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1页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2页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3页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4页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泾阳县2020-2021(下)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Ⅰ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据报道,新疆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新疆每年对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季节工中,河南人最多,每年有15万人到20万人前往新疆打短工,其次是甘肃和四川民工,但缺口仍很大,每当这几个季节来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招工,据此回答题。1.材料中提到的民工流动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B.属于人口流动C.属于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属于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2.影响材料中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文化教育因素 D.政治因素【答案】1.B2.A【解析】【分析】考查了人口流动及原因。【1题详解】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属于人口流动现象。材料中提到的民工流动属于人口流动,B正确。故选B。【2题详解】材料中提到的民工流动是新疆每年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是河南、甘肃和四川等地到新疆采摘棉花的季节性民工,故导致人口移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选A。读沙特阿拉伯1950~2018年人口增长率和女性人口比例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期间,沙特阿拉伯人口总数()A.波动增长 B.先增后减 C.持续增长 D.波动下降4.根据沙特阿拉伯人口增长率和女性人口比例变化,可以推测该国()A.环境人口容量大 B.就业机会多 C.是发达国家 D.人口密度大5.下列人口金字塔模型,与沙特阿拉伯最接近的是()A. B.C. D.【答案】3.C4.B5.B【解析】【分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期间沙特阿拉伯人口增长率一直呈正值,因此沙特阿拉伯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不是波动增长,也没有先增后减,更没有波动下降,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4题详解】读图可知,从1950年以后,沙特阿拉伯的人口增长率大多在2%以上,人口增长迅速,而沙特阿拉伯人口中女性比例呈下降趋势,表明沙特阿拉伯人口增长是以机械增长为主,即人口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中男性为主,说明沙特阿拉伯就业机会多(石油开发需要大量外来男性劳动力),B符合题意;图中没有当地人口密度值,图中信息不能说明当地环境人口容量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水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环境人口容量小,排除A、D;图中信息不能推测沙特阿拉伯是发达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特阿拉伯属于发展中国家,排除C。故选B。【5题详解】沙特阿拉伯人口稀少,属伊斯兰文化,当地鼓励人口增长,因此自然增长率应较高,应属于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即年轻人口和年幼人口比重大,老龄人口比重小,图C、D特征与此不符,排除C、D;前面分析可知,沙特阿拉伯男性劳动力大量迁入,因此男性劳动力人口比重应明显增大,与图A特征不符,与图B特征相符,因此排除A,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和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经济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的优势程度、自然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收入的差异、就业、交通、区域开发等。(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用水形势十分严峻。下表为我国北方某缺水城市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甲城市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本地资源)单位:万人年份2015年2025年(预测)甲城市人口状况实际人口承载人口实际人口承载人口1226103.6——92.46.人口专家预测2025年甲城市的承载人口数量为92.4万,这个人口数量指的是本地水资源()A.能供养的外来人口数量 B.能供养的合理人口数量C.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D.能供养的户籍人口数量7.下列关于该地区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该地区资源状况成负相关 B.与该地区开放程度成正相关C.与该地区城市化水平成正相关 D.与该地区科技水平成负相关8.有利于提高该城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①降低人口的消费水平②跨流域调水③大规模开采利用深层地下水④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6.C7.B8.B【解析】【6题详解】根据表中信息可知,2025年预测甲城市的承载人口数量为92.4万,即甲城市2025年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由于资源是决定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由材料信息可知,“下表为我国北方某缺水城市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表”,因此,甲城市这个人口数量指的是本地水资源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C正确,B错误;甲城2025年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由外来人口数量和户籍人口数量两部分组成,AD错误。故本题选C。【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人口容量与资源成正相关,A错误;人口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B正确;人口容量与城市化水平相关性并不密切,C错误;人口容量与该地区科技水平呈正相关,D错误。故选B。【8题详解】降低人口的消费水平不符合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当今世界潮流,①错误;跨流域调水可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入水资源,从而提高该城市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②正确;大规模开采深层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导致地面塌陷,从长远来看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枯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③错误;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可以提高该城市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④正确。所以合理措施为②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容量与资源成正相关,人口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人口容量与该地区科技水平呈正相关,与地区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图示为“江苏和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柱状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城市的用地规模B.