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内江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检测题地理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用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用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4.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下图为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区位指数大于40的省级行政区有()A.北京、湖北、广东 B.四川、湖北、上海C.河南、安徽、浙江 D.上海、广东、海南2.乙地区位指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矿产贫乏 B.交通落后 C.能源不足 D.环境恶劣【答案】1.D2.D【解析】【1题详解】如图示湖北省区位指数小于40,A错误;四川和湖北区位指数均小于40,B错误;河南和安徽区位指数均小于40,C错误;如图示上海、广东、海南三个省份区位指数大于40,D正确。故选D。2题详解】西部的乙地区主要位于西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A错误;近年来随着进藏铁路和公路的修建,西藏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交通落后不是该地区位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B错误;西藏地区能源丰富,C错误;乙地区指数低主要是海拔高,生态环境恶劣等自然因素造成的,D正确。故选D。【点睛】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由东南的20℃,向西北递减至-6℃以下。由于南部海洋暖湿气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迅速递减至50毫米以下。左图甘肃省有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丹霞之一的七彩丹霞,右图为七彩丹霞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甘肃省跨越4个温度带的原因是()①跨纬度大②跨经度广③跨一二级阶梯④位于气候过渡地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组成七彩丹霞陆地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5.左图中彩色丘陵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A.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B.水平挤压一断裂抬升一风化侵蚀一固结成岩C.风化侵蚀一固结成岩一水平挤压一断裂抬升D.固结成岩一断裂抬升一水平挤压一风化侵蚀【答案】3.C4.D5.A【解析】【3题详解】甘肃省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四个温度带。结合所学知识,温度带由纬度和地形影响。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体现了纬度变化,高原气候体现了地形变化。所以跨越4个温度带的原因是跨纬度大、跨第一二级阶梯,①③正确。经度主要体现水分差异,②错误。位于气候过渡地带不是跨越4个温度带的原因,④错误。故选C。【4题详解】由图中可以看出,七彩丹霞的地层主要有砾岩、泥岩和砂岩,这些都属于沉积岩。图中没有体现出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和变质岩。故选D。【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并看图可知,七彩丹霞由沉积岩组成,先有沉积物固结成岩,然后受到内力作用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图中显示有断层出现,经历断裂抬升,并在外力作用下风化侵蚀,最终形成彩色丘陵地貌。故选A。【点睛】地貌的形成往往受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共同作用。岩石组成中,岩浆岩和变质岩由内力作用形成,而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洱海是云贵高原上第二大湖泊,其西侧苍山东坡发育了多条河流,在河流入湖口处形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在洪积扇带前缘的湖面下方分布着数量较多的滨岸水下扇。据钻探发现,在洱海湖区边缘A地附近普遍存在距今6000年前形成的螺壳层,在B点发现距今3500年前的湖砂沉积。下图为洱海周边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洱海西侧河流入湖口处洪积扇集中连片原因是苍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众多 D.降水集中7.历史时期洱海湖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情况是()A.先向陆推进后向湖心退却 B.先向湖心退却后向陆推进C.持续向陆推进 D.持续向湖心退却8.推测影响滨岸水下扇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有()①湖底地形②水流流向③陆地物源供应④湖岸线走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6.C7.A8.B【解析】【6题详解】据图可以看出,苍山东坡发育了多条河流,在河流入湖口处形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主要是多条河流携带泥沙在山麓处沉积,形成连片的洪积扇,C项正确。洪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泥沙的来源是形成洪积扇重要的原因,坡度和缓并不是洪积扇集中连片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岩石裸露与洪积扇集中连片关系不大,B项错误。降水集中会在单个沟谷形成单个洪积扇,但并不会使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D项错误。故选C。【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在洱海湖区边缘A地附近普遍存在距今6000年前形成的螺壳层,螺生长在岩礁的浅水环境,说明当时A点湖面并没有完全覆盖;在B点发现距今3500年前的湖砂沉积,说明B点被湖水淹没,湖面上涨。据图可知,现今B点则为陆地。所以历史上湖面先向陆推进后向湖心退却,故选A。【8题详解】滨岸水下扇面积即洪积扇面积,受地形影响,湖底地形越平坦,扇面越大,①正确。水流流向和湖岸线走向只会影响水下扇的位置,但不会影响面积大小,②④错误。陆地物源供应越多,扇面越大,③正确。故选B。【点睛】冲积扇的形成主要是有足够的物质来源,即泥沙、砾石来源,物质越多,冲积扇面积越大;其次,河流流量、地形等也会影响冲积扇的大小。