落时间)X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

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

③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

于二至日对称。

[日出、日落方位]

3.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对应关系(北半球)

时间春分日夏半年秋分日冬半年

昼夜状况昼=夜昼>夜昼=夜昼〈夜

6

时刻早于6时,晚于6时,

日6时6时

(地方时)夏至日最早冬至日最晚

方位正东方东北方正东方东南方

时刻晚于18时,早于18时,

S18时18时

(地方时)夏至日最晚冬至日最早

方位正西方西北方正西方西南方

4.有关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的三个规律

(1)对称规律: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可据

此推算出昼长。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不以12时为中心对称,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

时区的中央经线上。

(2)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

另一地的夜长。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昼长为18小时29分,则当日60°S纬线上

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分。

(3)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冬至日、夏至日除外)地球上同一地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

高频考点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1.空间变化规律

(1)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

7

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图形

-至

由施向南、北两侧递减冬HH

尸:

-—

由南回归线向南、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北两侧递减;翅90°「90°

it及其以南地

区达一年中的最

大值,北半球达一

钟的最小值

2.季节变化规律

(1)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

特点,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减小。

(2)图形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正午太阳高度逊I正午太阳高度逾减

夏至

北回归线

秋分

赤道,

春分冬

南回归线

12月22日前后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正午太阳高度渐减正午太阳高度逝增

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规律

3.正午太阳度的计算和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一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

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

相加。

8

注意: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两地纬度差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

时。

②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

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③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

北方,房屋朝北。

④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

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

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

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

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⑤计算楼间距: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

短距离应大于L=h*cot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⑥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集热板与地面之间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a+h=

90。(如下图)。

9

太阳光线

高频考点6大气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热量来源

(1)主要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10

2.受热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大气的作用

(1)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

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损失起补偿作用。

二、大气热力作用的应用

1.分析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解释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措施

(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3)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

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如:

|太阳能|

I丰富I

|太阳能|

I丰富I

(3)四川盆地:

11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

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f大气稀薄一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一昼夜

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一昼夜

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一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一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

差一般小于陆地。

高频考点7逆温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1.四种逆温的形成与分布

类型发生的条件出现的地区

中高纬度

辐射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

大陆冬季

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

逆温

黎明前

平流中纬度沿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

逆温海地区

地形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盆地和谷

12

逆温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地中夜间

锋面锋面活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度差异显著

逆温动地区

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

成雾

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

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污染

对航空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

造成

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影响

高频考点8热力环流

1.形成过程

近地面空气膨胀高空空气冷却

上升,在高空聚收缩下沉,高

积,空气密度增空的空气密度

大,形成高气压,减小,形成低

等压面凸向高处气压,等压面

凸向低处

收缩

地面空

使

使

甲受热乙冷却

(1)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理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遁座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里

13

空气的水平运动里感热力环流。

(2)气流运动方向

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高压上凸,低压下凸(高高低低)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白天“应升温快、气血彼峰IMi地陷温快、气温

高.形成低£K;泡洋升低.形应而压;海洋修

海陆风湘慢、气源低.膨成向温慢、气4A商,形血低

fK.故风从前洋吹向陆压.故以1从M地J次向海

地.形成海风洋.形应阳3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山谷风

影响:由于夜间吹山风,谷底气流上升,出现著名的“巴山夜雨”现象;

夜晚,冷空气在谷底聚集,容易出现上热下冷的稳定空气结构,即逆温现

象,加剧大气污染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

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14

高频考点9风向与风力大小判断

三个力对风的影响

作用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

风风速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

直,由高压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由高压指向低压

低压越大

地转偏向力始终和风向垂直大小随维度而增不影响风速大小北右南左赤不偏

力口,赤道为0

摩擦力始终和风向相反大小和下垫面性使风速减小与其他力共同作

质有关,下垫面用,使风向斜交

越粗糙,起伏越等压线

大,摩擦力越大,

反之越小

注意:在相同条件下,路面比海面粗糙,产生的摩擦力大,因此路面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

角大,风速小;海面上的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小,风速大.

1.风向画法

①.画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该切线的虚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转30°-45°

2.风力大小判断

同一副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高频考点10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15

高压

低压

低压高空中鼠

空璃纬下

球1好%西下

极地东风射\入风带,八

7,

90°S60°30°0°30°60°90°N

极地商副极地低副热带高赤道低副热带高副极地低极地高

气压带气压带气压带气压带气压带气压带气压带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I)记忆——看纬度位置:纬度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

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侧视图北半球俯视图南半球俯视图

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沉空气下沉空气上升空气下况空气下沉空气入=_.

极地东风7、、盛行西里东北信见3y4南值风邈回风楚1

第322日北纬9Go~~苏苏赤一―纬朦‘、

北纬90。60°7F

极地高则极地佟鹿盘小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U,

.翟晶N"怪才:二高华生电埠高气压带<2嬖

3月21日前后北地90。~6O13^3°30°36°~南纬抽。介

30°

9月23日前后一11

6月22日4一

前后北纬90。30°7F30°600南纬90。

4.气压带、风带性质

16

气压带、风带分布成因性质影响实例

极地高气压带南北极点附热力原因形成冷高寒冷干燥极地气候

近压

极地东风高纬地区由极地高压吹向纬寒冷干燥极地气候

度低的地区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盛行西风和极地东多锋面、气极锋的形成

风的动力抬升旋,多雨带

西风带中纬度地区有低纬度吹向较高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的

纬度形成

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动力原因形成的高炎热干燥热带沙漠的形成

信风带低纬度地区由副高吹向赤道一般比较干热带草原气候的干

燥季,西亚、北非的

热带沙漠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终年受热空气上升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

5.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全年受副热高或信风带控终年炎热干燥

部和西岸制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10°之间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风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夏季受副热高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可控制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大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全年多雨,一年可分

17

陆内部、西岸制,湿季受赤低控制干湿两季

【规律技巧】

口诀: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东风干

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①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②有充足的水汽

高频考点11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

1.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1)形成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

18

2.季风

形象

风的

致季

动导

性移

季节

带的

、风

压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