城市的人口数量C.大中小各级城市总体数量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0.从图中可看出()A.1990年两省城市人口总数量相同B2000年城市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C.江苏省城市化发展速度均慢于贵州省D.江苏省2000年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答案】9.D10.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9题详解】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故选D。【10题详解】图中显示,1990年两省城市化水平相同,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同,但两省总人口不同,因此城市人口总数量不同,A错误;2000年江苏省城市化水平为40%,贵州省为28%,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高,B正确;江苏省城市化发展速度一直快于贵州省,2000以后城市化速度减慢,C、D错误。考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读某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11.关于图中书店与书亭的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书店服务范围小,只分布于两个地点B.书店服务范围大,因为所售商品的等级低C.书亭服务范围大,覆盖整个城区D.书亭服务范围小,因为它所服务的人口少12.假设你准备开设一个新的书店,下列各点最适宜布局的是()A.A地 B.B地 C.C地 D.D地【答案】11.D12.A【解析】【11题详解】书亭服务范围小,等级低,因为它所服务的人口少。D正确。书店较书亭等级高,服务范围大,所售商品的等级高,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题详解】读图可知书店和书亭多位于交通线路交叉口处,交通便利,通达度高,服务范围大;新书店应位于街角处交通便利且远离其他书店和书亭的服务范围,最适宜的是A。选A。【点睛】书店、书亭是商业网点的构成部分,其区位要求有便捷的交通。书亭服务范围小,等级低,因为它所服务的人口少。图a示意某大城市距离市中心距离与楼层高度的变化,图b示意该城市几个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3.该城市楼层高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政府规划 B.地租水平 C.历史因素 D.环境质量14.图b中能正确反映M处功能区人口数一天变化特点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5.该城市N处主要功能活动多靠近交通干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服务范围 B.营销人员交通频繁C.货物运量需求大 D.交通线两侧环境优美【答案】13.B14.A15.C【解析】【分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城市楼层高度与距市心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城市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也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城市地租水平与城市楼层高度有密切关联性,城市地租高的地区,为了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土地成本,一般会增加楼层高度,因此该城市楼层高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租水平,B符合题意;政府规划主要依照经济规律进行,因此不是影响城市楼层高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A;由于技术条件和用地水平的原因,历史上楼层高度不具有图示空间分布规律,因此历史因素不是影响城市楼层高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C;环境质量与城市楼层高度空间变化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B。【14题详解】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布局的一般规律,M处位于城市中心外围,应为住宅区。住宅区居民大多在上班时间会离开居住区,下班会回到居住区,即大约6时~18时之间住宅区人口数量较小,大约18时至次日6时住宅区人口数量较多,与图b中①曲线特征相似,与②、③、④曲线的变化特征不同,因此图b中能正确反映M处功能区人口数一天变化特点的是①,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15题详解】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布局的一般规律,N处位于城市外缘,应为工业区。工业区需要运输原料、零部件和产品,货物运量需求大,因此工业区多靠近交通干线布局,C符合题意;扩大服务范围、营销人员交通频繁,不是工业区靠近交通干线布局的主要原因,排除A、B;‘交通线两侧受到交通污染严重,环境并不优美,且大多数工业区对环境优美的要求不高,排除D。故选C。【点睛】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征:商业区——面积较小,多集中在城市中心、主干道两侧、街角路口处。住宅区——面积广,多位于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之间。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外缘,处于对外交通干线附近。中心商务区的特点:经济活动高度集中;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位于城市中心;交通运输便捷;建筑以高层为主、人口昼夜差异大。城市人口集聚度是指城市人口集中程度,其集聚优势区位的变化受交通、地价、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读城市人口集聚优势区位转移规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根据材料判断,处于图中第三阶段的国家是()A.印度 B.埃及 C.巴西 D.德国17.目前我国城市化所处阶段、可能出现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A.第一阶段、郊区城市化 B.第二阶段、郊区城市化C.第二阶段、逆城市化 D.第三阶段、逆城市化18.发达国家出现第三阶段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外围就业机会多B.城市中心区工资收入水平低C.城市外围环境质量高,基础设施完善D.城市外围房价较低,生活成本低【答案】16.D17.B18.C【解析】【详解】1.图中对应城市化发展模式的三个阶段出现的现象分别是:第一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缓慢增长且集中在市中心,对应城市化发展初期;第二阶段,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出现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郊区城市化,对应城市化发展中期;第三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对应城市化发展后期。因此处于图中第三阶段的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埃及、巴西和印度经济落后,城市化起步晚,处于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故D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2.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说明目前城市化处于第二阶段,即郊区城市化阶段,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3.城市外围环境质量高,发达国家农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从而吸引大城市居民来居住,故C正确。城市外围就业机会没有比城市中心区多,且工资收入水平比城市中心区低,AB错。城市外围房价较低,生活成本低,但并不是吸引大城市居民来居住的主要原因,D错。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熟悉并掌握。