内江市市中区和东兴区的众多坝子(河流堆积而成),可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小麦、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主要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油菜。下图为该地油菜花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景观出现的月份最可能是()A.3月 B.6月 C.9月 D.12月10.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油菜,需在田地中打沟是为了()A.灌溉 B.通风 C.防虫害 D.排水11.近年来,该地区现在旱地播种农作物多不经翻耕的原因是()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答案】9.A10.D11.C【解析】9题详解】图为该地油菜花田景观,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油菜在春季开花,故为3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结合材料和生活常识可知,在收割完水稻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要将水田中的水分及时排出,故在田地中打沟是为了排水,D正确。四川盆地雨季较长,播种小麦前稻田水分充足,打沟不是为了灌溉,A错误。在田地中打沟起不到防虫害的作用,C错误。河流堆积而成的坝子地形平坦,越冬作物小麦不需要特别通风,B错误。故选D。【11题详解】原来种植双季稻和小麦、油菜,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近年来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口大大减少。故该地不经翻耕就播种农作物主要是考虑了当地的劳动力现状与机械化程度,主要目的是减少农业生产工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C正确。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不经翻耕播种农作物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不严重,B错误。当地水资源充足,不经翻耕播种农作物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减少蒸发,D错误。故选C。【点睛】水稻种植生产工序多,劳动力需求量大,主要分布于人口密集之地。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如四川省的汉源花椒、小金松茸、安岳柠檬等、通江银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雅安市汉源花椒唐代列为贡品,故名“贡椒”。以其色泽丹红,粒大油重,芳香浓郁、醇麻爽口等特有品质享誉盛名,这主要得益于汉源独特的()A.市场优势 B.地理环境优势 C.科技优势 D.文化优势13.汉源花椒产地()A.有明确的界线 B.全年温和湿润C.面积和形状不断变化 D.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答案】12.B13.D【解析】【12题详解】汉源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高地寒冷,河谷炎热,雨量偏少且不均,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环境孕育了汉源花椒独特风味和优良品质,B正确;市场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并不能塑造花椒本身的形态特征,AC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13题详解】汉源花椒产自以汉源为代表的区域,其气候、土壤、水文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区域,没有明确的界线,A错误;汉源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B错误;汉源花椒对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自然环境的变化较小,故汉源花椒的面积和形状变化也很小,C错误;汉源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高地寒冷,河谷炎热,雨量偏少且不均,这是当地与众不同的特征,D正确。故选D。【点睛】有些区域有明确的界线,例如行政区,有些区域没有明确的界线。福建省结对帮扶的宁夏闽宁村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福建省与闽宁村扶贫协作是我国东西部互利共赢之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福建省与闽宁村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①电商直播,销售闽宁村农产品到福建②生态移民,助力闽宁村农民迁居至福建③区域合作,选派福建人才支援闽宁村④招商引资,搬迁福建IT企业扎根闽宁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A.人口密度大 B.经济规模小 C.土地生产力低 D.生产技术水平低【答案】14.A15.C【解析】【14题详解】福建省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科技发达,通过电商直播为闽宁村农产品找到销路,利于闽宁村农民提高收入,①正确;福建人多地少,两地距离远,生活习惯、文化风俗差异大,搬迁成本高,不适合将闽宁村农民迁居福建,②错误;宁夏地处西部内陆,科技教育落后,缺乏人才,福建科技教育发达,科技人才丰富,选派福建人才到闽宁村,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帮助闽宁村实现整体脱贫,③正确;IT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闽宁村科技落后,缺少科技人才,不适合IT产业发展,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我国西部地区多山地、高原,降水较少,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力低下,农牧业产出少,造成环境承载力小,C正确;当地人口密度小,A错误;经济规模小和生产技术水平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是环境承载力小的主要体现,BD错误。故选C。【点睛】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云南哀牢山东麓盛产的柑橘汁水饱满,但常温下不易保存,且柑橘的种植户分散,面临从田间地头到冷链系统的“最先一公里”困境。2020年某企业在该地建立产地仓(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解决这一问题。