19.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建有现代化高楼大厦B.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C.上海城市建设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山水城市”D.在宫廷建筑方面,中国十分注重喷泉和雕塑【答案】B【解析】【详解】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为教堂占据,A错;上海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属于临海型的现代化大都市,而非遵循“天人合一”思想建设的“山水城市”,C错;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B正确;在宫廷建筑方面,中国注重皇权的威严,喷泉和雕塑较少,D错。故选B。下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 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C.③廊式建筑,体现长幼有序 D.④聚族而居,反映妈祖文化21.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开放性地域文化的特点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20.B21.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建筑、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20题详解】读图,①位于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多,房顶有坡度,易于排水,这里热量光照充足,不用考虑采光的问题,A错。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沿海夏季潮湿多雨,房屋通风尖顶,有利于防潮排水,B对。③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从图上可以看到是多层建筑,当时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不是为了体现长幼有序,C错。④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创造的,主要为了抵御外敌和防范当地人欺生,是客家文化、并不是妈祖文化,D错。故选B。【21题详解】从图片上看,广东广州骑楼别致,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明显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雕楼顶部及四角的圆顶风格,是受到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影响,而其它都是中国式的当地建筑风格,所以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开放性的特点。C对,A、B、D错。故选C。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小题。国家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加拿大335中国129934印度313559日本33630542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比重低的国家是()A.加拿大 B.日本 C.中国 D.印度23.对比中印两国的统计数字()A.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B.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C.两国的人口压力相当 D.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答案】22.A23.A【解析】分析】【22题详解】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比重低,说明该国人口算术密度低。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所以人口算术密度与人口生理密度的比值即为耕地面积占国面积的比重。据此进行分析,表中加拿大3/35=0.09,中国129/934=0.138,印度0.56,日本0.11,加拿大的耕地资源比重最低,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题详解】人口压力主要是看人口生理指标,即每平方千米的耕地需要负担的人口数,比较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的指标,可看出这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大,其中中国的人口压力更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有关知识。印度面积297万平方公里,但却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应为它的耕地比例达到1/2,约150万平方公里;中国是10%,约100万平方公里。2016年春夏,由于持续的大雨和暴雨,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现象。武汉等城市相继出现城市看海的尴尬景观。针对这种现象,国务院再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增加城市“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24.下列地区中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地区25.下列造成城市“一雨即涝”的人为原因是()①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

②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③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

④城市建设大面积增加湿地与绿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24.C25.A【解析】【分析】考查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及其危害。【24题详解】根据材料“‘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可知,“海绵城市”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适宜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华北地区城市众多,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发生洪涝,是我国最需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C正确;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降水较少,雨季较短,而且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A错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青藏地区海拔高、降水少,故B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城市建设使得耕地、草地等转变为建设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使得水分下渗减少,地表易积水成涝,①③正确;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使得地表水无法及时汇入河流,易导致城区积水,②正确;城市建设大面积增加湿地与绿地,会加大下渗,减少内涝现象,④错误。故选A。【点睛】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的分配。如修筑水库,②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地表、地下水贮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额干旱化和盐渍化威胁。③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导致地区性气候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直到形成荒漠。④环境污染而恶化水质,影响水循环的蒸散过程。洋面的油污染导致蒸发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增加,密度增大,也会影响到蒸发。⑤由于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大气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CO2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改变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平衡而引起的气温升高、全球性降水增加、蒸发加大和水循环的加快以及区域水循环变化,且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入水循环能形成酸雨,从而把大气污染转变为地面水和土壤的污染。⑥人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使海洋受到污染。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26.读“①②③④四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示意图”,回答问题。(1)①国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A.中国B.德国C.印度D.美国(2)①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3)③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4)④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其基本特征为______________。(5)如果①②③④代表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不同时期,那么它们从先往后的排序是__________;影响这种转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B②.人口老龄化③.鼓励生育,适当吸纳移民,健全养老保障体系④.人口过快增长⑤.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⑥.原始型⑦.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⑧.④③②①⑨.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⑩.生育观念,自然环境,宗教信仰【解析】【分析】题目通过四国的人口增长“三率”统计图,考查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详解】(1)从图中数据分析,①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负增长,主要分布在欧洲发达国家,所以最有可能是德国,B正确。中国、美国虽然也是现代型,但是是正增长,印度为高出生—低死亡—高出生类型,ACD错误。故选B。(2)①国人口负增长或接近零增长,面临的人口问题是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鼓励生育,适当吸纳海外移民、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等。(3)③国的人口增长类型为传统型,人口增长迅速,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资源及就业压力大;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4)④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的原始型;生产力低下、医疗条件差,其基本特征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缓慢。(5)区域人口模式增长类型转化一般要从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到现代型,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现代型、过渡型、传统型和原始型,所以它们从先往后排序是④③②①;影响这种转变的因素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家政策、人们的生育观念、区域自然环境和宗教信仰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示意重庆市长期和短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年龄段18岁及以下19~29岁30~59岁60岁及以上长期占比/%6.929.348.415.4短期占比/%3.631.954.210.3(1)指出重庆市流入人口的总体年龄特征。(2)简述重庆市大量人口流入带来的有利影响。(3)为重庆市落后地区劳动力流失提出应对策略。【答案】(1)以中青年劳动人口为主;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重小。(2)弥补重庆市劳动力不足;促进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加强对农民工技术技能的培训;合理有序的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重庆市长期和短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表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流动人口年龄特征、人口迁移的影响、缓解劳动力流失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重庆市流入人口的总体年龄特征应从表中信息归纳描述。表中显示,重庆市长期流入人口中,18岁及以下、60岁及以上、19至59岁的比重分别是6.9%、15.4%、77.7%,重庆市短期流入人口中,18岁及以下、60岁及以上、19至59岁的比重分别是3.6%、10.3%、86.1%,因此重庆市流入人口以中青年劳动人口为主;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重小。(2)重庆市大量人口流入带来的有利影响应从劳动力、城市化、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叙述。大量人口流入弥补重庆市劳动力不足,增加城市活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大量人口流入提高了重庆市城市水平;大量人口流入,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因此可以缓解城市老龄化问题。(3)应对重庆市落后地区劳动力流失的对策应从减少流失、合理流动、适应流失两方面进行提出。为了增加重庆市落后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减少当地劳动力流失;加强对农民工技术技能的培训,合理有序的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针对已经流失的现实情况,应调整落后地区的产业布局和生产方式,如果进行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等。【点睛】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称,北京将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形成。河北省将利用环绕首都北京的优势区位,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实施环首都和沿海“新城战略”,打造京东、京南、京北三座新城,其中京东、京南两座新城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0万。材料二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图(1)图中城市等级最高的是。(2)现在有人把首都称为“首堵”,反映出北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除此之外,你认为北京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3)为了减少“城市病”的出现,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案】(1)北京市(2)城市交通拥挤。人口膨胀、住房拥挤、资源紧张、噪声污染、发展空间受限、固体垃圾污染、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3)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建设卫星城;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任答2点)(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任答2点,合理即得分)【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北京及周边地区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