下图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产地仓能够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是因为()A.使农产品更接近消费市场 B.延长柑橘生产的产业链C.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 D.提供快捷仓储保鲜物流17.产地仓建立对当地柑橘产业的积极影响是()A.快速提高农产品产量 B.促进农产品标准化C.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D.推广制冷技术应用【答案】16.D17.B【解析】【16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面临从田间地头到冷链系统的‘最先一公里’困境”以及图示信息可知,产地仓能够解决“最先一公里”冷链缺失的问题,能提供快捷仓储保鲜物流,D正确;没有改变农产品与消费市场之间的距离,不会使农产品更接近消费市场,A错误;“最先一公里”没有延长产业链,B错误;移动制冷设备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小,且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不是解决“最先一公里”的主要原因,C错误。所以选D。【17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产地仓建设能够解决“最先一公里”的问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保鲜质量,提高农产品的标准,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B正确;产地仓的建立没有改变农业种植技术,不能快速提高农产品产量,A错误;产地仓对于农产生产成本影响较小,不能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C错误;产地仓的建立可以推广冷藏技术的应用,但不是对柑橘产业的积极影响,D错误。所以选B。【点睛】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包括自然因素的变化、人文因素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等。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条件等人文因素在不断变化,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技术、交通等因素的改进,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围内河道纵横交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形阻隔 B.河流阻隔 C.海洋阻隔 D.森林阻隔19.堤围建设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有()①提供灌溉水源②减少旱涝灾害③减少耕地面积④减少海水倒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20.清代中期,当地农业生产方式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基鱼塘为主的原因是()A.耕地不足 B.降水增多 C.人口增加 D.市场需求【答案】18.B19.B20.C【解析】【18题详解】河流入海口,河流多分叉,河流密布,大多乡民沿河而居,河流提供水源,提供充足农田,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主要自然原因是河流阻隔,B正确,河流入海口地形平坦,地形阻隔影响较小,A错误;居民点分散与河口河流分叉有关,海洋阻隔、森林阻隔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堤围建设后,围内河道纵横交错,为水稻种植提供灌溉水源,①正确;水源的稳定,有利于应对旱涝灾害,②正确;堤围建设后,进行淤地等措施,使得耕地面积增加,③错误;堤围将海水阻隔在外,减少海水倒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由于人口规模的增加,使得水稻种植较难维持家庭生计,桑基鱼塘更加适应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且受旱涝灾害影响小,便于维持家庭生计,所以当地农业生产方式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基鱼塘为主的原因是人口增加,C正确;桑基鱼塘用于耕种的土地更小,说明耕地不足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降水增加并不会限制水稻的生长,说明降水增加不是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原因,B错误;清代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受市场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点睛】唐宋时期,因北方连年战乱,中原人口持续南迁,部分人来到珠三角流域围垦耕种,繁衍生息。桑园围的修建开启了珠江三角洲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历史,桑园围内"桑基鱼塘"也应运而生,人民通过堤围、河涌、窦闸灌排,开发洼地、河滩改造水塘养鱼,塘边植桑养蚕。这样,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嘉陵江小三峡以北碚为中心,由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组成,全长27千米。下图为嘉陵江小三峡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照片中河流两岸裸露带形成的原因是()A.水位涨落 B.岸坡崩塌 C.开山采石 D.崖壁贫瘠22.下列月份中,L线(水位)最高的月份是()A.2月 B.5月 C.7月 D.10月【答案】21.A22.C【解析】【21题详解】照片中河流两岸裸露带主要是由于河流水位会发生季节性涨落,使得高低水位之间,时而在水下,时而在岸上,植物难以存活,形成河流两岸裸露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嘉陵江河水主要补给是大气降水,一年之中,该区域降水最多的季节在夏季,与2月、5月、10相比,7月该流域受夏季风影响最强,降水最多,因此河水流量最大,水位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水位变化一般可分为日变化和年变化。水位的日变化与河水的补给来源有密切关系。例如:降雨量增加或遇到洪水时,水位上涨,而干旱少雨,补给来源不足时,水位下降。水位的年变化与补给来源及季节有关。例如:补给来源丰富,一年的平均水位就上涨;补给来源不足时,一年的平均水位下降。还有,以冰雪融水为主的河流,在夏季的时候,水量丰富,水位上涨,而冬季,水位则下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的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经历了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综合强度强的高温干旱天气。下图为8月15日天气预报,吐鲁番盆地的气温达到42.7℃而四川盆地的内江气温高达43℃。持续高温干旱给长江流域各省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1)指出2022年夏天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旱的天气系统,并分析其对天气状况的影响。(2)比较造成吐鲁番盆地和四川盆地两高温区原因的异同。(3)为应对今后高温天气造成的缺电影响,长江流域各省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多晴天,获得太阳辐射多;风力小,且盛行下沉气流,热量难以扩散。(2)四川盆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受副高控制。吐鲁番盆地:昼长更长,日照时间更长;地势更低;深居内陆,地表荒漠广布,夏季升温快。(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升级产业体系,减少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增加能源储备,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寻找替代能源。【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高温区域图为资料,涉及了天气系统、高温成因和产业结构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流下沉,降水少,晴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全域高温,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热量不易散失。【小问2详解】四川盆地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流下沉,晴天多,降水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晴天多,昼长更长,太阳辐射多;深居内陆,地势更低,气候大陆性强,地表岩石裸露,沙漠广布,裸地和沙漠的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小问3详解】为了应对高温天气引发的缺电问题,首先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以防止缺电带来的经济影响;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减少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增加附加值;建设能源储备基地,保障长江流域的能源安全和基本储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寻找替代能源,减少对于电力的依赖程度。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辽县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低山丘陵区,农业开发程度高且以顺坡垄为主,沟蚀(在坡地上,当地面径流集中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流量和流速的增加,将地面冲蚀成大小、深浅不同的侵蚀沟)现象严重。研究发现坡度、坡向是影响沟蚀差异的主要地形因素。下图示意东辽县不同坡度沟蚀情况分布比例图。(1)分析东辽县沟蚀现象严重的原因(2)据图描述沟蚀分布比例随坡度的变化特点(3)据研究表明阳坡更容易出现沟蚀,对此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地面坡度较缓的地块,汇水面积较集中,水流量较大,流水侵蚀能力强;地表植被稀少,对土壤的保护较差;土质比较疏松﹐土壤抗冲刷能力差;夏季雨水冲刷能力强;冬季冻结期较长,冻融交替之下,土壤易发生崩解,加速侵蚀沟的发展。(2)坡度较缓的地区比坡度较陡地区有更多的沟蚀分布比例;坡度为6-9度时,沟蚀现象最为明显;;坡度超过24度之后,沟蚀现象基本消失。(3)阳坡白天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于阴坡,土壤昼夜温差大,致使冻融作用更加显著,加速侵蚀沟发育;阳坡热量条件好,加速积雪融化,水流集中,致使表层土壤质地疏松,土壤抗蚀性降低,从而导致阳坡侵蚀沟发育快;夏季,阳坡为迎风坡,风雨对坡面的侵蚀加剧,促使侵蚀沟发育;该区域阳坡更适宜人类居住,居民点更多,人类活动频繁也会加速侵蚀沟发育。【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东辽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河流侵蚀地貌、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水土流失的原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地面坡度缓长以及陡坡是侵蚀沟形成的地形条件。地面坡度缓长的地块,汇水面积比较集中,且水流量较大,进入低洼地面后,受雨水和积水冲刷,逐渐形成细沟或浅沟,经过长期的冲刷,逐渐形成冲沟,冲沟不断发展形成侵蚀沟;植被稀疏的缓坡,植被保护作用差且土质比较疏松,土壤结构性质差;因此土壤在遭遇积水和雨水的双向冲击时,抗冲刷能力差;该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雨期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之土壤质地的原因,很容易受到雨水冲击被侵蚀。进入冬季后,气候严寒,冰冻期较长,冻融交替之下,土壤极易发生松土崩解,加速侵蚀沟的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要求据图描述沟蚀分布比例随坡度的变化特点,结合东辽县不同坡度沟蚀情况分布比例图,可以看出坡度较缓的地区比坡度较陡地区有更多的沟蚀分布比例;坡度为6-9度时,沟蚀现象最为明显;坡度超过24度之后,沟蚀现象基本消失。【小问3详解】阳坡白天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于阴坡,土壤昼夜温差大,致使冻融作用对侵蚀沟发育的影响程度加重;阳坡热量条件好,加速积雪融化,水流集中,致使表层土壤质地疏松,土壤抗蚀性降低,从而导致阳坡侵蚀沟密度大;侵蚀沟发育还受到当地风向和降雨量的影响,东北地区暖湿气流多来自太平洋,夏季盛行偏南风,迎风坡雨水对坡面的冲击力较大,降雨侵蚀力加剧,促使侵蚀沟发育;另外,阳坡太阳辐射更强烈,更适宜人类居住,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较高。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万寿菊为喜光性植物,植拌矮壮,花期较长,花色艳丽,主要用来提取“叶黄素”,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充足的光照对万寿菊生长十分有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C,冬季温度不低于5°C,夏季高温30C以上,植株徒长,开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